各个“民主党派”一词的不同含义
中国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同奋斗,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民主党派”一词已经形成完整明确的界定范围。那么,“民主”“党”“派”是何时开始组成一个固定搭配的词语来使用的?本文对“民主党派”这一词语的诞生、概念及用法范围进行了研究考证。
概念的演变
在20世纪20年代后的政治舞台上,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出现了一批中间党派。这些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争取民主权利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力量。
土地革命时期,受种种因素影响,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中间党派未能形成携手合作的关系。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加剧,在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抗日救国宣言》以后,中间党派开始拥护其抗日主张。中共对中间党派的抗日态度予以充分肯定,对其称谓多是具有肯定性的“各党各派”“抗日党派”“各党派各联盟”“爱国党派”等。抗战胜利之际,民主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各政党在居中调停国共矛盾的同时,也在呼吁民主宪政。至1945年中共七大时,正式使用了“民主党派”这一词语,包含了对各中间党派的尊重。
一、“友党”
在中共早期文件中出现过“友党”一词,“应该言必信,行必果,不傲慢,诚心诚意地和友党友军商量问题,协同工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必须懂得,共产党员不过是全民族中的一小部分,党外存在着广大的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和他们协同工作”[1]。
二、“其他党派”
把“党”和“派”放在一起作为政治团体的概念来使用,最早出现在1921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四条:“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后来也经常使用这一词语,毛泽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就有“一切加入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党派,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都有发展的前途,我们都愿意与之建立长期合作”[2]。
不做任何定语修饰的词语使用时,多用“各党派”“其他党派”。例如,《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第一部分“工人组织”中提到,“党应警惕,不要使工会成为其他党派的傀儡”。
到抗战时期,中共与国内其他政治团体接触增加,统一战线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因此,这段时间的文献中“各党派”“其他党派”词语出现得较多。例如,1938年2月2日《毛泽东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先生的谈话》中,就使用了“各党派”“其他党派”。毛泽东所作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也多次出现“其他党派”一词,“必须保持加入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不论是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其他党派也好,都是这样。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在党派问题上说来,就是容许各党派互相联合,又容许各党派独立存在。如果只谈统一性,否认独立性,就是背弃民权主义,不但我们共产党不能同意,任何党派也是不能同意的”。[3]
三、“抗日党派”
“抗日党派”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7月1日林育英等庆祝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给朱德等人的电报中,“与全国抗日人民、抗日军队、抗日党派建立抗日救国统一战线”[4]。这份电报使用“抗日”这个词语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可见当时党内已经对其他政党的抗日爱国行为有了鲜明的认识。1937年10月,毛泽东在《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 》第三部分“如何取得抗战胜利”中提到,“应该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同一切抗日党派合作,帮助组织,以发展力量,不取吞并政策”[5]。这是抗战初期毛泽东从战略层面分析抗战形势时提出与其他党派合作的观点,并使用了“抗日党派”这一表述。
之后,“抗日党派”就在中共的文献中频繁出现。例如,1938年1月1日董必武撰写的《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战》、1938年3月11日陈绍禹所作的《三月政治局会议的总结—目前抗战的形势与如何继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1938年7月10日刘少奇关于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给聂荣臻、彭真的信中,都多次使用“抗日党派”这一词语。
四、“爱国党派”
“爱国党派”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中,号召“全国的爱国同胞,爱国军队,爱国党派,一致团结起来”[6]。同年10月25日,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毛泽东提出:“我们的工作,是以不疲倦的努力,解释现在的形势,联合国民党及其他一切爱国党派,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7]次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两次使用“爱国党派”这一表述。
由此可见,中共对于抗战初期其他政治团体的称呼是围绕着当时的“时代主题”的,是对当时社会民主人士、社会贤达的客观描述,同时蕴含了对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政治立场的认同。
“民主党派”一词的形成
一、“民主”一词的流行
20世纪40年代,建国问题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是要民主,还是继续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39年9月,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上,共产党和各党派提出了7个“请政府结束党治,实行宪政”的提案,由此开始,至重庆成立“宪政期成会”和延安成立“宪政促进会”,再到1943年国民党成立“宪政实施协进会”、1944年元旦创刊《宪政》月刊及“宪政座谈会”,国内民主宪政运动越来越高涨,“民主”成为各政治团体政治正确的用语。1945年7月3日,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延安“窑洞对”,将“民主”一词提高到成为解锁历史周期律钥匙的高度。
在这一时期,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基础上,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背景下,共产党在自己的话语文本表述中,将对中间党派的称谓由原来的“抗日党派”“爱国党派”改为“民主党派”,充分体现了对中间党派为民主奔走呼号的赞扬。
二、列宁对民主派政党的表述
列宁在其所写的《自由派和民主派》和《立宪民主党和民主派》两篇文章中,区分了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属性的民主派政党,并在《列宁全集》第23卷《中国各党派的斗争》中也使用了“民主派政党”这个词语。列宁文集中大量出现“民主派”这个词语,但是没有直接的“民主党派”用法,现有的文献还不能证明中共在七大中使用“民主党派”这个表述是基于国内现实的创造,还是列宁思想的中国化,还需进一步挖掘研究。
三、“民主党派”
(一)文献中有争议的地方
笔者在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第七部分《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一文中,查询到“民主党派”一词:“在一切有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这篇文章出自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以此为准的话,笔者认为,“民主党派”一词最早出现于1938年。
但是,笔者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五册《论新阶段》第七部分《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来干》一文中,查阅到同样部分的语句为“在一切有同盟者存在的地方,遇事应和同盟者协同去干。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
同一内容在不同文件中有不一样的表述,导致本文关于“民主党派”一词到底首次出现于何时的研究,产生了“1938年”和“1945年”两种答案。
(二)中共七大正式使用“民主党派”一词
“民主党派”集中且广泛的出现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主要依据是这次会议中的三篇重要文献,即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周恩来的《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以及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共有11处使用了“民主党派”一词。报告在对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回顾了抗战的历史,提出“一个为各个抗日民主党派互相同意的最低限度的具体纲领”,主要内容是“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8]。
周恩来在《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也用“民主党派”取代以往对中间派别的称呼。他说:“二十四年来,我们依靠了什么力量锻炼成长呢?……我们依靠了国内民主党派的合作和国外人士的同情……”“我们号召全中国人民,全中国民主党派,全世界中国民主分子,我们愿意和他们一道,为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奋斗到底。”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如何动员与统一中国人民一切力量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以及在战胜日本侵略者以后,如何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制订了全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纲领。”
中共七大以后,“民主党派”一词就正式出现在中共的对外表述中。例如,1946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中提到,关于东北问题“这不仅是中共的意见,也是其他民主党派和东北人民的意见”;1948年1月《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中,有“带中间性的民主党派及其所代表和影响的中产阶级、海外侨商及其他爱国分子”这样的表述[9]。
四、“中间党派”
中共官方极少使用“中间党派”这个词语,笔者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全部26卷中检索,这个词语在中共的文献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毛泽东在1944年7月15日发给李先念和中共华东局等的电报《关于时局近况的通知》中提到,“孙科、宋子文、于右任及许多国民党党员均不满蒋及其集团的死硬政策,各中间党派及川、滇等省地方实力派更加不满”[10]。另一次是1947年10月27日周恩来起草的电文《中共中央必须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刘航琛一类反动计划的指示》中提到,“成则可造成拉拢一切对蒋不满的地方势力及中间党派来与我们对立”[11]。这仅有的两次都是内部电文,由此可见,“中间党派”并不是当时中共的正式措辞,特别是中共七大以后,“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规范的、确定的名词,有较为明确的指代对象。
“民主党派”一词得到广泛认同
“民主党派”这一称谓得到了各方的广泛认同。例如,1945年9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领导人章伯钧在发表对时局的谈话时,就使用了“民主党派”这一称谓。从现有资料来看,最早认可自己是“民主党派”的是民盟。1945年10月11日,民盟在回顾自己的历史时指出,为了适应那时客观环境的要求,“于是产生了这个民主党派联合体的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成立宣言中郑重要求恢复三大政策,“愿与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携手并进,彻底铲除革命障碍,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1947年10月,蒋介石加紧了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民盟再次公开申明自己“是人民的民主党派”。从1948年起,各政党还以“民主党派”的名义多次联合起来发表对时局的意见。
1949年4月3日,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发表了《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声明反对北大西洋公约》,共同表达和平的愿望和维护和平的决心。
综上所述,“民主党派”一词的正式使用可以追溯到抗战即将结束的时期,是中共对于国共两党以外的政治团体内含褒义与夸赞的称谓。此后,这一称谓得到广泛认同,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3页,第195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06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4页。
[5][6][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51页,第399页,第620页。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9]《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3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00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55页。
(作者单位:民建中央;原文刊载于《炎黄春秋》2024年第10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24-12-29/9176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