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上将严肃教育儿子:你走到哪里,那里的党组织就是你的父母
原编者按:今年,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李克农将军逝世60周年。1962年2月9日,开国上将李克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李克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纪念李克农将军逝世60周年之际,祖国网特刊登李克农将军孙女李靖的纪念文章,以示深切缅怀。
开国上将李克农(1899.9.15-1962.2.9)
今年是爷爷去世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过去了,我们也从孩童步入了古稀之年。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儿时的记忆难以忘怀,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我小时候印象中的爷爷是一位慈祥又幽默的老头儿,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和他打闹,捉迷藏。小时候也缠着他讲故事,他就讲怎样在上海撒传单:穿着大褂,里面揣着传单,坐在电车后面,没人时就撒一把,这样敌人也抓不到。至于他做过什么事情,我们一概不知。就连我们的父辈,对他做的事情也不知情。
真正了解爷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爷爷诞辰90周年时,隐蔽战线的有些事可以公开了,国家安全部出了一本《李克农》,这是第一本介绍爷爷的书,还拍了一部19集的电视剧。我们才逐渐对爷爷有了一些了解。这些年,随着越来越深入地了解爷爷,越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无名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最突出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坚定的革命信仰支撑着他出色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各种艰巨工作。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他的子女们。就像《中国秘密战》作者郝在今说的:李克农在道德上近乎完人。
1927年,爷爷加入中央特科,由此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1931年顾顺章叛变事件中,他和钱壮飞一起成功挽救了党中央。1934年10月,爷爷参加了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担任中央纵队驻地卫戍司令,对保卫党中央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西安事变中,他多次与张学良秘密谈判,协助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西北乃至全国抗日大联合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他受党中央委派,组建了西安、上海、南京、武汉、桂林等地八路军办事处。1941年2月,爷爷奉命撤回延安,先后担任了社会部副部长、中央情报部副部长等职,参与领导各地情报组织建设工作,给党中央提供了决定政策行动的重要情报。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组织和领导了许多深入国民党决策机关的情报人员,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形成了庞大的情报网,有力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主席称赞道,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蒋介石曾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感叹道:“天下何人不通共?”。1946年,爷爷参与了北平军调处的工作。北平解放前,他又带队打前站,保证了党中央和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进京后的安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爷爷担任了朝中联合代表团的一线指挥,领导参与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全过程。
1954年,他又随周总理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当时,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1957年10月,爷爷不幸摔倒造成脑溢血而住院治疗,虽经抢救苏醒,但大脑受损,几乎丧失记忆。他以坚强的毅力向疾病挑战,在身体稍稍恢复后,就给邓小平和杨尚昆同志写信,要求工作。他想在有生之年,为搜集中央特科情报史资料做些工作,让隐蔽战线的英雄们“死有所安,老有所归,幼有所寄,鳏寡孤独,各得其所”。他感到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要把最后的时间留给昔日的战友们。“身体是不要紧的,我们是毛驴,驮惯了东西,不驮就是不舒服的,能驮多少就驮多少”。1961年8月,他抱病带队去上海工作了两个月,回来给中央写了8万字的报告。直到1962年2月他还参加了中央的七千人大会。2月9日,在邓颖超的催促下,爷爷才住进了医院。几个小时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病逝后,董必武老写了一首挽诗:“三十年前事已赊,知君才调擅中华,能谋颇似房仆射,用间差同李左车,天不慭遗兹一老,人如可赎岂千家,箕裘克绍芝兰秀,高举红旗幛落霞”。诗的大意是:你三十年前就建立殊勋,虽然时隔已久,但显示出你是中华英才。你颇像唐太宗所倚重的大臣房玄龄,多谋善断;也像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善于利用敌人营垒的缝隙,先知敌情。可惜老天不愿把你这位长者留在人间,千家万户为之哀悼,宁愿代死赎命。优秀的子女们,一定能继承你的未竟事业,继续把革命红旗高高举起,遮断日薄西山的晚霞。
董老这首感人肺腑的挽诗,是对爷爷知之深,情谊切,可以作为爷爷光辉一生的写照。
爷爷一生做过多少不为人知的事已无人知晓,但他杰出的领导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却影响着他的战友、同事、下属和子女,与爷爷工作过的人,对他无不敬仰与爱戴。他虽然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上杰出代表,也被誉为“中共特工王”,但是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家庭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他是一个孝子。爷爷一生为革命,父母离世时他都不在身边。1952年8月,他在朝鲜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对着祖国的方向肃立静默许久,从此蓄须以祭奠父亲;
他是一个好丈夫。他和奶奶从结婚到相隔一年去世,44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虽然聚少离多,但感情深厚,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关于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有一个小故事: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结束4个月的延安采访后,告别陕北苏区,很多领导人都给他送行,每个人都有话要告诉斯诺,斯诺以他记者的幽默笔调一一记载和描述。李克农语出惊人“给我把老婆送来吧!”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可平时极幽默的李克农这时却显得正儿八经,使斯诺强烈地感受到李克农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奶奶1961年1月去世后,爷爷非常悲痛,称奶奶为“母仪典范”。他把1940年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拍摄的一张合影照片洗了5张,给每个子女一张,并写下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赵瑛同志像。此像于1940年春摄于广西桂林八路军办事处。不幸赵瑛同志于1961年病逝于北京肿瘤医院,从此和我们永别了!!!回顾二十一年中,埋头苦干,辛勤劳动,扶老携幼,苦了一生,特留此遗照,以表哀思。李克农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立秋日)”。
他是一个好父亲。1938年他送李宁、李治、李力三个子女去延安,临行前对他们说:“我们已经没有家了,党就是你们的家,你们无论到哪里去,都要以党为家,忠诚党的事业。你们要学点真本事,要做实实在在的人,不能油滑,也不能像卖狗皮膏药的那样搞花架子”。三个子女到延安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都在同年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抗大的学习。
我父亲李伦是他最小的儿子,十一岁就跟随爷爷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当了勤务兵,1941年到延安时也就十三四岁。一次,几个孩子在家里讨论一个政治问题,邓发在场,邓发说了一句:那就请党外人士发言吧!李宁对着李伦说,他还不是党员呢!枣园后来传着一句玩笑话“李克农家里出了个党外人士”。这句话传到了爷爷的耳朵里,爷爷非常严肃地教育父亲:“你是什么党外人士?你是党的儿子,是党把你养大的,要听党的话,你走到哪里,那里的党组织就是你的父母。我和你既是父子关系,又是同志关系。你有事要去找党的组织,你要靠党,靠组织,靠自己,不要靠我”。爷爷的教诲让父亲铭记终生。他18岁就到炮校学习,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舟山战役等,并荣立一等功。解放战争中,他的三个儿子——李治去了东北野战军,李力在西北野战军,李伦到华东野战军,大女儿李宁一直在陕西边区保卫处,二女儿李冰随中央医院转战西北。
1941年在延安窑洞前照的全家福
他的言传身教使五个子女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大姑李宁“文革”前任陕西公安厅副厅长,当时是全国唯一的女厅长,工作很出色;二姑李冰是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是中国肿瘤事业的开创人,在防治肿瘤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她是党的十一大代表、十二大候补委员;大伯李治在上海公安厅和轻工局当领导;二伯李力从延安时就一直搞通讯工作,解放后在总参通信部工作,离休前是通讯部副部长;我父亲李伦在军事交通行业干了30多年,为军事交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担任了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党的十三届、十四届代表,第七、八届人大代表。
爷爷对战友、同事、下级是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的好领导。跟随他6年的秘书孙遂说,他们坐火车去西安,到临潼附近,爷爷突然问他:刚才过了几个隧道?他答不上来,爷爷就让他查资料,用这种办法培养下级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在工作中出的差错批评非常严厉,但对于他们的生活方面却又非常关心。解放以后,爷爷对曾在隐蔽战线工作过的同志格外关心,尽他的能力解决很多冤假错案,包括“潘汉年案”。
在奶奶的追悼会上有一副挽联:一家人献身革命留典范,教后代永远英勇奋斗无限忠诚。这也是对爷爷奶奶以及父辈们的真实评价。
1957年全家合影(左一为作者李靖)
我们的家庭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爷爷离开我们已经60年了,父辈也都离我们而去。父亲那一辈兄弟姐妹5人,都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圆满地走完了革命的一生。我们这一代也是在爷爷奶奶和父辈的影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中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前辈的言传身教时刻铭记在我们心里。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我们会将这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文系作者授权《祖国》杂志社祖国网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22-06-07/7581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