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长青有深根——下乡知青张翠梅的“再下乡”
当年广阔天地的知青和熟悉张翠梅的人们,连日来沉浸在痛惜和哀悼之中。河南省郏县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下乡知青张翠梅,在与疾病顽强抗争十多年后,于2021年12月8日溘然长逝。在深情缅怀之中,大家赞颂:张翠梅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是一位践行信念的好党员,是一名给广阔天地增添荣光的好知青!
是什么样的动因,让张翠梅留下了感人的口碑?张翠梅生前就在日记、通信和与好友的交谈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树高千尺离不开根,我的根就在广阔天地,她滋养我的生命之树本色长青。
植根铸魂,初心始终
1968年夏,17岁的张翠梅在临近中学毕业时就确立志向,响应党和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号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祖国最需要的农村去。她和薛喜梅、袁桂英等同学商量后,共同向学校写出决心书,坚决要求到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亲笔批示的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插队务农。张翠梅和这批热血青年的要求,受到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阔天地党委也作出了热情的响应,很快确定71名中学应届毕业生带头下乡到郏县广阔天地插队落户。
可是,张翠梅由于身体瘦弱,学校照顾她留城,71名知青中没有她的名字。这把张翠梅急坏了,8月24日送同学们到广阔天地时,她找到公社党委负责同志,恳切要求留在广阔天地,党委当即表示欢迎并开具了接收证明。张翠梅又跑到郑州市知青办,办理了到广阔天地的安置手续,被分配到吴堂大队板场生产队。
来到广阔天地后,善于思考的张翠梅反复在想:接受再教育,要向贫下中农学什么?怎么学?
在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的父亲思想影响下,张翠梅在和群众的虚心结合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劳动人民最崇高的品质,就是爱党爱国爱集体,一心一意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自己接受再教育的首要任务。她郑重地写出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作出庄严承诺,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一辈子。
张翠梅用自己的言行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承诺。
在艰苦的劳动环境中,张翠梅不顾身单力薄,靠着一种倔劲、韧劲和拼劲,苦活累活干在前,勇把重担挑上肩。三夏割麦,她咬紧牙关赶进度,双腿不支时,就跪在地上挪着向前割也决不落后。夏耕秋耕时,她和棒劳力比着拉车送粪,汗水浸湿了架子车的车把和绊带。栽烟时,她每天挑上百十桶水,肩膀压得红肿;打烟时,她钻进闷热的烟地,汗水湿透衣服;出炕时,她带头钻进高温的炕房。队里让她管积肥,她和副队长王东明每天清晨拉着大粪车,挨家挨户地去挑人粪尿,多次跳进公厕粪池里,站在过膝深的粪水里,一桶一桶地往上传递,把大粪泼洒在庄稼地里,或掺合进粪堆里发酵。做豆腐完全是男劳力干的活,张翠梅也积极参与进去,筛豆子,磨豆浆,压豆腐。她打破男劳力卖豆腐的惯例,同几个知青姐妹们拉着豆腐车,走村进城,赶集赶会,学着吆喝,外村的村民纷纷出来看新鲜,有的用钱买,有的用豆换,一车车豆腐总是卖得很快。队里安排张翠梅养鸭,她每天赶着几百只鸭到汝河滩,跑前忙后,在卵石坡上爬高上低,养肥了鸭,还下了不少蛋。有一天傍晚收工清点时,她发现少了几只鸭,随即又赶回河滩,摔倒再爬起来,挨着河边和斑茅丛寻找,直到半夜才把失散的鸭子找回来。
下乡三年多,张翠梅经受住了多种考验,1972年初,经吴堂大队党支部大会通过,公社党委批准,张翠梅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翠梅入党后,更加坚定自觉和成熟,把自己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连在一起,身体力行地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各项要求。她和身边亲人、朋友们明确约定:时刻维护党的威望,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容党的荣誉受到任何玷污。她退休后,在身卧病床的日子里,仍然通过电脑和手机,参加单位党组织举办的活动,坚持过好组织生活。每逢建党、建军、建国纪念日,她都在知青朋友们中开展多种宣传纪念活动,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歌颂亲人解放军,歌颂伟大祖国的繁荣强大,赞扬广阔天地乡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新变化。近两年,她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2019年7月1日和10月1日,同部分知青举办了线上红歌演唱会,2021年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她牵头撰写了长篇叙事诗《红船颂》和《怀念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国庆节撰写了《歌颂祖国》。每逢下乡纪念日,翠梅无法回到经常思念的广阔天地,她就把大家回乡的照片收集起来,绘制出一本本精美的画册,宣传广阔天地的发展变化,展现知青们对第二故乡挚爱情怀。
张翠梅拖着病体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写作,让周围的亲人和朋友非常心疼,相濡以沫的忠厚老伴袁维新劝她好好休息,知青兄弟姐妹多次规劝她以保重好身体为重,她总是说自己时间不多了,尽力为党和大家尽点义务吧。在2021年春完成并出版了十几万字的回忆录——《磨难人生故事多》,用亲身经历的一个个事例,弘扬人生正气能量,感恩党和广阔天地人民的教育培养,感谢一生中帮助自己战胜困难的良师益友。她在病重的情况下,2021年夏还向《广阔的天地》投稿,写出《一本日记》和《知青战友带儿回故乡》,赞扬知青姐妹们恪守初心,坚定信念,带着孩子们回广阔天地接受红色教育的事迹,希望大家薪火相传,培养知青后代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张翠梅入党近五十年来,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忠诚地履行党员的神圣使命。从广阔天地到郑州外贸学校,直到退休之后的十多年,她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春,单位又授予她2020年度的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当张翠梅同志感觉身体每况愈下时,她同老伴说:“我没有为党做过多少事情,到时候你代我交10000元的党费。”在张翠梅去世当天,单位领导到家吊唁,知道他们家里生活比较困难,问到有什么要求时,老伴袁维新泣不成声地说:“翠梅不让给单位添任何麻烦,她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代她再交最后一次党费。”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党组织接受了张翠梅同志的心愿。
连根共树,贴心群众
张翠梅同志在广阔天地前后八年时间,与父老乡亲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她多次说:我从广阔天地乡亲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涅槃,让我时时刻刻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她下乡之后,处处虚心好学,村里群众看到她身体条件较差,一面手把手教她干农活、讲要领,一面多方照顾她。她有一次生病时,队里王婶把她接到家里住,拿出从未用过的新被褥给她铺床,一直住了十多天,三顿饭变着样子做,让翠梅感动得直掉眼泪。张翠梅决心要做劳动人民那样人。她走遍全队三十多户人家,细心地了解每户的情况和困难,每到一户,就帮助挑水、和煤、喂猪、扫院子,帮助做家务。她每次回郑州探家,都要到各户转一圈,看看需要捎点什么,回来时为大家带回所需要的用品。张翠梅和乡亲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形成了想群众所盼,急群众所难,干群众所愿的价值追求。
队长王石头对张翠梅说,咱队里群众想吃大米,你领着试种几亩稻谷吧,张翠梅欣然接受任务,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和几个知青一边从书本上学习,一边找有经验的老农实地探索,从水利配套到育苗插秧,她一天到晚守在稻田里,按时浇水施肥,灭虫除草,科学管理,终于获得了水稻丰收,让全村人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队里推选张翠梅担任生产队会计,她不负众望,白天干活,晚上算账,细心理财,合理收支,分粮分菜和分配工资时公平公正,还帮年老体弱的群众把粮食和蔬菜送到家里,成了群众公认的好管家。队里群众每逢谁家要娶媳妇嫁闺女时,大家都让张翠梅迎亲送亲,张翠梅也很高兴地跑前忙后,她在迎送中发现一些旧的风俗,就和知青们倡导,实行新事新办,保护妇女的自身尊严。遇到嫁娶,她和女知青就骑着自行车迎送新娘,带着大红花,赠送红宝书和劳动工具,妇女们非常高兴,乡亲们也十分满意,新事新办在广阔天地蔚然成风。
张翠梅总是把别人的困难挂在心头,不帮就过不去自己的心坎。她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就是靠养老金生活,但是为帮助别人排忧解难却从不含糊。2020年,为抗击疫情捐款时,她和爱人袁维新商量说,咱们要为奋战在疫区的群众加油,少了拿不出手,当即捐款10000元。她通过广阔天地乡了解到大程庄一户村民因病生活困难后,多次给予资助,联系医生看病。她为困难知青捐款,帮助缓解生活困难。听到辛庄村一名知青家人病重,难以承担医疗费用,就通过捐款平台尽上一份心意。板场知青韩根旺因加班粉碎玉米杆致使左臂伤残,回城后爱人没有工作,生活贫困,她难受得多次掉泪,在帮助根旺的同时,她牵头组织有关知青为根旺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了工资收入。翠梅所居住小区内的张建设老人腿部伤残,爱人没有工作收入,两个孩子无法上高中,翠梅心里十分焦虑,对老伴说;咱们少吃点少花点,也不能误了老张家孩子上学,在老伴的支持下,张翠梅长期捐款帮助孩子,两个孩子考上大学时,全家含着热泪向张翠梅报告喜讯,孩子说: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贡献力量,报答张阿姨对我们的爱心。
本根真情,仁心医道
1972年夏,广阔天地公社党委根据张翠梅的一贯表现,推荐她到河南省中医学院上大学。她表示毕业后还要回到广阔天地,用学到的知识为乡亲们服务,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乡亲和知青,走上了求学之路。
张翠梅在学校刻苦学习医学知识,遇到难题就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们,与班上师生一起到嵩山认药采药,积极争取参加每一次的临床实习,苦练基本功,力求牢固掌握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
1975年初夏张翠梅从大学毕业,当时年迈的父母亲期望她留在郑州,她说:我的根在广阔天地,心在广阔天地,我必须兑现对乡亲们的承诺,回到广阔天地去。办完毕业手续,张翠梅就迫不及待地重返第二故乡。广阔天地公社党委和父老乡亲热情地迎接张翠梅归来,安排她到公社卫生院工作。她由于勤恳敬业,医风端正,不久被选拔担任了卫生院院长。
当时公社卫生院条件简陋,只有一间门诊,一间药房,两间孕妇产房。张翠梅在公社党委和县卫生局的支持下,淘汰陈旧设备,重建放射科,创建新型小型手术室,建立一座小型制药厂。基建费用不够,张翠梅跑省里找到卢忠阳书记求援,卢书记带着她找领导和有关部门,批给了五万元基建经费,保障卫生院完成了基础建设。为了节约能源,翠梅带领大家修建了一个大型沼气池,供应制药厂所用能量。张翠梅还从郑州引进一套生产糖盐水的设备,制作瓶装液体,经地区药监局检验后质量完全合格,降低了群众看病费用。张翠梅又到先进卫生院学习取经,完善医疗管理服务规程。在一次外出学习时,路过汝河大桥,她刚学会骑自行车,不会捏闸,一下子撞到大桥栏杆上,差点掉进桥下河水里,车把顶住胸脯,半天没有缓过气。经过张翠梅和院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当时广阔天地卫生院达到了中级院的水平。
为了方便群众看病,张翠梅坚持以公社卫生院为基地,以大队卫生室为依托,抓紧培训赤脚医生,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药品,尽可能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卫生院不搞单纯的坐堂等诊,留下值班医生,部分医生下地巡诊,每逢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张翠梅就背起药箱到各队田间地头,同群众一起边干边医,现场治疗;建立随访制度,凡是在卫生院治疗过的较重病号,建立档案,定期家访,观察愈后情况,防止复发;广泛普及卫生知识,有效提高了群众防病抗病能力。
张翠梅始终坚守医者仁心,让群众花最少的钱,最快地解除病痛。只要有乡亲们来看病,她立即进入“忘我”状态,热情相迎,一丝不苟地望、闻、问、切,病轻的当场处理,病重的提出转院建议,对每个病人都给一个负责的说法。病人多的时候,张翠梅就把大婶大姐们安置在自己宿舍的床上检查输液。她多次给病人煎药喂药,端茶送饭,洗刷便盆,病人深受感动。一个病人患皮肤病多年,多次跑大医院看病,每次口服、外用药品带回一大包,但是病情还是越来越重,并发展到全身。病人到公社卫生院后,张翠梅仔细检查后断定是肝郁气滞血瘀所引发的,认真查阅很多皮肤病资料和中医老师赵炳南的临床指南,确定了治疗方案,先开三副药控制住病情,第一个疗程病情好转,第二个疗程病情痊愈,张翠梅又家访告诉患者平时预防的事项,这名患者病情从此没有再复发。在杨庄知青岳琨的推荐帮助下,张翠梅依据人体经络学的原理,探索把耳穴探测器运用到防病查病的临床实践中,比较准确地探测人体哪个部位有病。在此基础上,张翠梅发明了耳针埋藏法,把特制的小针埋在病理报警的穴位上,取得了查病治病的良好效果,尤其对慢性病更为有效,病人只要花几毛钱就能解决病痛。张翠梅还带着医务人员,到庙会上巡诊看病,采用中医疗法,开药只收成本费,最多一两块钱,有些病症当场就止疼见效,受到群众好评。
张翠梅返乡回到卫生院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知青马鸿恩、随佩霞的关心介绍下,同已经从广阔天地招工到鲁山钢铁厂的袁维新谈上恋爱。袁维新毅然从钢铁厂重回到吴堂大队第三生产队当农民,给张翠梅送了“三大件”:一个小煤油炉,一个小收音机,一把理发推子,说翠梅看病时可能用得上。公社党委和知青们在1977年的五四青年节为他们举办了集体婚礼。婚假未过,张翠梅就上班坐诊,袁维新回队里干活,仍担任会计。
婚后,张翠梅依然全身心投入最热爱的卫生事业。她后来虽然又调动了几个单位,但是,在广阔天地练就的敬业情怀和奉献精神本真却不变,她几乎每天都是起五更打黄昏,风里来雨里去,病人随喊随到。袁维新说翠梅一颗心都在病人身上,经常是半夜里来个电话就赶紧走,很少睡囫囵觉。近十多年来,张翠梅久卧病床,她忍耐着病痛的折磨,却还牵挂着大家的身体健康,听到谁有病就嘘寒问暖,提出诊疗建议。她病卧床上的十多年中,袁维新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简朴而又甜蜜。张翠梅多次动情地说:“这辈子和袁维新在一起,是我的福分。”她和袁维新商量说:我是个共产党员,不相信什么神鬼,将来就捐献遗体,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再尽最后一点力。袁维新完全理解和赞同翠梅的想法,他们签订了遗体捐献书。在张翠梅同志去世后,她的遗体献给了中国红十字会。
绿树长青有深根,根深叶茂方巍然。张翠梅用生命之树铸就的浩然正气和甘于奉献精神,将在人们心里继续镌刻年轮,生生不息……
(本文由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板场青年组部分知青集体整理完成,原标题为《绿树长青有深根——记原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下乡知青张翠梅》,来源于《河南郏县广阔天地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22-03-20/74478.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