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屹立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面东朝阳,气势恢宏。塔高38.15米,由塔帽、塔徽、塔身、塔基等几个部分组成。上端粗犷有力的回形石刻花饰围绕塔顶一周,正面镶刻着五角星、两支相交的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密切协同作战,共同夺取胜利,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及人民对淮海英烈的无限缅怀。塔身正面中部,镶嵌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雕刻着碑文。碑文如下: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军事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结果。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英雄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争辉!
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碑文共700余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生动感人,书法遒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精神价值。
毛泽东亲笔题写塔名
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英烈们的革命精神,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徐州市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5月10日,由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和南京、济南两大军区共同组成的建塔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后,建塔委员会向全国征求建塔设计方案,最终以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的设计方案为主,经过5次修改上报国务院审批。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审阅并同意了设计方案,并转请陈毅阅批。陈毅审阅并与刘伯承、李先念商讨后,同意建塔设计方案,并在上报的“淮海战役纪念塔”塔名中增加了“烈士”两字,至此纪念塔规划设计最终确定。
1959年底,国家开始压缩基建规模。纪念塔能否续建也提到议事日程。12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就修建纪念塔问题向内务部转达了意见,指出“淮海战役纪念塔肯定应该修建”,同时要求“要把纪念塔拟修建的过程和必要报请中央的理由说一下”。在习仲勋等中央领导的关心下,纪念塔工程继续进行。
建塔委员会紧接着报请党中央、请求毛泽东为纪念塔题字,1964年11月11日,建塔委员会收到内务部寄来的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行草大字,有的字毛泽东还写了几遍,供建塔委员会遴选。碑文是在建塔委员会1963年1月11日上报的草稿基础上,由时任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同原参战的中原、华东野战军部队和解放军报社等单位共同研究修改,经陈毅润笔后定稿,书法家蒋吟秋用隶书书写而成。
1965年11月6日,经过5年建设施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正式建成开放。
深刻揭示胜利原因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全面概述淮海战役背景、战役进程和历史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南线80万主力发起的规模巨大的战略决战。历经三个阶段、66天的鏖战,消灭了国民党军在南线的精锐兵团,解放了长江以北的豫皖苏广大地区,造成了“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淮海战役以其辉煌的战绩,同辽沈、平津战役一起,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革命取得根本性的胜利。
其次,深刻揭示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人民军队在兵力、装备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树立起了一座经典战役丰碑。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群众不惜倾家荡产,全力以赴支援,为战役胜利提供保障,展现了人民战争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最后,热情歌颂淮海英烈伟大业绩。淮海战役中,3.1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除去战场休整时间,平均每天牺牲人数达700人,每2分钟就有一位烈士牺牲在战场。他们的英雄气概与高尚品质,将与日月同辉,永远激励后人开创美好的未来。
大力弘扬淮海战役精神
立足新时代,我们需要继承发扬“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
听党指挥、信念坚定,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中,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总前委的统一指挥,闻令而动、遵令而行、步调一致,充分展现了对党忠诚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力量源泉。毛泽东曾经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淮海战役中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
团结协同、众志成城,是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前提。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野战军首次联合作战,参战部队多,隶属不同指挥机构,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调度下,两大野战军从大局出发,同心协力,互相支援,充分发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整体作战的强大威力。
一往无前、决战决胜,是淮海战役胜利的精神动力。淮海战役中,面对兵力和武器都处于优势的国民党军,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敌人比意志,比智慧,挑战极限,与时间赛跑,弥补了在人数、武器方面的不足,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9-07-06/5748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