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古籍整理工作的启动
陈云与古籍整理工作的启动
史义军
1979年2月, 陈云在办公室
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手抄件
笔者在整理老出版工作者于浩成先生遗稿时,看到一份写在华东政法学院稿纸上的《陈云同志关于整理出版古籍的意见》,一共3页,字迹不是于浩成的,第1页有于浩成要求将此文刊登在群众出版社编辑的《思想文化动态》上的字样。全文如下:
最近朱穆之同志讲, 邓力群同志传达了陈云同志一个意见:
查一下中国古籍标点了多少, 多少还没有标点, 哪些急需要标点? 乘许多老人还在的时候多标点出一些。希望国家出版局规划一下。
朱穆之同志还说, 请国家出版局专门研究一下, 除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外,许多地方、大学的力量都组织起来搞。
陈云同志的秘书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二日给中华书局负责同志的电话说:陈云同志一九七七年在杭州, 看到中华书局校点的二十四史, 甚为关心, 曾询问, 古籍的校点工作进展如何? 最近又一次询问此事。并说, 古书如果不加标点整理, 很难读, 如果老一代不在了,后代根本看不懂, 文化就要中断, 损失很大, 一定要把这一工作抓紧搞好。
七月九日, 陈云同志的秘书到中华书局又一次传达陈云同志关于古籍整理的意见, 说: 古籍整理还不光是解决标点、注释, 这还不行。现在孩子们念书还没接触过这些古东西, 所以不懂。要做到后人都能看懂, 要译成现代语气。整理古籍还涉及繁简字体的问题。搞这个工作,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搞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件事请一定要搞到底。
语文教研室
一九八一年十月五日抄
一系列重要指示
笔者为此查阅《陈云年谱》中陈云1977年在杭州期间关注古籍整理的情况。这一年陈云是5月4日来到杭州休养的,6月30日离开杭州到上海。其间,5月中旬到浙江图书馆参观该馆保存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参观时,他说:“中国古籍很多,但都是文言文,多数人特别是许多年轻人看不懂,这会影响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因此,对古籍应当进行整理,有的要断句,有的要翻译成白话文。”
《陈云年谱》1981年6月11日这一天记载:收到中华书局送来的关于古籍整理的情况报告。此前,于5月22日曾向中华书局了解这方面情况,请他们整理一份详细材料。此后,于7月9日,派秘书到中华书局同负责人座谈,听取意见。
7月14日,陈云派秘书去北京大学,同学校领导、中文系教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座谈,告知北大古典文献专业全体教师给陈云的信已收到,并听取他们对古籍整理研究的意见。
这里提到的北大教师给陈云的信,是要求恢复古典文献专业的信。
1981年4月,陈云在同秘书谈要认真抓整理古籍工作的问题时指出:
第一, 整理古籍, 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我们的学校教育, 注意理工科比较多, 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但是, 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统的知识才行。今后, 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同时, 应该加强大学的文科教育。从小学开始, 就要让学生读点古文。我国的古籍, 中华书局说有八万多种, 北京大学图书馆反映约有十二万种。现已整理和出版的约两千多种, 还差得很远。
第二, 整理古籍,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 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 要有今译, 争取做到能读报纸的人多数都能看懂。有了今译, 年轻人看得懂, 觉得有意思, 才会有兴趣去阅读。今译要经过选择, 要列出一个精选的古籍今译的目录, 不要贪多。
第三, 整理古籍, 需要有一个几十年连续不断的领导班子, 保持稳定的核心力量。目前真正能够独立整理古籍的,一般来说得六十岁左右的人才行。现在这个班子中, 六十岁的人, 再干十年是七十岁, 不能坚持工作了; 五十岁的人到那时可以接上去; 四十岁的人, 再干二十年, 也可以成为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了。从事整理古籍的人, 不但要知识基础好, 而且要有兴趣。李一氓同志表示愿意做这件工作, 可以考虑请他来主持这件事, 并组成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直属国务院。
第四, 要由规划小组提出一个为期三十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第一个十年, 先把基础打好, 把愿意搞古籍管理的人组织起来, 以后再逐步壮大队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可以像国民经济计划那样, 搞滚动计划, 前十年分为两个五年规划, 在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充实, 搞出第二个五年规划。
第五, 现在有些古籍的孤本、善本,要采取保护和抢救的措施。图书馆的安全措施要解决。散失在国外的古籍资料,也要通过各种办法争取弄回来, 或复制回来。同时要有系统地翻印一批孤本、善本。
第六, 古籍整理工作, 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有基础、有条件的某些大学,可以成立古籍研究所。有的大学文科中的古籍专业, 如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献专业, 要适当扩大规模。目前, 整理古籍的专业人才, 有许多分配不对口,要尽可能收回来, 安排到整理古籍的各专门机构。一些分散在各地的整理古籍的人才, 有的可以调到中华书局或其他专业出版社, 有的可以分配他们担任整理古籍的某些任务。
第七, 为办好整理古籍这件事, 尽管国家现在有困难, 也要花点钱, 并编制一个经费概算, 以支持这项事业。这笔钱,用于整理古籍所需要的各种费用, 主要是整理费用和印刷费用, 也包括解决办公室、宿舍等费用。要为整理古籍的专门人才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 得搞上百年。希望现在就认真抓一下, 先把领导班子组织起来, 把规划搞出来, 把措施落实下来。
以上是陈云关于整理古籍问题谈话的要点。1981年9月10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同意,于17日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后来这个谈话要点被收入《陈云文选》,题为《整理古籍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古籍整理工作的全面启动
《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下发后,1981年12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1981〕171号文件《关于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通知》,文件说:“一九五八年在原科学规划委员会之下,曾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二十几年中,曾整理和出版了古籍两千多种,但这与我国丰富典籍应该整理和出版的数量,还相差很远。而且这个规划小组,已很久没有工作,成员也逝世过多。鉴于这个工作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青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极大的重要性。因此,国务院决定恢复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为五十三人(附名单),李一氓任组长,周林、王子野任副组长,另聘三十四人为顾问(附名单)。该小组直属国务院,不另设办事机构,具体工作事宜仍由中华书局负责。”
规划小组的工作很快启动。1982年7月20日,古籍小组提出《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请示报告》。8月23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185号文件批复,原则同意报告中提出的1982年至1990年古籍整理出版的九年规划;同意规划小组筹建专门为古籍出版服务的印刷厂;同意从1983年开始每年拨给教育部250万元、中华书局50万元、古籍整理小组120万元,用于古籍人才培养和有关古籍出版的经1979年2月, 陈云在办公室 费补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9-03-18/55601.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