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欧洲的衰落与美国的霸权
钱昌明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1918年11月,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反战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革命风暴中先后解体、并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战”摧垮了四个帝国,即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大削弱了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终结了19世纪来欧洲帝国主义主导世界的格局——“维也纳体系”;唯有美、日帝国主义从战争中得益,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大战结束。然而,现代战争根源——帝国主义制度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仍存。暂短的“和平”,只是为更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做准备,“和平”在孕育着战争。
从“休战”走向战争
1919年1——6月,战胜了的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在巴黎召开了分赃会议——巴黎和会,有2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苏俄和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被排除在外。会议由“三巨头”操控,分别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他们各按本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力图重新瓜分世界。英国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主张过分处分德国;法国要洗刷“普法战争”之耻,要求彻底削弱德国;美国在战争中发了大财,力图凭借经济实力,以实现其统治世界的野心。
与会帝国主义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经过5个多月的激烈争吵,终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包括对德、对奥、对匈、对土、对保的和约)。其中主要的,是“对德凡尔赛和约”:
政治上: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萨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战前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形式交由英、法、日、意等国瓜分(中国是大战中的“战胜国”,但“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主义权益不是归还给中国,而是转让给了日本)。
军事上:允许德国保留10万陆军;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驻军15年,莱茵河东岸50公里为“不设防区”;禁止德国拥有坦克、装甲车、军用飞机、潜水艇和化学毒剂这些设备;拆毁紧靠海岸地带以外的一切海防工事,以及西部边境上的防御工事。
经济上:德国应先拿出200亿金马作为战争赔款,赔款总数拟成立专门的“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5月1日前予以确定。
凡尔赛和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但并没有解决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斗。1921年12月到1922年2月,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由美英法日意荷比葡等帝国主义国家,再加上中国共9个国家参加。先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它们所拥有的主力舰比例,应保持在:5531.751.75。反映了战后美日两国地位的上升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力量的平衡。
——美英法日《四国条约》,以此取代原有的“英日同盟”。
——《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国家以“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为名,达成共同指染中国的协议。美国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一战”期间由日本独霸中国的态势,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的局面。
巴黎和会与华盛会议签订的系列条约,通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利益的暂时平衡,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确立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和约刚签订,“一战”时期担任过协约国军总司令——被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法军元帅福煦就曾经讲过: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果不其然,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欧战再一次爆发。其时距离“一战”结束的1918年,恰好就是20年!历史的发展证实:福煦所讲的就是一句惊人的、无比准确的预言。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它仅仅只是暂时缓和一下而已。相反,却由此孕育出三个新矛盾:
一是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促使法、德矛盾的激化,促使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普遍不满,成为其后希特勒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发动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
二是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它促使美、日之间在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其后开战的重要历史原因。
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它促使中国人民打破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促使他们从沉睡中的觉醒,成为在中国爆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并导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历史原因。
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出来的这三个新矛盾,不断地演变与发展,使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一场新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这是资本主义历史上一次最为深刻、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大危机。这场危机具有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严重的特点。
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5年;范围从美国越过大西洋到达欧洲,波及整个世界;破坏性严重: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世界范围失业工人多达3000万!
危机让各国人民生活严重下降,直接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的三大基本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必然引发政治危机,各帝国主义为了转移矛盾、转嫁危机,纷纷求助于发动帝国主义战争,很快形成了东、西方——日、德两个战争策源地。资本——帝国主义制度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日本是个侵略成性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田中奏折”充分证明,它在吞并朝鲜半岛以后,还有吞并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1929年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危机爆发当年,日本的工业生产就下降了三分之一,农业减产五分之二,外贸减少二分之一,失业工人300万!城市劳资矛盾、农村租佃矛盾急剧激化。所有这些,进一步促使日本的军国主义加快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率先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亚洲战场点燃,标志着“二战”的开端。(“二战”最后又以日本的投降为终结,前后延续了14年!)
面对日本的侵华战争,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当时的“国联”),从帝国主义的逻辑——“反苏”、“反共”需要出发,长期推行绥靖政策。采取以牺牲弱小民族利益为代价,与法西斯主义妥协,以换取它们进行反苏、反共战争的策略。美国更是以“中立”为名,乘机与日本军国主义大做军火生意,以求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实际上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华战争的帮凶。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发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二战”战火燃烧至非洲。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依然故我,对意大利法西斯不予实质性制裁,听任“二战”战火的蔓延。
1936年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反共”名义,协调东、西方法西斯的侵略步伐后,1937年7月强化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发动入侵波兰的战争,英法被迫参战。“二战”在欧洲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打。
1940年9月,德日意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法西斯三国轴心。
1941年夏,德国法西斯被胜利冲昏头脑,启动了苏德战争;同年冬,日本法西斯遥相呼应,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苏联与美国先后卷入战火,“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二战”已演变成为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42年1月,苏、中、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经过世界各国反法西斯人民的艰苦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在1945年9月2日以日本的投降宣告结束(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9月投降,德国法西斯于1945年5月8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获得了最后胜利。
“二战”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世界的格局。从此,欧洲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结果,“打”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竟然“打”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这是任何一位资产阶级思想家没有想到的;然而,却是任何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
马克思曾经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这是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的,也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存在、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时期。列宁鉴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观点(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两年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地证实了列宁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十月革命胜利后,1922年苏维埃俄国发展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巩固。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
斯大林坚持列宁主义,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把沙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很快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从1928——1937年,仅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新建了6000多个大型工业企业。1937年的工业产量,比1913年战前的沙俄,增长了约五倍!建立了包括拖拉机、汽车、航空、化学和机械制造等完整的工业部门,建成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在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6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仅仅经过19个年头(1917年到1936年),苏联从欧洲一个最落后的农业国——沙俄,一跃而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的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38——1942年,苏联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该计划原打算以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物质基础为目标。但因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的突然入侵而被迫中断。然而,“三五”计划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计划中断时,它已完成了整个计划的百分之八十六!1940年,苏联的主要工业品产量为:生铁1500万吨;钢1800万吨;石油3100万吨。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已经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文化教育事业同样得到很大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培养了大批熟练的专业人材。所有这一切,都为它在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客观上存在着两个主战场:东方的亚洲、太平洋战场;西方的欧洲战场。两个主战场,欧洲战场无疑又是最主要的战场。那么,谁是这个最主要战场上的主角呢?无疑是苏联莫属。看看这一客观历史吧:
迟至1944年6月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前,欧洲战场一直是苏联在单独同纳粹德国法西斯军队作战,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苏联无疑是付出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仅在“二战”中死亡人数就高达2700万人!没有苏联人民的牺牲与艰苦卓绝的斗争,绝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与东、中欧的解放!
反法西斯战争后期,在苏联红军反击纳粹德国、向柏林进军的过程中,又在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共同斗争中,先后从纳粹法西斯统治下解放了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东德等国家,加上苏联自身,一下就形成了欧洲9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余威,在中国革命胜利的鼓舞下,亚洲又形成了中国、蒙古、越南、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已形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由14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已占据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二战”历时14年,战火从中国燃起,波及五大洲四大洋的84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到17亿人口的命运(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这场人类浩劫,造成了超过9000万人的伤亡,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以上。资本主义制度给人类带来的是几近毁灭性的灾难。
然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的。“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原先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欧洲的衰落,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所有这一切,又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8-08-02/51743.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