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南泥湾,这里也曾有过“大生产运动”
作者:刘旭来源:人民政协报日期:2018-04-17 点击:
不止南泥湾,这里也曾有过“大生产运动”
刘旭
淮南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二师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区,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分布于南北大动脉津浦铁路两侧,这块根据地与南京仅有一江之隔,所以从1940年创建起就成为日伪残酷“扫荡”和经济严密封锁的重点区域。
在淮南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战斗史上,1941至1942年是最困难的时期。这两年间日伪顽军对根据地反复“扫荡”“蚕食”,国民党军也趁火打劫多次进攻,特别是恰逢连续严重干旱,又加之敌人变本加厉的经济封锁,使淮南军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威胁:部队官兵和地方机关吃不饱、穿不暖,医药和日用品均匮乏至极,广大人民群众也是缺衣少食,生活极端困苦。
为了战胜天灾人祸,减轻人民负担,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指出:“各机关、学校、部队在不妨碍战斗与工作的条件下,要实行广泛的群众运动,以便增加自给自足的百分比,而不加重农民的负担。”这里的“群众运动”就是指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学习延安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改善军民生活条件,战胜自然灾害和敌人封锁。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自1942年春季展开,统一组织并按照后方机关、地方武装、正规部队和医疗机构等不同单位、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以农副产品及日用品的自给、半自给为目标的生产计划。生产项目有开荒种粮种菜、饲养家畜家禽、种植青麻烟草等,同时开办了各种工厂、作坊、修理所,还组织开展了运输业务等。
驻津浦路西的新四军第四旅和联防部队于1942年开荒7492亩,植树12.7万棵,挖塘2390口,仅新四军四旅当年就收获粮食2000余石。《淮南日报》社的同志每天工作之余便去挖地种粮种菜,养猪喂鸡喂鸭,首先实现自给,然后再给官兵提供精神食粮。
津浦路东7个县的各级人民政权在半年内就建立起8000多个互助组,同时大力发展合作社,组织和指导农民合作生产共渡难关。
新四军第二师还在地方支持下先后办起了织布厂、被服厂、毛巾厂、榨油厂、印刷厂、纸厂、烟厂,特别是因陋就简建起了兵工厂和军械修理所,这些对保障部队日常生活和作战训练都起到了极大作用。
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淮南抗日根据地还广泛开展了“勤俭节约活动”,开源节流并举。当时根据地作战部队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食,地方部队和党政机关每人每天节约二两,连以上干部棉衣两年发一次,并且交旧领新。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反贪污斗争,严厉打击极少数贪污腐化分子,对两名有贪腐行为的乡长处以极刑,使官兵受到清正廉洁的教育,使党和政府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到1943年,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仅1943年各部队就收获粮食3.1万石,保证了部队自给,收棉花198万斤、蔬菜130万斤、生猪1346头、家禽1.6万余只,条件好的连队每人每月可吃到3斤肉,部队被服和一般日用品基本实现自己生产,极大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特别是彻底粉碎了日伪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至1945年,根据地发展到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正规部队兵力扩大到5万余人,并在南京城郊建立上元县政权,将根据地建设到了敌人的心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8-04-16/49831.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