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称号为何在战争年代会越叫越响
抗日根据地群众欢迎八路军进村。
绥远省一位老大爷鼓励八路军战士多杀敌人。
后人曾不止一次地叩问:在70多年前那段悲壮的时间里,历史,究竟见证过多少奇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从初期挺进抗战前线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正规军120余万人、民兵260万人,成为进行战略反攻的主力军,发展壮大之迅猛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军民并肩战斗,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广大军民创造出的这一个个使侵略者闻风丧胆的神奇战法,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扫荡、清乡、蚕食、“三光”、囚笼、无人区……日伪军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在八路军、新四军开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灭绝人性的遏制战术,但收效甚微,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
翻看这一幅幅泛黄的历史图片,在时间深处重温往事,我们收获更加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武装之所以能够越抗越强、越战越大,根本就在于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坚持的是全民抗战的路线,实行的是人民战争的战略。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血与火的抗战征途上,军民共同培育出患难与共的鱼水亲情。
1937年11月,聂荣臻率领3000余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一个名词诞生了——子弟兵。
“子弟兵”生动诠释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型军民关系,很快家喻户晓,越叫越响。
从1937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对日军作战100余次,歼敌11000余人。八路军、新四军打鬼子、除汉奸、消灭日伪政权,使饱受日伪残害压榨、散兵土匪侵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敌后人民,重见了天日。他们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称赞八路军、新四军是自己的军队。
1942年11月23日至24日,日军对胶东半岛的马石山区展开“拉网扫荡”。胶东军区十七团七连被围,生死面前,战士们大义凛然。二营营长孙涛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啊!今天晚上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突围,置群众的生死于不顾,即便我们活着出去,有何面目再见胶东父老?”在掩护群众突围中,除4名战士外,七连官兵全部牺牲。
“人民子弟兵”是抗日根据地父老乡亲的依靠,彰显了人民军队誓死为人民而战的血红底色。
时光过去78年,山东曹县刘岗村村民刘效民对第一次看到“八路”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一个挎盒子枪的人,正在帮群众拉大锯;士兵有扫院子的、扫大街的、挑水的……抗战初期的山东,许多队伍抗日是假,扰民是真,但当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到来后,老百姓才真正看到了希望:世界上竟然有不扰民还爱民的兵!
人民的军队人民爱,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当年在沂蒙山区坚持抗日的老战士刘永泰记得,一次反“扫荡”伏击战中,当地百姓在3天时间内组织了2000多个支前队。一位姓赵的老乡,一家五口被日寇杀得只剩下他一个人。村里没有让他参加支前队,他非常生气,自己跑到部队要求参加战斗。他家的不幸激励了游击队员的士气,在老百姓的帮助下,那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700余人。
新四军老战士孔诚回忆:“在江苏高邮一带,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在河里修了一道又一道的土坝,一个县就有上千个土坝,我们的小船遇到土坝,下船一抬就过去了,可是日本鬼子的快艇却过不去。”
老战士余新元曾与“狼牙山五壮士”在同一个部队战斗。一次战斗中,敌人的子弹从他的左肩打入从右臂出来。部队把他安顿在王玉珍大妈的家里养伤,王大妈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蒸成蛋羹,给他一口口喂。他回忆说:“伤愈归队时,大妈还偷偷在担架底下塞了一张边区票,那钱可能是她仅有的……”
14年烽火斗争,永远和人民血肉相连,是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14载峥嵘岁月,永远和人民血肉相连,是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遇险益强。这是抗战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昭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7-08-22/45820.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