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戈里: 再版《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 三个难了心愿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争取改造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188万人,这其中,将国民党第六十军成建制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是其经典范例。这段历史,有三大主要特点,《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再版后的三个难了心愿,也由此而生:
特点一:尘封已久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解放战争期间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的书很多,但如何消化改造这些来自敌对营垒的官兵,公开的史料鲜见,专题的史学研究和纪实文学基本上也是空白。
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一旦被揭开,肯定会遇到问题。
首先遇到的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最初,我接触的多是起义官佐的落实政策情况,所以,创作之初,我曾立意走笔为“落难”官佐说句“公道话”,并批判前辈的“左”。然而,一旦把采访面从狭小的官佐圈按旧军队各阶层的大体比例扩展开来(在所采访的230名历史亲历者中,有135名国民党起义官兵,包括师职2人、团职8人、营职4人、连排职22人、士兵99人,另有随军眷属6人),进而深入了解到广大士兵群众经历新旧军队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时,审视历史的立场就不能不发生位移。
对国民党军队内部的阶级压迫,起义士兵几乎无一不恨入骨髓。不少士兵说起在国民党军队整日挨打受骂的经历,每说上几句话,就要痛骂一声国民党。云南省石林县的起义士兵符启元、张珩等,说到在旧军队挨打,古稀之年依然哽咽难言泣不成声。
随后遇到的问题是,我所采访到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残酷的阶级压迫史实,特别是集合全连强迫每个士兵刺逃兵一刀、集合全连“千刀万剐”骂长官的士兵、强迫士兵吃逃兵肉以及被虐待致死的抗战壮丁多于阵亡士兵一类史实,不少当代人硬是不信——不止一位编辑质疑过我“是不是道听途说的”?有人甚至没等我讲下去就断言:“嗨,国军和共军一个样!”
再后遇到的问题是,有人在网上用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的形象反驳我,说国民党军队官佐多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有文化的人,不会像我说的那样残酷。
可见,中国革命史的草根性,如今已经被市场化的媒体颠覆了,以至于人们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认同草根大众在旧中国、旧军队生存的苦难,更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认同草根大众启蒙、解放的艰难。
于是,我不得不四处呼吁:趁起义官兵还有在世的,尽快抢救相关的音像口述历史,并制作电视片昭示于世。即便当前宣传此类题材有所顾忌,走此“闲棋冷子”,也能为日后大用,做好准备。总不能等起义官兵全都离世而去,再来“抢救”这一珍贵史料吧?
然而,我得到的回应是——影视界经历市场化改革之后,更看重的是有美国资本背景公司统计的收视率,得宠的、能得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支持的是娱乐片,即便影视公司与大牌电视台签约拍摄反映中国革命史的纪录片,通常一集也只能卖到三四万元人民币,甚至更少。要生存,只能煞费苦心压缩采访、审核、制片等费用,粗制滥造也就难以避免了。比如,某地方电视台拍摄四十来分钟的《五十军血战朝鲜》,错、误一二十处,惨不忍睹。
以极端市场化方式变相扼杀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挤压相关制片单位的市场生存空间,其后果,是拱手相让中国共产党在影视界的意识形态史学阵地。而这,正是敌对势力梦寐以求的,因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在多年呼吁失败后,我决定购买高清摄像机,自费、工余完成这一使命,但就在我准备付诸行动时,我的腰椎病犯了。于是,留下了难了心愿。
特点二:空前绝后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争取改造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在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举世无双:
其一,是改造量大——消化、改造来自敌对营垒的188万官兵绝不是个小数,美国2001年“九一一”事件时的现役军人总数也才140万人。
其二,是改造全面——改造对象,不仅包括军官和士兵,还包括随军眷属。改造内容,不仅是组织整编,更重要的是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改造。
其三,是改造彻底——改造之初,起义官兵多有抵触,甚至发生叛变,一经涕泗滂沱的政治整训,几乎是瞬间,他们就与国民党反动派不共戴天!从此,焕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精神动力。
回首这段历史,人们不能不感慨、敬佩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崇高理想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如此改造以往敌对营垒的旧军队,如此将昔日兵戎相见的战场对手培养成革命战士,国民党军队做不到,苏联红军做不到,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大兵更做不到!可以肯定,在世界数千年血腥的战争史上,这不仅仅是历史奇观、战争奇观,也是值得西方“人权卫士”正视、值得东方社会科学专家深入探讨的根植于华夏大地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
我敢断言:在百万国民党起义部队改造史中,还有更惊心动魄的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的奇迹,比如改造有汉奸历史的吴化文部,改造潜伏特务猖獗的董其武部,改造陶峙岳部为生产建设兵团,等等。
可惜,面对前辈举世无双的伟大历史工程,直到今天,抢救史料及相应的专题研究和纪实文学创作,全国似乎只有我一人在做,且是自费采访,工余写作。
虽然,经过20年的艰辛努力,我的研究成果终于为社会承认,但年已花甲,体质日衰。由此我不能不忧虑:一旦奔赴黄泉或因病不能写作,我那些凝聚十余年心血的采访录音和笔记,岂不成了一堆废物?我的那些无人继承的研究成果,岂不也付之东流?
为此,我多次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立项,抢救这段珍贵历史,并组织年轻人完成相关历史研究的学术接力。
然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非分之想,难了心愿。
就说眼前已有的成果——当我透支健康历经辛苦挤时间将抢救出来的珍贵史料创作成长篇纪实文学后,出版上市却先后找过17家出版社,历时6年。这其中,多数出版社不愿意出版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不看好市场,担心“赔钱”。
其背后的理念是——宣传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不合时宜”。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市场误判,因为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定价26元/本的《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作为全中国独家反映国民党起义部队改造史的长篇纪实文学,虽未畅销,却能长销——该版本绝版脱销后,在孔夫子旧书网,2013年到2015年3月,先后卖到了120元/本、160元/本、300元/本。
显然,导致市场误判的理念偏见,是出版行业推行极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值得冷静思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出版业经过市场化改革后,并没有完全遵循“让市场自由选择,任凭市场自然淘汰”的市场法则。在市场化的运行中,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我在网上与某大学教授争论时发现,这位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大陆公开顺利出版了一部彻底否定土地改革的著作,而他又是在接受“福特(FORD)基金会资助”下,“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及相关的历史问题”的。
美国自1951年起就一直将“利用社会科学家的专业知识使美国的冷战心理宣传更见成效”作为心理战略“学说宣传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执行。冷战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将年产值约500亿美元的几千项业务外包,一些基金会就承揽了其中的大量业务。
相比之下,与我相似倾其微薄工薪收入抢救珍贵历史遗产却又被极端市场化的媒体屡屡封杀的,不止一两人,三五件事。
特点三:价值非凡
昭示、研究旧军队改造史,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还有着发掘思想资源实现本土化学理创新的学术意义。
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可谓之群星璀璨,让人目不暇接,其中行为科学的创立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了探讨如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选择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为实验基地,进行了照明度、福利、访谈等一系列实验,其间差点宣告失败。整整9年后,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精英们才恍然大悟——金钱,不是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随后,欧美心理学家才陆续提出了“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
然而,就发掘人的能量而言,无论是发掘的广度、深度,还是能量转换程度,西方任何一位学者的心理学、社会学实验都远远无法与中国共产党改造旧军队的伟大实践相比拟: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就有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建立士兵委员会等深刻理论和成功实践;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于昔日的战场对手中,培养了数百万忠诚的革命战士,其中不少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后,于同时代西方凤毛麟角的大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才敢涉足的领域,又一展才华——面对昔日的战场对手,派去一名指导员,往往枪都不带,仅凭一张嘴,就能改造百十人的一个连;派去几百人的工作团,就能改造几万人的一个军或一个兵团。
特别是我笔下这支部队,绝大多数士兵从前是国民党军队用绳子捆来的“壮丁”。还是这些官兵,起义后,经过脱胎换骨的思想教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能以低劣的武器装备创造了让毛泽东、彭德怀等我党领袖和我军统帅备感意外并交口赞誉的骄人战绩。
可惜,一方面,由于政治偏见或文化差异等原因,当代西方理论难以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上全面、深入地解释中国那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难以解释百万国民党起义官兵几乎是瞬间的灵魂裂变;另一方面,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却久久尘封,有关史料几乎无人抢救,有关文献似乎无人专题整理,有关文物收集、收藏和展览也几乎为零,这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珍贵思想资源,在学术创新领域,除了本土企业管理学家周大江的《党史商鉴》,几乎无人问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不能不考虑本民族的认知模式、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及行为规律,不能不遵循其内在的必然逻辑。
遗憾的是,我国社会科学不少学术领域长期笼罩在欧美学术霸权的阴影之下。比如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内容几乎只能算是用中文转述美国和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以至于将底层民众贬斥为“乌合之众”的西方“大众心理学研究”以“经典读本”或高校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推荐阅读书目”的“身价”,在学术界流行,并向社会广为传播。而这,正是中国心理学界、社会学界守着珍贵的思想资源却至今出不了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症结所在。
中国的社会科学需要全面吸收外来营养,但是,如果我们不尽快实现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本土化重建,任由西化理论掌握话语霸权,危及的将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百年命运。比如,当下主流社会心理学对“群众”的认知,是迎合西方的“乌合之众”之说,还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关系到对执政方向的学理支持和学术指导。
也正是基于这望眼欲穿的期待,自创作本书以来,我曾有过一个梦:在我采访两百多位历史亲历者的过程中,不仅能有影视工作者同步完成对他们口述历史的影像记录及编辑,还能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步完成有关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的学术研究及学理创新。
可惜,人微言轻,又是一个难了心愿。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勘误表
页码 |
错误 |
勘正 |
“引子”第4页第14行 |
长背景 |
大背景 |
“引子”第4页第14行 |
辩证的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第173页4行 |
“啪”地一下拉掉导火索 |
“啪”地一下拉掉拉火绳 |
第244页20行 |
眷属夫进东北军政大学 |
眷属随夫进东北军政大学 |
第199页倒8行 |
起义士兵是益 |
起义士兵刘益 |
第256页7、9、10行 |
杨宗贵 |
杨宗仁 |
第306页16、17行 |
郭家兴 |
郭嘉兴 |
第318页15、19行 |
董志亮 |
董老亮 |
第423页7行 |
周保山 |
周保中 |
第439页第8段 |
在“诽谤旧社会”的言论 |
在“诽谤旧社会”的言论, |
第450页倒数第6行 |
党“歌德文学” |
走“歌德文学” |
第450页倒数第4行 |
函含 |
蕴含 |
2015年4月19日高戈里整理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
目录及各章导言
(红色字体为再版扩展或增加章节)
引子反思,从落实政策回溯
第一章中共争取滇军的努力
滇军曾是一支有着反清重九起义、反袁护国起义及抗日救国英雄历史的部队。中国共产党在与滇军三度离合中所做的工作,为争取、改造这支部队的主力成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1.共产党与滇军的早期离合
2.地下党安然度过两次险情
3.第一八四师海城起义
4.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亲派策反要员
5.中共地下党结束潜伏翻江倒海
第二章将军为啥犹豫
“这个部队不是为政治(纲领而聚集起来)的部队,它是以老长官、老部下的关系联系起来的。”——滇军某上校团长
1.幕僚提醒卢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卢汉密授家将:今后打仗要多个心眼儿
3.师长怒责女儿:老子绝不许你骂卢汉
4.刘浩转告陇耀:朱总司令希望你弃暗投明
5.军长告诫官佐:六十军是跌下石岩的小狮子
第三章长春起义
说到国民党军队的战场起义,有人关注解放军兵临城下的武力威逼,有人专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精心策反,有人眷注起义将领的个人觉悟或生存抉择,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起义将领义举之初,萦绕心头搅扰思绪最难抉择的,是将佐圈子里与利益得失和“正统”观念绞在一起的袍泽情义。
1.第六十军退守孤城吃尽苦头
2.解放军释俘耐心策反
3.三将军七次密谋倒戈
4.毛泽东急电为曾军长解围
5.义举同力不同心
第四章探索改造起义部队的新路
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后,解放军东北军区陆续调集数百名熟悉该军的云南籍干部前往九台,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随即展开了轰轰烈烈脱胎换骨的改造。一切都预有准备。这准备,始于两年多前对海城起义部队的改造。
1.安东整训
2.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3.兴隆整训
第五章组织调整为思想改造开道
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实行必要的可能的组织改造为思想改造开辟道路”。
1.萧劲光拍板:暂编五十二师不能缴械
2.滇军地下党会师九台
3.不是冤家不聚头
4.环环相扣的组织调整
5.叛变事件与清洗工作
第六章泪血大控诉
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1944年记述:“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著书痛斥:“中国军官们对待士兵好像对待畜牲。”
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
2.控诉:地主盘剥血泪多
3.控诉:榨干油水抓壮丁
4.控诉:扇耳光、打军棍
5.控诉:棒杀、活剐逃兵
6.控诉:喝兵血
7.控诉:旧军队太黑暗了
8.残杀逃兵的团长40年后如是说
第七章洗心革面的改造,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的,不是炮灰,不是打手,更不是奴才,是有人格尊严并懂得为劳苦大众权利也为自身权利奋斗的自觉战士。国民党军没有,也培养不出来这样的战士。“将贵智,兵贵愚”是数千年来华夏神州滚滚烽火中通行的治军带兵古训,继承了这一封建传统的国民党军队只能培养出人格扭曲、奴性十足、权利意识荡然无存的战争机器。
1.士兵:当初我们认主子啊
2.少校:我是被改造过来的
3.思想还家运动
4.孕妇不敢吃豆腐
5.“你指导员还打人?”
第八章南下参加解放战争
1949年4月21日,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消息传来,正在九台进行战争观念教育的第五十军指战员欢呼雀跃,纷纷请缨参战。
1.轻取蒋介石御林军
2.整编蒋介石嫡系陈克非兵团
3.溶编袍哥舵把子范哈儿“挺进军”
第九章抗美援朝,壮怀激烈五十军
第五十军基层指战员娴熟的军事技术是国民党残酷的军阀制度训练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觉悟是起义后控诉运动激发出来的,是共产党全新的民主制度教育出来的。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这支部队非同寻常的战斗力。
1.曾军长负气要当炊事员
2.血肉之躯拼坦克
3.第四四二团最先攻占汉城
4.战场记过处分
5.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
6.十八忠骨白雪埋
7.战士,让怯战者无地自容
8.血战白云山
9.中美战史聚焦“血岭”
10.汉江50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
第十章心路缘何苍茫
起义官兵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源于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不同的身世、地位,不同的秉性、操守,不同的社会经历、历史作为,铸就了起义官兵思想改造不同的心路轨迹。历史苍苍,心路莽莽。
1.准尉未了情
2.团参谋长末了路
3.军长终生憾
4.团长半个世纪的人生梦
第十一章人生何以沧桑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在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经历了落实政策的曲折。一些人认为,这是“左祸横行”的又一例证。然而,当我们把这一历史曲折放到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中,面对部分起义人员历史罪恶的复杂性,面对起义官佐成分的复杂性,面对起义人员历史罪恶追究过程的复杂性,面对起义官佐历史功过评价的复杂性,面对官佐队伍清理工作的复杂性,结论又会如何?对于前辈落难无悔,一些书斋秀才依据西方的“人性论”将其主观地诠释为愚忠、愚懦、愚昧。历史的原生态果真如此吗?
1.少将的死刑与撤判
2.副师长苦拉板车
3.副军长代诉疑案
4.保护小丰满电站的历史功臣
5.军政委“文革”蒙难
跋历史的曲折应该历史地反思
作为梳理全书主旨的本文,初稿形成于1997年,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汪卫华博士来信约稿时,已修改六七十遍。此后,本文2007年稿的刊、用情况大体如下:
2007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观察与交流》第7期刊登。
2008年2月,经新华社特稿分社熊蕾副社长推荐,中国人权网“学术成果”栏目录用。
2008年至2009年,经新华社熊蕾、云杉同志介绍,军事科学院刘源政委将本文推荐给《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等,并亲拟编者按:“《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和本文,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成百万的国民党军队,眨眼就被共产党改造为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作者从无可辩驳的史实中自然导出毋庸质疑的精辟结论,从一个被遗忘的侧面、一段感人肺腑的缩影中,展现出中国革命的伟大、辉煌与曲折。如果我们军科的某位同志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不仅可独树一帜,补上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2008年4月,改革开放后首批著书系统批判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海归剑桥博士王小强主编的《香港传真》No.2008-22(现名《参阅文稿》)刊登。
2009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朱佳木副院长安排笔者将本文主要内容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讲座厅做了“第五十二次国史讲座”。
1.反思的前提:正视两个基本的历史事实
2.反思的关键:掌握三个基本的思想方法
3.反思的价值:发掘三个领域的思想资源
4.反思的感喟:心路沧桑,奠定辉煌
(本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再版,增加20余万字;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京东、亚马逊、文轩网销售)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5-05-18/32008.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