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历史

打印

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陈雪薇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起持续奋斗、探索创新的结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一是坚持、继承、完善;二是纠错基础上创新;三是在新的实践中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历史性贡献。

  一、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领导人民军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党和人民长期浴血奋战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统一、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胜利实现,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越是反动派骂‘极权政府’,就越显得是一个宝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2—1503页。)。建立和巩固人民的国家政权,这是人民的命根子,也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

  在新中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这个制度基础,首先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讨论政协常委会的建议。毛泽东作总结时指出:就全国范围来说,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各界人民已经组织起来。因此,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会议一致通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还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赴杭州开始工作。1954年3月17日,毛泽东回到北京。3月23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将宪法草案初稿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6月14日,宪法起草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在公布《宪法草案》3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占全国人口1/4,提出118万条意见和补充。直至1954年9月20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坚持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宪法。

  这个制度基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制度,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党外民主人士合作共同建设国家的有效方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能够充分地、广泛地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这也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中国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参政权,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这个制度基础,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党领导人民在继续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有步骤地开展经济管理和经济建设,遏制恶性通货膨胀,统一管理国家财政经济,调整工商业,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在此基础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国家引导,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通过国家资本等多种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通过定息方式对资本家生产资料进行和平赎买,把对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最后彻底完成双重改造。马克思、列宁关于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及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设想,第一次在中国成为现实。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伟大创举。邓小平后来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也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这个制度基础,还包括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关乎中华文明复兴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不断荡涤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从根本上彻底摧毁旧文化、旧观念;另一方面又开启建设新文化、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的征程,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党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的方针,团结教育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头3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制度基础。但是由于出现了“左”倾错误,也造成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挫折和混乱,留下值得反思的深刻教训。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

  二、提供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自1956年起,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找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然是探索,必然正确与错误相交错,成功和挫折同在。因此,成功的经验固然十分可贵,失败的教训也是值得珍惜的财富。恩格斯说过,要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毛泽东也说过:“人类总是要犯一些错误才能显出他们的正确”,“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盲目的必然性往往是自由的祖宗”。(《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宝贵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不断结合的90多年。结合得好,事业就胜利发展;结合得不好,事业就出现挫折和失败,无数历史事实反复证明这条真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自遵义会议后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形成以来至1957年的20多年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在1958年到1976年的18年间,由于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个原则,造成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这些经验与教训十分沉重,也十分宝贵。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要做好四个基本环节:

  一要把握好一个前提条件,以科学的态度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反对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的教条主义,不把书本当作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要从那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还要反对满足于一时经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要抓好一个关键环节,主要是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治国理政,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造福于人民群众,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国情和世情,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做得非常成功,节节胜利,打败蒋家王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处理好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成功地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调查研究未能始终如一,对基本国情的了解和把握若明若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过不切实际的估量,既有超前的判断,也有落后于现实的估计,对国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没有把握好,导致了党的路线出现了“左”的严重偏差。还有对时代主题判断有误,夸大了战争的危险性和紧迫性,看成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诸如此类的估计,都同没有认真调查研究和没有科学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关,这些教训都是很深刻的。

  三要注重一个决定因素,即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造就一支善于治国理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执政骨干队伍。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果有一大批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能够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事业和利益,始终同人民共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我们党就会无往而不胜,任何困难和风险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二三十年间,党内一些干部居功自傲,革命意志衰退,革命热情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毛泽东不断强调要艰苦奋斗,克己节省,这一点需要我们时刻牢记。

  四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领导集体的坚强有力,更取决于要有充满生机活力的领导制度和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尤其是领导决策,要真正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就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真正形成集体领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整体合力;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制度;创造有利于党内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条件和氛围。应当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主革命时期到党的八大前都做得很好,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军事斗争、建立巩固政权、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外交工作、民族工作各个方面都有新的重大建树。后来出现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导致民主集中制被削弱,民主化科学化决策体制被搁置,个人独断专行抬头,造成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理论准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个论断,清楚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后者继承前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是指导后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最新成果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具体说有三种情况:

  一是坚持、继承、完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头30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了历史经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主要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部署;“三个世界”理论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理论。

  二是纠错基础上创新。毛泽东晚年错误一定程度上与对基本国情与世情的判断有误有关,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邓小平吸取教训,科学地揭示出当今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没有变。科学地揭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观点;把《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两个必然”(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编者注)和《政治经济学》序言中关于“两个决不会”(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编者注)的观点统一起来,全面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现象;提出从中国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是在新的实践中创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走自己的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开创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等。

  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物质技术基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经过近30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2倍,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十几倍,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原有的工业部门大大加强,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比旧中国最高产量有了成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非常中肯地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40多年的革命、建设,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奠基性的历史贡献。所谓奠基性的贡献,就是指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3-10-28/23412.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0-29 关键字: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