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历史

打印

抗美援朝:双方军队损失相当--美军最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古彭万俟轩 

2007年夏季,我开始着手撰写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最后一战》。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利用节假和双休日,先后奔赴湖北宜昌,山东青岛、烟台、潍坊,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辽宁沈阳等地,实地采访了40多位曾亲自参加“朝鲜最后一战”的老战士。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的将军,有老红军、老八路,有企事业单位的离休老干部,也有下岗工人和仍在深山老林为生计奔波的老农。  

确切地说,“朝鲜最后一战”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夏季在朝鲜金城地区发起的一次反击战。这次战役史称“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三阶段”,亦称“金城反击战”。该战役从  1953年7月13日晚上 9时 发起,至  1953年7月27日上午 10时 结束,历时14天。之所以称这次战役为“朝鲜最后一战”,是因为 7月27日上午10时 交战双方遵照停战协议实现全面停火,“朝鲜战争”从形式上已经结束了。  

我之所以将该战役作为切入点描写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参加这次战役的68军,战后驻防徐州,许多健在的老同志和我熟悉,我这是受他们之托;二是该战役出现多起经典战例,其中包括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之一的“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闻名全国的“奇袭白虎团战斗”。这些都发生在68军。正因这些经典战例的影响实在太大,通过人口相传,社会上出现众多版本,以致以讹传讹。在68军众多老同志的支持下,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段历史完整的、准确地再现给全国广大读者。  

采访过程中,我接触和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有些内幕可能无法写进即将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最后一战》中,但它却是整个抗美援朝无法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后人不应该忘记的东西。为了澄清某些事实真相,避免再次以讹传讹,我决定以“抗美援朝秘闻”的形式陆续在网站发表,以飨关心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读者和朋友。全文约30篇,请读者关注。  

2009年8月1日


抗美援朝秘闻(1)入朝参战的都有那些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经过两年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迫使“联合国军”于 1953年7月27日 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两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从 1950年10月25日 至 1951年4月21日 ,首番参战部队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66军、第50军、第20军、第27军、第26军共计9个军30个师(其中第20军、第27军、第26军首番参战辖4个师); 1951年4月22日 至6月上旬,第二番参战部队有第64军、第63军、第65军、第60军、第12军、第15军和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9军、第40军共计11个军33个师;1951年6月中旬以后,属于第三番参战部队有第67军、第68军、第47军和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共计17个军51个师,另有第36军、第37军两个军在朝鲜南市、泰州、院里三个机场担任抢修、维护警戒任务。1952年9月,第23军、第24军、第46军入朝,轮换第20军、第27军、第42军回国;同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东海岸元山地区的防御任务;为加强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力量,第16军、第1军、第54军、第21军先后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入朝。朝鲜停战前后,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  

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 1950年10月19日 首批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胜利完成任务后,于 1953年7月10日 回国。该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万岁军”。  

志愿军第39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9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 1950年10月19日 首批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 1953年5月7日 回国。  

志愿军第4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 1950年10月19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42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 1950年10月19日 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10月30日 回国。  

志愿军第66军:1950年10月由华北军区第6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辖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隶属志愿军总部。该军于 1950年10月25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0日 回国。  

志愿军第5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5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 1950年10月26日 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和辽宁安东(今丹东)两地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2日 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11月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 1955年4月19日 回国。  

志愿军第20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谭佑铭。辖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及第89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 1950年11月7日 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 1952年10月11日 回国。该军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7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曾如清。辖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及第9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 1950年11月12日 由吉林临江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2年10月14日 回国。  

志愿军第26军:1950年11月由第3野战军第2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辖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及第88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 1950年11月19日 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2年6月5日 回国。  

志愿军第64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员王昭、黄文明。辖第190师、第191师、第192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 1951年2月16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8月回国。  

志愿军第63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 1951年2月17日 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65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王道邦军长兼政治委员。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 1951年2月22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60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6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韦杰、张祖谅,政治委员袁子钦。辖第179师、第180师、第181师。先后隶属第3兵团、第20兵团。该军于 1951年3月17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3年9月回国。  

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 1951年3月21日 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 1954年4月25日 回国。该军100团2连班长伍先华(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04团4连副排长杨春增(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91团5连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15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 1951年3月25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5月回国。该军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87团9连邱少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47军:1951年4月由第4野战军第4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该军于 1951年4月11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东山作战。 1954年9月24日 回国。该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志愿军第67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李湘、邱蔚,政治委员旷伏兆。辖第199师。第200师、第201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 1951年6月21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 1954年9月29日 回国。该军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68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 1951年6月24日 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 1955年4月9日 回国。该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36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健民。辖第106师、第107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 1951年9月7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 1951年11月30日 回国。  

志愿军第37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辖第109师、第110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 1951年9月7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 1951年11月30日 回国。  

志愿军第23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钟国楚、吴瑞山,政治委员卢胜、谢福林。辖第67师、第69师、第73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 1952年9月5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3月回国。该军200团9连战士许家朋(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志愿军第24军:1952年9月由第3野战军第2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张震(代)。辖第70师、第72师、第74师。隶属第9兵团。该军于 1952年9月12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46军:1952年9月由第4野战军第4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全夫,政治委员吴保山。辖第133师、第136师、第137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19兵团。该军于 1952年9月15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16军:1952年12月由第2野战军第1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员陈云开、戴润生。辖第32师、第46师、第47师。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该军于 1952年12月28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4月回国。  

志愿军第1军:1952年12月由第1野战军第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黄新廷、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颜金生。辖第1师、第2师、第7师。先后隶属第19兵团、志愿军总部。该军于 1953年1月22日 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10月回国。  

志愿军第54军:1952年12月由第4野战军第54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丁盛,政治委员谢明、谢家祥。辖第130师、第134师、第135师。先后隶属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20兵团。该军于 1953年2月2日 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  

志愿军第21军:1952年12月由第3野战军第2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泳湘、谢振华,政治委员谢福林、吴融峰。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 1953年3月14日 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8年7月回国。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正义之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同时,我野战军部队(按入朝前隶属关系,第1野战军4个军、第2野战军4个军另1个师、第3野战军6个军、第4野战军3个军、华北军区5个军、东北军区5个军)经受了现代条件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培育了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提高了我军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  

入朝参战前各部队隶属关系:  

第一野战军:1军、63军、64军、65军;第二野战军:12军、1军、5军、16军、60军;33师;第三野战军:20军、21军、23军、24军、26军、27军;第四野战军:46军、47军、54军;华北军区:36军、37军、66军、67军、68军;东北边防军: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  

入朝后各部队的隶属关系:  

38军、39军、40军(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42军(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66军(隶属志愿军总部);50军(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12军、15军(隶属第3兵团);20军、24军、26军、27军(隶属第9兵团);47军(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16军、23军(先后隶属第9兵团、第19兵团);63军、64军、65军(隶属第19兵团);第1军、46军(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19兵团);60军(先后隶属第3兵团、第20兵团);21军、67军、68军(隶属第20兵团);54军(先后隶属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20兵团);36军、37军(隶属第23兵团)  

1953年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又参加金城战役的部队:67军、68军、24军、60军、54军、21军;其中仅参加夏季反击战役的部队:23军、46军、16军、1军  

唯一两次入朝参战的军队:  

50军 1950年10月26日 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和辽宁安东(今丹东)两地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2日 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11月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 1955年4月19日 回国。  

在朝时间最短的部队:  

志愿军第36军、37军于 1951年9月7日 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 1951年11月30日 回国,在朝时间不足3个月。 

抗美援朝秘闻(2)最早报道“奇袭白虎团”的人是谁?  

国内,“奇袭白虎团”战斗闻名遐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期几乎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但是,多年来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一个报道奇袭“白虎团”的人。其实,第一个报道“奇袭白虎团”的“战地记者”,就是目前默默无闻生活在烟台郊区的王程远老人。

总攻6小时后编发号外  

 2008年9月6日 上午,笔者专程赶到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通海路新华小村,采访当年第一个报道奇袭白虎团的“战地记者”王程远先生。时年79岁的老人侃侃而谈,向笔者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王程远老人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他的经历。王程远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西油坊村一个农村家庭。1 9 4 9 年考入华北军政大学,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提前结业被分配到志愿军68军203师任通讯干事。入朝后,因为他能写会画,被委任为203师《战地传单》报记者、编辑兼社长,奉命出版八开油印小报,报道国内重大时事、本师战况和英雄事迹。小报编辑部共3个人,除他之外,还有一个人负责刻蜡纸兼收发,一个人负责收发记录电讯稿件。小报两至三天出版一期,每期印刷100份左右,发到连一级。在朝鲜期间,大约出版百期左右。  

1953年6月,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已基本达成停战协议框架。然而,南朝鲜总统李承晚肆意破坏和谈,并把“王牌”部队首都师放在金城前沿,且不断越过“三八”线进行挑衅。7月13日晚9时,志愿军向南朝鲜盘踞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王程远所在的203师负责攻歼号称“白虎团”的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师党委决定:由607团组成一支化装奇袭小分队,配属609团“穿插营”,在我军发起总攻炮火并占领敌人前沿表面阵地后,乘敌人龟缩在掩体内,直插“白虎团”团部,捣毁指挥中枢,以配合大部队全线发起进攻。“白虎团”原称首都师第一团,因为战功卓著,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亲自授予该团“白虎团”称号,并赠于“虎头旗”一面。  

王程远说,607团团首长在挑选奇袭小分队队长时,首先想到了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此人忠诚老练,艺高胆大,完全胜任。杨育才又在侦察排挑选了10名智勇双全的侦察员,并配上了两名朝鲜族联络员做翻译。战前,化袭班的组成由团政委苏克负责,具体训练由侦察股长 赵士 君负责。他们做了几个昼夜的模拟演练,最后杨育才化装成美军少尉,联络员韩淡年化装成南朝鲜军少尉小队长,其他的队员都化装成南朝鲜士兵。总攻击的炮火打响后,杨育才率小分队于零时左右冒雨越过敌人前沿阵地,直奔“白虎团”团部。  

当天晚上,师政治部的同志没有一个人休息,一直等待前方的消息。 7月14日凌晨3时 ,前方传来消息说,凌晨2时,“白虎团”团部被奇袭小分队彻底捣毁,敌团长被击毙,“白虎团”团部已经被捣垮了。王程远当即将前线传来的重大喜讯编成“号外”,其中最主要的一篇就是题为《侦察英雄杨育才,化装奇袭创奇迹》的报道。  

冒险采访“白虎团”团部  

14日凌晨7时左右,王程远编完“号外”后意犹未尽,便请示203师政治部主任惠世荣,想到前线考察采访。经领导同意,他在侦察员老张的陪同下,与摄影记者谢礼廊一道,沿奇袭小分队当时的出发路线,一路上躲过敌机十几次低空轰炸,终于在中午12时前到达“白虎团”团部。途中发现415公路两侧有10多辆被炸毁的敌人汽车,但都不在一起,其中二青洞附近的路口就有四五辆,  

敌“白虎团”团部设在山谷间一处开阔地带,坐北朝南,有一排木结构房屋。他们赶到时发现,房子玻璃都被震碎,地上都是一摊一摊的血迹。在敌人的团部里,还发现了“虎头旗”的旗框,但旗子已经没有了。  

后来了解到,这面旗子是奇袭小分队的战士李志最先拿到手的,后来交给杨育才,杨育才又交给包月禄保管带回。赵顺合带的一个小组负责打敌人警卫排,因为穿着敌人的服装,打得非常顺手。奇袭小分队在穿插途中,曾遇到敌人的增援车队,他们没有恋战,而是连打带冲趁乱混过去。王程远等人还在敌人的伙房里看到很多罐头,甚至还有米饭、牛奶罐头。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实地采访,下午2时返回。他们在采访途中还发现,敌人弹药库也被他们自己的飞机炸坏了,因为敌人担心这些弹药会落到志愿军手里。这次现场采访,王程远唯一遗憾的是没有遇到小分队的人。  

回来后,他分别采访了杨育才和侦察员、联络员。当时采访时,他把整个化袭班的人都集中在一块,惟独缺少赵顺合,当时还以为他失踪了。这个班的战士有的不大喜欢讲话,主要都是杨育才、李培禄、李志、包月禄等几个人讲。韩淡年和金大柱两个联络员是单独采访的,主要是韩淡年讲。据他们介绍,小分队扑到二清洞以后分成3个组,李培禄班长和李志、赵顺合各带一个组。采访过后,当年8月份,他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通讯稿件,名为《奇袭李伪首都师团指挥所》,发表在 1953年10月5日 的《人民日报》上。《志愿军报》当年7月末也以《奇袭李伪军团指挥所》为题先行发表。1954年停战一周年之际,他完成了1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奇袭》,1956年发表在《解放军报》上。  

战后撰写长篇纪实文学  

1955年,王程远随部队回国。《志愿军英雄传》撰写组领导把他调入编辑组,经过3个多月的专心写作,完成了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奇袭白虎团》。此稿被收编在《志愿军英雄传》第三辑上,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57年5月,长春电影制片厂两位负责同志登门拜访,约请王程远把《奇袭白虎团》改编成电影剧本。王程远爽快地答应了。但是,两个月后“反右”运动开始,王程远因为提了一些意见被批斗,电影剧本的事就搁了下来。  

王程远回国后在203师政治部担任政治助理员,1958年9月,因受到牵连被划为右派,遣送到山东寿光县清水泊劳动教养,后调莱芜钢铁厂,1961年摘帽安排当职工,1961年底下放回家当农民。1978年恢复名誉和党籍,安排到牟平新华书店工作,定行政18级。1982年4月份办理离休手续,享受副处级待遇。  

王程远说,1995年前后,牟平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肖军前来采访他,并通过牟平电视台报道了他的经历。1996年,肖军又领着烟台日报的一个编辑来他家采访,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在烟台日报发表,后被国内某些报刊转载。大约是2002年,青岛胶县外事局一位女同志看到报刊转载的消息后前来采访,据说她写的文章也发表了,但不知刊发在什么地方。笔者是第四个采访他的人,王程远说,除此之外,他再没有接受过其他人的采访。  

抗美援朝秘闻(3)68军抗美援朝战例拍成3部电影1台戏  

抗美援朝打出威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20兵团一共3个军,66军入朝最早。该军没有做好准备即匆匆入朝参战,表现素质良好。67军在朝鲜歼敌最多,并创造日歼敌数量最高记录;68军则名气最大,创造了一守一攻两个辉煌战例,被编成3部电影1台戏剧,流传至今。  

抗美援朝战例,被拍成电影的不少,但一个军战例拍成3部电影的只有两家。38军的战例也被拍成了3部电影,包括反映第二次战役行动的故事片《奇袭》以及军教片《奇袭武陵桥》、《飞虎》等。而68军战例则编成了3部电影还有1台戏剧,超过38军的记录。可是,这些电影和戏剧虽然流传很广,但多数人只知其事,却鲜有人知道这些都来自68军。  

一、文登里反坦克作战--电影军教片《坚守文登川》  

68军入朝后,战争已进入阵地防御阶段。在后方准备数月后, 1951年10月7日 ,该军204师、202师604团与人民军5军团换班接防。次日,美2师、南韩8师、法国营乘我立足未稳全线发起进攻。美、法军集中近二百辆坦克,最多一次出动40多辆(M46巴顿式),沿文登里向北公路两侧的川谷平原地带实施“坦克劈入战”。68军在敌情不明、地形不熟、阵地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人民军既设阵地上打了一场仓促防御战。204师在公路两侧构筑反坦克阵地,集中全师的战防炮、火箭筒,组成反坦克大队,与敌集群坦克作斗争,共击毁敌坦克36辆。同时固守一线阵地,歼敌步兵76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进犯企图。  

文登里反坦克作战,开创了我军战史上的先例,同时创造了几个记录:一次战斗中敌同时出动坦克最多;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战斗;我军首次构筑专门的反坦克阵地;首次建立专门的反坦克战斗编组。其基本经验是:  

阵地与地形相结合:依托两侧山地,将中间的川谷平原地带改造成反坦克阵地。  

火力与障碍相结合:反坦克与反步兵火力相结合,正射、侧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结合,天然障碍物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非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  

坚守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两侧坚守部队依托山地,伸向川谷,并肩卡口,反坦克部队在川谷中同时配合两侧作战,既可以一帮二,也可三并肩。  

这些成功经验,对长期指导我军建设作用极大。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三北地区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全军部队坚守防御及反坦克训练,仍在贯彻这些思想。故在叶剑英“把打坦克之风吹向全军去”号召下,军教片《坚守文登川》成了最好的活教材。  

二、金城反击战役及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电影故事片《打击侵略者》、京剧《奇袭白虎团》及同名电影《奇袭白虎团》  

为促成停战谈判,志愿军于 1953年7月13日 发起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  

68军兵分三路。军指挥203、204师单独组成战役西集团;202师(欠605团)编入中集团,担任67军的第二梯队;605团编入东集团,由60军指挥,与181师共同担任突破任务。68军独当一面,又支援兄弟部队,可见志司与兵团的信任。  

68军以203师609团、204师610团在敌防御配系最严密的地段并肩实施中间突破,607团、611团在两翼进攻。  

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12人组成化装袭击班,先于攻击部队行动,一举捣毁伪首都师1团(白虎团)团部,毙俘敌“白虎团”团长、美军顾问等多人,还缴获了“白虎团”团旗。  

609团配属608团2营编成3个梯队担任主攻。其第一梯队3营仅20分钟、1营仅1个多小时便完成突破任务转入打敌坑道,肃清残敌;第二梯队609团2营利用突破效果,紧随化装袭击班,沿公路强行穿插,2小时40分钟内前进9公里,途中进行大小战斗11次,歼灭南朝鲜军1个机甲营、1个炮兵营、美军1个榴弹炮营,推进到美3师阵前。第三梯队608团2营加入战斗,配合609团2营粉碎敌两个团在飞机百余架次、坦克20多辆支援下的21次反冲击,巩固了占领的既得阵地。609团在6小时10分钟内,向前推进7.5公里,以1个加强团突破敌一线防御阵地,歼敌2610人,缴获坦克11辆、火炮39门,汽车百余辆(战果不含608团2营),战后荣获“插的勇猛,守的顽强”奖旗。  

607、610、611团也全部完成突破任务,204师610团俘敌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68军的演变和由来  

1948年5月,华北军区组建第1、第2兵团,6纵编入第2兵团(杨得志兵团,辖4个纵队)。1948年8月,华北军区由两个兵团编为3个兵团,6纵调入第3兵团(杨成武兵团,辖3个纵队)。1949年2月,全军统一组织编制和部队番号。6纵编为第68军,隶属于20兵团。军长文年生,政委向仲华,副军长徐德操,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张逊之,后勤部长杨晓昆,后勤部政委李思敬。所辖各旅依次改为第202、203、204师。  

第202师下辖第604、605、606团,师长廖鼎祥,政委李斌,副师长兼参谋长唐丕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范保顺。第203师下辖第607、608、609团,师长杨栋梁,政委李志远,副师长李德才,参谋长祖岳嵘,政治部主任白正刚。第204师下辖第610、611、612团,师长罗文坊,政委严庆堤,副师长王钧,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宗胜(后兼),参谋长熊金波,政治部主任肖赤(后调离)。  

1949年5月,北平和平改编的国民党部队一部分成建制编入华北各军,每军编入1个师;一部分拆散补入四野各军(四野各军已编4个师)。国民党16军22师改番号为独立第25师编入68军。师长梁诗傅,政委白正刚,副师长刘震,政治部主任惠世荣。太原战役后,该师番号撤销,拆散编入68军所属各师。  

 1951年6月19日 ,68军随20兵团入朝作战。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琳,副政委李志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其中,军长陈坊仁曾作为66军副军长首批入朝。  

68军是一支年轻的武装。其202、203师前身部队,来源于冀中,大部分团队建于1943、1944年,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其204师前身部队,均建团于1945年以后。编为6纵后,先后参加了华北战区包括平津、太原战役在内的一系列作战,都完成了任务,但由于是新组建的纵队,往往担任辅助方向的作战任务,难以有表现机会。唯一一次显露锋芒的是保北战役中的定兴战斗,6纵以不足2万人,单独围城、打援,连克坚固设防的定兴县城、火车站和北河店,歼敌暂编31师,俘其师长陈治平。战后,6纵受到通电表扬。  

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  

抗美援朝战后,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训练总监部,选出了从兵团到小组的一系列优秀战例。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成为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之一。其余7个是:  

40军118师354团两水洞、丰下洞地区遭遇战斗;  

63军187师560团雪马里地区进攻战斗;  

66军196师587团龙沼洞及官厅里地区进攻战斗;  

50军149师447团水原以北白云山地区机动防御战斗;  

47军141师423团上浦防东山地区进攻战斗;  

47军139师415团朔宁东南地区防御战斗;  

65军194师582团西场里北山及67高地进攻战斗;  

这8大战例中。唯有68军203师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即“奇袭白虎团”,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从此名扬天下。 

抗美援朝秘闻(4)朝鲜战争双方地面部队损失知多少  

近年来,朝鲜战争逐渐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战争的伤亡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从去年起,网上不断爆出一些所谓“内幕”,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阵亡人数高达100万,而美军阵亡不过5万人。为什么志愿军损失这么大?“内幕”煞有介事地说,中共军队都是搞的人海战术,再加上虐待战士等等。看完之后,我感到很可笑。  

制造“内幕”者缺乏军事常识  

其实制造这些内幕的人,缺乏最起码的军事常识。  

战争不可避免会制造伤亡,尽管伤亡并不是衡量战争胜败的唯一指标,但伤亡却会对战场的形势产生巨大影响。以抗战初期的凇沪会战为例,国军伤亡33万,日本军队伤亡不过4万,结果此战一结束,抗战败局大体已定。此战之后,国军失去战场主动权,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如果说作为联合国军主力的美军以阵亡5万的代价换来100万志愿军的阵亡,仅凭此战果,联合国军就算不挥师打到北京,最起码也不该让志愿军继续和自己在三八线上对峙两年多。  

人所共知的是,取得如此“辉煌战绩”的联合国军不但不能将志愿军赶回鸭绿江,还让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因此结束辉煌的军旅生涯,更丢面子的是还有一位美国将军在军队撤退时遭遇车祸身亡。如果麦克阿瑟将军活着时看到中共阵亡100万这一内幕的话,非气吐血不可:中共军队伤亡这么大,装备又这么落后,结果打了2年多,中国军队不仅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三八线,而且在两年多时间里,联合国军始终无法前进一步,你说窝囊不窝囊?  

国内公布的死亡数字为何不同?  

有人指出,朝鲜战争结束后,志愿军总部公布的阵亡人数与地方民政部门掌握的数字对不上号。  

各省市在册的牺牲人员数字:四川省30789人;山东省19685人;吉林省18260人;辽宁省13374人;湖南省10687人;河南省10673人;河北省10155人;黑龙江省8222人;江苏省7268人;山西省5853人;湖北省5167人;安徽省4151人;浙江省3732人;广东省3186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人;陕西省2802人;贵州省2799人;江西省2162人;内蒙古自治区1683人;上海市1634人;云南省1482人;北京市1438人;甘肃省1041人;福建省982人;天津市977人;宁夏回族自治区461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人;青海省48人。合计 171687人。  

志愿军总部的统计数字是:阵亡114000人,伤死20000多人,病死10000人。总计战斗损失148000多人。  

两个数字比较相差20000多人,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两个部门统计方法不同造成的。志愿军总部主要是从战斗的影响后果来统计的,民政部的统计数字主要是从对士兵家属的抚恤上来考略的,里面加上了非战斗人员的损失。  

中方损失情况说法很混乱  

朝鲜战争中我军总的损失情况如何?有关部门曾透露:志愿军总减员为978122人,其中阵亡114084人,伤员383218人,病员455199人,失踪(主要是被俘)25621人。伤员中有21679人死亡,病员中有13210人死亡。志愿军总死亡人数 148793人。伤病员计算的是人次,里面包含非战斗减员。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回忆录里说,中国军队损失90-100万人(注意,是损失),被打死20万人左右(和中国统计的18万人数据很相近)。战后,西方媒体报道的志愿军死亡数量是一路下降的,从最多时的600万人开始减少,500万,400万,300万,200万,100万,90万,80万,70万,60万,50万,40万,最近的说法是30万人,和中国公布的数字越来越接近了。美军的死亡数字也是不断下降的,战后说是7万人,后来变成5万,现在是3万人,不知还会不会继续下降?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伤亡数字出现50万、37万、17万和11万等不同版本。我觉得这些数字都是正确的,只是统计口径不同而已。11万是志愿军战斗死亡数字,17万是战斗死亡加上医院中伤员医治无效死亡和非战斗死亡合计数字。50万是战斗死亡11万加上累计受伤38万人次得出的,37万则是11万加上剔除累计多次受伤的25万伤员得出的。  

朝鲜战争双方地面部队损失情况,多年来众说纷纭。国内某些人往往把志愿军的伤亡数字无限扩大。笔者认为这些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就是毫无根据的瞎编胡说。我觉得,通过交战双方战后提供的数字资料综合进行分析,不仅会更加客观,也许会更有说服力。  

中朝联司公布的数字分析  

 1953年7月27日 ,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战绩公报。公报称:自 1950年6月25日 至 1953年7月27日 止,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合计毙伤俘敌1093839名,其中美军397543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毙伤敌671954人,俘敌46088人,劝降435人,共计718477人,其中美军29万余人。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果统计方面的严肃性是有口碑的,即或是对手,也常有称道之语。孟良崮战役攻占孟良崮后,因清点战果时发现尚有万余人漏网,粟裕即令部队重新投入战斗,方将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一部全歼,就是一例。  

在军委作战局工作过的张清化等老同志曾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军委领导对统计准确性非常重视、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淮海大战时曾为歼灭黄维兵团的骑兵究竟是一个营还是一个团就不厌其烦地往返电报与参谋人员反复核实。因为这关系到对战场形势的基本估计,必须认真核实。  

然而,在朝鲜战场上,双方大多数时间都处在阵地战状态,任何一方绝对控制战场或缴获对方全部挡案的情况很少,除俘虏人数外,对杀伤数字只能靠估计和推测。在使用远射程攻击武器时尤其如此,所以双方对战果统计数字出现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笔者认为,中朝军队对歼灭美军的估计数字可能有些偏高,而对韩军的估计数字又有可能偏低。美军当时虽然先后有120余万人参战,兵力最高时有58万之多,但在朝保持的地面部队人数最高只有40余万人。韩军最高兵力达到64万余人。由于韩军不易捕捉,败阵后即化装四散奔逃,往往统计数低于实际损失数。战争初期尤其如此。  

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战绩公报中,也公布了志愿军的损失情况: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万余人,医院救治战斗和非战斗负伤的伤员38.3万余人次,其中救治无效致死2.16万余人,去掉伤员因第二、第三次负伤而造成统计上的重复数字和救治无效死亡以及非战斗负伤者,故最后确定的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6.6万余人。除伤亡减员外,志愿军还有2.9万余人失踪,失踪者中除在美方战俘营中的21400余人外,尚有8000余人下落不明,估计多已在战地或在被俘后死亡。如此可以确定,加上失踪,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39万余人。除战斗损失外,医院还收治过患病住院的军民45万余人次,其中病亡1.3万余人。  

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分析  

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与中朝联司的统计大相径庭,而且前后不一致。  

 1953年10月23日 ,美联社曾发表了一个数字,称联合国军方面的伤亡和失踪/被俘总数为1474269人,其中美军战斗伤亡及失踪人数为144360人。  

1957年,在朝鲜战争中曾担任过美步兵第七师师长、后来又先后担任过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官、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莱曼·兰尼兹尔上将曾在汉城对此说予以认同。但韩国方面后来声称,这个数字包括平民的伤亡。  

韩国军队报出的战损数字最为混乱。  

根据美联社公开的数字,韩国方面共损失1312836人,其中阵亡415004人,伤残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  

而1976年韩国国防部战史编写委员会出版的《韩国战争史》则声称,联合国军方面的伤亡及失踪/被俘数字是1168160人。韩国军队的损失为984400余人,其中阵亡227800余人,负伤717100余人,失踪43500余人。  

这个数字与中朝方估计杀伤韩军的数字相差不算太远。但韩方另外的资料声称这其中包括非军事人员的伤亡数字。  

韩国方面承认的最低的军人战斗伤亡约为30余万人,失踪10万余人,失踪人数中作为战俘遣返者仅7800余人。  

战争期间,韩军曾多次陷入整体性混乱,其统计数字水分很大。美国军方的数字虽然也有过变动,但相对来说前后比较一致。  

据美国方面近年的数据统计,在整个战争中,美国军队共计阵亡33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600余人,负伤103248人,被俘后遣返3746人,另外尚有8142人失踪,估计也只好归于死亡一类。共计损失169300余人。  

笔者认为,相对于韩国军队来说,美国军队这个统计数字中的死亡数字要更可靠一些。按美国的国家体制,在死亡人数上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差错,否则如果有人没有列上阵亡名单,刻上朝鲜战争美军阵亡将士纪念牌,那么死者家属肯定会折腾,一折腾,舆论界掀起的轩然大波会让合众国政府极为难堪。但伤者数字有偏低之嫌,按常规战争的一般规律,伤与亡的比例大致符合一比三的统计概率,而美军的战场救护条件较好,伤者所占比例似应更高,中国军队战场救护条件远不如美军,伤者比例似应更低。  

其它国家军队损失情况  

根据联合国军统计,其它国家军队损失情况为:  

英国:阵亡710人,负伤2278人,失踪1263人,被俘766人,共计5017人;土尔其:阵亡717人,负伤2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共计3349人;澳大利亚: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共计1591人;加拿大:阵亡309人,负伤1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共计1396人;法国: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共计1135人;泰国: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共计913人;希腊: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共计715人;荷兰: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共计704人;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共计686人;埃塞俄比亚: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共计656人;菲律宾: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共计488人;比利时、卢森堡:阵亡97人,负伤350人,失踪5人,被俘1人,共计453人;新西兰:阵亡34人,负伤80人,被俘1人,共计115人;南非:阵亡2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共计42人。以上合计,其它国家军队兵员损失约为17200余人。  

结论: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损失相当  

几方面数字汇总,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方面所确认的最低损失统计数字应该是: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在58万人以上。而这个数字中,由中国军队直接造成的损失占2/3以上,也就是38万人以上。  

也就是说,即使按联合国军方面承认的最低统计数字,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的人员损失大致相当。这在联合国军火力强度高于中国军队十多倍,技术条件又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情况下,仅就伤亡对比来看,中国军队具有出色和高超的战斗效能,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军将领们也是承认的。  

联合国军方面宣布在战争中共杀伤中朝军队142~150余万人,其中包括中国军队92~100余万人。这个数字是根据美军战场指挥官的观察报告累加而得到的,水分极大,大大地高估了自身的战果,也直接误导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对战场形势的基本估计。联合国军司令部一再低估中国军队前线兵员数量,屡屡发起屡屡碰壁的攻势,与此也有着很大关系。  

中国军队虽然前后有27个军的建制部队先后入朝轮战,并在战争中陆续补充兵员30多万人,但在朝最高兵力为135万余人,其中还有近2/5的兵力是属于伤亡概率相对来说很小的东西海岸守备部队或后方勤务、铁道、工程部队。如果真是按照某些媒体和西方国家宣传的那样,中国军队不可能在承受联合国军如此巨大的杀伤之下,还能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而且在1953年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把进攻发展到联合国军阵地的防御纵深地带。  

至于中国军队的被俘数字,那是经过逐个清点得出的,应当比较准确。 


抗美援朝秘闻(5)31位正团职以上指挥员在朝鲜牺牲  


  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有27个军另1个师的部队先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系列赴朝参战。在伟大领袖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直接部署和指挥下,依靠“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和较量。这场伟大的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不仅打出了国威、军威,也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环境。100多万共和国子弟兵为祖国的和平浴血奋战,10多万中华优秀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她们,是共和国的奠基石!她们,是共和国的脊梁!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有良心的中国人应该在心中竖起一座巍巍丰碑,永远铭记着他们的丰功伟绩。  

据统计,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阵亡人数高达11.4万人,其中正团职以上的指挥员,有31位阵亡或病故。他们是:  

(一)代军长、副军长(4 名)  
  1 李 湘,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67军代军长, 1952年7月8日 在朝鲜病故。  
  2 吴国璋,安徽省金寨县人,1919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39军副军长,1951年10月牺牲。  
  3 饶惠谭,湖北省大冶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23军副军长,1953年2月牺牲。  
  4 蔡正国,江西省永新县人,1909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50军副军长, 1953年4月12日 牺牲。  
  (二)师长(3名),副师长(1名),师参谋长( 3名)  
  1 罗春生,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40军第118师师长, 1952年5月15日 牺牲。  
  2 李雪瑞,湖北省茶陵县人,1914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67军第200师师长,1951年7月牺牲。  
  3 王 珩,河北省任丘县人,1911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炮兵第8师师长, 1951年7月24日 牺牲。  
  4 蔡启荣,河南省商城县人,1919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 1951年5月17日 牺牲。  
  5 胡乾秀,湖北省阳新县人,1916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20军第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牺牲。  
  6 薛剑强,江苏省涟水县人,1922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牺牲。  
  7 汤景仲,山东省寿光县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40军第118师参谋长, 1952年5月15日 牺牲。  
  (三)团长 (20 名)  
  1 赵鸿济,山东省掖县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团长, 1950年12月10日 牺牲。  
  2 张端胜,山东省博山县人,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26军第77师第230团团长, 1950年12月29日 牺牲。  
  3 郑希和,山东省寿光县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42军第126师第378团团长,1950年12月牺牲。
  4 王德荣,江苏省人,1901年生,中共党员,炮兵第 1师第11团团长,1951年2月牺牲。  
  5 宋崇魁,山西省和顺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12军第34师第106团团长, 1951年4月23日 牺牲。  
  6 洪定太,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共党员,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团长, 1951年4月27日 牺牲。  
  7 田润身,山西省怀仁县人,1918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4月牺牲。  
  8 邓仕均,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63军第187师第559团团长, 1951年5月20日 牺牲。  
  9 吴彦生,中共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5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0 储绍孟,河北省博野县人,1915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65军第194师炮兵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1 赵大海,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空军第4师第12团团长, 1951年7月9日 牺牲。  
  12 隗永文,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9月牺牲。  
  13 卢炳德,安徽省五河县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汽车第1团团长, 1952年3月13日 牺牲。  

14 曹国英,河北省安国县人,1916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团长, 1952年3月22日 牺牲。  
  15 汤福亭,山东省荣成县人,191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31军第93师第279团团长, 1952年8月10日 赴朝参观见学时牺牲。  
  16 贾广和,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空军第15师第43团团长,1953年2月牺牲。  
  17 王宪堂,河北省沙河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炮兵第33师第407团团长, 1953年6月2日 牺牲。  
  18 樊玉祥,河北省灵寿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空军第15师第45团团长, 1953年6月22日 牺牲。  
  19 康致中,陕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 1953年6月26日 牺牲。  
  20 赵文全,山西省代县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空军第6师第16团团长,1953年6月牺牲。

抗美援朝秘闻(6)最早反思朝鲜战争的美国将领  

迪安:征服中国是根本没有希望的!  

 1952年10月6日 ,毛泽东主席收到一份发自朝鲜的电文,内容是美军第24师师长迪安少将有关朝鲜战争的谈话。  

当时,鉴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需要,根据金日成的要求,迪安的谈话内容作为绝密件被封存起来,只有周恩来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少数几个人知道。  

迪安是朝鲜人民军的俘虏。他于1950年7月底在大田战斗中被俘后,单独关在平壤附近的战俘营。迪安是最早对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进行反思的美国将领之一。  

下面记录的是迪安和朝中代表当时多次交谈的主要内容。  

问:迪安将军,你是否真正认为美国人民需要这个朝鲜战争?  

迪安:不要,我很肯定他们不要。别以为美国人是战争狂人。美国人民也是爱好和平的人民。  

问:如果美国继续实行扩张侵略,你是否认为你们能继续获取胜利?  

迪安:不。我怀疑我们在任何基础上获得胜利。  

问:“任何基础”是什么意思?  

迪安:我的意思是,即使我们美国将战争放在发动一切力量的基础上,也赢得不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因为中国就在朝鲜后门。中国有着取之不竭的人力。即使我们占领了全朝鲜,他们仍然会在边界的那边和我们战斗。  

说到中国,请允许我多讲两句。我看不出来,实在看不出来,世界任何人有什么办法去征服中国。美国一直想征服中国,可我一直觉得,这好像是美国一个根本没有希望的工作,没有希望的任务,没有希望的目的。可以这样说,中国那宽阔的土地没有一个是你可以攻击的关键之点。你取得了上海,但是你又取得了什么呢?他们仍有偌大的土地;即使你进攻而直达北京,你又取得了什么呢?中国还是中国。和蒋介石一样,我们的心都很大,但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中国是一个广大而无限量的国家,不论你到这个国家的什么地方,他们在四面八方都有雄厚的后备力量。我认为历史在中国是重复的,一个一个国家都曾想吞下中国,但都没有吞下,不仅10年、100年是这样,1000年、1万年以后也还是这样。任何企图征服中国的国家最终都被中国赶跑了,丢尽了脸面,有的甚至被中国同化了。这个国家了不得,碰不得。  

问:中国是这样,那么朝鲜呢?  

迪安:你说是朝鲜战争吗?我一直觉得,美国人从这儿走得越早越好,万万不可陷进去。特别是每当我想到那些战士的时候,他们都是年轻的生命,我只想说:让年轻人回去,他妈妈在等他,他情人在等他。  

问:正当停战谈判正在进行的时候,美国又在后方和前线使用细菌武器,对此,你意见如何?  

迪安:我没有任何话可说,有的只是惭愧。  

问:在停战谈判期间,美国又在狂轰滥炸我后方,并称之为“军事压力”,你意见如何?  

迪安: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狂轰滥炸的支持者,轰炸终究解决不了问题。轰炸只能使问题复杂化。更始料不及的是,我们愈是轰炸,愈是增强了你们部队的士气,而且还多了一个攻击我们的理由。  

问:你对朝鲜人民军的印象如何?  

迪安:我表示最崇高的敬仰。朝鲜人民军在保卫他们的祖国中尽到了“血”的努力。OK!还有,他们不只觉得北朝鲜是他们的祖国,而是整个的朝鲜。  

问:你一直感叹,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开支了很大的费用,牺牲了很多生命,即使用细菌武器和狂轰滥炸也不能摧毁朝鲜人民的士气,而只有增强他们的仇恨。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军队应支持把“不干涉朝鲜”的政策作为上策,你的意见如何?  

迪安:想是这么想的,可是办起来难。作为我个人,当然支持把“不干涉朝鲜”的政策作为上策。  

问:这场针对朝鲜和中国人的战争,是杜鲁门和艾奇逊的远东政策的一大错误,这么看,你是否同意?  

迪安:我同意。我想你们的认识是对的。我认为他们犯了很大的错误,标志之一是,忘记了一个刚刚过去的事实——蒋介石跑到哪儿去了?在我们到朝鲜来以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是“决不容许共产主义扩张”。因此,我们必须包围苏联,抑制共产主义扩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找一个缓冲国家。他们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之一就是,要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找一个缓冲国家。共产党中国太大,一时拿不下,朝鲜是再好不过了。  

问:美国官方仍然坚持蒋介石政府有资格代表全中国,你是否这么看?  

迪安:不,老天啊,不,我早就不这么看了。蒋介石败了,彻底败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已既成事实。世界上任何力量都再无办法让它扭转过来,不然又怎么解释会有那么多人跟着毛泽东跑,去打蒋介石?  

对共产党中国,美国官方是不大看重,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共产主义是祸水,谁搞共产主义我们就和谁斗。但我们错了,总有一天要改变这种看法,转而看重共产党,看重毛泽东。毛泽东会让中国变得强大起来,让你不能不小心他。  

问:你前面说美国人民都愿意和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这话当真?  

迪安:怎么不当真?美国人民不好战,大部分美国人民怕和平在一夜之间被战争夺走。我现在认识到,美国政府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倾向战争的,而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跟着政府叫。要说可怕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可这是没法子的事情,谁叫他们是美国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呢!这个其实也很正常,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跟着自己的政府跑的。想叫人家国家的人民听你们的话,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天真的,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在对和平的祈盼上,天下人都一样,不要和平的人是神经病。不过,这样的神经病也还是有的。你我都不要太天真了,以为和平能祈盼来,和平其实要靠武力去争取。我们美国人就最懂得用武力去夺取和平。很遗憾,我们美国人在夺取和平的路上走得太远了,犯了一个个错误,跑到朝鲜来就是一个证明。这个跤摔得不轻,我很难过。战争开不得,乱开战争必吃苦头。  

像许多美国战俘一样,在中朝军队战俘营里,迪安是很幸运的。中朝军队出于革命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于1953年8月5日将迪安将军交给美方。在迪安被遣返的前一天晚上,遣返委员会中方代表李平一、王健、崔学崇等在开城一所医学研究所里设便宴为他饯行。席间,迪安感慨万千,大口豪饮,结果喝醉了,把我方发给他的一身新的制服吐得一塌糊涂。我军叫人又连夜为他赶制了一身新的制服。迪安感动不已,临行前,紧握着我军代表的手久久不放,并动情地说:“和平--我们中美两国不要再打仗了!”  

大田一战:美国军队遭毁灭打击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6月30日 ,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东京指示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让他命令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立即进入朝鲜。沃克随即向第二十四师师长威廉.F.迪安将军下达命令,两个步兵连配属两个4.2英寸迫击炮排和一个75毫米无后坐力炮排组成特遣阻滞分队,由一名营长指挥,立即空运到釜山。任务是:在南朝鲜着陆后,立即开始前进,与从汉城向水原南进的北朝鲜部队接触,并阻止其前进。其余部队随后空运或依靠海上运输航渡。迪安少将到达朝鲜后,将被任命为美国驻朝鲜陆军部队指挥官。第二十四师的行动是美国地面部队介入朝鲜战争的第一步。  

这个最初的军事行动中出现了两个美国将军名字:一个是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另一个是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他们两人在以后战争中的命运是:一个死在中国军队的进攻中;另一个被朝鲜人民军俘虏,在中朝战俘营中待了三年。  

麦克阿瑟原以为只要美军象征性地一出现,人民军就会惊慌失措。然而,美国先行进入朝鲜的史密斯特遣队在两个小时的战斗中至少损失了一半以上。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树立起来的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朝鲜被迅速粉碎。  

 7月7日 ,北朝鲜人民军打响了第三战役。北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把指挥部前移汉城,以直接指挥第三战役的进行。第三战役的目标很明确:打到釜山去,把联合国军队赶下海,把南朝鲜军队彻底歼灭,实现全朝鲜的统一。  

正是这一天,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联合国各国参战部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第二天,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支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部队诞生了。  

面对有十几个国家声明参战的“联合国军”,金日成知道,北朝鲜人民军不可能永远保持强大的攻势,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地战斗到胜利,很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他决心在联合国军队还没有站住脚的时候,人民军应把握住最好时机,给美国军队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为拯救败局,美军开始大量增兵。7月13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在大丘正式成立美军司令部。第二十四师主力在师长迪安的率领下前进到大田。第二十五师于10日到达釜山,美国精锐的骑兵第一师于18日也在浦项登陆。  

 7月14日 拂晓,北朝鲜人民军前锋部队前进至锦江北岸。   

在南岸防御的美军第二十四师三十四团的L连和一个炮兵营看见人民军士兵只有两只小木船渡江,根本没有当回事。但是,当大批的人民军渡江行动出奇地迅速起来时,他们的后路顷刻间就被切断了。惊慌的L连连长没打几枪就擅自命令撤退,把炮兵营和侧翼的连队完全暴露给了人民军。结果一个小时内,美第六十三野战炮兵营营长和他的100多名士兵,连同全部10门火炮石6台车辆全部被人民军歼灭和缴获。  

由于三十四团防线被突破,它与十九团之间的联系被撕开了缝隙,迪安师长急忙命令十九团坚决阻击。15日夜,人民军开始进攻十九团阵地。战斗一直打到16日早上,十九团阵地多处被突破。美军发起了几次反冲击,但效果不大。到上午10时,人民军终于把十九团唯一的退路封锁。为打开退路,美军与人民军的战斗达到白热化。黄昏时候,在十九团大部分部队被歼灭、打散的情况下,一个参谋开着最后一辆坦克,载着受了重伤的十九团梅尔团长突围。突围中梅尔获悉,他负伤后任命的代理团长温斯泰德已经战死,副团长乘吉普车自行突围去了。梅尔命令作战参谋休斯塔马哈把逃兵组织起来,结果这个上尉没多久就死在乱枪中。  

当师长迪安被迫命令全线撤退之后,沃克将军却对他下达了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大田坚守到20日,以等待美骑兵第一师接防。迪安是个职业军人,他知道,他和他的第二十四师必须坚持到20日那一天。  

 1950年7月20日 ,对迪安来讲,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永生难忘的日子。  

人民军从19日夜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人民军采取正面进攻和两翼渗透战术,第二十四师的各阵地一次次出现告急。下级军官们多次请求撤退,迪安没有答应。凌晨3时,人民军突破大田防御的前沿阵地,T-34坦克甚至在美军一个营的营部帐篷上碾压过去。北朝鲜人民军在20日天亮的时候突进大田市区。  

“光荣战死”的美国被俘将军  

迪安的悲剧很快就来临了。人民军已经把大田严密包围,迪安指望的外围部队始终没有来解救。他甚至说不清大田周围的阵地是否还在美军手中。到20日下午17时,迪安得到的报告是:“三十四团团长不知去向。”迪安疲惫到了极点,于是离开指挥所,躺在一间充满腐土和粪便味道的破屋里倒下就睡着了。天再亮的时候,迪安醒来看见美国士兵们在到处乱窜。迪安在发出要求增援的密码电报后开始突围。他在大田的街头拉着一门75毫米的无后坐力炮向北朝鲜的坦克射击,但是炮弹打光了也毫无所获。早晨6时,掩护撤退的三十四团代理团长在市区内走错了路,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后续部队好容易到达由二十一团坚守的一个隧道,结果那个隧道早已被人民军占领。迪安一行人在弹雨中终于上了向南的公路,但他很快就意识到把方向弄错了,因为前边出现了人民军的部队,密集的射击立即把他们打散。迪安逃离公路上了山,从这时直到朝鲜战争停战,美军再也没得到过这位美国将军的任何消息。  

大田一战,美军最早到达朝鲜的部队第二十四师损失了45%的人员和60%的装备。  

 1950年7月21日 这一天,美军方面认定迪安已经死亡,立即为第二十四师任命了新任师长。  

迪安没有死。他带领着一行随从人员进入大山中,因为不顾副官的反对自己去寻找水喝,结果迪安掉到山洞中,与随从人员分开了。这位美国将军独自一人开始了长达36天的野人般的逃亡生活。他得了痢疾,肩部和肋骨骨折,头部也有伤。他到处躲避北朝鲜军队的巡逻,吃了他所认为可以充饥的一切东西,中间还被南朝鲜老百姓发现过一次,尽管他给了老百姓100美元,老百姓还是向人民军巡逻队报告了,但是他却又一次奇迹般地逃脱。第36天,他又一次被老百姓发现,这次他没能逃脱。  

他被抓住时原来88公斤的体重已经降至58公斤。  

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在战俘营中度过了三个年头,于1953年9月4日在板门店交换战争俘虏后回国。当他回到美国自己的家时,看见家中悬挂着一枚美国政府于 1951年2月16日 颁发给他的荣誉奖章,奖章颁发的理由是他为美国的利益而“光荣战死”。  


抗美援朝秘闻(7) 《朝鲜战争大事记》中美两个版本  

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和美国分别编写了《朝鲜战争大事记》。从这个大事记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美两国对战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1953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称“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则称“北朝鲜人民军大举入侵南朝鲜”。两个版本的大事记,相互对照阅读是很有意思的,其中的偏见和观点,相信读者自会辨别和理解。  

中国的《朝鲜战争大事记》  

(1950年)6 月25 日 朝鲜内战爆发。  

 6 月26  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其驻远东的空军、海军支援南朝鲜军队作战。  

 6 月27  日 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同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以“紧急援助”南朝鲜为名,为美国拼凑侵朝军队。  

 6 月28  日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分别发表讲话和声明,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7 月1  日 美国地面部队进入朝鲜,5 日与朝鲜人民军在乌山首次交战。  

 7 月7  日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同意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朝军队使用联合国的旗帜,并组织“联合国军司令部”,由美国指定“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  

 7 月8  日 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所谓联合国军其实主要为美国军队。另外,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也派出了少量军队。  

 7 月8  日 金日成首相发表演说,揭露和谴责美国侵略者盗用联合国名义进行侵略的野蛮罪行,号召朝鲜人民为反对美国侵略而坚决斗争。  

 7 月13  日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保卫东北边防安全。  

8 月中旬 朝鲜人民军推进至洛东江一线,解放了朝鲜南部广大地区。战争形成胶着状态。  

 8 月20  日 周恩来外交部长致电联合国,支持苏联 8 月4  日提出的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提案。  

 8 月24  日 周恩来外长向联合国提出制裁美国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罪行的控诉案。  

 8 月25  日 侵朝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将军被朝鲜人民军俘获。  

 8 月26  日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加速中国特种兵建设。  

 8 月27  日 周恩来外交部长就美国空军侵犯中国领空事,向美国提出抗议,向联合国提出控诉。  

 8 月29  日 联合国决定将中国控诉美军侵华案列入议程,并于 9 月29  日邀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出席会议。  

 9 月15  日侵朝美军7 万余人,在260 多艘舰艇、近500 架飞机配合下,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并继续向汉城及其以南水原方向进攻。朝鲜人民军转入战略退却。  

 9 月30  日周恩来总理在庆祝国庆节大会上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不能置之不理。  

 10 月7  日 美国侵略军不顾中国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北犯,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0 月8  日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逆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与中国人民的意愿,中国军委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准备立即入朝参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10 月9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沈阳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出兵参战决定,确定入朝作战方针。  

 10 月15  日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谈,决定占领全朝鲜。  

 10 月19  日 美国侵略军占领平壤,并继续向朝中边境鸭绿江进逼。同时,还不断以其空军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公然将战火烧向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10 月21  日 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怀司令员在大洞会见,就稳定朝鲜战局问题进行了商讨和部署。  

 10 月25  日 中共中央作出组成志愿军领导机构的决定,并任命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邓华兼副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10 月25  日— 11 月5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进行第一次战役,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此役歼敌15000余人,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狂妄企图,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10 月26  日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  

 11 月4  日 中国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誓以全力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坚决斗争。  

 11 月7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率领下入朝参战。此前,志愿军炮兵、工兵和铁道兵已分别入朝参战。  

 11 月13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共党委召开会议,制定作战指导方针和做出下一步作战部署。  

 11 月17  日 毛泽东主席电示华东局、中南局,加强东南沿海战备。  

 11 月25  日— 12 月24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将敌人驱逐至三八线以南。此役,共歼敌36000 余人,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外)的全部领土,解放了三八线以南之瓮津半岛及延安半岛,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  

 11 月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并发表演说,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罪行。  

 11 月30  日和 12 月16  日 伍修权又在联合国发言,驳斥了美国代表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答辩。中国代表在联合国讲坛上义正辞严的发言,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美国完全处于被告地位。  

 12 月3  日 中朝两党两国政府商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  

 12 月4  日—8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举行会谈。承认遭到失败,但表示仍要坚持侵朝战争。  

 12 月22  日 周恩来外交部长就联合国大会非法通过成立“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决议一事发表声明。揭露了美方假和谈的阴谋,重申了中国历来的主张:“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解决朝鲜问题。”  

 12 月23  日 美侵朝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在败退途中死亡。 12 月26  日,马修·李奇微接替其职务。  

(1951 年)1950 年12 月31 日— 1951 年1 月 8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第三次战役,突破敌军三八线阵地,占领汉城。此役,共歼敌19000余人,解放了三十七度线以北广大地区。  

 1 月8 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坚持侵朝战争,积极扩军备战。他要求美国国会将现役兵力增至350 万人,每年生产5 万架军用飞机和35000 辆坦克,并向国会提出延长并修改兵役法等。  

 1 月17 日中国政府周恩来外长复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就朝鲜及其他远东诸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政府的主张。建议举行中、英、美、法、印度和埃及七国会议,谈判结束朝鲜战争和美国武装力量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等远东有关问题。  

 1 月22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的口号,要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 月25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联合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彭德怀司令员作了《三个战役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并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给志愿军的指示:要求志愿军全体指战员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与朝鲜军民“亲如兄弟般的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  

 1 月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进行第四次战役,抗击敌人反扑。此役至 4 月21  日结束。共歼敌78000 余人,为举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月2  日 中共中央针对美帝正在对日进行片面媾和和策动蒋介石集团作进攻大陆的准备等情况,发出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在全民中广泛进行蔑视、鄙视、仇视美帝与提高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教育。  

 2 月2  日 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痛斥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非法通过诬蔑中国为“侵略者”的议案。声明指出,联合国大会及其第一委员会,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代表参加,而且侵越安全理事会权限的情况下,竟通过诬蔑中国的提案,“显然是非法的,诽谤的,无效的,中国人民坚决表示反对”。  

 2 月2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派代表归国,分赴全国各地汇报中朝人民军队抗击美国侵略军的英勇事迹。  

2 月36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发出组织医疗队的通知。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热烈响应,先后组成40 个志愿医疗队前往朝鲜战地服务。  

 2 月7  日 中共中央军委为坚持长期作战,提出轮番作战的方针。  

 2 月15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在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率领下开始赴朝参战。之后,以陈赓为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领导机构组成,并随即率部入朝。  

3 月中旬 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成立,统一指挥中朝空军部队作战。  

3 月下旬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在团长廖承志、副团长陈沂、田汉率领下,从3 月底至5 月中旬分赴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与朝鲜人民。  

 4 月6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在金化郡上甘岭召开干部会议,部署第五次战役。  

 4 月11  日 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推行其侵朝政策,协调其内部矛盾,撤销了麦克阿瑟远东军总司令及“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其职由李奇微接替,并任命詹姆斯·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第八集团军司令职务。  

 4 月22  日— 6 月10  日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发起第五次战役。此役共歼敌82000 余人,粉碎了敌人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的计划。此后,敌我双方均转入战略防御。  

 5 月19  日 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由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  

 5 月26  日 毛泽东主席提出对美英军作战,目前应实行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的原则。  

 6 月1  日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忱,使抗美援朝运动更加深入的发展,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捐献武器运动的指示。这一决定,得到全国热烈响应,取得了很大成果。  

 6 月19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入朝参战。此前,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  

 6 月23  日 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发表演说,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主张交战双方谈判停火和休战,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6 月30  日 美国由于在朝鲜战争中遭到严重失败,被迫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的名义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 7 月1  日答复李奇微,同意举行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  

 7 月10  日 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 7 月26  日双方就谈判议程达成协议,后因美方提出无理要求,企图不战而攫取12000 平方公里土地,致使谈判陷入僵局。  

 8 月18  日 美方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对朝中方面施加军事压力,并借以改善其在东部战线的防御态势,于 8 月18  日开始,先后以美军两个师、伪军五个师的兵力向我发动了夏季攻势。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夏季防御作战。  

 8 月18  日 美帝为了瘫痪我后方,在其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集中其空军力量向我发动了以破坏铁路线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的“绞杀战”。中国铁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航空兵以及在后方的其他部队同朝鲜军民一起,同敌空军进行了长达10 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前线部队作战物资的供应。在反“绞杀战”期间,中国航空兵和后方高射炮兵共击落敌机380 余架,击伤1100 余架。  

 8 月22  日 美方飞机轰炸开城朝中谈判代表团住所,我方宣布谈判会议停开。此前, 8 月19  日,美方武装人员在中立区又枪杀我方军事警察排长姚庆祥。  

 8 月28  日 中共中央根据志愿军政治部的建议,决定 10 月25 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9 月17  日 中央军委发出加强海防、防敌登陆的指示。东西海防指挥部相继成立。宋时轮和韩先楚分别兼任东、西海防司令员。  

 9 月18  日 敌人发动的历时1 个月的夏季攻势被我粉碎,此役共歼敌78000 余人。  

 9 月29  日 敌人夏季攻势被粉碎后,不甘心失败,又以9 个师的乓力(其中美英6 个师,伪军3 个师)发动秋季攻势,企图以军事压力迫中朝屈服。经24 天激战,至 10 月22  日,粉碎了敌人的秋季攻势,共歼敌79000 余名。  

 10 月23  日 毛泽东主席在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上致辞,号召全国人民“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大会通过了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决议。  

 10 月23  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从 1950 年10 月2 5日进入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至 1951 年10 月1 0 日,一年来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军387000 余人,其中美军176000余人,击毁和缴获敌战车945辆,各种炮3558 门,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2310 架。  

 10 月23  日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  

 10 月25  日 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复会。  

 10 月30  日 美发动夏秋局部攻势失败、被迫与中朝恢复停战谈判以后,仍不愿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志愿军为对敌施加压力,促进停战谈判,并收回一些阵地,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举行局部反击。从 10 月30 日开始到11 月底止,先后对敌营以下兵力举行小规模反击34 次,共毙伤俘敌1 万余人。  

(1952年)1 月18 日 由李雪三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由洪淳哲率领的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一行270 人抵达北京,并随即分赴全国各地访问。  

 1 月28  日 美帝不顾国际公法,于1952 年1 月开始,秘密地对朝鲜军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实施了细菌战,企图以此制造疫区,残害中朝人民,削弱我军有生力量。中朝军民全面开展了反细菌的斗争。  

 2 月24  日 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抗议美国侵略者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3 月3  日 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等国际组织,调查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3 月12  日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决定组成“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调查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4 月7  日 彭德怀司令员回国,其职务由陈赓代理。  

 4 月26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召开兵团和军参谋长会议,总结坑道工事构筑经验。至5 月底,志愿军第一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及与之相配系的各种野战工事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4 月28  日 杜鲁门总统任命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及美国远东军总司令。  

 5 月5  日 新华社从这天起,至 1953 年11 月2 2 日止,陆续公布了25 名美军战俘关于美军进行细菌战的供词。  

 5 月7  日 巨济岛朝中被俘人员为反抗美国侵略者残害和强迫扣留战俘,扣留了美战俘营负责人弗兰西斯·杜德准将。  

 6 月11  日 陈赓奉调回国,由邓华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6 月23  日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为了对志愿军和人民军施加军事压力,配合其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下令对朝鲜北部城市和工业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轰炸。朝鲜北部78 个城市均遭到了敌人的轰炸破坏。  

 6 月24  日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授勋。  

 7 月11  日 中央军委任命杨得志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任十九兵团司令员。  

 9 月18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发起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历时44 天,先后对敌60 个目标进攻77 次,共歼敌27000 余人。  

 10 月8  日 美方单方面宣布朝鲜停战谈判无限期体会。  

 10 月14  日 侵朝美军为配合停战淡判,改善其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发动了极其猛烈的所谓“金化攻势”。志愿军在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进行了极其顽强的防御作战,即有名的上甘岭战役。至 11 月25  日,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守住了阵地,并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25000 多人。  

 10 月24  日 中朝人民军队司令部联合发表两周年战报。自 1950年10 月25  日至 1952 年10 月1 5 日,共歼敌661034 名,其中美军占291011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7323 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2247 辆,击毁和缴获敌各种炮4280 门。  

 10 月25  日 志愿军隆重举行庆祝出国作战两周年大会。  

 12 月2  日 美国新当选总统艾森豪威尔从 12 月2  日至5 日到朝鲜进行视察,并与侵朝美军将领和李承晚举行了会谈。  

 12 月20  日 为了防止敌人进行登陆冒险,中共中央给志愿军下达了《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更大胜利》的指示。由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而迫使敌人放弃了进行登陆冒险的企图。  

(1953 年)1 月 中央军委任命李志民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2 月7  日 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四次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他严正宣告:“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4 月10  日 停战谈判双方联络组会议就交换病伤战俘达成协议。  

 4 月18  日 为执行干部轮换计划,中央军委任命李达为志愿军参谋长,许世友为第三兵团司令员,黄永胜为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勇为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轮换原志愿军参谋长解方、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第十九兵团司令员韩先楚、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回国。  

 5 月13  日 鉴于美方仍在拖延停战谈判,为了紧密配合谈判斗争,志愿军决定立即开始夏季反击作战。此役共毙伤俘敌41000 余名。  

 6 月8  日 停战谈判就战俘安排问题达成协议。从此双方进入重新校定军事分界线和拟定签订停战协定的细节工作。  

 6 月17  日 李承晚集团在美方纵容下,破坏遣俘协定,强行扣留我方战俘27000 余名。与此同时,还公开叫嚣反对实现停战。  

 6 月19  日 金日成、彭德怀致函克拉克,要求美方立即追回李承晚集团以“释放”为名擅自扣留的朝中被俘人员。  

 7 月13  日 为了狠狠打击李承晚集团破坏停战的行为,志愿军集中5 个军的兵力、1000 余门火炮,向金城方向李伪军4 个师防守的25 公里宽的弧形战线发起进攻,即金城战役。 7 月27  日战役结束,我军向前推进了9.5 公里,扩大阵地面积达178 平方公里,共毙伤俘敌78000 余人,连同第一、二次进攻,整个夏季战役共毙伤俘敌123000 余人,有力地配合了谈判斗争,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7 月27  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谈判双方根据停战协定的规定,于当天成立了军事停战委员会。  

 7 月27  日 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自 1953 年7 月2 7 日22 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12 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命令还要求朝中部队坚决遵守停战协定,并保持高度戒备,防止来自对方的任何侵袭和破坏行为。  

 7 月27  日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发表战绩公报。公报称:自 1950 年6 月2 5 日至本日止,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397543 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24 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6064 辆,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各种炮7695 门,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 艘。  

 7 月31  日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彭德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10 月4  日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编为8 个分团)一行4000 余人,在总团长贺龙率领下赴朝慰问中朝人民军队和朝鲜人民。12 月中旬,慰问团人员先后离朝回国。  

 10 月27  日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隆重的授勋典礼,分别授予志愿军领导人和英雄、模范、功臣代表以各种勋章和军功章。据统计,全军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有30 多万人;其中特等功臣217 名,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有6100 多个。  

 9 月5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辞职,邓华任志愿军司令员。之后,1954 年10 月至1958 年10 月期间,志愿军司令员先后由杨得志、杨勇担任;志愿军政治委员先后由李志民、王平担任。  

 2 月14  日 周恩来总理赴朝访问,商谈志愿军撤军问题。决定于1958 年底以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  

 10 月24  日 平壤市各界隆重集会欢送志愿军官兵。当晚金日成首相举行盛大欢送宴会。金日成致辞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所建立的伟大功勋,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榜样,它将永远记载在进步人类的史册上”。  

美国的《朝鲜战争大事记》  

[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五日 北朝鲜人民军大举入侵南朝鲜。  

六月二十八日 北朝鲜人民军夺占大韩民国首都汉城。  

 七月五日  史密斯特遣部队在乌山附近首次与共军接触。  

七月二十日 联合国军放弃大田。  

七月三十一日 晋州落入北朝鲜人民军手中。沃尔顿·沃克将军宣布:“决不后退了!”  

 八月一日  联合国军进入釜山环形防御圈。  

 八月六日 至八日 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艾夫里尔·哈里曼以及诺斯塔德、阿尔蒙德和李奇微将军商议仁川登陆问题。  

九月十五日 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夺占仁川港和港口附近岛屿。  

九月十八日 联合国军夺占金浦机场。  

九月二十二日 沃克所属部队由釜山环形防御圈出击。  

九月二十七日 北进联合国军与南下联合国军于水原附近会合。  

九月二十八日 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九月三十日 南朝鲜第3师越过三八线。  

 十月七日 至九日 美军第1骑兵师越过三八线。  

十月十一日 南朝鲜第3师占领元山。  

十月十九日 第8集团军占领北朝鲜首都平壤。  

十月二十四日 麦克阿瑟指示其所属司令官率所有部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他将除南朝鲜军队以外其他联合国军不许向前推进的禁令置于脑后。  

十月二十六日 南朝鲜第3军第6师抵达鸭绿江。南朝鲜第 1军第26团于水洞抓获中国俘虏。  

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 中国发动第一阶段攻势。  

十月二十七日 南朝鲜第6师第7团在鸭绿江附近遭强大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  

十月三十日 美军第24师先遣分队进抵鸭绿江四十英里范围之内。  

十月三十一日至十 一月二日  强大的中国军队在云山进攻第8集团军,迫使其撤过清川江。  

十 一月六日  麦克阿瑟提醒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的行动“使我之所属部队有被彻底消灭的危险。”  

十一月二十三日 感恩节  

十一月二十四日 麦克阿瑟由东京飞往朝鲜,发出向  

鸭绿江发动大规模强攻的信号。他宣布:“中国人尚未进入朝鲜。”美7师第17团进抵鸭绿江畔的惠山镇。第8集团军开始向鸭绿江挺进。  

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 二月九日  中国发动第二阶段攻势。  

十一月二十五日 位于朝鲜中央、德川附近的韩国第2军为中国之进攻所击溃。  

十一月二十六日 二十万中国军队进攻位于清川江以北的第 8集团军,使其遭受重大伤亡。  

十一月二十七日 美军第24师、第25师和第2师撤过清川江。第8集团军开始撤退。中共军进攻位于长律水库西侧之第1陆战师和位于水库东侧之美7师所属部队。  

十 二月五日  第8集团军放弃平壤。  

十 二月九日  第1陆战师完成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的突围行动。  

十二月十一日 美军第1陆战师和第7师撤至兴南环形防线内。  

十二月十五日 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队撤至三八线以南。  

十二月二十三日 沃克将军死于吉普车事故。李奇微被指定接替其指挥。  

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10军完成撤离兴南滩头阵地和北朝鲜的行动。  

十二月二十六日 李奇微将军正式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  

十二月三十一日至 一月五日  中国发动第三阶段攻势。  

[一九五一年] 一月三日 至四日 联合国军撤出汉城,撤至平泽、原州、三陟一线并进行整编。  

 一月七日  为重新与中共军队建立接触,第8集团军向北部发起强大的试探性进攻。  

一月十五日 一支加强的团战斗队实施侦察行动即“狼狗行动”,在乌山附近与敌重新建立接触。  

一月二十五日 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采取攻势行动。第1和第9军向汉江北进,“霹雷行动”开始。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十七日 美第2师投入激战。其第23团战斗队及其加强的蒙克拉尔法国营在磔平里粉碎中共军队五个师的进攻,中共军队攻势突然终止。  

 二月五日  美第10军之进攻,即“围捕行动”于东线开始。  

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 中国发动第四阶段攻势,主攻方向为美第2师防御地段。  

二月二十日 “屠夫行动”,即美第9军和第10军发动的一次总攻开始。  

二月二十八日 敌军在汉江以南最后之抵抗行动陷于瓦解。  

 三月七日  在中部和东部地带,“撕裂者行动”开始,第9和第10军越过汉江。  

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 第8集团军重新夺占汉城。  

三月三十一日 联合国军进抵“爱达荷线”,夺取全部地理目标。  

 四月五日  向“堪萨斯线”全面出击的“狂暴行动”开始。  

四月十一日 麦克阿瑟将军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将军被指定接替其职务。  

四月十四日 范弗里特将军就任第8集团军司令。联合国军所有部队进抵“堪萨斯线”。  

四月十九日 美第1军和第9军进抵“犹他线”。  

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 中国发动第五阶段攻势的第一次进攻。  

四月三十日 在撤至新防线后,联合国军将中国之攻势阻于汉城和汉江以北地区。  

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 中国发动第五阶段攻势的第二次亦即最后一次进攻。  

五月二十日 中国的攻势遭到阻止。联合国军恢复攻势。  

五月三十日 第8集团军再次进抵“堪萨斯线”。  

 六月一日  第1和第9军所属部队向“怀俄明线”挺进,“打桩机行动”开始。  

六月十五日 夺取了“打桩机行动”所规定之地形目标。  

六月二十三日 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六月三十日 奉华盛顿之命令,李奇微将军向中国人广播说联合国军准备讨论停战问题。  

 七月十日  联合国军和共产党之间的谈判在开城开始。  

 八月十日  共产党人要求对在开城附近发生的所谓伏击事件表示道歉。要求为我拒绝。  

八月二十二日 共产党人要求我对“空袭”事件表示认罪道歉。要求遭拒绝后谈判中断。  

八月三十一日 第1陆战师在“大钵”地区发起攻击。  

 九月二日  美第2师向“伤心岭”和“血岭”发起进攻。  

 九月三日  陆战队和第2师抵达最初目标。  

九月十八日 陆战队向“大钵”以北之照阳河挺进。  

十月十二日 第9军向“詹姆斯敦线”挺进。  

十月十五日 美第2师夺占“伤心岭”。  

十月二十五日 在联络官之间进行为期两周的商议之后,停战谈判重新恢复。  

十一月十二日 李奇微命令范弗里特停止攻势,开始实施积极的防御。实施“灭鼠者行动”。  

[一九五二年] 一月一日  对共产党阵地的炮击战和空袭战开始,持续整一个月。  

一月至四月 开始进行战俘甄别时,战俘营中发生骚乱。  

 五月七日  巨济岛战俘营中的战俘将多德将军扣作人质。  

五月十一日 多德将军获释。  

五月十二日 李奇微将军离任,前往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部接替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职务,担任北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克拉克将军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与日本签订条约后,执行占领任务的盟军最高司令一职不复存在)。  

 六月六日  为占领十一个巡逻基地,开始了“回击行动”。  

六月十四日 “回击行动”的全部目标均由第45师占领。  

十二月 峰岩岛战俘的越狱行动被镇压  

[一九五三年]二月 范弗里特将军退役回国。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奉命指挥第8集团军。  

三月二十五日 中国夺占警戒阵地266高地。五个警戒阵地。  

五月二十九日 中国人占领三个警戒阵地。  

 六月十日  中国人开始向金城附近的南朝鲜第2军发起进攻。  

六月十六日 南朝鲜第2军被压回到新的主要抵抗线,大约向南后退了四千码。  

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 中国人向美第1军防区实施进攻,攻占两处警戒阵地。  

七月十三日 中国发起最后的攻势,以三个师进攻第9军右翼,以一个师进攻南朝鲜第2军左翼。  

七月十九日 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七月二十日 由美第9军和南朝鲜第2军沿金城江南岸建立起新的防线。  

七月二十七日 停火协定签字,为时三年的冲突结束。  

(美国编写的《朝鲜战争大事记》引自李奇微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  

抗美援朝秘闻(8)朝鲜战争八大血战


(1)血战飞虎山  

第二次战役开始后,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38军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1950年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体400多具,335团由此威名天下。  

(2)血战长津湖  

第二次战役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猖狂北犯,1950年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第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上。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到阻击分散而逃。  

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  

与此同时,柳潭里的攻击也展开了,参加此战斗的为20军59师和27军79师,均为王牌主力师,可惜严寒给志愿军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减员,战斗相继在北山、1282高地、1382高地等展开,经过一夜激战,陆战7团和5团感到了巨大压力,至30日开始下达撤退命令,陆战一师进行了长达125公里的撤退战斗。  

下碣里是美军全军的退路,志愿军58师奉命攻占此地,经过战斗至30日深夜全师不足12个连,只剩下1500人,仅有少量迫击炮支援的志愿军冒着美军密集的火力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一度突入敌人防守的阵地,然而在突击过程中伤亡太大导致后援不继,在美军反击下突入阵地的战士全部牺牲!志愿军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般的勇敢,令美军肃然起敬!美军在下碣里的防御得到加强后,德洞山口又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12月3日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主力陆续到达德洞山口,遂坦克开路飞机掩护,开始全线撤退。此后美军在退路上不断受到志愿军的攻击,但美军的优势装备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受阻,至陆战一师逃到真兴里后意味着他们逃离了包围圈,但九兵团不甘就此放过陆战一师,不顾一切代价,组织力量追歼,无奈11日陆战1师登船安全撤离。这是一场真正的鏖战,志愿军投入3个军12个师总兵力为15万人,冻伤达30000多人,冻死达4000多人,阵亡1.5万人。美军伤亡为7000人,其中阵亡及失踪为2500多人,冻伤减员为7300人。  

(3)血战三所里  

第二次战役中,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美军为打通退路,动用飞机坦克疯狂空围,坚守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最后仅五人生还。美军在三所里连续冲锋十数次均为打退,美军第9军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被迫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向安州方向突围,后经安州、肃川退向平壤。但此战打出了38军王牌军的硬骨头风采,战后彭德怀特嘉奖38军,“万岁军”由此名扬天下。  

(4)血战横城  

第四次战役中,为遏制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彭总命在横城一带打击敌人,于是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展开,志愿军集结四个军和人民军两个军团欲全歼韩国第五师和第八师。志愿军39军117师350团长途奔袭插到敌后方,12日美退下来的美2师一部和韩国第八师2个营进入伏击圈,战斗异常激烈,相当一部分志愿军弹药全部打光拚上了刺刀,前往支援美2师一个营进入了别一个伏击圈,至2月13日横城之战结束,韩国第八师3个团,韩第三师和第五师各一部,美2师一个营,美韩4个炮兵营被消灭,共计12000多人。此战狠狠教训了李奇微,事隔10多年以后,李奇微在回忆横城地区的作战时仍心有余悸。  

(5)血战砥平里  

第四次战役中,为保持全线不致崩溃,李奇微命第十军死守砥平里,防守砥平里的是美二师第二十三团(包括法国营在内有四个步兵营,以及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计6000人),第三十八团为预备队,第九军,英第二十九旅,韩国第六师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间移动。志愿军攻击部队投入来自三十九,四十,第十二军三个军的八个团,由40军199师统一指挥。2月13日晚,砥平里开始受到志愿军攻击。  

此后几天里,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无所畏惧,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美军望着踏着同伴尸体冲锋的我志愿军部队非常恐惧,他们见到了比日军更不惜生命的部队,美国动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续不断反反复复地轰炸志愿军的攻击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几十颗炸弹,鲜血染红了砥平里,一百多人的连队往往几分钟后仅剩七八人,战斗到最后的战士往往与反击的敌人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志愿军阵亡者在5000人以上,仅40军三个团伤亡就达1830人,359团3营仅有数人生还。由于通讯不畅,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没有炮兵航空兵只有简陋装备的志愿军装备最终无法突破美军的防线撤出战斗,但志愿军的英勇令敌手感到他们遇到了有世界第一勇气的部队。  

(6)血战铁原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以美军第一军为首的数万敌军突然直逼铁原、涟川,志愿军后方基地受到严重威胁,并有主力被合围的迹象,彭德怀电令63军死守铁原。5月30日部队冒雨进入阵地,积极抢修工事,美军为突破铁原每天集结大量航空兵、坦克装甲兵、炮兵攻击志愿军阵地,铁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烧成光头,地面被凝固汽油弹烧焦,许多阵地打到最后一两个人时与敌同归于尽,一线部队全都拼了刺刀。6月12日63军完成狙击任务撤出战斗,全军战后仅1500多人接受彭德怀司令员的检阅,旋部队补进20000多新兵。  

(7)血战汉江  

第四次战役中,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顶住美24师,骑一师,英27旅等数倍敌人的攻击,敌人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38军付出巨大代价。重点扼守350.3高地的342团大战后,生还的仅几十人,相继守卫580高地的3个营及军警卫连等总计也只剩下几十人,牺牲及重伤者均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日38军付出极大的代价,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敌人全线攻势减退。  

(8)血战上甘岭  

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争夺朝鲜中线门户,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卫的志愿军15军45师发起上甘岭战役,至20日仅一个星期45师伤亡50%以上,21个步兵连无一完整。联合国军17个营,伤亡达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联合国军无力再战,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伤亡20000人左右,联合国军伤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鲜血浸透。美军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发射40多万发炮弹。志愿军涌现了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等战斗英雄,激烈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后12军加入上甘岭的防守取得最后胜利。二等部队的45师基本上被打光,但从此昂首跨入志愿军一等主力行列,后被特别挑选改建中国第一空降军。  


抗美援朝秘闻(9)中外名将点评朝鲜战争参战军队  

彭德怀:美国空军用于朝鲜的虽不多,目前仍占优势。但空军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同时,空军也有它的困难。敌人的坦克和炮兵暂时占优势,这是敌人比我们强的地方。在战术方面我们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近战,用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这些都是敌人害怕的。我军的政治素质比敌人高。伪军战斗力弱,易打难捉,美军较强,死多活少。白天我们一般无自由,易遭敌人联合兵种的袭击。一般在敌正面阵地从战术上分割敌人时,敌人并不害怕,因其白天可恢复原状。敌最害怕的是威胁其战役供应线,渗入(敌)后方,首先打掉其火力阵地和指挥所。我军无空军,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榴弹,白刃战),必须采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未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猛攻。敌人以大量飞机,坦克,火炮进攻,我仅持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少数山炮,并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证明敌人攻击精神不强。但由于敌火力猛烈,我伤亡相当大。  

聂荣臻:美帝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墨守成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
  马歇尔(美国防部长):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他们的主要秘密--实力、位置和意图--保守得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一倍。共军没有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
  麦克阿瑟(美远东司令官、联合国军总司令):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熟练,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敌人供应良好,步兵训练优良,小型武器和轻便装备充分,但几乎没有起支援作用的空军,而且大炮,高射炮,运输和交通设备等方面都特别缺乏。中国的军事力量缺乏工业基地,甚至连建立、维持和运用普通海军所需要的原料也感缺乏。它无法供应顺利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和在战争中已被使用的其它科学发明。南朝鲜部队装备和组织编制仅属一支保安部队,而非战斗部队。他们只有轻武器,没有海军和空军,缺乏坦克,大炮及其它许多军需品。
  邓华(志愿军代司令员):朝鲜战争的基本特点也是敌强我弱,美帝国主义是高度现代化的军队,有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地面部队火力强,运动快。但也有弱点:士气不高,怕苦恋家,步兵攻击力不强,怕近夜战,怕切断包围;伪军装备差,经人民军打击后,新兵多,战斗力弱。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兵力优势,英勇善战,能刻苦耐劳,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朝鲜虽为狭长半岛,便于敌之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木多,稻田多,矿洞也多,亦难发挥其现代装备的作用。五个战役的经验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兵力优势,英勇善战,但装备远不如敌,特别是在敌人制空条件下作战,要大量歼灭敌人是困难的。在不少战斗中由于拂晓未解决战斗,夜间被我们包围的敌人白天便在其空炮坦和外援内突的协同下逃跑了。同时,连续的运动作战,部队得不到休整补充,兵力疲劳;另一方面,虽然敌人兵力不足,士气不高,攻击力不强,但因其有优势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防御力还是强的。同时朝鲜为狭长的半岛,限制了我军的广泛机动而敌凭借其海空优势,给我之侧背以很大的威胁,使我处于战略内线,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  

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南朝鲜军队缺乏得力的领导。他们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没有秩序,丢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军)缺乏领导的现象严重,部队不愿放弃某些物质享受,害怕离开为数不多的公路,不愿在没有无线电和电话联络的条件下实施运动。此外,在同敌人(我们的部队不久就在火力上压倒了敌人,并在空域和周围海域占了上风)作战时头脑过于简单。这支部队是这样依赖公路,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难得利用地形,不愿抛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步行,不愿深入山地,丛林到敌人的驻地去作战。  

(中国军队)通常在夜间行军,而且比我们熟悉地形情况。他们习惯于这里的气侯条件和清苦生活,可以自己解决口粮问题。他们利用在这里所能获得的一切运输手段如牛车、骡马甚至骆驼等运送所需要的武器和补给品。这些运输手段不少是中国人从国内带来的。他们利用当地劳工肩扛背驮地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有时部队自己也背负这些东西。中国军队在人数上超过我们。我们的兵力不足,无法阻止敌人的夜间攻击。敌人采用了我们所熟悉的而南朝鲜军队却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不顾伤亡,一边几乎是在距炮兵近在咫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战线上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中国人在夜间进攻特别神密莫测,不可思议。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了自己的行动。每个执行任务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携带由大米,豆类和玉米做成的干粮以及足够的轻武器弹药,因而可以坚持四五天之久。四五天之后,根据战斗发展的情况,他们或者得到补充,或者撤至主要阵地,由新锐部队替换他们。中国人没有留下一点部队运动的痕迹。敌人以东方人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进攻。
  范佛里特(美第八军军长):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中国军人在驻北韩两年半中,他们发动许多次进攻,并作长距离推进。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时,士兵只奉命向某一个方向一直向前推进。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六天。中国军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他们在基层三人小组中经常单独作战。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有时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空军当局论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主要是亚洲的一支游击军队,他那来自农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点口粮(和西方的标准比)就能作长途行军。受过高度训练的战士在中国的多年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夜行军、作战和昼间隐蔽了。中国军队善于偷偷摸摸行动,受过高度训练和生活简朴,因此是联合国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很难对付的敌手。
  李志民(志愿军副政委):朝鲜是个三面环海的狭长地带,由于这种地形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样可以广泛机动。出国初期,由于敌人掌握着制空权,志愿军补给受到严重限制,我们每一个战役都难以维持很长时间。我们如果离开这些客观条件,企图把敌人一口气赶下海去,就会变成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例如第三次战役,敌人防线被攻破后,曾经阴谋诱我南下,以便在我侧后登陆,但是我们并没有局限于“敌人退却必需猛追”的现成军事原则,而是在适当时机断然停止追击,避免处于不利地位,保持了主动。很显然,那种“由北向南,一推就完”的轻敌思想是有害的。虽然客观条件给了我们很大限制,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去打败敌人。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很多。出国初期,如果我们采取“正面平推”或“正面顶住”的办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的威力就可以大大发挥,这对我们是不利的。但是敌人士气不高是它最大的弱点,它怕打运动战,怕夜战,怕近战,特别是怕我们迂回断其后路。因此我们采取了“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和“在战役、战术上实行近战、夜战、速决战,实行大胆迂回包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原则。这样,就掌握了主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泰勒(美第八军军长):(中国军队)是非常的狡猾,他们很会运用战术,以来减低我们的火力优势,其方法是在黑暗中接近我们的阵地,然后和我们紧缠在一起,使我们无法要求炮兵射击和空中攻击,否则就有同归于尽的危险。当他们与我们紧缠在一起的时侯,于是又会象鼬鼠一样到处挖地洞,在许多地方掘开许多泥土,使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他们。因他们有无限的耐心和勤勉,学会用许多道路,小径和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以求在夜里运输补给品,所以尽管我们完全拥有空中优势,仍然无法切断他们的补给。山地在战线的许多部分也限制我们的武器使用自由,它把装甲车和运输车辆的运动限制在狭窄的谷地内,(他们)利用地雷,障碍物,或泛滥的稻田来加以阻止。所以我们的战车往往只能作固定的碉堡用来辅助其它地面武器的火力。我们大部分运输车都呆在后方的集用场上,而且还要有人去维护。敌人长于数量和勇气,在战术方面受过配合地形的良好训练,但其装备却极为原始化,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早已送入军事博物馆的古董。  

阿尔蒙德(美第十军军长):他们越野行军,分成小块,在夜间行动。他们一听见飞机声响,就四处潜伏起来。他们的装备杂乱,有俄式、日式装备,也有美式装备。中国军队的行动,必须有大量的补给。如果要想进一步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作更大的补给。故我们限制他们的补给,是削弱他们最积极的办法。
  杜普伊(美国史学家):作战中,开始美军离不开道路,而且自身也过于依赖坦克、火炮和飞机的火力支援。而装备轻便的中国军队,却是采用机动作战和奇袭、潜伏等战术,活跃在朝鲜的北部和中部崎岖不平的山区,以弥补其火力不足的弱点。他们在黑夜活动,发起攻击;在白天伪装,隐蔽。中共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有少量装甲部队,现代化装备处于落后状态。然而他们把主动性和坚强的决心相结合,尽力利用了我们以前并不承认的许多弱点,因而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
  克拉克(停战前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中国与北韩军经常乘我们的空中力量在夜间不能支援部队作战时,突然对我们发起进攻。夜战、穿插、迂回以及凶猛的进攻是他们的特色。我同意我们应有多一些的短兵器,如刺刀、手榴弹和来福枪等。  

约翰·马丁(上校,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第1师战术团指挥官):在朝鲜的这段时间里面,我终于懂了什么是:真的无法战胜!
在我参加的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军队交手,已经不是一次的事情了。纵观日本军队的进攻与防御来看,虽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凶猛。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助的歇斯底里的疯狂的最后发作!
而在朝鲜时期,我看到了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亚洲的军队——中国解放军。这是一支当时只能依靠“精神力量”来武装的军队。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真的武装先进力量。但是,他们依靠精神力量,却在这里一次一次挫败了“美国将军们”的宏伟计划。中国入朝前段时期,占据了战争中制胜的主要因素,具备了“突然性,难以预料性”。十分接近纳粹初期的“闪击”。但是,这并不是中国人有意制造的什么战术,而是美国愚蠢的国会与麦克将军的极端轻视造成的。  

我们应该想到,当我们以几乎美军军队50%的实力,来投入一场紧靠近中国门前的战争。作为多年来作战的中国红色领导人们,他们势必不可能“坐视不理”。而中国也十分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场交手,来验证自己的“国际存在”。
中国军队是一支难以对抗的军队。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具备了“无谓与鲁莽”的兼顾特征。他们的装备很差。从缴获的武器来看,大多数都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遗留的产物。而在后期才装备了约13个师的全部苏式装备。对比日本军队,不难看出,中国军队的冲杀力量是十分强悍的。日本军队所具备的一切,中国军队完全具备。而日本军队不具备的,则是中国军队的最难以征服的特征。
秋季反攻之前,中国军队对于我们与联合国其他军队,采取了类似歼灭中国前政府军的手段“分割包围,逐一消灭”。但是,中国前政府军,无论它们的能力与装备,都不可能与我们来比较。我们的一个步兵团前进时,会有约1个联队的战术空军,100-300门的远程精确打击火炮的协同支援。而中国军队只有地面炮火支援,而且这些支援还是间断性的。因为他们必须躲避我们的空军打击。因此,中国在这个阶段采取的“包围战术”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获得了秋季战役的前期短暂胜利。而这个使得麦克将军似乎看到了曙光。但是,中国军队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战术,他们到处跑动。利用我们与联军之间部队行进速度差,制造消灭我们的战机。
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我们经过空军侦察,发现中国军队后,我们便以正规编制作战序列,快速开往那里。但是,我们的联军部队,前进速度并不能与我们同步。因此,在局部造成了十分适合中国军队作战习惯地“单兵团冒进”。正因为如此,我军被大批击溃的日子就在眼前。
可以打败朝鲜!它们的军队丝毫没有战术能力与抵抗能力。我们在仁川登陆后,将数十万朝鲜军队合围。而被合围的朝鲜军队,战斗力低下,精神溃散。因此,造成我们“全面歼敌与快速进攻的概念”。而我们的错误在于,在靠近中国领土地段,我们没有在这里警觉起来,在我们空军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不断打击下,总司令部认为中国军队不可能在丹东等地冒着我军空袭炮火,来快速集结50万以上的部队。而前沿侦察结果,我们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迷惑。他们不断在丹东等地纷纷撤出部分“警卫部队”。而我们以为这是中国人被我们的实力所震撼。但是,实际上他们在做一种“交换战术”。把作战实力不足的由民兵改编的部队,悄悄替换成由中国内地具备战争实力的优势军队,而准备对我们实施“突袭”。
作为美军作战历史上,唯一一次我们不能战胜对手,我们品尝了“耻辱”的味道。麦克阿瑟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但是,他把与日本人作战所获得的经验与见识,应用到中国人身上,这是极端错误的。日本军队不能与中国军队比较。前者是在一种近乎疯狂自杀的理念驱使下来作战。他们无所谓战术,无所谓装备,只要敢于自杀就可以。但后者则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战术价值而去拼杀。虽然他们的伤亡很大,但是能够在极端落伍的装备下,击溃、打败一支完全进入“装甲合成化”理念的世界军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更加“荣耀”。我认为,韩国军队作战能力1个师相当于中国军队的1个营。日本军队作战实力,抛开火力优势相当于解放军军队的1个团。而在麦克指挥下我们,我想我们可能连一个A连连队都不如!。

抗美援朝秘闻(10)志愿军击败美国三大王牌部队  


为了打败中国人民志愿军,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先后将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1/2的海军投入到朝鲜战场。美国投入战场的军事力量中不乏屡建战功的“王牌”部队。然而,这些“王牌”根本无法挽救失败命运。它们或被全歼,或遭重创,毁坏了一世英名。  

“开国元勋师”惨遭败绩——美国人惊呼:“我们碰到了一个值得尊重的可怕的对手!”  

骑兵1师是美国陆军的宠儿,享有“开国元勋师”之誉。该师创建于独立战争时期,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组建160多年来从未吃过败仗。朝鲜战争爆发后,骑兵1师作为陆军“王牌”首批入朝,且一直担当主攻任务。  

1950年10月,美军以骑兵1师为先锋,越过清川江,向中朝边境快速推进。 10月31日 ,骑兵1师的先头部队骑8团进抵朝鲜北部云山,师主力则在云山以南的龙山洞。骄横的骑兵1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它已经钻进了秘密入朝的志愿军劲旅39军设下的“口袋”。原来,志愿军自 10月19日 入朝后,利用敌人不知虚实之机,昼伏夜出,已悄然在云山周围布防。  

 11月1日 下午5时,在炮火掩护下,蓄势待发的39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发起猛攻。一场王牌对“王牌”的较量开始了!志愿军战士冒着密集的炮火冲杀,一时间喊声四起,刀光剑影。美国大兵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冲锋,更不适应近距离的白刃战,渐渐乱了阵脚。骑8团陷入重围,濒临灭顶之灾。  

为援救骑8团,骑兵1师立即组织骑5团进行增援。虽然骑5团动用飞机、重炮和坦克狂轰滥炸,把阵地变成一片火海,但志愿军将士浴血拼杀,死战不退。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骑5团不仅未能前进一步,反而在阵地前抛尸400具,骑5团团长也在战斗中被击毙。  

严酷的现实使骑兵1师的师长盖伊少将认识到:面对铁桶般的包围和志愿军的勇猛攻击,任何企图救援骑8团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很可能还会全军覆没!因此,他不得不决定放弃救援,让骑8团自行突围。激战至 11月3日晚 ,围困于云山的骑8团数次倚仗飞机、坦克突围,均未得逞,终被全歼。  

此役,志愿军歼敌2046名(其中美军1840名),击落敌机1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90门。这是中美军队在朝鲜的首次交锋。志愿军不仅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使“开国元勋师”遭遇了160多年来的首次失败,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骄傲地宣布:“从没吃过败仗的美国‘常胜师’——骑l师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而美国人则惊呼:“我们碰到了一个值得尊重的可怕的对手!”  

“美利坚之剑”遭受重创——美国战史学家痛心疾首地形容, 125公里 的撤退对陆战队来说“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美军上校心有余悸地说:“长津湖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陆战1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长、参战最多的一支“王牌”。二战中,它是美军太平洋战场历次登陆战的开路先锋,被誉为“美利坚之剑”。朝鲜战争中该师率先在仁川登陆。然而,这支“王牌”的运气并不好。它先后在黄草岭和长津湖遭受重创,因伤亡惨重,从此风光不再。  

 1950年10月26日 ,屡战屡胜的陆战1师浩荡北进,推进至黄草岭时突遭志愿军顽强阻击。这把“美利坚之剑”与志愿军血战13个昼夜,伤亡2700余人,却未能北进一步。但厄运对陆战1师来说还只是刚刚开始!  

一个月后,尚未从失败中清醒的陆战1师兵分两路,沿着长津湖两岸冒进。为彻底打击其嚣张气焰,志愿军9兵团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神不知鬼不觉地机动到预定区域,突然于11月27日夜将陆战1师两万余人,分割包围在长津湖东、西、南3个孤立的点上。  

在嘹亮的冲锋号中,志愿军官兵从雪地里一跃而起,向毫无防备的陆战1师发起了勇猛的冲击。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伤亡异常惨重。鏖战至 11月30日 ,陆战1师被迫下达撤退命令。 12月1日 ,该师借助强大地空火力的掩护,分头突围南撤。  

志愿军抓住机会,对陆战1师进行层层阻截,延缓了陆战1师的撤退速度。从柳潭里到下碣里仅 21公里 的路程,就耗去这支“雄师”整整3天时间。 12月6日 ,美军大难不死的各部官兵会合,随后又开始新的大溃逃。在冰雪覆盖的山间公路上,志愿军战士冒着猛烈的空中火力,向陆战1师发起一次次攻击。在一段被称为“地狱溪谷”的路段上,志愿军与敌军展开近战,击毁汽车和战斗车辆100余辆。道路上美军的尸骸随处可见,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战后,美国战史学家痛心疾首地形容,此次 125公里 的撤退对陆战队来说“简直是一次地狱之旅”。  

 12月15日 ,蓬头垢面的陆战1师官兵终于到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此时,他们早已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在费力挡住尾追的志愿军后,这些残兵乘船仓皇南逃,在圣诞节前夜上演了一出敦刻尔克式的大撤退,避免了全军覆没。  

长津湖之战,陆战1师伤亡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这在其师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战后多年,陆战1师的作战处长鲍泽上校还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1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噩梦。”  

“王牌联队”折戟“米格走廊”——美国人哀叹:“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空中大国。”  

在朝鲜战场,美国不仅尽遣地面精锐部队,而且动用了大量空中力量,第4战斗机联队便是空军的一张“王牌”。第4联队前身是“飞鹰中队”,参加过对德空战,曾击落敌机1000余架。1942年8月,美军以“飞鹰中队”为基础,组建第4战斗机大队。1950年1月该大队改称第4战斗机联队。  

该联队飞行员飞行技术精湛,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击落5架以上飞机的“王牌”飞行员就有30多个。然而,当他们与年轻的志愿军雄鹰在“米格走廊”(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的地区)搏杀时,却屡屡折戟,第4联队334中队长戴维斯被击毙便是典型的一例。  

戴维斯少校是美空军“王牌”飞行员中的“王牌”。二战时他参加战斗266次,击落敌机50余架。1951年11月,他作为老牌飞行员派到朝鲜战场。短短半年就执行战斗任务60次,击落飞机14架,成为朝鲜战场成绩最好的飞行员。人们赞誉他为“特别勇敢”的“空中英雄”。但这高手却栽在飞行时间只有100余小时的张积慧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2年2月10日 清晨,美军出动飞机轰炸志愿军铁路运输线。戴维斯率F-86战斗机群担任掩护。张积慧所在的空4师立即出动34架米格-15战斗机紧急升空。当美军机群飞至鸭绿江上空时,戴维斯首先发现目标。他利用云层掩护,隐蔽接近米格机群,准备打志愿军个措手不及。  

机警的张积慧从空中的白烟判明了敌机踪迹。他立即抛掉副油箱,迅速爬高准备攻击。突然,戴维斯驾驶飞机向张积慧直扑而来。张积慧立即将飞机作90度上升。戴维斯扑了个空。战机从下方冲了过去。此时,张积慧在戴维斯的后上方,形势十分有利。然而,戴维斯毕竟久经沙场。他见势不妙,先是紧急俯冲,后又朝太阳方向作急剧上升,拼命作机动摆脱。  

由于阳光的强烈刺激,张积慧难以看清目标,但他横下一条心,对敌机紧追不舍。戴维斯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摆脱如影随行的追杀。当追到 600米 时,张积慧终于将戴维斯的飞机牢牢套进了瞄准光环,连续3炮,打得戴维斯战机火光直冒,一头栽了下去。随后,张积慧又将另一架飞机打得凌空开花。  

参战时,张积慧的飞行时间只有100多小时,飞米格战机的时间还不足20小时。然而,就是这位没有任何空战经验的飞行员,在不到1分钟时间内击落两架美机,包括美国空军有3000多小时飞行经历的头号“王牌”,这对第4联队不能不说是沉重的一击。  

在朝鲜,志愿军空军正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世界头号空军进行着力量悬殊的空中搏杀,才使美军“王牌”飞行员频频折戟,单是美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在战争期间就有数十名飞行员死、伤和被俘。而志愿军空军在战火中迅速壮大,发展到27个师25万人,拥有飞机3000多架。美国人情不自禁地哀叹:“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空中大国。”


抗美援朝秘闻(11)中美韩对金城战役不同描述  

中国: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是1953年夏季反击战的第三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于7月13~27日,对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韩国)军4个师防守的坚固阵地实施的进攻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1953年6月中旬,朝鲜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已达成协议即将签订停战协定,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为名,扣留朝中被俘人员2.7万余名,破坏停战的实现。为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志愿军决定再次给南朝鲜军以沉重打击,主要向金城以南地区实施进攻。该地区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由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防守。其基本阵地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  

志愿军第20兵团5个军,担任金城以南地区的进攻任务。该兵团组成3个作战集团:第68军(欠第202师)、第54军第130师为西集团;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欠第605团)为中集团;第60军(附第605团)、第21军(欠第62师、另配属第33师)为东集团;第54军第134师担任兵团预备队。根据志愿军领导人关于放手作战,情况有利时向敌纵深作有限度扩张的指示精神,第20兵团决心在牙沈里至北汉江间 22公里 地段上,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钳击、多路突破的战法,首先攻占梨实洞、北亭岭、梨船洞一线及金城川以北地区,歼灭当面南朝鲜军4个师的8个团另1个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尔后视情况向三天峰、赤根山、黑云吐岭、白岩山一线发展进攻,并准备在打反扑中大量歼灭南朝鲜军有生力量。东集团第21军在北汉江以东就地牵制当面的南朝鲜军使其不能西调。第9兵团第24军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进攻,阻击金化方向美军和南朝鲜军东援。  

 7月13日 21时,第20兵团及第24军在1100余门火炮支援下突然发起进攻。炮兵经7~28分钟火力准备,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毁南朝鲜军地面工事30%、障碍物80%~90%,保证步兵在1小时内全部突破敌前沿阵地。西集团右翼第203师攻占522.1高地后,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该师执行穿插任务的1个加强营,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纵深猛插,14日2时左右进至二青洞附近,先后歼灭南朝鲜军1个营大部及美军炮兵1个营;其先头分队1个班在副排长杨育才带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以极小代价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即“白虎团”)团部。左翼第204师攻占552.8高地后,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战斗中生俘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第130师攻击424.2高地后,向烽火山发展进攻。至17时40分,西集团先后占领烽火山、月峰山。中集团右翼第200师攻占官垈里西南高地后,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华川公路向纵深穿插,于14日6时占领龙渊里、东山里地区,将南朝鲜军第6师防御部署割裂,使其轿岩山、烽火山阵地侧后受到威胁;主力则乘胜渡过金城川,向梨船洞发展进攻。左翼第199师经一夜激战,于14日10时占领轿岩山后,继续发展进攻。东集团第181师(附第605团)突破后,一部西渡金城川,进抵梨船洞东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461.9高地。第24军以1个师的兵力,向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阵地发起进攻,于14日零时攻占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时30分攻占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间公路,保证了第20兵团右翼的安全。  

至14日18时,第20兵团和第24军经21小时激战,占领西起新木洞经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间榛岘、豆栗洞、巨里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线以北地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战役第一步任务。为贯彻“稳扎狠打”的指导方针,第20兵团和第24军即在上述地区巩固既得阵地,同时各以一部兵力扩大战果。自14日夜起,东集团第180师南渡金城川,于16日攻占黑云吐岭、1118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至北汉江一线阵地;中集团第135师一部于15日晨攻占后洞里;西集团和第24军在击退南朝鲜军反扑后,将阵地推至新木洞、北亭岭、间榛岘公路北侧。16时第24军攻占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无名高地。由于连日降雨,河水上涨,金城川上的桥梁全部被美机炸毁,新修道路泥泞难行,炮兵机动、通信联络和前线运输均发生困难,加之“联合国军”战役预备队已调近战场,第20兵团和第24军遂转入防御,准备抗击反扑。  

16日,“联合国军”总司令M.W.克拉克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D.泰勒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决定夺回失地。从当日下午开始,先后以美军第3师和南朝鲜军第5、第7、第9、第11师及第3、第6、第8师余部进行反扑。17日,以6个团的兵力,重点向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阵地猛攻。东集团第180师在无坚固工事依托和无纵深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激战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阵地。鉴于东集团新占阵地过于突出,且背水作战,炮兵支援与补给一时尚难解决,第20兵团遂决定该集团除以一部兵力固守461.9高地外,主力转移至金城以北地区防御。中、西集团和第24军也适当向北收缩,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实洞、北亭岭、间棒岘、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  

18日后,“联合国军”反扑重点转向志愿军中集团正面的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阵地,先后展开1~3个团的兵力连续猛攻。第200师凭借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抗击,除巨里室北山阵地失守外,固守了已占阵地。27日,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历时14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 25公里 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毙伤俘敌5.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  

金城战役期间,在其他正面阵地上的志愿军各部和朝鲜人民军也积极组织对敌连以下目标进攻27次,毙伤俘敌1.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金城方向的作战。  

美联社记者:韩国部队惊恐万状狼狈不堪  

[汉城讯]美联社记者罗伯特吉布逊报道:  

“( 7月13日 )21时,敌人的大炮突然开火,向全师(此师指韩国首都师)整个防线轰击,简直无法弄清有多少种、多少门,威力之大,若雷霆万钧,震天撼地,从而拉开了‘713’攻势的序幕战。”  

“攻击的部队不断在战场上向前推进。中国人的进攻是经过仔细地演习,很巧妙地进行的。首都师的副师长和一个团长在战斗中失踪了。许多美国顾问没能从这次残酷的战斗中回来。”  

“韩国部队更是惊恐万状,狼狈不堪,丢弃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一窝峰似地南溃逃。从金城通往华川的公路上,向南溃退的韩国军队,汽车压着尸体、坦克挡着汽车,乱成一团。那些仓皇溃逃的韩国士兵,有的攀在坦克上,有的骑在大炮上,但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用那起了水泡的双脚一拐一拐地向南步行,到了精疲力竭的时候,在路旁的泥泞地里倒头就睡,顾不得倾盆大雨了。此时,如果共军有一队战斗轰炸机的话,他们就能够把公路上的这个长达数英里的地段变成一条血河。”  

韩国:意外破绽导致全师计划破产  

韩国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著《朝鲜战争》记载:  

前线各营为防守“冰岛”线拼死拼活的时候,在利川洞(即中方所说的“梨船洞”)的团部(即“白虎团”团部)发生了意外的破绽,导致了全师计划的破产。  

团部正面第一线防守部队第1营处于四面楚歌的时候,团长意识到敌人很快就会向团部冲击过来,故于(14日)3时30分决定除团警卫排外,把团部连和勤务连全部紧急动员起来,扼守直木洞、利川洞公路的桥梁,并督促机甲团火速赶来保卫团部。  

然而,这时敌人两个营已经从第2营(552高地)和第1营(512高地)的接合部突破。20分钟后即3时50分,其先头两个连越过团部连和勤务连的阻止线,沿着443、419高地公路的东侧棱线,比机甲团先一步逼近了团部,其中一部切断了利川洞村庄西南坡(公路西南 200米 )团部的正面出入口,后续之另一部从西北和西南两面包围了团部。这样,4时左右团部警卫人员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在车场上的汽车变成了火团,弹药库的弹药满天飞,窜入院里的敌人用冲锋枪猛烈扫射。因此,情况室的人员同敌人一面混战一面烧文件,准备突围。但是,团部的30来人是根本无法挡住将近一个营的敌人,因此,团长下达命令:向间榛岘各自突围。可是,这个命令已经下晚了。在团部南边,敌之一部已前出到382高地(团部东南 800米 ),切断了利川洞、间榛岘公路。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从师部紧急派来的副师长以及团长、副团长、作战参谋等主要指挥官员从团部开始突围。通信参谋亲手破坏了交换台,背1部SCR--609无线电跟随团长。从此,团的各级指挥通信网全部断绝,前线的各营无从接到命令,后方的师部无从接到报告。他们从团部南侧山坡冲出敌人的火网,在辨不清东南西北的大雾中,副师长失踪,其余人员历尽千辛万苦,于这一天到达间榛岘新防线。  

“韩国战史”多处言过其实  

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韩国军队遭受打击最为沉重的战役,特别是韩国的首都师,其精锐“白虎团”被志愿军全部歼灭,团部被捣毁,团长陆根洙被击毙,团旗(虎头旗)被缴获。这次战斗中,志愿军西集团还顺势歼灭了韩国机甲团、美军第555重炮营等部,生俘韩国军队首都师副师长林溢淳。但是,韩国从来没有把金城战役客观地讲给他们的国民听。中国方面记载金城战役歼敌78000余人,其中韩国军队52300余人,志愿军伤亡损失33600余人,收复土地184平方公里,三八线在开城地区的战线基本上拉直。由于金城战役的沉重打击,迫使李承晚不得不随同美国的要求签订停战协定。  

但“韩国战史”中,不仅尽力夸大他们在朝鲜战争中“歼灭”中国军队的数量,而且极力减少自己的伤亡数字,结果“战史”中出现许多矛盾的现象。比如,前面说自己的军队如何如何无敌,损失如何如何小。后面又说损失很大很大,需要大量补充?伤亡数字如同橡皮泥一样任意增减揉捏?韩国军方1953年向美方报告说,他们的阵亡数字达到98万人,美国人对此表示怀疑。后来美国的统计是,韩国军队总伤亡在90余万人左右,其中阵亡数在40万人与50万人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伤亡都是出现在1951年6月韩军全面改装美械装备之后,这一点可通过中、美两国关于朝鲜战争各阶段双方伤亡损失统计得出结论。中国军队经过严谨调查统计得出的数字,志愿军伤亡损失36万余人,其中牺牲14万余人,与“韩国战史”记录的“中国军队损失150万人”相比,差距之大实在惊人!他们动辄就是“阵地上留下5、6百具中国人尸体,俘虏了300多中国士兵,国军(韩军)191人阵亡,200余人负伤”等等。  

直到现在,韩国人还经常发出“我们的军队随时能给中国军队毁灭性打击”的叫嚣。但为什么美国宣布向韩国方面移交军事指挥权时,整个韩国从上到下却如丧考妣呢?  

促使朝鲜战争停战的金城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专门针对南朝鲜军队发动的攻击战役,不知为什么,“韩国战史”对此却讳莫如深,根本没有勇气客观披露首都师和“白虎团”的结局!更没有勇气披露“白虎团”团旗直到现在还与美国的“北极熊团”团旗一起,陈列在中国的军事博物馆里!  


抗美援朝秘闻(12)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内幕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开城板门店举行。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双方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先行签字。  

上午9时30分,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及“联合国军”、南朝鲜军共8名佩带安全袖章的军官分别步入会议大厅四周守卫着。随后,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分别由指定的东西门入厅就座。10时整,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进入签字仪式大厅,分别在会议桌前就座。在助签人员协助下,两位首席代表在各自一方准备的9本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之后由助签人员同时交换签字。10时10分,签字仪式结束,分送双方司令官签字。  

当日22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28日上午9时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松岳堂在《停战协定》和临时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后来他在《自述》一书中写道:“我在签字时心想,先例即开来日方长,这对人民来说,也是高兴的。但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是在汶山帐篷里签字的。后来他发表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论。他说:“这协定暂时停止了(我虔诚希望它永远终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对我来说,这亦是我四十年来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停战协定》签字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布停战命令:“应当遵守停战协定,自 1953年7月27日22时起 ,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12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在停战协定签字后的72小时内,全线一律自双方已经公布的军事分界线后撤 2公里 ,并一律不得再进入非军事区一步。”

抗美援朝秘闻(13)外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里,中国有国无防,国门洞开,任人宰割。新中国建国刚一年,就果敢出兵朝鲜,抵抗强权侵略,并一举洗刷了民族的屈辱,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朝鲜战争不仅让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昂首阔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之一,同时也为中国赢得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  

朝鲜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主体是步兵,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是高度现代化、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美军,然而他们却出色的完成了在异国与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军队作战的全新课题。当年的对手是如何评价这场战争的呢?  

三任总司令谈中国军队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麦克阿瑟是狂妄、孤傲的一代名将,在吃尽了苦头之后,特别告戒刚接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说:“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  

马修. 李奇微是一位喜欢观察、琢磨对手的战地司令官。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写的著作中认为,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的发起攻击。他们又是文明的敌人:“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对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相当佩服。他认为,志愿军是由各个野战军“拼凑”组成的一支军队,有很多弱点,但彭德怀在朝鲜把他的军队带得很好。“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  

中国人一改“东亚病夫”形象  

战争期间的美军和战后编写的陆军官方战史都认为,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有“吃苦耐劳精神”,“智勇双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战史认为:“如果用我们自己的战术和战略标准来看,它也是一支第一流的军队。”  

 1950年10月19日 和 1953年7月27日 ,是值得中国人永远记忆的日子,从此,中国人一改“东亚病夫”的旧形象,以崭新的面貌傲然登上世界舞台。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连获胜利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从此李光耀开始认真学习汉语。  

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谈到朝鲜战争时,曾称朝鲜战争是“一场苦涩的战争”,因为一个超级大国,又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死伤了那么多人,损耗了巨额物资,花费了巨额战费,竟然战胜不了一个弱国,颜面丢尽。  

到战争末期,双方在战场上的兵力达到300多万人。美国把自己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到朝鲜战场。志愿军兵力最多时为19个军,共134万余人。 1953年10月25日 ,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被歼数为147万余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朝鲜战争史》和日本《军事史杂志》公布的被歼数为116万余人;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他仆从军2万余人。志愿军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和负伤的共36万余人(其中阵亡11.5万余人,战伤22.1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  

美国著名记者索儿兹伯里认为,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能征善战给美国人的印象极深。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参谋联席会议主席会像麦克阿瑟那样轻易地和满不在乎的冒命运之险。在后来的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严正警告美国,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约翰逊说他相信中国说的话,所以始终不敢派美国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这是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 


抗美援朝秘闻(14)美国军人为何尊重中国军人  

我在采访时,不少曾到美国访问过的军人告诉我,他们在美国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十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出于礼貌或者套,更出自他们内心。美国人自视甚高,却为何对中国军人情有独钟呢?  

接受采访的这些军人自豪地告诉我,美国军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吃了亏的对手。  

美国有关部门曾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次数超过240次。其中规模最大的有3次。在这3场战争中前2场都与遏制中国有关。  

朝鲜战争持续3年,用兵44万人,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续14年,用兵55万人,死亡、失踪58209人。海湾战争用兵44万人,43天解决战斗,阵亡146人。  

对这3场战争,美国军人自有比较。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一位老将军动情地说:从美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是今日中国军人地位的奠基石。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了。他们或许能记住一两篇描写志愿军的文学作品,或许能看到几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却对我们下面提供的一组组震撼人心的数字并不知情:  

朝鲜战场上,美军1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却1辆坦克也没有。  

美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我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38军只有汽车100辆,27军则只有45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部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我38军90%的战斗兵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 75毫米 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这种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部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侵朝美军总司令李奇微后来回忆道:“我们在北朝鲜战场上空几乎未遭到任何抵抗。除地面火力外,我们可以不受阻碍地攻击敌补给线。在头一年,对方甚至连防空火力还击也没有。”  

当时美国飞机从朝鲜东海岸炸到西海岸,从鸭绿江炸到汉江,连后方大榆洞我志愿军司令部都遭到狂轰滥炸,司令员彭德怀几乎遇难。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刚刚出国一个多月,即牺牲于美国空军凝固汽油弹的熊熊烈焰之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  

很多美国人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对实力的尊重。从他们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的实力更多地表现在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他们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 40℃ 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的国际地位。  

我们应该骄傲。我们也应该惭愧。我们千万不能吃尽这一老本。我们应该为明天的中国留下点什么。  

无须讳言,挑起今天重担的中国军人面临挑战。毛泽东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迫切于高科技知识积累、迫切于复杂技术装备掌握的今日中国军人,更迫切于当年战场对手也不得不由衷叹服的精神底蕴。  

那种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精神风貌是新中国军人展示在世界面前光耀千秋的无价之宝。我们以这样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便是为明日中国军人地位最好的奠基。

抗美援朝秘闻(15)与金城有缘的开国少将李布德  


现年90岁的开过少将李布德,目前住在太原。60年前,30岁的李布德担任师政委,曾与师长李水清一道率领199师在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两年后,他又率领部队奔赴朝鲜,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入朝前,李布德将军在67军199师担任政委。1951年,李布德入朝作战,改任67军201师政委。1952年,他又调任68军202师政委,并于1953年夏季率领参加了著名的金城战役。短短三年时间里,李布德将军先后在三个师担任政委,这在全军都不多见。  

13岁参加工农红军  

李布德1919年生于四川省营山县。6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境贫寒辍学种田,兼卖木炭、青草和草鞋。  

1932年,13岁的李布德参加游击队,14岁参加营山独立团,后编为红9军27师77团,不久调师部当通信员。1936年,李布德到红军总部当译电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调到红二方面军当译电员。抗日战争开始后,李布德调到宋时轮支队,任第4挺进队政委。1942年,任晋察冀军区11军分区7团总支书记。1943年,担任北山支队政委,这个支队只有300人,战斗在小五台山地区。一年之后,这支队伍发展到近千人。1944年10月,李布德调任冀察军区13分区20团政委。日本投降后,20团团长黎光和李布德指挥20团参加了解放张家口的战斗。  

1946年10月,担任晋察冀野战军2纵5旅14团政委的李布德,和团长一起带领部队坚守火烧营和达子营阵长达14昼夜,歼敌千余,阻敌不能前进一步。1947年,李布德调任2纵5旅15团政委。15团在攻克正定战斗中,猛插纵深,拿下敌总指挥部,接着连克阳泉外围碉堡群和孟县城,以后又攻克黄丹沟煤矿、段廷、建功等车站。1948年,李布德升任2纵5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纵改称67军,5旅改称199师,他升任师政委。在太原战役中,199师攻打“太原的生命要塞”卧虎山,师长李水清和师政委李布德率领部队一口气杀入敌纵深20余里,开辟了攻打卧虎山的进攻阵地。紧接着又夜袭卧虎山,大获全胜。  

开国大典率部接受检阅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时,李水清和李布德率领199师接受检阅,他俩走在全师的前列,李水清时年32岁,李布德只有30岁。  

当时的受阅部队是这样组成的:  

海军代表部队:由(东北)安东海军学校与华东军区海军各一个排编成,一个方队,计155人。  

陆军代表部队:由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和独立及步兵第207师第619团编成。其中,战车师辖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骑兵师军马1979匹。  

空军代表部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负责落实,报中央军委批准后实施。   

陆军受阅部队1949年7月底陆续到位,分别集结于北平郊区北苑、丰台等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步兵第199师是在前往秦皇岛驻防的路上,接到组建参加开国大典受阅步兵方队任务的。第199师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名声显赫。李水清、李布德是出名的“红小鬼”,由他们率领“红军师”受阅,众望所归,不辱使命。从此,“红军师”又出现了一个别名:“首都师”。   

1950年,“首都师”再次参加天安门国庆阅兵。1951年6月下旬,199师开赴朝鲜前线。进入朝鲜当天,西方国家军方就播发了一则新闻:“中国兵源已经枯竭,‘首都师’开上朝鲜前线。”这时的李水清已担任副军长,他对着收音机嘲讽地说:“知道不知道?我们这是轮训!”而此时,改任第67军第201师政委的李布德,也率部进入朝鲜作战。  

与朝鲜金城有缘的将军  

李布德将军与朝鲜的金城有缘。他率部入朝后,先后参加了1951年的金城阻击战和1953年的金城反击战。 1951年6月21日 ,时任67军201师政委的李布德率部入朝。201师在金城阻击战中,作战191次,歼敌23000人。1952年,李布德调任68军202师政委。202师在1953年的金城反击战中,先攻十字架山,再攻529.3高地,最后攻占桥岩山,作战212次,歼敌9700人。  

李布德率部入朝后,先后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回国。回国后,升任68军副政委。1960年任内长山要塞区政委,1964年升任68军政委。1970年调任山西省军区政委。1955年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李布德在繁忙的军务政务中,还笔耕不辍,写有《战斗在小五台山》、《解放张家口》、《正太战役中的15团》、《解放太原战斗中的199师》等著作。  

抗美援朝秘闻(16)美军最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2007年秋季,笔者在河北石家庄部队干休所采访一位老将军时,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现在国内不少人瞧不起自己的祖国,瞧不起自己的军队,言必称西洋,行必看美国,仿佛月亮也是美国的圆。其实,毛泽东的中国和毛泽东领导指挥的中国军队,在西方世界口碑极好。他们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看成是世界一流的军队,他们从内心里承认毛泽东缔造和指挥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将军为了证实他的说法,还向笔者介绍了一件事。  

他说,几年前,中国的一个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曾被安排一天的时间访问美国著名的军事院校—美国西点军校。在美国,西点军校并不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一直都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日到那里游玩,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许可和安排。西点军校之所以成为美国东部屈指可数的旅游胜地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曾为美国培育了众多青史留名的军事将才的第一军校。还因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美,颇似中国的长江小三峡,是一处绝佳的踏青野餐场所。  

代表团的一位成员回来后告诉他,在西点军校访问期间,他们与该校一位教员的谈话令他终生难忘。西点军校门外的游客接待中心,有一个军校今昔简介展览。担任讲解的主要是游客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偶尔也会有军校的师生前来做义工服务客串讲解。那天为代表团做讲解的,恰好正是一位现职的军校教员F。教员F很健谈,也乐意回答任何疑问和问题。大家在倾听这位教员讲解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一开始还出于职业习惯和礼貌,谈得比较拘谨,后来则越谈兴致越浓。教员F满足代表团成员的要求,相当坦率地回答了所有问题。大家提的问题中,有不少是围绕上个世纪50年代发生在远东的那场朝鲜战争(西方国家称“韩战”)。下面是谈话记录整理稿。  

代表:美国人为不大情愿提朝鲜战争?与闹得纷纷扬扬的越南战争相比,就好象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员F:对我们美国军人来说,这两场战争的意义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越南战争是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美国军队是在被束缚手脚的情况下打仗。由于惧怕中国参战,不准许美军越过17度线对北越的目标和基地进行有效的军事攻击。结果打成了一场烂仗,最终只能撤出了事。而朝鲜战争则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能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尤其是在对我们有利的大兵团野外攻防战而不是游击战的状况下失利,而且输得很惨。这是我们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不堪回首,不谈也罢。说它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代表:你直言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失败?但很多说法都是“始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算是个平局嘛。  

教员F:那是自欺欺人。美国军方从来没有说过“朝鲜战争是平局”这样的话。南北韩之战的情况可以不谈,我们着重看的是中美两军交手的这一部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美八军的一支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鸭绿江边。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三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我们没有必要歪曲,更没有必要掩盖。  

代表:美军失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指挥失误?还是部队战斗力有问题?  

教员F:两个原因都有。先说部队战斗力。参加韩战的美军部队均非等闲之旅。美八军、陆战一师、骑一师都是美军响当当的王牌军、常胜军。官兵又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富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装备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种轻重武器,并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除了第一次战役存在措手不及的原因,其余战役实在没有什么借口可找。美军在韩战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战役初期遭受突袭时失利,在中后期的两军对垒攻防中也胜少败多。就只能得出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结论: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表现不如中国军队。  

代表: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呈现互有进退的拉锯状态,或说是趋于平衡状态。这是两军战斗力方面的原因吗?  

教员F:我认为与部队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更多地反映的是部队的后勤能力问题。李奇微将军接任总司令后,改以攻势防御,使得战役的被动态势有所好转。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后,拉长的运输线和恶劣的交通条件,加上美国空军的“扼杀战”狂轰烂炸,是延缓中国军队攻势、从而稳定态势的关键。在中国军队备足粮弹发起攻击时,美军挡不住他们的前进。只是在对方粮弹耗尽时,美军才有机会向前做有限的突进。换句话讲,假如中国军队不是仅拥有维持一线部队作战一周(即李奇微将军所说的“星期攻势”)的粮弹,而是有足够一月之用的后勤供应,战争应该早就结束了,而且会以联合国军的惨败结束。  

代表:请你谈谈战役指挥上的得失好吗?  

教员F:这涉及我们的老校友、老前辈麦克阿瑟将军。麦将军戎马一生,战功无数,是西点军校最杰出的校友之一。也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可惜一世英名毁于韩战。单从战役指挥的角度看,麦将军犯下了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有一点我要说明,当时对中国军队的无知和轻视是美军上下的通病,并非哪一人之过。中国军队(指国民党军队)在二战中的拙劣表现给世界留下太深的印象。比如五十万中国军队不加抵抗,就让两万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一线的三十万中国军队被区区三千日军象赶鸭子一样赶得到处逃跑。在美军官兵的心目之中,中国军队是“鸭子”,是不堪一击的弱旅。否则,麦将军也不至于说那样狂妄自大的话,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代表:你说的是国民党军队。三年内战中,毛泽东挥师横扫国军八百万,你们没有注意和研究吗?  

教员F:问的很好。当时美国沉湎于二战胜利后的喜悦。而且认识上对中国军队先入为主,全没有意识到,蒋介石统领下的一群“鸭子”,在毛泽东的统帅之下竞成了一群狮子。对中国军队在韩战中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明有效的战术,我本人是非常钦佩的。作为一个军人,我自然是希望己方能获得胜利。但是作为一个客观论证的学者,我以为无论从战役指挥和战场表现来评判,中国军队获胜都是合理的。我不认为美军败给有毛泽东这样卓越的统帅和彭德怀这样杰出的司令官的中国军队是什么丢脸的事。  

代表:朝鲜战争的结局,对美军乃至美国的对华方针究竟有生命影响和启示呢?  

教员F:美国人从韩战的失利中得知,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军队了。我们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来重新研究中国,重视中国。尤其是毛泽东的中国,绝不能再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在金门炮战,以及越南战争中,美国都表现出了这种审慎。这就是接受了韩战教训的直接结果。以我个人的愿望,中美之间不要再打仗。否则将会是两败俱伤,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代表:这话是什么意思?  

教员F: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这方面你们在很长时间内是赶不上我们的。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是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虽然我们把他当做对手来研究,但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一个就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孙武子。 

抗美援朝秘闻(17)《老战士回忆录》后记  


去年(2008年)6月,68军203师38位参加“朝鲜最后一战”的“打虎英雄”在徐州饭店聚会,纪念朝鲜停战和奇袭“白虎团”胜利55周年。会后,我根据这些老战士的发言材料,整理出版了《老战士回忆录》一书,并为这本书写了后记。不少老同志反映,这篇后记写出了他们早就想说的心里话,同时也是对贬低、污蔑、谩骂“抗美援朝”的别有用心者,以及反华反毛的“政治精英”们最有力的回答。在本书出版一周年之际,老同志都希望我把这篇后记贴在“乌有之乡”网站上,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场战争,同时也让更多的后人,永远记住那些为共和国和平英勇献身的英雄们。  

半个多世纪以前,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然而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历史真的走到了考验中国人民是否真正站起来的关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在鸭绿江的那一边挑起了战争,把新生的中国推向战争边缘。  

50年的风风雨雨,50年的坎坷历程。回过头来思考,这场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她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新生的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这些年来,社会上对这场战争的议论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很多指责和讨论已经超出正常的理性范畴,不少牵强附会的非议变成了对这场战争的诅咒。难道我们曾经为之付出巨大流血牺牲的抗美援朝战争,竟是一场错误的“游戏”?当年中国人民的满腔爱国热情,原来是头脑发热的“赌博”?  

的确,是应该认真的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了!澄清是非,还历史本来面目,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客观的思考这场战争,同时还要站在特定的历史高度,冷静的、公正的分析这场战争。任何污蔑漫骂都是苍白无力的,也是别有用心的。梳理这段历史,除了学者专家依靠历史史实、档案资料去思考分析外,亲身经历那场战争的人同样责无旁贷。他们最有资格回顾那段历史,也最有资格还原和评价那段历史。  

笔者正在撰写的长篇纪实《朝鲜最后一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就是与亲身经历那场战争的人共同完成的。我没有别的愿望,我只想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通过不同的审视角度,特别是通过理性的分析,直面那场战争,还原那场战争。我不愿盲目武断地批驳、否认某些结论,也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我只想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相信,真理会在历史的洗涤中闪烁她的光辉。  

在撰写《朝鲜最后一战》的过程中,我弄明白了一个道理:支撑国家的强大载体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她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强盛之本。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事实:人类社会生存的并不全是人类。有些人根本算不上人类,他们心比蛇蝎毒辣,手比恶魔凶残。它那锋利的牙齿就是用来嚼碎其他“软骨头”同类的。你如果面对它而不去敲碎它的牙齿,它就会肆无忌惮地在你身上寻找可以充饥的肥肉。  

新中国建立以来,曾先后打了三场战争。作为开国第一战的朝鲜战争,为中国打出半个世纪的和平。这在现代史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军队成为美军最为尊敬的对手。为何美军会在这场战争之后变得如此尊重中国军队?道理很简单,因为这场战争使中美两国都意识到对方并非等闲之辈。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所有战争,中美都再没有面对面走到前台,越战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今天,我们在回忆和梳理这段历史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先辈,对得起后人!  

 2008年6月30日   


抗美援朝秘闻(18)有人造假冒充“打虎”英雄  

1953年7月中下旬的金城战役,是促使朝鲜战争停站的关键一战,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最后一战”亮点很多,其中“奇袭白虎团”战斗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多年来,大家通过电影和戏剧,对“奇袭白虎团”的很多细节已经耳熟能详。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举世闻名、妇孺皆知的故事,竟然也有人能“造假”。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自1995年以来,国内至少有30家纸质媒体先后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标题为《奇袭白虎团真正的英雄》,作者“应跃渔”。随后不久,不少媒体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笔者为撰写长篇纪实《朝鲜最后一战》,曾先后拜访了参加这场战斗的指战员数十人,他们都能证实《奇袭白虎团真正的英雄》一文是瞎编乱造的。我专注整个战役多年,对这次奇袭白虎团战斗了如指掌,为防止以讹传讹,笔者感到有责任说明事实真相,以维护历史的真实和英雄的声誉。  

50位亲历战斗者驳斥谎言  

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有必要先将我所接触采访的亲历战斗者做一简要介绍。  

祖岳嵘:时任203师副师长,直接部署指挥“奇袭白虎团”战斗;  

于耀江:时任203师609团团长。该团是203师歼灭“白虎团”的主攻部队;  

赵斌杰:时任609团政委;  

冯锁林:时任203师作战科科长;  

金波:时任68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68军动员令”就是他亲笔撰写的;  

赵仁虎:时任609团副团长,是率领“穿插营”(609团2营)实施穿插突袭的最高指挥员;  

石广志:时任“穿插营”(609团2营)营长;  

贾万春:时任“穿插营”(609团2营)教导员;  

卜玉春:时任609团3营营长;  

曹良友:时任203师607团3营营长;  

王步英:时任203师山炮营营长;  

 赵士 君:时任203师侦察股股长;  

尹德贵:时任“穿插营”(609团2营)6连连长;  

李福荣:时任609团侦查排排长,负责为“穿插营”穿插突袭打开“缺口”;  

郭超武:时任“穿插营”随军医生;  

赵顺合、包月录、侯时斌、舒德春:负责捣毁“白虎团”团部的“化袭班”(607团侦察排1班)成员。  

李秉仁、张良箴、任宝璋、阎迎祥、杜坤山、高杰、刘建章、张炯、张茂生、刘西成、王宽、邓俊辉、龙兴南、刘阳成、陈发忠、李希有、李树柏、郑鹏飞、钟立轩、赵益平、秦荣华、袁洪良、崔钧荣、舒子盛、廖志书、杨秋波、张锁柱、张晋国、姜宝运等,他们都是当年的参战者,其中有指挥员,有战士,有炮兵,有步兵,有医生,也有担架员,他们都说,《奇袭白虎团真正的英雄》一文纯粹是瞎编乱造的。  

冒出来一个“打虎英雄”  

应跃渔在他的署名文章《奇袭白虎团真正的英雄》里说,率领化袭班捣毁白虎团团部的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是战斗英雄不假,但只是“第二位”的英雄。在杨之上,还有个“第一位”的“真正英雄”,他就是山西省交城具双池镇蟠龙庄村的尉秀麟。在杨之下,还有一个“第三位”的英雄,他叫“郭老虎”。“打虎英雄”一下多出了两个。  

应跃渔写的战斗情节是这样的:“前线金城反击战指挥部决定组建‘尖兵连’,负责捣毁‘白虎团’团部,‘尖兵连’连长就由战功累累的营教导员尉秀麟担任”。“尉秀麟奉命率‘尖刀连’深入到‘白虎团’腹地”,“奇袭‘白虎团’的战斗打响了”,“随着一声‘上’的命令。尉秀麟自己第一个破窗而入,冲进了白虎团的‘白虎堂’。紧跟着第二个冲进来的是侦察排副排长扬育才,第三个冲进来的是诨号‘郭老虎’的一个南方籍战士。”  

尉秀麟既然是“第一位”的英雄,为什么没给他立功,反而“第二位”的杨育才成了英雄呢?作者借尉秀麟的嘴说:原因出在“郭老虎”身上。当时“郭老虎”奉命看守“白虎团”的“慰安妇”,结果他借机猥亵了“慰安妇”。在讨论评功时人们不同意“郭老虎”当英雄,尉秀麟为“郭老虎”鸣不平,怒冲冲跑出了营部。由于这一跑的“错误”,使他也未能评上功。最后,“郭老虎”被送回国复员去南方,尉秀麟也在回国后复员了。就这样,这位“真英雄”被埋没了40多年。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发生于 1953年7月13日 ,这是志愿军在金城全线发起的夏季反击战役中的一次著名战斗。203师在这次反击战役中,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李承晚的南朝鲜部队,“白虎团”堪称王牌,未了彻底消灭“白虎团”,203师各参战部队就在“奇”字上动脑筋。  

师部作战会议讨论作战方案时,最后根据来自基层的建议,决定“组织一支情悍的小分队(化袭班),化装成李伪军,行进在‘穿插营’前面作尖兵,其任务是专门负责捣毁‘白虎团’的指挥中心”。师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607团,607团政委苏克亲自负责组织实施。在组织小分队前,苏克与侦察股长赵士君选定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队,并确定侦察一班的10名战士参加,又挑选了2名朝鲜族联络员,一共13人组成一个“化袭班”。杨育才化妆成美军顾问,韩淡年化妆成伪军小队长,穿插途中谎称护送美军顾问去后方。当时曾交代他们:独立作战,任务专一,以消灭敌人“白虎团”指挥部为作战日标;要机智,要勇敢,能绕则绕,能混则混。不能绕,不能混,则尽可能动刀不动枪。  

“化袭班”上路后,巧妙地混,机智地绕,加上在穿插途中抓到敌方一逃兵,搞到了口令,因而越过了敌人的层层设防,闯过了道道险关,顺利到达目的地。根据敌人团部情况,杨育才将13人组成4个战斗小组:第1小组由班长李培禄负责,消灭警卫排;第二小组由韩淡年负贵,消灭办公室里的敌人;第三小组由李志负责,摧毁炮兵室;第四小组由杨育才自己带,从正门打进去,消灭指挥部。四个小组同时展开战斗。  

由于敌人毫无准备,化袭班如神兵天降,勇猛异常,因而一战成功。打死“白虎团”团长、美军顾问等,还活捉敌人数十名。这一突袭意义重大,造成敌人“白虎团”指挥失灵,部队溃不成军,我大部队则顺利突破敌人防线,把战线向敌方纵深推进15公里,为整个战役的胜利立下大功。  

这就是奇袭“白虎团”战斗真相,根本没有什么“尖兵连”,跟没有什么“尉秀麟”和“郭老虎”!  

谎言编造者并不高明  

尉秀麟是“打虎英雄”的“新闻”见诸报端后,知情者无不惊异万分,大家奔走相告,议论纷纷。据了解,尉秀麟确实是志愿军中的一员,但在金城战役开始前就离开部队了,根本就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他不是英雄,却要做英雄梦,结果只能编造了一大堆假话。天真的作者应跃渔信以为真,把这个假造的谎言当做真实的历史写了出来。  

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如下事实:  

一、尉当时所在的部队确实是进攻“白虎团”的主攻团609团,但是他并没有参加这场战斗;二、尉自称当时是营教导员,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副连长;三、尉说自己被处理是由于战斗评功引起的,其实真正的起因是一起“反标”事件而受到怀疑;四、奇袭白虎团战斗发生在1953年7月中下旬,而尉离开部队时是5月份,战斗发生时他已经不在部队了;五、奇袭“白虎团”团部的是“化袭班”,尉却说成“尖刀连”,并自封“连长”,把13人组成的小分队说成了一个连队;六、尉说“白虎团”号称一个师的建制,实际上“白虎团”只是“首都师”属下的一个团;七、尉说他们打进“白虎团”后,里面尽是“光屁股女人”,即他所称的“慰安妇”,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八、尉说“郭老虎”是“第三位”的英雄,而“化袭班”一共13人,个个有名有姓,唯独没有什么“郭老虎”;九、尉自称他是第一个冲进“白虎团”的“白虎堂”,事实是,最先冲进“白虎团”作战室的是李志和包月禄,根本没有什么“白虎堂”,这都是尉和作者想当然的编造……  

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尉秀麟这个所谓“第一位的英雄”原来是个“冒牌货”,奇袭“白虎团”、捣毁“白虎团”团部的是杨育才和他率领的“化袭班”,而绝不是什么“尉秀麟”和“郭老虎”。骗局终要揭穿,“冒牌货”应还原它的真实面目。  

附:  

“化袭班”全体成员(共13人,其中韩淡年、金大柱为联络员)名单如下:  

杨育才、李培禄、赵顺合、张连训、王贵生、李志、侯士斌、舒德春、包月禄、黄周玉、周发世、韩淡年、金大柱

抗美援朝秘闻(19)韩国“首都师”和“白虎团”来历  

在“朝鲜最后一战”的金城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3师不仅一举歼灭韩国“首都师白虎团”,击毙“白虎团”团长,还生擒了“首都师”副师长林溢淳。由于电影、戏剧等各种文学作品的传播,“奇袭白虎团”战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对“首都师”和“白虎团”的来历,大家可能知之不详。那么,韩国的“首都师”和“白虎团”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首都师”第1团是1946年1月韩国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在韩国享有“国军主力”的美名,也是“首都师”的“王牌团”。在1951年“三八线”以北的襄阳守备战中,该团一战成名,韩国总统李承晚亲授“虎头旗”,从此“白虎团”成为韩国的“王牌团”而闻名朝鲜半岛。  

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1班,在副排长杨育才的率领下组成奇袭分队“化袭班”,作为“穿插营”的尖兵深入敌后,主要任务就是奇袭“白虎团”团部,捣毁敌军首脑机关。结果“白虎团”团长被击毙,“虎头旗”也落入志愿军手中。如今,这面“虎头旗”就摆放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里,成为“白虎团”覆灭的象征。威风一时的“白虎团”也随着金城战役的胜利结束走进坟墓。  

战后的1953年10月,为表彰杨育才率“化袭班”歼灭韩国王牌军“白虎团”的战功,志愿军总部为他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给他颁发了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及证书。  

其实,多年来中国人民对“白虎团”并不陌生,因为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已经家喻户晓,但对韩国“首都师”却知之甚少。“首都师”是“白虎团”的所在师,“白虎团”是“首都师”的第一团。所以只有了解了“首都师”,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白虎团”。   

“首都师”是韩国4个主力师之一,是韩国的头号“王牌”师,其师徽就是一只血口獠牙的白色虎头。美军高级将领称其为“韩国第一荣誉师”,在韩国享有“无敌猛虎”的美称。 1948年8月5日 ,李承晚任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李承晚立即着手组建正规武装力量,同北方的朝鲜人民共和国对抗。1949年6月,韩国统卫部将首都警备司令部改成一个正规步兵师,半年后,命名为“首都师”。“首都师”由1团、2团、17团、18团组成,后2团调出。1团成立于1946年1月,是韩国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兵员充足,装备精良,是韩国重点建设的3个团之一,绰号“白虎团”。“白虎团”编入“首都师”后,便成为“首都师”这个头号的“王牌”师的“王牌”团。  

“首都师”的主要战绩有:  

1950年9月,随“联合国军”大举北进,10月初率先越过“三八线”;  

11月中旬,“首都师”单刀直入,所向披靡325公里,出其不意地拿下了清津港,这是韩国军队夺取的最北面的朝鲜城市;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联合国军”和韩军全部逃到“三八线”以南,唯有“首都师”固守住襄阳阵地,成为“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保留的唯一的一块地盘;  

1951年5月,在大关岭战斗中,由于“首都师”固守住阵地,使韩国第1军团免遭中朝军队合围,这一战绩使美军对“首都师”刮目相看;  

1952年在金城东南575高地、663高地的战斗中,“首都师”又战功卓著。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称赞说:“首都师自韩战爆发后的28个月里,一次也没有改做预备队离开过前线,堪称大韩民国第一荣誉师!”  

在“首都师”历次功绩中,“白虎团”大都立的是头功。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阵地坚守战中,“白虎团”死守阵地,荣获“国军主力”的美名。南朝鲜总统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新团旗——“虎头旗”。  

然而,在朝鲜战争行将结束的金城战役中,“白虎团”却虎威扫地,从此该部队番号彻底消失。“白虎团”是“首都师”的灵魂,金城一战,“白虎团”命丧黄泉,“首都师”灵魂出壳。  

抗美援朝秘闻(20)作战参谋回忆金城战役  


2007年夏天,我在68军徐州黄山干休所采访了年近80岁的任宝璋老人。1953年金城战役时,老人在志愿军68军司令部作训科任作战参谋。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他亲身经历了战前、战中和战后几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所以对许多内幕知之甚详。下面就是我采访他的部分记录。  

进攻准备进行两星期  

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三阶段时,我在20兵团68军司令部作训科当作战参谋。当时军部指挥所设在一个废弃的金矿内,上下两层,距前沿阵地大约30公里。68军203、204两个师加上54军130师,配属坦克营、155榴弹炮营、喀秋莎火箭炮营为作战西集团。203师、204师担任主攻,130师作为预备队。进攻的准备工作大约进行了两个礼拜左右。  

进攻开始前,主要是做好战前准备工作。前沿阵地有一个金城川,大约二三百米宽。靠近金城川南侧敌人前沿阵地前面还有一条东西向铁路,路基高约 1米 左右,附近的野草也有将近 一米 深。攻击前,要求部队尽量向前靠,压缩敌人,而且都是用的大口径机枪,可以直接打到敌人。我们的部队白天隐蔽,晚上挖洞,都是在铁路路基上或山脚下挖。军部要求前沿部队每天都定时向指挥部报告挖洞的数字和进度。同时要求炮火控制,不让敌人下来发觉我们的意图,所以挖洞都是偷偷的干。 7月8日晚上 ,军首长要求我到609团检查挖洞情况。我见到副团长赵仁虎,问他挖了多少洞,他便派一个通讯员带我到前沿去查看。当时天很黑,还下着雨,面对面都看不见人。我们摸到铁路跟前,敌人打照明弹就能看到一些东西,照明弹一熄灭就啥都看不见了。我们发现,因为都是大石头很难挖,基本上都是用十字镐挖成的一个个小掩体,沿铁路大大小小约有200多个,最深的只有 两米 左右,因为天黑,我们走着走着就会踩到躲在洞里的战士身上。除了挖工事,前沿部队还按上级要求派部队到敌人前沿骚扰。就在我们查看工事时,203师侦察连的一个排与敌人搜索排遭遇,双方交火。我们趴在草地上,等到交火结束后才赶回来。  

南朝鲜一副师长被俘  

 7月13日 晚上9时开始总攻。当时所有的炮火都集中起来,一开始先进行大约5-7分钟的炮火急袭。阵地上一片火海,如夏天的雷电一样。部队进展很快,半个钟头后就开始接到突破前沿阵地的报告,然后部队开始向纵深发展。  

天快明时,203师报告说,他们缴获了一部 8英寸 的榴弹炮。14日下午还接到报告,俘虏了南朝鲜“首都师”的一个副师长。审问时,我们问他是怎么到前面来的。这个副市长说,师部接到“白虎团”报告,今天志愿军是大规模军事行动,前方顶不住了。师长听完报告后对他说,麻烦老兄到前边去看一下吧!他赶到白虎团时,随在他后面的机甲团到达二青洞后继续朝北开。结果在二青洞北边就与“穿插营”遭遇了。  

“白虎团”团部一片狼藉  

第二天早晨,我和军务处的一个参谋一起到二青洞去查看。我们赶到“白虎团”时,发现敌人团部一片混乱。团部里有许多图,还有“白虎团”的作战计划,不管什么图我都卷在一起带了回来。当时天还下着雨,敌人的炮火非常猛烈,飞机也轮番轰炸,估计敌人的意图是炸毁丢弃的武器。  

我们缴获的地图,除“白虎团”的作战计划是朝鲜文字,其他的都是英文。回来让懂英文的看,原来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作业图,没有什么价值。倒是“白虎团”的作战计划很有用。南朝鲜文字有一多半是中文,很多字可以辨认。如他们的“听音哨”,就是我们所说的“潜伏哨”。他们使用的都是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上面用透明纸标着各种箭头和符号。他们的做法也非常科学,两张图叠压一起就是作战计划,分开后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有意思地是,我们的所有计划都是“进攻”,敌人比我们多了一项,就是“退却”。  

战后设立“非军事区”  

我第二次到阵地前沿是在停战之后。战役还没结束,我们就提前做好了几十个木牌子,上面用中朝两种文字写着“非军事区北沿”。联合国军队的“非军事区南沿”都是用英文写的。  7月27日 晚上10时 停战,我8点多就带着警卫连的一个排,开着车去埋牌子。当时飞机还正在轮番轰炸,炮火也非常猛烈。因为我们军机关知道停战消息比较早,所以还没到9时我们就出发了。当时还有人跟我开玩笑,说炮火没停,你就不怕炸死吗?  

“非军事区南沿”与“非军事区北沿”中间距离大约有4公里,牌子都是沿着自己的前沿阵地朝后撤到一定的距离后再埋。68军阵地一共埋设好几十块牌子,每块牌子中间的距离大约 500米 至 1000米 。  

联合国军的意外伤亡  

插牌子过程中,还发生了两件事。  

当晚我们开着车来到二青洞(原“白虎团”团部)附近,时间已经半夜,大家都想休息一会。因为天还下着雨,一连找了几个防空洞,发现洞里都是死人。后来我们发现公路上有敌人丢弃的汽车,就想爬到汽车上睡一会。可是到车上一看,车厢里也都是死人。最后我们找到一块门板,结果翻过来一看,下面也压着死人。这些死尸已经停放半个月,当时天热,尸体已经腐烂,熏得人喘不过气,有的战士熏得连饭也吃不下去。天亮时,我们才发现周围都是尸体,臭气熏天。司机递给我一袋馒头干,还有一个战士递给我一个猪肉罐头、一袋缴获的脱水菜,大家将就着吃了下去。有些战士渴了想喝点水,结果在干净的下游喝过,到上游一看水里都是死人,当时就呕吐不止。  

 7月28日 上午9时,612团的一个参谋告诉我,在雷区发现一辆炸翻的吉普车。我立即跑过去看,发现一车拉的都是牌子。原来是联合国军的,他们也是插牌子的。当时两军阵地犬牙交错,他们走错路,跑到我们的地方来了。吉普车被地雷炸翻,车上的3个人全都被炸死了。我发现,吉普车是被防坦克地雷炸的,威力很大,把吉普车崩出20多米远。后来联合国军方面来了一些人,他们也没说什么,就将人抬走了。当时我还带着一个摄影记者,名叫王俊之,他把吉普车都给拍下来了。  

与敌人握手差点惹“祸”  

上午10时左右,从对面山上下来五六个南朝鲜兵,一直来到我们面前。对方突然喊了一声“立正”,然后就向我敬礼。我当时手足无措,见对方伸出手来,就和他握了一下手。我告诉他已经进入我们的军事区,让他们赶快回去,他们听后就撤回去了。没想到我和南朝鲜士兵握手的情景被拍了下来,差点惹了大祸。摄影记者回去后报告这件事,科长把我找去,说我“立场不明确”,让我做检讨。正在这时,突然接到上级电报,要求双方部队举行联欢活动,还要互赠礼物。科长一看,连连说:“回去吧,你没有罪了!”  

双方寻找军事死亡人员  

战斗结束后,我们的战士尸体大都就地掩埋。后来在板门店双方交换军事死亡人员,20兵团组织了一个工作队,清一色干部,大多数是共产党员。67军和68军各有一个工作分队,我在68军工作分队当参谋。交战双方商定,在寻找军事死亡人员时,由对方提供后勤保障,寻找人员只能带轻武器,如手枪、冲锋枪等。估计双方都对对方不相信,就决定由对方提供地点和人员名单进行寻找,然后在板门店进行交换。那段时间主要就是挖墓,根据对方提供的名单和地点,挖出来后就用海水冲洗干净再交换,一直干了好几个月。我记得,当时美国提供的飞行员死亡名单大约1000多人,最后我们只找到500多人,有的是几年中被反复轰炸弄得都找不到了。还有些是美国人自己掩埋的死亡军事人员,他们都在一个地方划好线,按顺序排好掩埋,尸体也都是用很大的橡胶袋子装起来,上面还有很宽的黄色金属拉链,几年后挖出来有的还好好的。那时侯,双方死亡的军事人员很多。我所在的606团,1951年阻击战时有3000多人,最后连死带伤,只剩下300多人。  

战争中间的几段小插曲  

还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团送来一名俘虏,与他说英语、日语和韩语,他都听不懂,最后才知道他是联合国军的希腊士兵。那时,整个朝鲜战争中,希腊只有一个营参战。  

还有一个美国军官被送来,翻译问他怎么被俘虏的。他说指挥官让他通知观察所撤退,回来时却发现车子早开走了。他趴在草丛里不敢动,天明时有两个小个子志愿军战士朝他喊话。当时他手里拿着一支手枪,如果开枪,有可能先打死一个,但等不到他打第二枪就可能被另一个志愿军战士击毙。所以他选择了投降。  

有一件事我终生难忘。在月峰山下,我看到一个战士半跪在那里,右手为掏手榴弹状,左手支地,整个头部上方被削掉,已经牺牲了。由于他的两膝和左手呈鼎立状,所以一直立在那里不动。这个威武不屈的战士形象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抗美援朝秘闻(21)“联合国军”有哪些地面部队参战?  

朝鲜战争期间,所谓的“联合国军”,除韩国自身外,参战国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法国、泰国、菲律宾、希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阿比西尼亚、南非联邦等16个国家。另外还有5个国家派出了医疗救护人员。加上韩国自身,“联合国军”实际由22个国家组成。朝鲜战争中,各个阶段和时期兵力部署和人数都不相同。为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 1950年10月19日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1951年6月上旬)、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时( 1953年7月27日 上旬)三个时期的情况分别进行介绍(下面所列的部队番号、人数只指地面部队,不包括空中、海上的其他作战部队):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 1950年10月19日前 )  

美国:1个集团军3个军,6个师,1个团(183000人)  

第八集团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  

海军陆战队第1师、骑兵第1师,步兵第2师、第7师、第24师、第25师;  

空降第187团。  

韩国:2个军,8个师,1个团(135923人)  

第1军、第2军;  

首都师、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第6师、第7师、第8师;  

海军陆战队第1团。  

英国:1个旅(7000人)  

步兵第27旅。  

澳大利亚:1个营(1400人)  

土耳其:1个旅(6000人)  

菲律宾:1个营(1200人)  

合计14个师,2个旅、2个团、2个营,计334523人。  

二、第五次战役结束后(1951年6月上旬)  

美国:1个集团军3个军,7个师,1个团(253100人)  

第八集团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  

海军陆战队第1师、骑兵第1师,步兵第2师、第3师、第7师、第24师、第25师;  

空降第187团。  

韩国:3个军,10个师,1个团(229600人)  

第1军、第2军、第3军;  

首都师、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第6师、第7师、第8师、第9师、第11师;  

海军陆战队第1团。  

英国:2个旅(14000人)  

步兵第28旅、第29旅。  

加拿大:1个旅(7000人)  

步兵第25旅。  

澳大利亚:1个营(1400人)  

新西兰:1个团(1200人)  

炮兵第16团。  

土耳其:1个旅(6000人)  

法国:1个营(1200人)  

泰国:1个营(1400人)  

菲律宾:1个营(1200人)  

希腊:1个营(700人)  

荷兰:1个营(1000人)  

比利时:1个营(700人)  

卢森堡:1个排(50人)  

哥伦比亚:1个营(1100人)  

阿比西尼亚:1个营(1200人)  

合计17个师,4个旅、3个团、9个营、1个排,计520850人。  

三、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时( 1953年7月27日 )  

美国:1个集团军3个军,8个师,2个团(373500人)  

第八集团军:第1军、第9军、第10军;  

海军陆战队第1师,步兵第2师、第3师、第7师、第24师、第25师、第40师、第45师;  

步兵第5团;  

空降第187团。  

韩国:3个军,16个师,3个团(491000人)  

第1军、第2军、第3军;  

首都师、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第6师、第7师、第8师、第9师、第11师、第12师、第15师、第20师、第21师、第22师、第25师;  

第53团、第56团  

海军陆战队第1团。  

英国:2个旅(14500人)  

步兵第28旅、第29旅。  

加拿大:1个旅(7000人)  

步兵第25旅。  

澳大利亚:2个营(2800人)  

步兵第2、第3营。  

新西兰:1个团(1200人)  

炮兵第16团。  

土耳其:1个旅(6000人)  

法国:1个营(1200人)  

泰国:1个营(1400人)  

菲律宾:1个营(1200人)  

希腊:1个营(700人)  

荷兰:1个营(1000人)  

比利时:1个营(700人)  

卢森堡:1个排(50人)  

哥伦比亚:1个营(1100人)  

阿比西尼亚:1个营(1200人)  

合计25个师,4个旅、6个团、10个营、1个排(904550人)  

说明:1951年5月下旬英步兵第28旅抵朝鲜接替原来的第27旅,第27旅返回香港;1951年12月,英、加、澳、新4国军队编成英联邦师;1952年5月,美骑兵第1师和步兵第24师与驻日本的美步兵第40师、第45师进行了轮换,停战前第24师抵朝,所以仍统计在内;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部队还有南非联邦,因为它只派遣1个空军中队参战,所以在地面作战部队的兵力中没有统计。  

抗美援朝秘闻(22)二○三师提前5分钟开炮  

(该文提要:203师提前5分钟开炮是错误的;“康海奇袭白虎团专访”遭到质疑;当年参战并健在的老同志指出:《从传说中走来的“奇袭白虎团”》多处违背事实)  

最近几年,以原68军203师作战科副科长康海名义撰写的《志愿军歼灭“白虎团”取胜关键》一文,被各大网站相继转载。今年3月,新华网又对康海进行专访,并发表康海的专访文章:《从传说中走来的“奇袭白虎团”》。  

上述两篇文章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但是,当年亲身经历金城战役的老同志,却一致认为康海的文章与事实存在很大出入。例如,康海把原203师师长违背兵团命令擅自提前炮击的错误行为,说成是战役取胜的关键;同时,康海还编造情节,虚构历史,把自己塑造成打击“白虎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令很多健在的老同志感到非常气愤。他们认为康海的这种做法是对历史的篡改,这不仅使许多错误的东西继续以讹传讹,贻误后人,而且对牺牲的烈士和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对康海专访文章提出异议的都是当年金城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和参战者。他们分别是:时任203师副师长祖岳嵘、时任609团3营营长卜玉春、时任609团2营(穿插营)6连连长尹德贵、时任609团侦察排排长李福荣、时任609团1营1连文书郑鹏飞、时任607团3营营长曹良友等。2008年6月,为纪念朝鲜停战暨二○三师奇袭白虎团胜利五十五周年,38位直接参战并健在的老同志在徐州召开座谈会,会后还出版了《老战士回忆录》一书。这些老同志也都通过回忆否认了康海的说法和提法。  

他们认为:  

一、康海把203师师长杨栋梁擅自改变兵团作战命令,提前5分钟向敌人开炮的错误行为,说成是“战胜白虎团之关键”,这是十分荒唐的,也是为杨栋梁的错误行为辩解。提前5分钟开炮,不仅不是“战胜白虎团之关键”,而且给友邻部队的进攻作战增加了极大困难,是严重违反军令的错误做法。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二十兵团遵照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为逼迫对方回到谈判桌前签字,于1953年7月组织所属5个军发动的一场反击战役。时称金城反击战,也称夏季反击第三阶段,还有人称作“朝鲜最后一战”。战前作战会议上,二十兵团司令员杨勇明确规定:所有参战部队(一共5个军,分成东、中、西三个作战集团)一律于 7月13日21时 向敌人前沿阵地发起进攻(炮击)。  

指战员都知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下级无论处于什么情况,都无权更改上级命令。203师师长杨栋梁擅自更改兵团规定,提前5分钟向敌人开炮,无论怎么说都是错误的。参战的老同志们都说,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之前,下级都无权擅自改变上级命令。如果203师根据本单位情况提前五分钟,其他各师也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或推后,那不乱套了吗?  

康海在专访文章里说,杨栋梁提前5分钟向敌人开炮,是因为敌人向我进攻部队突然炮击,杨栋梁师长为避免暴露我方作战意图,才被迫提前开炮。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担任战役一线主攻的609团3营营长卜玉春、负责向敌人纵深穿插的“穿插营”6连连长尹德贵、负责攻打380高地缺口的609团侦察排排长李福荣、担任助攻的607团3营营长曹良友,以及609团1营1连文书郑鹏飞等都证实说,他们当时就在阵地前沿,从  7月13日晚上 18时 至次日16时,“白虎团”防御阵地前,敌人根本没有打炮,只有偶尔一两发零星炮弹。13日晚上我军发起攻击(炮击)之前前沿阵地非常平静。康海说总攻前敌人首先向我开炮是没有根据的,是故意捏造的。203师山炮营营长王步英当时担任前线炮群群长,也证实敌人没有在我总攻前开炮。  

原203师副师长祖岳嵘解释说,杨栋梁当时确实提前5分钟命令开炮,但他始终都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严重违背了战场上服从命令的原则。不要说战争年代,即使现在的军事教程也不允许这样做。另外,康海说杨栋梁命令提前炮击后,还让参谋长向军指挥部报告,这也是不准确的。战役准备阶段,203师司令部只有师长杨栋梁、副师长祖岳嵘、参谋长王光霞3个人,政委和副政委都不在前线。战役开始时,司令部只有师长杨栋梁、副师长祖岳嵘两个指挥员,参谋长王光霞早已到前线助攻团607团去了。按常规,参谋长留在司令部,副师长到前沿阵地去。但因为副师长祖岳嵘负责后勤和炮兵,所以就让王光霞到前方去。康海说杨栋梁让参谋长向军指挥部汇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参谋长王光霞根本不在师指挥所。杨栋梁提前开炮后,也没有任何人向军指挥部报告。  

二、康海的专访文章里多次谈到师党委会研究作战情况,并说他多次参加师党委会,还说他是203师奇袭白虎团战斗的组织者,这与事实也是有出入的。祖岳嵘表示,康海的说法已经超出他的职责范围。康海当时的职务是203师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召开师党委会并没有吸收康海参加。因为那个时候作战科还有科长,既然有科长,如果需要列席师党委会,也不会让副科长参加的。没有参加,他怎么可能知道师党委会研究的内容呢?至于说他如何组织各团战斗,这更是不可能的。  

康海在专访里介绍,师司令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组织“穿插营”,并说“穿插营”的任务是拦截“白虎团”后路。这种说法也不准确。“穿插营”是在20兵团作战会议上,由兵团司令员杨勇直接指定的。任务是:待打开第一线防御阵地后,“穿插营”迅速插到梨实洞、北亭岭一线,占领阵地,拦截金城地区西退南逃之敌,达到全歼敌人之目的。“穿插营”不是二○三师确定的,也不是拦截“白虎团”后路,而是二十兵团确定的,是为了拦截整个金城地区敌人退路。如果仅仅是拦截“白虎团”,兵团就没有必要直接指定68军组织这样一个“穿插营”。  

康海还说,组织“化袭班”是607团团政委首先建议,后来由师长杨栋梁在师党委会提出专题研究的。祖岳嵘说:据他所知,“化袭班”是下面提出来的,根本没有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李福荣回忆说:“化袭班”最早是609团团长于耀江提出来的,但不叫“化袭班”,而是叫“尖刀班”。在203师作战会议上,于耀江提出:609团各部都有战斗任务,侦察排也担任主攻。为确保“穿插营”穿插成功,他请求师领导从师侦察连抽一个排或一个班,配属“穿插营”担任尖兵任务。由于当时师侦察连已有向敌纵深(注罗寺)穿插任务,师领导经过考虑,当即指示助攻部队607团抽出一个侦察班配属“穿插营”。师侦察科长金强随后提出,再给该侦察班配一排干和联络员(朝语翻译),化妆成南朝鲜搜索(侦察)分队。待把“穿插营”带到敌防御阵地纵深后,脱离“穿插营”直捣“白虎团”团部。力争把“白虎团”指挥机关打垮,使其失去指挥。“化袭班”的组成就是这么来的。结果“化袭班”不负众望,按时插到二清洞“白虎团”团部,打垮了“白虎团”指挥机关,缴获了“虎头旗”,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化妆奇袭战斗。   

“化袭班”组成后,在师侦察科具体指导下,组织、动员、训练、摆沙盘、寻找类似“白虎团”团部居住实地进行昼夜演练。 7月13日 拂晓,607团侦察股长 赵士 君、参谋姜宝运亲自把“化袭班”带到609团2营(穿插营),交给副团长赵仁虎和营长石广志。  

康海把“化袭班”的组成,说成是607团团政委建议、师长提出、师党委专题研究、607团单独派遣等,都是与事实不符的。“化袭班”成员来自607团侦察排,组成后配属609团“穿插营”。按照康海说法,如果“化袭班”是607团团政委首先提出来单独派遣的话,那就带来一个问题:607团怎么会把自己团的一个班派遣到其他团完成并不属于自己团的作战任务呢?化袭班实际是609团团长于耀江提出,由师里指定而形成的。  

三、康海介绍穿插部队攻打突破口的情况也与事实不符。李福荣回忆说,609团团长于耀江接受组织“穿插营”向“白虎团”防御纵深穿插的任务后,感到重中之重的问题是选好突破口,如何做到一打即开,一插即进(副师长祖岳嵘在作战会议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突破口选在何处,其次是由哪个部队来打,三是如何保证“穿插营”迅速插进去。609团侦察股长杨秋波建议:突破口选在415公路与380高地之间(横宽约 1000米 ,后称该突破口为380高地)。起初团长决定打突破口用一个步兵连,再用一个炮兵营向该地急袭5分钟,把前沿阵地地堡、火力发射点摧毁。对此杨秋波提出建议:突破口是“穿插营”朝敌人纵深插入的地方,需要高度保密,不能让敌人发觉我们的穿插作战意图。为了做到这一点,兵力就必须少而精。突破口正面不搞伏击行动、不挖猫耳洞、不设潜伏人员,总攻时也不使用炮火袭击,给敌人造成该地不是我军主要进攻方向的错觉。  

李福荣回忆, 7月6日 ,团长把打突破口的任务交给他们侦察排,并多次向正副排长交代任务,还亲自到阵地前查看地形和敌情。当时,609团侦察排除观察班外,有3个武装侦察班(每班9人),加上正副排长,一共29人。但临战前减员两名班长,实际只有27人。团长觉得突破口没有炮火支援,侦察排连挺轻机枪都没有,火力太弱,就从担架连(小车连)调来10名战士编进侦察排,还补充了炸药包和爆破筒。进入战斗时,侦察排一共37人,35支冲锋枪,2支51式手枪。每班四个炸药包,4根爆破筒。每人4颗手榴弹。总攻开始后,全排分两路向敌人防御阵地攻击,12分钟就攻占了敌人防御阵地。排长张润喜进攻途中牺牲,副排长李福荣当即代理排长。半小时后将敌人逼进盖沟和坑道里,1小时内把地堡、射口等发射点摧毁。大约14日零时左右,“化袭班”和“穿插营”从该突破口通过,整个过程约半小时即顺利迅速全部通过了。609团侦察排在给“穿插营”和“化袭班”打突破口战斗中,伤亡21人,俘敌115人(内有美军14人)。歼敌一个步兵排、一个机炮排、一个团部搜索排(侦察排)、一个美军炮兵观察所。侦察排的37名战士最后只剩下16人。  

李福荣强调,“穿插营”和“化袭班”通过380高地(突破口)时,没遇一敌,没放一枪,没排一雷,没破一网。康海在专访里说,攻打直木洞南山这个突破口,一营炮火炸到敌人阵地上,前沿障碍都扫除了,“穿插营”从这个突破口进去以后,就到了敌人的415高地(康海又弄错了,其实415不是高地,而是公路编号),上面有敌人的一个排。“穿插营”很快就把这个排消灭了。李福荣表示,康海的这段叙述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缺口是我们侦察排打的,根本就不是1营。“穿插营”通过突破口时,残敌都被压到盖沟和坑道内。说“上面有敌人的一个排,‘穿插营’很快就把这个排消灭了”,这是没有影的事。“穿插营”6连连长尹德贵也证实,突破口是609团侦察排打开的,他们通过突破口时,在380高地没有遇到敌人。  

健在的老同志看了康海的专访文章后,都感到很气愤。当年参战的很多老同志如今都还健在,他怎么可以凭空编造呢?大家都希望康海尽快收回他的专访文章,不要再继续误导读者,避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2009年9月18日   


抗美援朝秘闻(23)建国之初美国颠覆中国的铁证  


近年来,那些反毛人士在攻击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建国初期出兵朝鲜问题上抛出诸多奇谈怪论,其中很有“杀伤力”的一条就是:中国建国之初甚至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兵没有进攻中国的任何企图。美国出兵朝鲜是为了阻止北朝鲜对南韩的进攻,是反击侵略的正义行动。因此这些精英们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是错误的,也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他们说,正是由于毛的这一错误决策,才导致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不仅延缓了台湾的解放,还迟滞了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设步伐。  

上述论调一度甚嚣尘上,成为反毛反共精英们攻击伟大领袖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口实。其实,他们的这个论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此前,已有很多网友对上述论调进行批驳。网友们认为,美国在朝鲜战争初期,就一直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虎视眈眈。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公然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的内政和主权完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没出兵朝鲜之前,美国就置中国政府的严重警告而不顾,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北犯闯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美国远东司令官麦克阿瑟还公然恐吓,叫嚣“鸭绿江不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在恐吓的同时,美国的轰炸机不可一世地越过鸭绿江,对我边境城市进行疯狂扫射和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兵朝鲜的。中国的出兵实在是无奈之举,这是捍卫祖国主权完整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正义行动,是在解放台湾已经遭到美国破坏的情况下避免腹背受敌的战略举措。  

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资料证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就开始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颠覆和破坏,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毫不留情地戳破了那些反毛非毛人士的造谣污蔑,同时也暴露了反毛精英们崇洋媚外的丑恶嘴脸。  

现在,我们面前又多了一份材料。这份材料再次证明:美国早在中国建国之初,就已经磨刀霍霍,凶狠地对中国偷偷下手了。过去,人们所知道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多次叫嚣“反攻大陆”,并用轮船、飞机偷运、空投特务潜到大陆进行破坏。其实,这种做法最早还是美国先开始的。这个秘密的披露,缘于最近在台湾出版的一本畅销书。这本畅销书就是台湾著名作 家龙应台 女士撰写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这本书是台湾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下半年出版的,刚一出版就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该书封面上的文字介绍说,为了写这本书,作者龙应台“酝酿十年,行走万里,跨三大洋五大洲,从松花江到巴士海峡,闭关四百天”才写出来的,是“龙应台让人最震撼最心疼的作品”。该书被出版者称为“有伤有痛但不离不弃,一本书找回一个时代”的作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之后,“《柏林每日新闻》转载,纽约时报专文评介”,“诚品、博客来、金石堂排行榜持续第一名”。可见该书的影响之大。  

笔者所说的“建国初期美国就开始颠覆中国”的秘密,就出现在该书第二部第二十三节上。书里介绍说,美国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就在香港扶植了一个专门对付新中国的“第三势力”。这个所谓的“第三势力”,连向来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的马英九的老母亲都还清楚记得。  

该书接着介绍说,1949年落难香港的人群中,有很多是关心国是的知识分子,也有不知所措的国民党逃亡官兵。“他们既无法接受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也不欣赏蒋介石的领导”。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开始在亚洲做大规模的反共布局,提供资源”。“于是一个名为‘自由中国运动’的‘第三势力’就开始酝酿了,美国中情局结合流亡人士,有计划地训练独立于台湾之外的反共游击队”。  

作者龙应台还了解到,1949年的香港调景岭,住着很多年轻的国军官兵,也有很多失学失业的青年。当他们听说有一个学校招生培训,是为了建立一个美好的“自由中国”。这些人或为生活所迫,或满怀经国济世热情,当即报名参加。其实这个培训学校是美国人一手操办的,就设在关岛附近的塞班岛。塞班岛的面积比香港略小,战前是日本领土,1944年被美军占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美国就把塞班岛建成专门对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哨阵地。塞班岛从此名闻遐迩。  

作者说,这个秘密是一个叫蒋震的人透露的。这个蒋震如今已经大名鼎鼎,是香港名气很大的实业家。当年,这个蒋震就是塞班岛上受训练的中国年轻人之一。在训练班里,受训的年轻人要学习爆破桥梁、抢滩登陆、打阵地战等,还有跳伞。在塞班岛训练一年零两个月以后,学员就被送回日本基地,最后的任务是空投大陆。四人一个空投小组,选择的空投点通常是游击队员的家乡。山东流亡出来的空投山东,湖南出来的空投湖南。这样做是因为你必须对那个地点的周遭环境了如指掌。  

 龙应台 女士介绍,她在采访过程中,与 蒋震 先生闲聊1949年时,非常随意地说起建国初期香港的“第三势力”。蒋震当即明确告诉她,这个所谓的“第三势力”,实际就是美国扶植的“自由中国运动”。  

 蒋震 先生是香港极受尊敬的实业家。1924年出生在山东与河南交界的菏泽,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和千万个与他同时代的很多青年人一样,他也当了兵,从山东一路打到广州,部队溃散,他就随难民潮来到了香港。所有的苦工他都做过,在码头上扛重物,在纱厂里打杂,在矿场里挖地。1958年,35岁的蒋震拿出仅有的两百港币,和朋友创设机器厂,发明了全世界第一部十盎司螺丝直射注塑机,奠定了他的实业王国。为了回馈乡土,他又成立基金会,专门扶植中国大陆的工业人才培训。  

可是,这个如今大名鼎鼎的实业家,建国初期曾报名去塞班岛,参加了美国人举办的“反共游击队”培训班。 蒋震 先生告诉作者,塞班岛的结业学员在空投前,每人都发配一套很先进的装备,包括手枪、冲锋枪、弹药、发报电台,还有足够一个月吃的干粮以及数量不等的人民币,然后就被飞机神秘地送到大陆某一个省的山区跳下去。有的人,降落伞没打开当场摔死。大部分人,一落地就被当地居民抓起来。  

蒋还明确表示:“我一直以为‘自由中国运动’是个爱国的运动,也不知道后面有美国中情局,”但是,“轮到我要被空投的时候,韩战打完了,这个空投计划也叫停了。我差一点点就上了飞机。”  

这就是该书披露的秘密:美国政府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颠覆中国。他们不仅有颠覆中国的企图,还有颠覆中国的实际行动。  

我们今天且不去谈论美国扶植的“第三势力”究竟给新中国带来多大伤害。我想说的是:早在新中国建国之初,道貌岸然的美国政府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龙应台 女士的这本书,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结论:  

一,美国是早于蒋介石逃亡政权之前,就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直接颠覆破坏的政府。也就是说,在1950年6月15日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人就开始对中国动手了。这个事实给那些鼓吹“美国在朝鲜战争前并没有干涉中国”的可耻精英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主权一直都是打着“爱国”的幌子,他们为所谓的“第三势力”提供培训基地、提供杀人武器、提供军事教员、提供各种装备。这些都是他们一手包办的,却还打着“自由爱国运动”的旗号,让走狗们在前台表演,他们在幕后指挥,诱骗一大批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年轻人去送死。蒋震的说法非常直接:“我一直以为‘自由中国运动’是个爱国运动,不知道后面有美国中情局”。  

三、美国的做法其实是为蒋介石集团做示范。该书介绍说,在塞班岛“训练班里,受训的年轻人要学习爆破桥梁、抢滩登陆、打阵地战等,还有跳伞。在塞班岛训练一年零两个月以后,学员就被送回日本基地,最后的主要任务是空投大陆。四人一个空投小组,选择的空投点通常是游击队员的家乡。山东流亡出来的空投山东;湖南出来的空投湖南,因为你必须对那个地点的周遭环境了如指掌。”此后,蒋介石集团的做法与美国如出一辙。这样看来,美国政府是蒋介石的名副其实的“老师”。精英们造谣说台湾的延缓解放是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出兵朝鲜造成的,其实美国政府才是台湾至今没有回归祖国怀抱的真正的罪魁祸首。直至今日,美国还多次违反中美联合公报原则,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他们的最终目的实际还是继续阻挠台湾的回归。  

那些只会造谣的精英们,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抗美援朝秘闻(24)朝战后英国元帅奉劝西方不要跟中国打仗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某些媒体,特别是《炎黄子孙》这类崇洋媚外的西方传声筒,一起鼓噪,极力攻击污蔑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说他不懂军事,指挥战争艺术不如朱德,研究军事理论不如蒋百里等。其实这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是举世公认的一代名将,他最有资格评价古往今来的军事家。我认为,他的评价要远比那些只知道污蔑谩骂的小丑们权威得多,也中肯得多。这位英国元帅曾发自内心地告诉世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毛泽东极少亲临前线,只呆在延安的窑洞内和西柏坡的平房里,用一封又一封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部队作战,总是每战必克。韩战发生以后,他也是这样呆在中南海指挥着异国他乡的战争。我发现,每当那位不太听话的彭德怀遵照他的电令去排兵布阵、去穿插包围,盟军必吃大亏;每当彭德怀将他的电令扔在一旁,照自己的意图干,盟军最后就笑逐颜开。”“毛泽东麾下名将如云,天才云集,我奉劝自由世界千万不要跟他们打仗。”  

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是英国最著名的元帅,他的反共意识很浓。但是,这个极端地反共人士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心悦诚服。他甚至把美国的二战名将巴顿比作萤火虫,把毛泽东比作太阳。  

有关资料记载,从1946年开始,蒙哥马利曾用了十多年时间研究世界战史,特别是中国战史,他最后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说出了让西方世界震惊的话。  

蒙哥马利说:战争是智者的游戏。亚历山大也好,凯撒也好,只能算是撒蛮力的英雄,靠的是人海战术和官兵的癫狂取胜;他们生在那样一个历史圈,没有机会遇见真正的对手乃是他们的幸运,就像一句中国古话说的那样,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倘若他们当年推进到中国,与《孙子兵法》、《戚继光用兵方略》的后代较量一番,那才会知道什么叫战争。几年前,美军一个小小的中将,简直就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丑,一只可怜的萤火虫,胆敢把自己吹嘘成天才的军事家,有记者干脆说他是亚历山大,太可笑了嘛。大家当然都知道我说的是巴顿。即使巴顿果真是个天才,他也没能得到机会展示。二战时,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是在苏军发动大反攻并一路奏凯以后,所以盟军并未受到有力阻击,打的是顺风顺水之战;德军投放到苏德战场的总兵力为八百万,用在西线(包括非洲战场)的兵力不足六十万。而巴顿中将“单独”对付的德军最多的那次只一万多。他算哪门子的天才?  

有人曾经问过蒙哥马利,斯大林算不算军事天才?  

蒙哥马利摇头说:“我看不出约瑟夫大叔(西方对斯大林的戏称)哪些地方表现了天才的技巧,基本上也只是靠那几百万绝对忠于他的苏军官兵以及庞大的坦克集群、炮弹、数以万计的飞机取胜,与亚历山大、凯撒的成功大同小异。  

接着蒙帅做出结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泽东。中国人说他是太阳,我颇认同这个比喻。”  

蒙哥马利还说:“毛泽东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小范围周旋的四渡赤水,还是大兵团会战的三大战役,他都表现了超凡的智慧,说是鬼神莫测之机也不为过。更奇妙的是1938年以后,毛泽东极少亲临前线,只呆在延安的窑洞内和西柏坡的平房里,用一封又一封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部队作战,总是每战必克。韩战发生以后,他也是这样呆在中南海指挥着异国他乡的战争。我发现,每当那位不太听话的彭德怀遵照他的电令去排兵布阵、去穿插包围,盟军必吃大亏;每当彭德怀将他的电令扔在一旁,照自己的意图干,盟军最后就笑逐颜开。”  

令蒙哥马利惊叹不止的是毛泽东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居然连最简单的枪支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说用于韩战的苏制武器了。而多管自行火箭炮“喀秋莎”,他就更看不明白了。  

从1958年起,蒙哥马利曾多次来中国。他说目的只有两个:首先是看望他最崇拜的毛泽东,然后是考察毛泽东缔造的军队为什么服从性和主观能动性都那么优秀。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蒙哥马利不仅与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交谈,还陆续访问了中国军队的诸多将帅。他回到英国后感慨地对记者说:“毛泽东麾下名将如云,天才云集,我奉劝自由世界千万不要跟他们打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13-05-01/4401.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辨析毛泽东历史真相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