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讲授思政课 浙理工“根儿叔”的走读课堂有点红
西湖边讲授思政课 浙理工“根儿叔”的走读课堂有点红
李爱红
在浙江理工大学有一位“根儿叔”,他的思政课堂就像浙理的“一千零一夜”,理论转化成故事,一个接一个,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他的《西湖文化漫谈》更是全校学生必抢的热门课程,这门课甚至走出教室,搬到了西湖边、运河旁,学生们一边游赏风景一边聆听根儿叔的海阔天空。
《西湖文化漫谈》课成校园爆款
思政课开到了西湖边、运河旁
这位“根儿叔”,就是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他的《西湖文化漫谈》课被誉为全校“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这个学期“有幸”抢到该课程的徐澳说:“没上课的时候以为来上课的是自带‘仙风道骨’气质的老学者,没想到进来的是个笑呵呵的微胖大叔,亲和力十足,可是他一开口你又会被他深厚的学识折服。”
在这门课里,渠长根根据自己的考据研究与亲身游历,从政治、经济、军事、山水、诗词、饮食等多角度多侧面讲述由“西湖十景”到“新西湖十景”,再到西湖“新新十景”下的自然风光及蕴含此间的人文历史、文化魅力。徐澳笑称,和她一同选课的好友每节课都认真记笔记,“他说等学完这门课,就带着笔记去西湖当导游。”
然而,再精美的ppt都无法还原西湖之美文化之魅,所以渠长根将思政课开到了西湖边,现场教学文化熏陶。今年清明节,师生一行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到浙江陆军监狱旧址,从古新河到圣塘闸,从断桥残雪到平湖秋月,从文渊阁、楼外楼再到秋瑾墓、西泠桥、慕才亭,走到哪儿讲到哪儿,同学们置身其中,对西湖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体悟。
讲述学生家乡的故事
打动人们对于家园的挚爱
渠长根还特别喜欢在课堂上讲故事,古往今来、洋洋洒洒,尤其是杭州、江南和学生家乡的故事。比如,在近期一堂课中讲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时,他就特别讲到了杭州的拱宸桥。
渠长根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杭州是中国被迫开放的新的通商口岸之一。“口岸开放了,日本人说我怎么进来呢?你要给我一块土地,这就是租借地的由来。” 渠长根娓娓道来,“杭州的地方官员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想让外来侵略者进入杭州主城区,所以就选在了当时远在杭州城区之外的拱宸桥。”
渠长根告诉记者,他会在一个学期中将每个学生提问一遍,让他们讲讲自己的家乡。“有的同学可能讲不出来,但我能讲出来,哪怕我知道一点,那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一位上过渠长根毛概课的同学说,能在课堂中更多了解家乡,这让他倍感亲切,内心对家乡的热爱被唤醒,建设家乡、奉献国家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其实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最温柔的地方,莫过于打动人们对于家乡的热爱。” 渠长根说道。
学生接班成为思政老师
传承国家赋予的历史责任
蒋颖莹是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届研究生,如今的她也和导师渠长根一样,成为了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
在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像蒋颖莹一样毕业后选择从事思政课和马理学科建设的学生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各自学校承担了大量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任务,把思政课所讲的理论观点、价值观念、政治意识,国家情怀等都传递给了新一代更为年轻的大学生。
学生们取得的进步与成就,给了渠长根很大的鼓舞。“他们是成功的,我们更是成功者,思政课的真学真信真用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我们要培养新的思政课教师,跟他们一起把国家赋予的育人责任承担好,完成好,实践好,最终保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都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变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持者和贡献者。”
渠长根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面旗帜下,思政课教师都有着一样的职责和使命,那就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深入人心,从而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共同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穷力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jy/2019-05-28/56832.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