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军事

打印

卢胜君:强权势力是南海地区的主要威胁

近年来,尽管中国依旧继续了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睦邻友好”政策,然而南海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相对缓和,依旧被提交东亚、东南亚各级及各类重要国际会议上加以讨论。加大干涉力度,指向性越发针对中国。日本试图扮演反华急先锋,采取强硬对抗政策。印度也欲扩大在南海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合作。越南借域外国家势力向争议地区拓展油气开发。菲律宾利用黄岩岛、仁爱礁等问题不时地挑动事非,告上国际法庭。日菲越试图互为知音一拍即合从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到香格里拉会议,再到981石油平台钻探,国际社会尤其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批评和谴责之声不绝于耳,中美、中日之间,甚至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的环境气氛似乎已经剑拔弩张。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谁是幕后的黑手?究竟谁在推波助澜?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美国,是日本,是区域外的强权势力。他们是导致南海问题加剧,使南海地区局势升温的最终根源。南海地区总的安全格局仍是基于美国为首的威慑结构。这种冷战式的威慑结构如不消除,未来南海地区的对抗紧张局势将不会改变。

一、强权威慑结构难以保证南海周边地区安全

南海地区战略结构大体分为三方力量:一方是南海周边国家,一方是中国,另一方是美日印等区外势力。目前该地区正在进行领土和海洋空间权利的低强度争夺。大家所采取的固有的冲突潜能的策略是威慑。中国是主权方,南海周边国家是争夺方,美日印是参与方和分割方,南海地区总体的力量结构处于平衡状态,威慑总的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威慑。南海周边国家总体上构不上对中国的威慑,因而积极拉拢区外势力介入其中,以增加自身的实力,企图借助外力对中国构成威慑。这种威慑结构是一种看似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但最终还是取决于美国的企图和决心。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调整军事战略和海洋战略,加强军备建设,一方面原因是出于对中国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对美国也不信任。由于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南海周边国家越来越肆意揣测,担忧中国的能力和意志。而对美国的不信任表现为关键的时刻美国总是含糊其辞,使用两手策略。在这种状况下,威慑策略遏制不了暴力冲突。随着南海争议越来越激烈,各方互为猜疑,持久安全难以建构。虽然各方都承诺不使用武力,但南海周边国家时而兴风作浪,加之区外大国的有意偏袒,越来越对主权方中国构成威胁,最终不排除爆发战争的可能。美国在冲突解决中参与周边力量,自觉担当地区力量的平衡者,在利益的争议中越来越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是威慑的主动方,而中国是被动方。美国意在用威慑手段对准中国的意图。运用威慑力量防止中国通过维权取得收获,将中国攻击的手段制止和肢解。不使用武力原则归根结底是为了约束和限制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为了保持与美国的这种加盟合作秩序,大多数都已经保持或恢复了美国的这种秩序安排,把美国看成是能够与中国军事能力竞争的可靠唯一力量。南海地区安全罪魁祸首在于美方,长期的军事存在是构成这一地区紧张的核心因素,进而产生竞争,并造成中美双方互相敌对,如美方退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势力,力量平衡自然打破,南海安全和争端的解决必然会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未来美国必将卷入南海地区的安全安排,除其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有所改变外,其主动撤出的可能几乎为零。威慑的结构不改变,争议背景内暴力的冲突将难以遏制。

二、遵照现行利益安排的行为准则缺少实用性

行为准则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以南海周边国家和美国为首的。其意图在于巩固现有的威慑结构和赞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存在。现有的力量平衡是靠美国的卷入而保持的,其共同的行为标准是对抗未来暴力爆发的一个方法,目的在于防止中国运用暴力。行为准则看似包括中国在内的共同行为准则,其实是周边国家的利益维护原则。就其行为准则主体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多边准则,是多对一的;一种是双边协议,一对一。就其性质而言,行为准则属于软准则而不是通过国际法裁决的硬准则。就准则适用性而言,对我方和南海周边方其适用性也是不同的,南海周边国家倾向于多边的共同行为准则,益处是可以整体的力量平衡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优势,保持在美国护佑下的现有威慑结构,但弊端是各方的争议相互重叠,期盼的声索仍难达成一致,不管如何算计,最终周边国家都会捞到好处,利大于弊。对我方而言,为了捍卫领土主权,解决彼此争议,签订双边行为准则最有利。

从竞争的角度讲,多边竞争相比双边竞争,利益更难调和。多边竞争会出现多种权力的博弈。如果中国与东盟建立南海行为准则,好处在于可以在大的框架下商讨南海问题的解决之道,但弊端是这种行为准则的建立代表的是多方利益,更倾向于东盟,并且是在现有的形势下遵照现行的利益安排,而现行的利益情况就是我南沙岛礁及相关海域被各方已侵占和瓜分,南海行为准则一旦通过就是承认了南海周边国家的主权,并接受了他们的条件,因而对我方是被动的,是不利的。因此,从实践上来说不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虽然中国与东盟已就“南海行为准则”进行磋商,东南亚有关国家也极为迫切,要求制定行为准则约束中国维权行动,中国对此提出了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的主张,但相异的目标决定了围绕利益的磋商很难有实质性的结果。未来应在签订双边协议上多动脑筋,或许会有实质性效果,双边行为准则相对具体,范围小,围绕“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就具体包括的南海哪些地区制定规则。中国可同与我争议不大的南海周边国家先签订双边行为准则,如印尼、文莱、马来西亚等,在海域资源捕捞及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先行一步,做好这些外环国家的工作,而后在同有争议的国家进行具体问题协商。

三、中国不参与竞争开发共同开发则无法达成

竞争改变地区的结构,竞争带来利益的均衡。当前,在南海矗立着上千口油气井,而中国尚未有一口油气井,这种局面的出现在于中国没有参与到南海地区的资源开发竞争。虽然981平台已有钻探行为,但并没有常态化,对我所属南海海域也未表现出应有的固有性。而周边国家却视南海资源为“公共性”,他们假借主权声索的名义利用公共参与的手段掠夺资源利益,实际是无声地反对共同开发,排斥共同开发。积极的竞争不仅可以减少矛盾,而且能给对手以有力地回击。一味的担心矛盾升级,而不参与开发竞争,便会使自我边缘化,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寄希望于与周边国家在争议区内共同开发恐怕不现实。只有在南沙竖起自己的油气井,才能夯实与周边国家谈判的基础和筹码,有望实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周边国家一直保持油气开采热情,并表现出灵活多样、开发范围扩大、招标区外势力频繁的特点。虽在政府层面上同我方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大多数只是做口头上的宣扬,行为上仍旧是我行我素、渐进蚕食。归结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从对方来看,周边国家均不希望自己受到损失,力图避免与实力强大的主权方中国合作,担心的是一旦与中国合作可能会被利用,主导不了局面,反而丧失现有的既得利益,捞不到多少好处;从我方来看,我方考虑的是岛礁“主权属我”这一原则立场,争议区的共同开发前提是承认主权归属中国,如对方不承认,共同开发的前提则不成立。非争议区内,目前周边国家则拉拢区域外势力进行联合开发,即便是无争议区也不与主权方中国进行开发,久而久之持续下去,目的就是要分割我南海经济利益和领土主权。开发的实质在于获取资源,共同越多私利越少,越早共同越少得利,争在共同之前,争在他人之先。这种对利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是导致不愿共同开发的内在心理。由这种竞争心理所倡导的共同开发很难实现,短期内周边国家态度上不会有实质性改变。缺少中国参与的开发共同开发则无法达成。对此,我方必须扭转认知。

四、区内外敌对势力是南海和平的最终破坏者

和平永远是国家的永恒追求。总体而言,建构南海地区的持久和平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诉求,是世界人民期盼国际社会实现和平的总体指向。当前和今后南海地区的和平形势依然将面临着潜在性的威胁。

究竟谁在破坏南海地区的和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菲律宾,是越南,但罪魁祸首还是美国。区内外势力相互勾结使南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美国的背后怂恿和挑唆,南海小国至今不会气焰如此嚣张。中国自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政策主张以来,周边国家一直没有从思想上确立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保持敌意仍是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本质态度。区内外势力对中国心存敌意是南海问题的最终根源。而产生这种敌意的核心因素是美亚太同盟体系的建立。美亚太同盟体系的建立,大大降低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安全关系的信任程度,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缩小了中国试图通过改善双边关系,来改变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的政策空间。对美国军事保护的依赖,逐渐导致周边国家依靠自身军事力量,维护自身安全能力的消退和丧失,进而强化了其在能力建设和心理上对美国的双重依赖,并随着争议的紧张和加剧,使依赖关系自我循环,最终导致周边国家无论是面对外部威胁还是内部威胁,都难以摆脱美国的保护,自陷困境,靠别人掌握自己的命运。由于美国的积极操控,致使周边盟国不能轻易摆脱美国的控制,只能听其摆布,因此其安全政策很大程度上失去灵活性,不得不以美国的同盟关系来设计。短时间内这种同盟关系很难打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南海问题,今后还必须在这方面多做文章。

和平解决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吗?在倡导和平解决南海争端问题时,有必要对争端解决的原则进行冷静理性地思考。尤其是对外政策宣示上,对于领土主权纠纷的处理原则,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国家利益观,反对一种极端化、普遍化的倾向,既要照顾我方利益又要照顾对方利益不能作为一种普遍原则。试问侵略者占了我们的领土,我们还要照顾它的利益吗?侵略者已动用军事手段了,我们还要和他和平以对吗?如此这般,那必然是患了战略幼稚病, “南京条约何梅协定等一切卖国条约岂不都是合情合理的了吗?进行任何推理论证都不能把大前提的是与非、真与假给偷换掉。只讲推理过程和逻辑的自我满足,而不讲大前提的是非曲直,这是常识的错误。胜负之局取决于战略见识的远近高低。

和平协商谈判到底该由谁提出?从综合国力和战略实力来看,南海地区范围内中国是强者,周边国家是弱者。相比较而言,弱小的一方更应该渴望和平。但问题是强大一方的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始终在呼吁通过谈判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争议,而南海周边国家对此却反映比较淡然,并不领情,对中国千方百计地呼吁不是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响应,而是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舆论上为侵占岛礁造势,行动上积极进行扩军备战。试问,这是想和平解决争端吗?有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吗?事实证明,矛盾斗争的双方,总有一方是强者,总有一方是弱者,弱者若想实现其目的,必须同意强者开出的条件,否则很难达成一致。强者具有弱者不具备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既是一种权利,又是重要的砝码。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是构成和平要素的矛盾统一体,中国是给予方,周边是争取方,中国必须运用好“给予和平”的权利,让南海周边国家明白资格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战略领域同样如此。强者给予和平,弱者乞求和平,这才是赢得和平解决的根本方法。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不该由中国提出。和平的建构仅靠一厢情愿是不行的。

到底是和平共处还是武装共处?当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处理中印边界争端上的做法,今天依然有重大借鉴意义。周恩来说:“我们绝不会侵略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当然也不容忍人家侵略我们。”“我们是不向人挑衅的,但是对别人的挑衅我们非回答不行。”又说:“你对我不好,欺侮我,逼得我不得不有所准备,要进行回击。否则,就会把我们看成为懦弱可欺。”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周恩来又说:“尼赫鲁不会放弃大印帝国的思想,不会放弃侵略立场。只有自卫反击,逐渐孤立他,才能使他知难而退,或者暂时和缓。”对印度在中印边界挑动事非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意见是: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我们的方针是八个字:“决不退让,避免流血。”紧接着,毛泽东又补充八个字:“武装共处,犬牙交错。”后来概括出了“二十字方针”,即“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的反蚕食斗争总方针。处理南海问题,要善于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当和平共处无望时,则可选择武装共处。正常的道路走不同,则可走非正常的道路,只要能达到战略目的,便不失为良策。

“使敌人丧失平衡,自己乱了阵脚,这才是战略的真正目的;其结果不是敌人自行崩溃,就是在会战中轻易被我击溃。”一个国家发展自身所需的国防力量和海上力量,自然会同原有强国发生力量对比的变化,但认为这就是对自己的威胁,不准别人发展,这是强盗逻辑,是怀有叵测之心的反映,中国决不能接受这种霸权式的逻辑。在解决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上,要像习主席指出的那样:“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js/2016-05-23/37929.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乔峰 更新时间:2016-05-23 关键字:军事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