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经济

打印

清江游:也谈谈房价是非

也谈谈房价是非

清江游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直斥房价过高逼走年轻人,有道理,但并没有点到要害,真的因房价高年轻人才离城而去吗?只要是机会多的城市哪儿的房价不高呢?

  高收入的群体有钱可以做到任意行,况乎区区一房?他们当中的年轻人会离城而去吗?不能笼统说房价高逼走年轻人吧。

  况且高房价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硬币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收入过低。如今的个人收入差距如此巨大,低收入群体数量又如此之众,房价只是三山之一呀,多数年轻人都是低收入者,岂止是望房兴叹。

  普通百姓们二十几年前嫌房价高,二十多年后还嫌房价高是收入问题还是房价问题?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房价永远是高的,这和年轻人的动向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说房价不必拉上年轻人的动向。

  在下以为,房价高确实是问题,但这是当年房改某些失误造成的,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房改,都存在失误。

第一误,房改初衷是为解决普通百姓们的住房问题,结果却更像是为开发出房地产产业铺平道路。记得当年房改的初衷或者说主要目的不是把住房当成一个所谓的什么经济增长点,而是为加快住宅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普通百姓们的住房问题,就是让普通百姓们都能尽快住上房。

  没有房改前,城市中的所有在各种单位工作的人员所需要住房均以分配的形式解决,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投资或者说各单位投资建房数量相对偏少,分配周期相对稍长些,还存在个别人利用权力多占住房的问题,但核心是能不能及时得到分配住房,而不是能不能得到住房。按理说解决这些分房中存在的弊端只需要国家和各单位加大住宅建设投资、加强住房分配管理即可,但当时没有这么去想,房改设计者们要走新路。

  现在看,当年分配住房与现在自己买房的周期相比,得到住房的心理预期要短得多,不说个例,大家的机会是平等的,不会担心分到分不到房,特别是不用去想什么费用问题,没有额外心理压力。

  也许有人会说,你那时得到的分配住房是租房。是租房没错,那是国家租给的,那时这也叫自己的住房,不会撵你。不用承担几十年的房贷,相对于今天的买房更划算。

  人生一世居住无忧,产权何用?国家管你住房,产权属国家,与今天的所谓购买住房相比,分配住房似乎更为合理,其分配住房的弊端比买房的弊端更容易解决。

  但房改改变了这一切,人们所需要的住房必须要买,这不仅延续了住房的困难,添加了买房的困难,延长了住自己房的心理周期,还制造出了少数的因卖房而获得暴利的炒房团和极高收入的房地产资本家!

  现在张嘴闭嘴就是商品房,既然是商品自然是要买的,钱从何来?当然是自己挣了,问题是普通百姓们能挣来吗?客观来看,钱不是不能挣来而是周期很长,还几十年的房贷难道不是周期长吗?买到的还是居住权,这和当年租房居住权的性质基本没有区别。可现在的弊端相比过去是不是多了些?看看普通百姓们喊买不起房,看看那些占有几十套、甚至占有上百套房子的,真的无语。

  有人总是把普通百姓们买不起房说成是房价高,房价高是事实,但不问为什么买不起房、不问是谁抬高的房价、不问问高房价赚的钱去了哪里?

  显然,当时房改的设计者没有考虑到出现买不起房的现象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时的住房难与现在的买房难相比,现在普通百姓们的压力更大。房改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普通百姓们的住房问题,却开发出一个房地产产业,这与房改的初衷似乎不符,难道不是失误吗?

第二误,把分配百姓们住房作为福利看待,把过去分配住房视为暗补,现在说的明补却没有补上,导致出现买房难。如今普通百姓们买房难根源在于当年的房改对分配住房的错误理解。当年的住房改革有一个不正确的主观设想,那就是把过去分配住房视为一种对普通百姓们的福利。

  当年的房改设计者们把普通百姓们得到的分配住房视为一种福利,从而提出变福利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经营来增加住宅的建设,所有需要住房的都要面对住房这一商品,并按照市场的规律、经济的规律购买这一商品,也就是取消普通百姓们的这一福利。

  设计者的最大预期是取消福利后能加快住宅建设,实现供需平衡,住房难的问题就能解决。可从最初的房改试点到大规模推行房改至今,现实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百姓们的住房依然困难,买不起啊。

  应该疑问的是,当年房改为什么会把普通百姓们通过劳动作为一个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居住权利、也就是得到分配住房的权利说成是一种福利?住房事实上应是劳动者劳动所得的一部分,属于国家付给劳动者报酬的一部分,也就是属于劳动应得收入的范畴,作为收入的一部分,分配住宅不能说成是一种福利。

  正是由于房改这一不正确的设想,才导致了如今出现很多普通百姓们买不起房的社会问题。作为福利是可以不包括在正常收入范畴内的,这实际上与当初所讲房改的目标完全相悖,与解决住房问题的想法相矛盾。

  房改之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就是不仅把过去的分配住房说成是一种福利,且这种福利还说成是国家对普通百姓们在住房上的暗补,房改则是把暗补改成明补,不再分配住房,而让大家去买房,国家把买房所需要的钱以货币的形式直接进入到个人收入中,这叫明补,可钱呢?这种明补在各阶层中差距巨大。

  现在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正常挣工资的钱里面有买得起房的那部分吗?也许少数特殊的工薪阶层有这一部分收入,但无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工薪阶层这部分收入极少。当然,公积金是明补的一部分,可数量远不能支撑起工薪阶层买房的需求。况且,这公积金大多数的私营企业是没有的。私营企业的老板们绝大部分都没有给员工们支付过公积金,这属于亏欠员工,近年竟然还要拱着国家要求取消公积金,说是公积金增加了企业负担,按照这种逻辑,企业付出的其它几金几险不也是企业负担吗?老板们想空手套白狼?

  那么,房改说的明补还能看到什么?私营企业员工就不该得到这点明补吗?何况这点明补离买房所需相差甚远。

  当初说的明补那些专家们的解释是大幅增加普通百姓们的收入,让收入中有买房的那部分货币收入,让过去的暗补在明补上显示出来,现实呢?不能说没有明补,但普通百姓们的收入中所谓的明补确实不多。

  这给人的感觉是暗补的房没了,明补的钱又远远不够,眼看着房地产产业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房地产商们大发横财,广大工薪阶层却变成了买不起房,这是房价高呢还是收入低呢?

  怎么能把劳动者应得报酬的一部分说成是福利,变成为补贴?福利可有可无,补贴自然也是可有可无,把暗补和明补放到天平上,平衡吗?暗补改明补的说法现在看是多么的不科学,这是大失误啊。

第三误,由于当年房改考虑不周,住宅建设不仅存在供需矛盾,还造成房价攀高的趋势。人们发现房改后住宅建设无论多少,没有改变供需矛盾,还出现新的矛盾,特别是房价攀高成为一种大趋势。

  住宅作为商品经营就必然出现一个房地产产业,这一产业就要解决一个谁来经营的问题,房地产商应运而生,其实,就是经营房地产的资本家。正是由于资本家经营房地产,那么,就无法避免他们追求最大利润,这必然导致房价攀高。现在人们不清楚的是,当年设计房改,房价上涨的趋势怎么会没有人预见到?资本主义世界的房价就是不停地向上涨,香港作为眼前的例子可是明摆着的。

  不论政府怎么抑制房价,只要是资本经营,那房价上涨就是大趋势,这从一轮一轮的抑制房价到一轮一轮地涨价的循环中得到证明。当房地产产业发展成一个国家重要的产业之后,即成尾大不掉之势,致使资本家们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大赚利润,不涨价才怪呢。

  为买房人们需要较大财富的积累,也就是应该有较高的收入。但现实却是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房价的增长,很多普通百姓们的收入不足以在需要住房时买得起房,或者就要背上几十年的还贷。于是,住房难变成是买房难!

  换个说法,收入中有没有买房的那笔钱呢?没有这笔钱,难道是房价高的问题吗?如果有怎么会买不起?如果没有那不是买不起的问题,而是没有给那笔钱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从市场角度来衡量房价高低时,房价谈不上高低,那些收入高的群体有说房价高的吗?上亿的宅子,几千万的宅子,那些豪华别墅的主人们还希望房价更高呢!

  可若从收入角度来看房价,房价超出了工薪阶层的能力,可见,收入才是核心所在。

  现在看房地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目标,自然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搞好市场经营,就是这么市场一经营,普通百姓们就望房兴叹了!

  回到年轻人的动向上,影响年轻人到何处发展的问题绝不是房价高低的问题而是收入高低的问题,收入的高低则是社会分配的问题,分配不公恐怕才是影响年轻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买不起房,一方面极少数人的富裕群体财富暴涨,房价高那只是小巫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21-04-21/68816.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04-22 关键字:经济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