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经济

打印

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重读《共产党宣言》

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重读《共产党宣言》

贺汉魂

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重读《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宣言》提出了“两个必然”的核心思想,即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何谓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通俗理解就是关于“共产”的主义,其核心问题是“共什么产”、为什么要“共产”、“由谁共产”及如何“共产”。就“共什么产”而言,人们容易想到的是共财产,财产总体上可分为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两大部分,所以“共什么产”指的是共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就“由谁共产”而言,人民是社会真正的主体,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自然应由人民来“共产”。这些理解当然并不为过,但“产”也可指生产,即生产劳动,所以“共产”也包括共生产劳动。这样,真正全面的“共产”应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即共生活资料,共生产劳动,共生产资料。“共享”、“公共”也,所以真正的“共产”经济就是全面的公有制经济。对生活资料,人民在意的是消费带来享受,故可称其为享用;对生产劳动,人民在意的是劳动带来愉悦,故可称其为享受;对生产资料,人民在意的是所有或占有,故可称其为享有。共享的一般含义是“共同拥有”和“共同分担”而不是同时拥有或享用(受),所以真正全面的“共享”也可以概括为:生活资料共同享用,生产劳动共同享受,生产资料共同享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共同享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就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只是人类初级的共享经济。私有制出现后至近代社会,使用权的借用租赁物物互换取代了人们对所有权的共享,只是有一定共享意义上的分享经济。互联网的出现深化了使用权的共享进程,生活资料共享的意义更加明显,产生了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但这种并不涉及生产劳动共同享受、生产资料共同享有的经济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滴滴车司机性侵顾客,淘宝成为假货集散地等事件难道没有体现这种所谓共享经济的某些内在必然性?既然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享经济就应是其重要特征,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自然更应具有共享性。这就需要讲清楚何为真正的共享经济,如何发展真正的共享经济。回到马克思,重读《共产党宣言》,从中可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共享经济的根本特征

享用一词意指使用某物并由此获得享受,生活资料无疑是人民享用的最基本对象。共享经济的根本特征和直接表现就是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消费是享受生活资料的基本途径,消费大多是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当然不是指所有人一起享用同样的生活资料,而是指同样的生活资料可以为大家享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共产”就是指人民共同享用生产成果,特别是共同享用生活资料。

不必讳认人性论是马克思论生活资料应由人民共同享用的重要依据:其一,马克思明确指出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最根本的需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强调人是感性的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209
“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1]189
是享受人生的根本基础,
【“人的现实也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器官同其所作用的对象的关系“是人的能动和入的受动,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1]18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更明确指出,生活资料是人民希望占有,由此享受人生的基本对象,

“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1]527
相反,
“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538

其二,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指出,自由是人的本质追求,

【“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因此就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现实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2]

享用生活资料是实现自由的根本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如果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对对象化劳动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对象的关系,那么他对这一对象所以发生这种关系就在于有另一个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不依赖于他的人是这一对象的主宰。”[1]16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其丰富,但由于生活资料没有实行“共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逃不脱“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和“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的窠臼,人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共产主义社会对生活资料进行按需分配,确保了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因而奠定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

从人是感性存在体的人性论出发容易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是人性自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共产党宣言》着力批判的资产阶级人性观;二是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民均有“私有财产”的公有制,从而使人民充分享用生活资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1]189
他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充分扬弃私有财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185

扬弃私有财产的重要表现是人民均有私有财产,人民均有私有财产的直接表现是人民能够充分享用生活资料,这就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实质所在,

【“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助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4]874

这里所谓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基础上的“重建”指的就是人民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享用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表述得更清楚:

【“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说,社会所有制涉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涉及产品,也就是涉及消费品。”[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也作了详细说明:

【“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4]96

可见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基本内涵是:联合体的生产资料产品归于社会占有,消费品则分配到个人,由劳动者真正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6]

当然人性论并非马克思论证生活资料应由人民共同享用的根本依据。马克思比空想社会主义者高明、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社会人的角度分析人的感性需要,由此形成了唯物史观。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531

由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可见,人民以何种方式享用生活资料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反过来说人民以何种方式享用生活资料就是判断社会生产方式文明进步的根本标准。从人类历史发展看,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实行的是群体共享优先于个体享用的“群享”方式,“群享”之后个人大多一无所有。生产力一定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后,实行的是私人享受优先的“私享”方式,这同时意味着多数人对生活资料的享用置后了,甚至没有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是按需分配,人民充分共同享用生活资料,这既是对“私享”的否定,也是对“群享”方式的扬弃,《共产党宣言》指出:

“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3]46
“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3]46

这里所谓的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显然就是指生活资料。

人民的主体是劳动人民,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主要指劳动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因为财富,包括生活资料是劳动者消耗一定的体力与脑力,牺牲一些安宁、自由和幸福生产而成的。共产主义的重要表现便是劳动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马克思在反驳剥削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时指出,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3]45
“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3]45

劳动人民首先指直接生产领域的劳动者,但并不仅仅指直接生产领域的劳动者,而是指一切为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人民,因为任何生产劳动均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离不开社会管理的作用,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

【“孤立的劳动(假定它的物质条件是具备的)即使能创造使用价值,也既不能创造财富,又不能创造文化。"[7]430

财富是劳动人民共创而成,自然应由一切为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劳动人民共有共用,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是实现“按需分配”的重要基础,“各尽所能”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人民是财富的共创者但未必都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任何社会,获取生活资料是享用生活资料的根本基础,分配与交换是获取生活资料的基本方式。交换的客体或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或是分配而得到的,生产越社会化,分配而得的便越多,所以合理分配才是人民有效获取,充分享用生活资料的最直接方式,反而言之,充分实现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分配才是合理的分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原则,这是最充分保障人民共享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基本内涵是依劳动的质与量对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和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虽然“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7]434。人民的主体是劳动人民,实行按劳分配无疑是有效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生活资料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同时指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先得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然后再从剩下的总产品中扣除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学校、保险设施等共同需要及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等,而且这些满足人民共同享用的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7]433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原则,而且按需分配在先,其程度随生产力发展应越来越充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既然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力越发展,在生活资料方面,人民就越应该按真实需要越来越多地免费地共同享用,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就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8]

这同时也意味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了保障人民能够共同享用基本的生活资料,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色彩自然会相对明显一些。当然,人们可以批判式反思计划经济下平均主义分配的弊端,但也不应该忽视它的历史必然性与道义合理性。同样,人们在言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也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多种”理应包括按需分配,而不仅仅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且应确认生产要素贡献者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

生活资料因劳动生产而成,发展生产力自然是保障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根本前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的根本基础,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7]435,436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52

他还重点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基础是教育;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科学技术、经济机制、思想观念创新的意义不吝笔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实践中还提出了以人为本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原则,

“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资产阶级关于家庭和教育、关于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的空话就越是令人作呕。”[3]49
马克思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3]5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肯定了在实现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方面“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3]33:其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36'从而为建立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扩大了世界人民共同享用现代生活资料的范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35其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3]33,34。同时马克思也深刻批判了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妨碍着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其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剩余价值最大化而不以实现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3]43其二,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必然产生无法克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3]37

其三,征服自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式与重要表现,《共产党宣言》对此论述说: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3]36。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种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损害着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自然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在“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4]579'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4]580其四,资本主义社会交换关系发展使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异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3]34,甚至人本身及其器官也成了交换的对象。

再看现今人们热议的共享经济,这种共享经济实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供给者与消费者更便捷、实惠地进行点对点的交换,使更多的闲置资源能为更多人民享用。人们一般将这种共享经济按共享的对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通过借用、租赁等方式暂时获得产品及服务的使用权;二是通过交换实现对旧货、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形成二手货市场;三是共同分享或是互换使用权,如拼车、物物互换等方式形成的协同式生活的方式。无疑,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的确具有促进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因为就提供共享产品或服务者而言,实质是想通过交换尽量实现剩余生活资料(生活服务)的利润。《共产党宣言》对这种情况也是有所说明的:”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3]39总之,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充其量只是分享经济,这一点共享经济概念提出者自己实际上是有过备注式说明的。一般认为共享经济概念是1978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Spaeth)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在《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一文中首次提出。其实他们提出的是合作性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并且明确指出其实质是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或合作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9]更重要的是,在看到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具有通过分享方式实现共享意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发展恰恰表明当代经济呈现出明显矛盾的局面:一方面,闲置资源供需两旺的情况证明一些人之所以购买他人的剩余产品是因为购买者实际上缺乏这些生活资料。这倒不是说这种共享经济不应发展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生产力已经较为发达的当今社会,这些产品或服务中的不少部分完全可以,也应该是社会为人民大众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不应成为一些人新的发财手段。另一方面,现今的共享经济中,提供共享产品的重要主体是私人企业,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所以人民虽然因此分享了一些生活资料与生活服务,但这种共享经济的发展恰证明社会存在着马克思所批判的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体现的是资本所有者为了尽可能减少利润的损失把社会大众变成“消费机器”的努力,正如鲍得里亚所说:“消费社会需要商品来存在,但更确切地说,需要摧毁它们”,因为“商品只有在破坏中才显得过多,而且在消失中才证明富有。”[10]

二、人民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共享经济的根本途径

生产劳动共同享受意指生产劳动必是人类的共同活动,有劳动能力者应参与这种共同性的活动并由此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是满足人类生命需要的基本活动,“是公有制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二入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4]215因而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环节,人民共同享受生产劳动自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共生产劳动之“共产”的必然,根本而言在于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生产劳动必是人类共同性的活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

【“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1]188

劳动的社会性意味着能劳动者不“共产”一一共生产劳动,劳动应有的社会性没有充分实现,回避这一“共产”要求的“共产主义”绝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批判的封建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的假“共产主义”,

【“封建主说,他们的剥削方式和资产阶级的剥削不同,那他们只是忘记了,他们是在完全不同的、目前已经过时的情况和条件下进行剥削的。他们说,在他们的统治下并没有出现过现代的无产阶级,那他们只是忘记了,现代的资产阶级正是他们的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3]55

但是做到“共产”(共生产劳动)却未能实现“共享”(共享劳动的快乐)的“共产”依然不是《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共产主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是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生命活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162这句话其实说明了只有实现人的生命自由的劳动才是真正给劳动人民带来享受的劳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民共同劳动实为无奈之举,所以这种社会虽然做到了共生产劳动却只能算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坚决反对人类倒退到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

【“然而,无神论、共产主义决不是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的消逝、舍弃和丧失,决不是人的采取对象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舍弃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非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的贫困。”[1]217

《共产党宣言》指出真正使劳动人民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快乐的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劳动,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

在这种联合劳动中生产的社会性既作为前提又作为结果内在于生产过程,因而从根基上保证了生产的社会联合与社会性调节,《资本论》对此论述道:

“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1]
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劳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是共同的享受,劳动因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7]435,436

与自由人联合劳动对应的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作了详尽的分析:异化劳动是劳动者无法享受劳动快乐的劳动,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1]159;
异化劳动是劳动者无法充分享受生产成果的劳动,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156
异化劳动必然只能是强制劳动,
“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1]159

《共产党宣言》指出,异化劳动是私有制社会的“共象”,

【“我们已经看到,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但是,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勉强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3]4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也是异化劳动趋向严重的过程:

一方面,
“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3]38;
另一方面,
“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3]38

这也是断定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重要依据,

【“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3]43

劳动成为自由人联合劳动还是异化劳动及其实现程度,根本而言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但如果劳动只是产生快乐或只是产生痛苦的活动,那就根本不存在自由联合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形态区别。所以,劳动必然具有的二重性即有用性与有害性,决定了劳动可能是产生快乐或带来痛苦的活动,不同社会生产方式只是使这种快乐或痛苦的实现程度不同而已。劳动能给人带来人生享受,根本而言在于劳动是表征并实现人的生命自由的活动。劳动之所以给人带来痛苦在于劳动是劳动者生命力的消耗过程,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无法享受休闲、娱乐活动,还必然会受到劳动规则、纪律的约束。劳动必然具备的有用性与有害性决定了能让人民享受快乐的劳动一定是劳动的有用性超过劳动的有害性的劳动。至于如何实现此种劳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其一,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要求:一是确保劳动是光荣的事情,这一点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做不到,相反,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3]34

二是确保劳动者得到合理的物质利益,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这是确保劳动者得到合理物质利益的基本途径。三是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劳动者成为社会文明的主导者,这一要求在共产主义社会必定会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3]46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其实只是现代奴隶,“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3]38其二,确保劳动者“有劳动”。“有劳动”是劳动者共同享受劳动快乐的根本前提,《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3]38共产主义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合理组织生产劳动,因而有利于充分保障劳动者“有劳动”,而且共产主义社会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便是“有劳动”,为了人民“有劳动”可以牺牲一些经济效率。《共产党宣言》还为确保人民“有劳动”提出了一些具体主张,如

【“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3]53

其三,公正分配劳动义务,切实减少劳动的有害性。劳动的有害性总是存在的,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时,公平地分配劳动义务让一切能劳动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是减少劳动的有害性的基本方式,《共产党宣言》强调:“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3]53

再以共享生产劳动的共享经济内涵看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例如滴滴打车,首先,从滴滴对整个社会实现共享劳动情况看,一方面不能否定滴滴的确把客运业的蛋糕做大了,打车出行的人多了,为人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但滴滴壮大的过程也挤压着其他交通行业,特别是挤压了传统出租车公司的业务。滴滴和其他网约车公司的竞争压低了价格,导致传统出租车行业迅速萎缩,甚至波及公交车和地铁行业,导致一些司机因此失业,或收入快速下降。也许这是产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滴滴抢夺它们的蛋糕本身就意味着,传统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特别是公交车和地铁行业本身还有发展的空间。而且公交车和地铁行业才是普通百姓出行基本的、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滴滴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性侵事件更是凸显了这种安全的莫大价值。可见滴滴的发展恰恰证明,供人民共享的便利交通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需求。其次,从滴滴司机的劳动情况看,滴滴也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根据齐昊组织的团队的调查,[12]从事滴滴业务的主要是离职的国企职工、外地人、生意惨淡的个体户、供孩子上学的前出租车司机等,这些人大多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

一是生活压力大,绝大多数人开滴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
二是主要是外地人,开滴滴成为外地人在本地实现真正意义上落地生根的一个方式;
三是以男性为主,极少有女性司机,因为男性是传统意义上主要的家庭挣钱者;
四是有五险一金的比例很低,一直处在非正规就业的状态下。再看滴滴司机的收入情况。

2015年滴滴刚入市时,滴滴司机净收入还算可以,基本可以维持一个一般劳动者的正常工资水平。但两年后,由于竞争的加剧,滴滴司机抽成后的收入往往只能维持车辆折旧、还债以及日常投入。从劳资关系看,滴滴司机实际上隶属于单一平台,平台出现危机就会导致大量滴滴司机破产。滴滴凭借数据和算法获得垄断地位进而获得在金融市场融资的重要筹码,融资之后就会进一步通过消费者补贴和生产者奖励来维系垄断地位,由此容易产生的后果或是主动减少补贴和奖励以实现较高的利润率,或是兑现不了融资过程中承诺的利润率,无力继续补贴和奖励,进而导致消费者减少,并使司机经济状况恶化,有的司机甚至因此破产。关涉大量就业人口的传统企业出现危机后,政府大多会施以救助,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了这种作用。滴滴实际上已有大量就业人口,但他们却处于个体生产者状态,极少有社会保障,无论是滴滴还是租赁公司都不承担任何社会保障义务。总之,在私人资本控制下,多数滴滴司机从事此种劳动实际上是情非所愿,并未享受到劳动的快乐,更何况滴滴还使得一些传统客运业的司机因失业而“受伤”,所以滴滴并非真正的共享经济。

三、人民共同享有生产资料:共享经济的根本基础

人民共同享有生产资料意指生产资料不仅由人民共同所有、占有,而且这种共同所有或占有能够给人民带来享受,主要指带来物质利益,获得劳动享受,否则就是名义上的所有或占有而不是真正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是进行生产劳动的根本物质前提,所以人民共同享有生产资料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共同享有生产资料必然要求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3]45

首先,生产资料本就应该由人民共同享有。马克思指出劳动工具因劳动而成为工具,劳动对象因劳动而成为对象,自然应归劳动人民共同享有。《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3]46

至于土地等自然资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最初并不是以劳动者的身份与自然对立,而是作为所有者与自然相对立。”[13]这就意味着,与自然共生之人应成为土地等自然物的所有者。人是社会的人,国家产生后便成为国家的人,所以,土地最终应该国有化,马克思在《论土地国有化》中指出,“社会运动将作出决定:土地只能是国家的财产。”[7]232,233所以,掠夺他国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劳动,侵占公共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劳动均不应该。《共产党宣言》强调,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3]45,

重要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本就是对劳动者私有制的破坏,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3]4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

【“政治经济学在原则上把两种极不相同的私有制混同起来了。其中一种是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另一种是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它忘记了,后者不仅与前者直接对立,而且只是在前者的坟墓上成长起来的。”[4]876

其次,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发展生产力,夯实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物质基础的根本要求。《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力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3]37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对此,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

“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一切生产力和交换手段的支配权以及他们对产品的交换和分配权,由于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这一切,所以同现在的大工业经营方式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除。”[1]687
而且可以保障
“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过剩不但不会引起贫困,而且将保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1]688

再次,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公正分配生活资料、确保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的根本基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14]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强调分配方式是历史的、具体的,

【“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7]43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4]874是实行真正公平的分配即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的根本基础,资本主义社会既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更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3]46

由此还可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才可能实行合理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一,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是劳动人民共创而成,此类生产要素的贡献应归于进行共创活动的劳动人民;其二,全体国民是一国之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所有者,此类生产要素的贡献应归于全体国民。

最后,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公正分配劳动义务,实现人民共同享受劳动快乐的根本前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劳动义务太重,剥削者回避劳动义务是私有制社会普遍的“共象”,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与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7]428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人们“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7]434这样也就使得无人能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去占有他人的劳动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的重要本义所在,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3]47

马克思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张一提出便受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基本理由无非是人性自私,所以“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3]48《共产党宣言》对此从两方面进行了批判:其一,针对人性必然自私,《共产党宣言》指出: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改变的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3]50,51

主张人性自私,然后从自私观念引申出私有制永恒的人显然忽视了自私只是一种观念而非不可更改的本性,

【“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谈到古代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谈到封建所有制的时候你们所能理解的,一谈到资产阶级所有制你们就再也不能理解了。”[3]48

其二,针对私有制一消灭懒惰之风就会兴起之说,《共产党宣言》批判指出:

“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所有这些顾虑,都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同义反复:一旦没有资本,也就不再有雇佣劳动了。”[3]48

资产阶级还常常反驳马克思说:资源有限,欲望无穷,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满足无穷的欲望,马克思所提出的“生产力发展到足以满足全人类需要的水平”的共产主义社会永远不会实现。对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批判指出,需要和致富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类欲望: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的本能欲望,是人的“需要”,它以使用价值这种特殊财富欲望为对象,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实现;致富欲以交换价值这种抽象财富(价值本身)为欲望对象,以交换价值充分发展为根本基础,“货币作为发达的生产要素,只能存在于雇佣劳动存在的地方”,[15]容易变成“贪婪”。当我们把“需要”与“贪婪”区别开时,便可看到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其实早已告别了短缺经济,迎来了过剩经济,具备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至少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物质条件完全可以实行按需分配了,但这一点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而言却依然只是美丽的梦想,根本原因就在于统治阶级及其领导集团不愿实施之。

关于如何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提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52

具体措施主要有:

“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征收高额累进税;废除继承权;
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等等。[3]52,53

《共产党宣言》同时指出消灭私有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也曾明确指出:

【“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685

虽然《共产党宣言》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明确预言社会主义社会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欧美国家实现,但马克思并不待只有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庸俗生产力观,相反,《共产党宣言》以俄国为例指出相对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3]8

由《共产党宣言》这些思想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其一,实行真正的共享经济,生产力不发达不是拒绝的理由,因为只要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便可以在同样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实现更充分的共享经济,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的重要原因,“毛泽东时代”人民的生活虽然艰苦一点,但生命质量指标,如人均寿命却与当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不大,人民还共享了奋斗人生的快乐就是明证。其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承认并积极发挥私有经济,包括资本主义性质的私有经济的积极作用,但绝不能因此忽视一切私有经济都不会在生产资料方面让人民“共产”,因此不能奢望通过发展私有经济来实现真正的共享经济。

对照如上分析可见,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之所以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是建立在“共生产资料”的基础之上。就共享的一般含义,即“共同拥有”和“共同分担”而言,共享经济自古有之。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人类最初级的共享经济。私有制出现后至近代社会,使用权的共享,如借用租赁物物互换取代了人们对所有权的共享。只是受时空限制这种低级的共享难以成为一种经济模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出现了分享利润的收益共享机制。互联网的出现深化了使用权的共享进程,产生了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但应该看到这种共享经济虽有促进人民共享生活资料与生活服务的作用,但却并不涉及生产资料由人民共同享有,因而无法充分保障人民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和享用生活资料,其实质依然是分享经济。这种私有经济性质的分享经济必然具有私有经济唯利是图的天生缺陷:只愿意提供能够获取利润的共享产品或服务,且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并不真正关心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这就是人民从淘宝网淘到的往往不是宝而是假货,滴滴车变“滴滴畏”的深层原因。另外,还应看到这种共享经济充其量只是缓解、推迟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反,它可能成为加深经济危机的新危机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及其相应的制度创新为过剩产品寻找新的市场,刺激本已过剩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重经济危机。可见“在私有财产依然是当今我们不得不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民主体地位有可能被私有财产所掩盖,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就有可能因为私有财产的极度扩张而流产。”[16]那么当代社会就不存在真正的共享经济吗?在当代社会,真正的共享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因为只有公有制经济才真正保障了生产资料由人民共同享有,从而为人民共同享用生活资料、共同享受生产劳动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理解,虽然现今所谓的共享经济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但这种有共享意义的分享经济之所以在我国发展得比最早提出并实践此经济模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更大发展较顺利,显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制度保障与物质基础密不可分,如土地公有制保障了我国以较少成本实现了公共交通快速而巨大的发展,让人民共享了更好的交通便利,同时也是我国藏粮于地,藏粮千技,确保人民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17]当今世界最具公平精神的高考制度保障了普通民众的子弟可以共享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如果说当代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得还不够充分完善,那主要是因为人民共产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不够强大。所以,发展真正的共享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应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要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1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8

[6]杨承训.优化人民美好生活的微观支点立足实际重新认知和运用马克思”个人所有制”论[J]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7):9-15.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J北京:人民日报,2015-10-30(01)

[9]FELSONM,SPAETHJ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6.

7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

[10]鲍得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929

[12]齐昊.为了揭开滴滴的秘密,我们采访了160位司机[EB/OL].搜狐网,2018-08-2919:45.www.sohu.com/a/250562145_550943.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5-176.

[16]李齐.人民主体性与共享发展新理念诠释[J]岳阳:云梦学刊,2017(1):60-65.

[17]贺汉魂衣地公有:藏粮于地,藏根于技有制度保障[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7(2):29-36.

[18]习近平.理直气壮做强做仇做大国有企业[EB/OL].(2016-07-04)[2018-04-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4/c_1119162333.htm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9-01-22/54698.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1-23 关键字:经济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