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李国斌买房记:不愿意变成城市市民
44岁的建筑工人李国斌今年做出了重大抉择。作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光辉乡柏林湾村村民,眼见很多和他差不多的农民买了房,他咬咬牙于年初以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价格在巴中买了一个商品房,总共花了40多万。
“我买房就是图个住的地儿,没见什么买房转户口的。”李国斌否认了记者关于转移城市户口的提问。
根据国家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国家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从2015年的39.9%,升为2020年的45%。另外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国家要让更多的农民工变成城市市民。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四川巴中的常住人口332.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4.89万人,乡村人口207.97万人。城镇化率37.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也就是城市常住人口增加了4.6万多人。然而,巴中2015年年底城市户籍人口(农业人口)才80.84万,也就是常住人口约124万中起码有40万农民工还是农村户籍,成千上万的李国斌就是案例。
让农民工买房落户并未如想象中般推行顺利。
买房不转户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随着各地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启动了鼓励农民工在城市买房的政策。
四川省巴中市也不例外。该市去年5月到今年5月,分别就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发展的9条意见, 提出在巴城老城区购买新的普通商品住房按房屋建筑面积1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兴文新区按房屋建筑面积2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
另外购买普通住房也有贷款优惠,同时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不过,多名农民工购房者告诉记者,自己没去领补贴,也没搞贷款。
李国斌买的是南坝棉纺厂中兴·城南华府,属于老城区, 彼时房价4298元/平方米,按道理可以每平方米补贴100元。
李国斌不是不想拿这个优惠,对此他还给售楼处打过电话,但是对方表示之前他买的房子不在均价以上,且要未满足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但是李对转户口并不感冒。
他也不愿意贷款,由于做建筑工人每月收入不很稳定,有时一个月没有工作都没有收入,一年平均算下来每月有4000-5000元, “自己年纪大了,现在还能挣钱,但是五六十岁时怕就挣不到钱了,每个月连还房贷都还不起了。”他说。
对于户籍,他表示身边还没有见过农民买房愿意转城镇户籍的。自己也不会转。
这与国家目前城镇化的方向相悖。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在务工地自购住房的农民工比例为1.3%,提高0.3个百分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为什么农民工即使买房也不愿意落户?
另一位农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告诉记者,买房的目的是孩子可能在城市就近入学,这样有好的学校读,但是读到高中后都按成绩分校,买房能上好学校的情况不存在。
今年31岁的湖北省潜江市小河村廖昌虎在2015年3月在潜江市买了一个商品房。今年潜江市和四川巴中一样有买房补贴,他告诉记者,买房主要是为小孩上小学做准备,但是和李国斌一样思路的的是,他也不会转为城市户口。
陷入怪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是农民变成城市市民,享受城市的社保、医疗、教育等各个公共服务。农民工拒绝这些,这让人有些意外。
李国斌掰指头告诉记者,城市户籍享受的那些公共服务意义不大。
比如,之所以宁可放弃补贴,不要巴中市城市户口,是有别的打算。因为自己家还有2亩地,目前家里老人在种植。老家距离城市很近,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就可到达。由于周围的村庄已经有开发的,感觉自己那个村路很有可能也要被开发,开发的话占用土地就会有补贴。
即使老家的地不开发也不能转户口,因为转了后吃不到低保,农村居民到了60岁每月国家有养老金(现在一个月是每人七八十元)。
李国斌指出,一些特大城市可能好一些,比如成都。但是成都的房子贵,买不起。最关键是,即使买得起,也转不了户口。在巴中房子便宜,但是就业机会少。比如巴中企业不多,有的企业招人,但是自己去一个月拿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自己做建筑工人挣得多。
这就陷入一个怪圈,其实自己在巴中市有城市户籍意义不大,核心是不好挣钱。“企业要的话我们又嫌钱少了,我们看不上,我们想去的企业工作干不了,别人又看不上我们。”他说。
四川统计局课题组在2005年9月在成都、自贡、绵阳9个城市的调查发现, 逾七成农民工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只有25%左右。半数以上农民工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农民并不愿意去太小的城市,调查显示,愿意落户省内县(市、区)的只有14.9%,82.4%的受访者选择大中城市市区作为落户地区,其中省内地级中等城市市区,占比达55.7%,其次为成都市区,占22.7%,这反映出农民工看好省内大中城市。
这项调查也发现,半数以上农民工愿将农村医、社保转换为城镇医、社保。但是不愿意者也分别占到31.5%,犹豫者占到26.3%。不愿落户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成本高,不如农村安逸。且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差别不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巴中市2015年底有298.68万农村户籍人口(占比78.7%),要比实际在农村的常住人口207.97万,多近100万。这就是说,有100万农民工离开了巴中乡村,去了巴中城市和其他以外地区,但是仍不放弃农村户籍。
据李国斌介绍,他目前有2个子女, 2个子女读书其实并不需要有城市户籍。小儿子上初中需要划片上学,但是也不严格。至于高中,完全是按巴中全市的考试成绩分校,有无城市户籍和房产,没什么作用。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认为,要让农民放弃农村土地,享受城市户籍的公共服务,除非给他们的农村土地补偿足够多。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户口,和农村的差异不大,户口本身含金量不高。”他说。
根据四川统计局调查,收入低、房价高、就业不稳定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碍。
调查发现,目前农民工市民化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住房、养老、子女义务教育三方面,基本住房保障是农民工最希望享有的市民化待遇。不过,目前农民工并未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的范畴。相反,各地出台的政策是农民买房才可变成城市户籍,但是变成城市户籍后,因为已经买了房,这些人反而丧失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的保障资格。
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牛凤瑞认为, 这里面有一个利益均衡问题,现在国家一方面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另一方面强化土地与农民的联系。
“城市的生活质量要比农村好,但是很多政策不给力,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是农民进城的基本诉求,若不能保证这种诉求的实现,农民当然就想保留自己的农村户口、自己土地的权益,同时能进城就尽可能的进城,这是个合理的选择。”
另外大城市对农民工进城限制越来越严,农民想去却去不了,“比如我们应该因城施策,很多城市虽然超过了500万人口但也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吸纳农民工转为市民。”他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6-08-12/39437.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