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理论园地>

经济

打印

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容提要: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次被中 央提及,这一新的表述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解读。本文梳理了学者们对供给侧改革的各种解读,并加以适当评 述,以期正本清源,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确含义。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不应被过度解读,应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 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将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相区别。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 求。在此之前,供给侧改革就已经被提出,并在不同场合被中央高层多次提及。这一新的表述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都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 自己的见解。有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有的则与中央精神相违背。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梳理分析学者们对供给侧改革的各种解读,以期正本清 源,更好地理解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确含义。

大体上来说,经济学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读有以下几类观点。

新供给经济学的观点

新 供给经济学是最近几年国内新兴的一个学派,发起者主要来自政府相关研究机构或市场机构,他们的学术讨论比较活跃,2013年成立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 究院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等研究组织。在近期对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中,新供给经济学派发出的声音比较多。

他们认为,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失误在于强调需求侧的分析,进而形成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忽视了供给侧和供给管理。之前国内一直强调的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推动经济增长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世界金融危机后,这种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方式已经引起了学界许多反思,因此需要探究相对应的供给侧的动力机 制。他们将华盛顿共识下的供给学派看作是颇有建树的一个学派,认为该学派在美国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正面效应,激发了供给的活力和潜力;但同 时,该学派弱于结构分析、制度供给分析和政府的作为方面的深入分析,因此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新供给经济学看来,从供给侧出 发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制度。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制度、科技和管理创新两方面的要素对经济增 长贡献可能会更大。在下一阶段的改革过程中,要通过全面的制度改革来化解高行政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和高税收成本约束,进一步释放微观经济主体的潜 力,提高经济增长活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据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放开人口政策、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实施金融化改革、鼓励创新创 业等。这一学派强调,当下改革过程中一定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尽量不刺激或者少刺激,即使刺激的话也要考虑供给侧的效果,要坚决抑制政府万能的倾向。

应该说,我国上一轮的大规模需求刺激政策之后确实产生很多后遗症,这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于大规模 需求刺激政策的反思。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新供给经济学在理论层面和政策层面都存在不少漏洞。有学者指出,该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认为 供给侧的五大要素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事实上,他们搞混了宏观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问题。需要明晰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适用于短期平衡的经济 理论。社会总供给的变化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在短期中不会改变,如果此时外生冲击导致社会总需求偏离社会总供给,发生经济危机,就需要采用需求管理 政策来使宏观经济达到均衡。而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问题,主流宏观经济学中有相应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分析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因此新供给经济学的所谓理论创新其实并无新意。还有学者指出,该学派将供给侧因素表述为人口或劳动力、资本、土地、创新、制度等,但这五种因素并不是简单 的平行关系,它们并非是在同一层面因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是生产要素,创新和制度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前者通过量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后者是通 过质的提升来影响生产力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包括该学派在内的许多学者都集中在要素供给层面讨论供给侧改革问题,而我国现阶段 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却在于产品供给层面。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所要解决的主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也是强调要从产品供给层面入手。 因此,新供给经济学的解读实际上与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差距较大,对理解和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问题作用有限。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需求侧

当 前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依然在于需求侧,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必须以适度扩大总需求为前提条件。他们指出,现阶段中国经济严重下 滑,主要还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而造成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自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 逐渐放缓;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正处于一个6-7年的下降周期中,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内外两方面因素叠加导致总需求疲弱。从各类经济数据指标可以看 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偏离潜在增长率,当前物价已经出现了通缩倾向,这表明经济几乎处于最底部的阶段,如果此时不采取适当的需求管理政策,经济将会进 一步下滑,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他们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是应对当前总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手段。主要理由如下:其一,有效的投资能够帮助我 们补短板,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例如对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劳动队伍、材料装备、技术研发、前沿科学等广义生产要素和国家战略性资产进行持续有 效的资本投资。其二,投资与消费是正相关的,有效的投资会创造价值、增加就业,进而增加家庭收入,促进消费增长。其三,中国还有许多投资机会,政府的投资 机会仍然很多,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只相当于沿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差距在15年左右,仍然存在海量的投资需 求。因此,鼓励政府主导的投资仍然是合理的。还有学者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也应适当宽松,当前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有助于中国经济 走出通缩的通道,中长期对结构转型也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当然,他们认可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但强调政策的轻重缓急。在他们看来,在当前经济 严重下滑的情形下,要谨慎、适时地推行供给侧改革,防止供给侧改革抑制消费需求或者投资需求。有学者提出,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的。比 如,在经济下行时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也是供给侧的补短板措施。这种政策短期提高了需求,又可以在长期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整个社 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过去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既增加了短期需求,也增加了长期供给。现在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许多措施目的是增加长期供给,但也需要短期的 投资才能实现。事实上,我国过去的和现在的宏观政策,一直都是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政策,它既不是发达国家单纯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也不是单纯的供给学派政策。

这部分学者主要从需求侧解释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更好的把握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辩证关系,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美国供给学派混淆

许 多学者认为,不能把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与美国供给学派混为一谈。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考察,通过供给端研究经济问题并非新鲜事物,从供给创造需求萨 伊定律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都强调供给的重要性。但这类片面强调供给端作用的经济学流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饱受批评:马克思就对 萨伊的经济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曼昆等经济学家称美国供给学派为倒霉的愚蠢的经济学,该学派的经济政策实践也曾经误导美国经济,对其造成沉重 打击。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点毋庸置疑。不过,有一些人错误地将供给侧改革理解成采用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对公 众造成误导。一些学者针对这种错误倾向进行了批评。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以供给学派为理论基础,在美国实施了诸如紧缩货币供应、对 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大幅度减低高收入者和大企业的所得税率等政策,希望带领美国走出滞涨困局。然而,上述政策的实际效 果并不令人满意,它使美国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供给学派也随之名誉扫地。目前,一些人不去正视 这些事实,仍在鼓吹供给学派理论,重提实施该学派的政策主张,这不仅误导舆论和政府政策方向,还有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还 有学者指出,应该全面正确认识对供给端的强调。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许多经济政策都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结合的,比如产业扶植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政策 等等。同时,一些人提出的供给不足的证据站不住脚。比如,许多人都将中国人大量从海外购物作为国内供给不足的证据。事实上,日本作为中国人最常去购物 的国家,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不足300万,很难代表整个中国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大部分国人进行海淘,买的都是国外比国内便宜的商品,这反而说明了 国内的有效需求能力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

一些学者进一步指出,更具危害的是,一些人假借供给侧改革的名义,实则贩卖新自由主 义的政策主张,这明显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些信奉供给学派的学者主张,供给侧改革要淘汰的僵尸企业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国有企业 先行,淘汰一批落后国有企业,以国退民进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有人认为,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确私人对于土地的 各项权利,这实际上是变相推动土地私有化;也有人认为,供给侧改革要着重改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彻底改变政府的干预主义行为,将政府的经济责任严格限 定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类似的这些主张实际上都是新自由主义老生常谈的药方,与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毫无关系,明显有违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的初衷,有违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格外警惕。

客观来讲,一些学者的某些观点过于偏激,但他们对于供给学派的批评,对于借供给侧改革之名行新自由主义之实的别有用心者的尖锐批判,对我们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具有很好的警示意义。

正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有 学者指出,形成新常态下经济失衡的直接原因,首先表现在需求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结构性失衡,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 严重。从投资需求疲软角度来看,呈现下滑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从消费需求疲软来看,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因此, 供给侧管理对缓解我国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针对性。供给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能够调节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于既存在经 济下行风险又存在通胀压力、双重失衡并存的治理而言,供给管理能够防止经济失衡并避免通货膨胀,并且更具长期效应。

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在于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政策实现经济反弹,因此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这 些学者特别强调,重视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需求侧管理的退出,两者应相互配合,互为促进。需求管理主要是适度扩大总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供给 侧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供给侧改革则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为中长期经济持续稳定 健康发展创造条件。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管理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助于防止经济比例关系失调,有助于克服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运行。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加强供给侧管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推动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居 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 它却是许多人在理解供给侧改革时往往忽略的内容。

如何从正面阐述了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这是读懂中央精神,准确、全面的理解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含义的关键。

首 先,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的供给端确实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事实上,近期中央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基本上是围绕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 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内容来展开的,这与近几年中央工作会议所强调的任务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供给侧改革不应被过度解读。

其次,现阶段经济的困难状况不仅仅是由供给端造成的,需求端也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两端同时发力来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

最 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供给学派有着本质区别。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 导,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美国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 济领域的一种表现,其一系列经济政策主张旨在提高富人的收入水平,修补资本主义制度。如果将供给侧改革误读为供给学派,照搬照抄供给学派政 策,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坚决与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划清界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6-01-24/36051.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凌云志 更新时间:2016-01-24 关键字:经济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