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大治,国际金融中的博弈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流动跨越国界,还意味着各国政策的影响相互交叉。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国家利益,每个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不可能是自发统一和协调的,而是充满了对立和冲突。
安分守己反而受制于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博弈,从理论角度看,是一种非合作的多重博弈,博弈过程非常复杂,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并不会自然实现国家利益的帕累托最优,在长期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一国很容易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温水煮青蛙”的困境,不仅国家利益长期受损,国家金融安全遭遇威胁,甚至连政治稳定的底线都会受到冲击。
“日 本病”就是国家金融战略受制于人而导致国家灾难的典型。日本经济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成就了举世瞩目的“日本奇迹”。但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 产生了严重的“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从此陷入长期衰退与持续通缩的艰难境地,被称为“日本病”。“日本病”的病根在受制于人,缺少长期主导权。虽然 日本很发达,个人金融资产全世界第一,但基本上没有进入金融社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日本金融对全球的贡献都不大。
日本十几年前出 台了金融改革法案,一是把国内庞大臃肿的金融机构市场化,二是把基本封闭的金融市场完全开放,结果美国金融机构大举进入,日本巨额外汇储备和民间资金大幅 流出,日本最核心的金融资源被美国所侵占,美国在日本获取了巨大利益,并左右了日本的汇率,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受制于人,陷入长期通缩。
乱中有为才能占据主动
混乱和无序是国际金融运行的本质和常态,有序是短暂的,混乱是长期的,金融创新发展就是在“长期混乱短期收敛于有序长期混乱”的过程中实现的。在混乱的国际金融博弈中,安分守己不能换来安全,谁占据先机,谁主导格局,甚至谁引导失序,谁就能取得更有利的发展契机。
美 国就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制造的混乱,乱中有为,通过政策“折返跑”战略的实施,完成了和新兴市场的风险换位,向新兴市场转移了金融风险,保障了自身长 期中的金融安全。2008~2014年间,美国始终处于一种引领状态,无论是复苏抑或是衰退,无论是进抑或是退,美国的经济周期和宏观政策总是引领着全球 发生滞后、同向变化。危机这几年,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折返跑,美国经济根据自身体质和阶段状况不断主动调整步速和节奏,其他经济体,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 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始终处于被动跟随的状态。危机这几年,多元化一调高过一调,独立增长神话一个接着一个,霸权式微说也一浪高过一浪,而实际上,美国经济 金融霸权不仅没有根本动摇,反而以一种且进且退的变化方式深层体现,霸权力量支撑的变速折返跑,让美国经济突破了体能瓶颈,也大幅消耗了跟随者的增长动能 和发展势能。
反思危机,美国经济引领的周期折返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能够利用危机实现自身的风险释放和快速释放,在向新兴市场转嫁风险的同时最大化了本国国家利益,实际上就是乱中有为战略的具体体现。
乱中有为也需底线思维
值 得强调的是,乱中有为的前提是自己不能乱,也就是说,乱中有为需要底线思维,“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国家金融安全战略的两大核心。国家 金融安全的底线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政治稳定,从技术上看则包括了多种内涵。就中国而言,国家金融安全的底线思维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充分支 持实体经济,并以此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基石。
从技术上看,国家金融安全的底线思维包括以下内涵:第一,金融体系不爆 发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主功能不被抑制;第二,国家物价稳定,CPI同比增幅不超过3.5%的警戒线;第三,国家主权货币币值稳定, 兑主要国家货币汇率不发生巨幅波动;第四,国际资本流动顺畅但不过度,不发生大进大出风险;第五,银行业运转正常,不良率不超过资产利润率;第六,政府和 企业负债保持适度,债务风险可控,不发生企业废债风潮和主权债务违约事件;第七,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不发生支付危机,货币资金价格不过度波动;第八,金 融改革对银行业整体的冲击有限,即便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银行业整体也不出现亏损;第九,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等新生金融力量有序进入银行 业,不发生非理性的恶性市场竞争;第十,保险行业和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不发生恶性道德风险事件和突然性的股市崩盘。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原标题:国际金融博弈:乱中有为才能占据主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5-04-04/31141.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