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在组织力和凝聚力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出处:《环球财经》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 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日本是不能忽视的对手
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轻视日本的情况。我们谈的都是日本的经济泡沫教训,“失去的十年”云云;随着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这种“小瞧”之势,有增无减。
事实上,这种“小瞧”让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吃了很多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轻视,所以放松了警惕,没有把日本当作竞争对手,在合资、合作、引进日本技术、投资等经济活动中,很多中国企业和相关部门有一种“给我们送钱和创造就业”的暗自得意,而忽略了每一单个日本企业背后如同军团一样推进的财团力量,以及他们细密的布局、对中国市场的蚕食与合围。
这些日本财团仿佛“无影脚”,看不到,摸不着,隐藏在一家家如东芝、索尼、丰田等企业后面,但是,杀伤力极强。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警惕意识,那么面对日企的“进军”,我们的经济体系缺乏应有的防御抵抗功能,拱手将市场及利益让手于人。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们只看到了日本国内的GDP在下降,却忽视了日本海外的扩张。而且其产业外移是有条件、有选择性地向海外转移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结果变成他把身上的“肥膘”贴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显得胖了,日本瘦了,我们的GDP在涨,但这种“肥膘”也在损伤着我国的经济躯体,我们现在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等等,就是这种“肥膘”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不能够单纯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日本的海外扩张中,除了庞大的资源积累外,日本的技术、产业链都站在了世界的尖端——这才是日本在整个世界经济结构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日本是不可不学的榜样
因为历史恩怨,加之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的首相不断地参拜靖国神社,还有钓鱼岛问题、慰安妇问题、“二战”劳工问题、化学武器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媒体在对日本的报道,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潜藏着一种厌恶与仇视的情绪,所以本能地不愿意去向日本学习,但无论是前面谈到的忽视,还是这里谈到的仇视,反过来也造成了对我们自己的伤害。
这十几年来,我们其实鲜有对日本的研究。一些官方机构和大学的研究项目经费来源是日本财团,这也就变成了我们很多研究实际上是在为日本服务,而不是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服务。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们有很多力量在研究日本,那一时期出了很多成果,,如书籍、论文,还有各种报道、交流。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这一切突然被中断,而“美国模式”开始被众多国人膜拜。我们的大学教科书、经济报道,都“唯美是瞻”。但是,2008年金融海啸,让我们认识到美国虚拟经济、金融治国模式的巨大危害,尤其是美国向其他国家转嫁危害的能力,更让人忌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以“美国模式”和思维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只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在我们的实体经济、产业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能够去玩金融、玩虚拟经济、玩杠杆这些空中楼阁的时候,我们在产业经济方面,更应该向日本学习。
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技术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产业升级问题之种种,在日本发展和强大的过程中,均已提供相当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说日本产业经济、产业模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其财团体制核心——综合商社,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拙著《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
日本是老师,中国是祖师
我曾提出过这样的口号:日本是我们老师,我们是日本的祖师,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向日本学习,其实要知道日本很多核心的东西,如:文化价值观理念和一些模式都源自中国,而我们却把它弄丢了。我们学习日本,实际上是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从日本拿回来。
传统汉文化的诸多根本,在经过蒙古帝国、满清帝国,经过“五四运动”,经过“文化大革命”后,逐渐变异或消失,但这些历史文化却在日本、韩国等近邻有所留存,这在他们的电视剧情节里都有展现。我们研究日本经济、日本企业,背后其实也是文化价值观的研究。
改革开放后,西学东渐,对我们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丢弃我们的文化根本,这就如同中医和西医的关系。我们生病了,需要西医。为什么?因为他能救“急病”,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西医的副作用也很大,对一些顽疾、长期性疾病,束手无策。其治疗中,可能还诱发病情的爆发。
当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考虑“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日本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恰恰做得非常出色。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习呢?
研究日本财团正当时
由于以往对日本价值的忽视,造成我们不知道日本企业是如何行动、如何组织、如何布局的。前面说过,日本的企业像一个军团,企业与企业之间是有着相当高的关联度的。由于我们不知道日本的企业是怎么行动的,当我们很多产业要向高端发展、要升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日本已经对我们进行了限制和控制。比如我们的彩电业、汽车制造业,等等。而日本财团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形式,牢牢地把握着我们升级的“上游”,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研究。
此外,在企业管理方面,日本财团都是大型企业、超级型企业,而中国现在的大型企业在日本财团面前,从规模、全球化、利润率、技术开发能力、产值等各个方面上看,其实只能算中小企业。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日本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如精细化管理等,其实都是一个现场管理,但日本企业真正的管理核心,不是在内部管理方面,而是其外系统的管理。
所谓外系统就是企业财团的管理,比如丰田,丰田不只是一个丰田汽车,而是一个丰田财团,财团里涵盖十几家大型企业,围绕丰田汽车的很多零部件厂都是“世界五百强”,如丰田自动织机、丰田通商、爱信精机、日本电装等。正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财团系统,支撑起旗下每一家企业杰出的竞争力。这样的财团管理体系,更是值得中国企业去研究的。
中国的差距是组织力和凝聚力
谈到中小企业,日本也有大批中小企业,正是因为日本有这些大财团作为平台,才使得日本的中小企业能够长盛不衰,能够不断技术升级。
日本很多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其实都是这些中心企业来做,他们与大财团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建立起一套经济方面的秩序,使其发挥作用。
中国与日本的差距,在于中国的企业无序竞争,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定位都不明确,到底是中小企业做专业化还是大企业做专业化,实际上在日本的成功模式中可以找到答案:大企业做综合化,中小企业做专业化,大企业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中小企业则专注于制造。
日本的很多大企业实际上是在做怎样把中小企业捆绑在一条产业链上,而不是像中国的一些大企业的所谓大,只是在某一个产品上的产量大。
那么,我们所关心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与日本中小企业相比,差距在哪儿?
关键在于人。
日本企业多实行终身雇佣制,采取的是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人才市场不会泛滥流动,而是在内部有限地流动。这样有助于人才的积淀与培养,但中国的中小企业则缺乏这样的环境。
员工序列制、终身雇佣制、企业内工制,是日本制造业崛起的三大神器,这些,我们都不具备。所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难,症结在于人才积淀与培养,如何形成企业凝聚力、组织力的问题。
《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下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jj/2013-05-02/19819.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