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东:西方在全球化中是怎样挑战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
全球化迅猛发展挑战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朱继东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全球化的影响都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这种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层面。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全球化大潮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这就决定了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着这样的亲身感受,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电器、汽车是国外,吃的、喝的很多是国外的,穿的衣服、鞋子不少是国外的,就连看的电影、电视剧也很多是国外的……我们不仅生活在国外的产品包围之中,而且被国外的消费方式、生活理念、价值观念深深影响着。对于这种隐藏在全球化背后的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想,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避免全球化在中国演变成以美国为标准“西方化”“美国化”?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冲击又有着怎样的危害。
一、通过经济全球化来控制经济并影响人们的消费理念,引导其消费方式
2013年3月下旬,福建南平南孚电池一位名叫蔡运奇的小股东公开揭露世界500强企业宝洁的“罪状”:利用南孚渠道为宝洁自己的“金霸王”电池在中国开路;借口要开发锂电池项目,却让南孚向竞争对手“金霸王”采购相关设备,并且采购价比公开的报价高三四成。蔡运奇批评宝洁这么做有转移南孚资产的嫌疑,使得外资并购民族品牌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28个主要行业中竟然有21个被外资控制问题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在近年来多次被人提起。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在2006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已对外资开放的产业中,每一个产业中排在前5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着;尤其是中国的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竟然在21个产业里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可以说是基本上控制了这21个产业。其中玻璃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经被全部合资了,占全国产量超过80%的5家最大的电梯生产厂家也都已经被外商控股,国外品牌占据了汽车行业90%的销售额。而在与人民群众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流通领域,外资控制的大型超市在全行业所在的比例已经高达80%以上……从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开始,外资进入、占领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很快从前些年的投资建厂转变为收购中国企业,并且在收购中坚持着“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必须绝对控股”“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的“三必须”原则,不仅导致大量行业领先的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并且很多品牌在收购后被故意弱化甚至冷藏,最后逐渐从市场上消失。这么多民族品牌被收购的遭遇和外资控制中国这么多行业的事实不仅让大家想起拉美、东欧的一些国家开放过度的惨痛教训,这不仅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也给这些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长期的灾难性影响。
在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被外商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太多的教训。原大连电机厂曾经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内最大电机企业,曾获得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的年度经济效益先进单位,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原大连第二电机厂曾经是原来的机械电子工业部生产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也是辽宁省的十大著名企业之一。而就在中国被接纳为WTO观察员后的1996年和1998年,这两个电机厂分别与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然后又被外商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权、购销渠道,企业的巨额收入被外方采取各种手段加以隐蔽并流失境外,造成企业连年亏损。在掏空了合资企业后,外资又步步紧逼收购了中方全部股权,仅仅用了3年就通过“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完成了对两大优质国有企业的吞并。这种全球化大潮中的合资不仅没有实现国企解困的最初愿望,反而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多达一半以上的职工丢了“饭碗”,国家多年精心培育的行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被瓦解、破坏,大量的国家投资付诸东流,造成了“包袱被政府背着、债务逃废、税收流失”的心痛局面。
稍微留心这些年来的外资并购,类似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也让一部分因为企业被收购而下岗的员工对党和政府有了抱怨甚至愤恨。
事实上,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从使用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产品开始,从被动接受其消费文化逐步到模仿其消费方式,并进一步接受其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结果不仅衣食住行被外资牵着鼻子走,而且价值观念也被西方同化。看看我们每天的生活,早晨刷牙用的是高露洁、佳洁士等国外品牌的牙膏,洗发沐浴用的是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强生等国外品牌的护肤洗浴产品,在家里做饭用的是国外四大粮商控股或者参股的福临门、金龙鱼、鲁花等几大品牌的食用油,去上班开的是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国外品牌的汽车,拿在手里通话的是三星、苹果等国外品牌的手机,手腕上戴的是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欧米茄、劳力士等国外品牌的手表,在单位上班用餐去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连锁店,下班购物去的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晚上去酒吧喝的是嘉士伯、喜力等国外品牌的啤酒或洋酒,休闲时去电影院看到的也常常是美国大片,去外地出差住的是香格里拉、希尔顿、万豪、洲际等国外品牌的星级酒店……随着不少外资品牌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率的不断攀升,其中不少品牌已经在其所在的行业占据垄断地位,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生活在国外品牌的包围之中。并且,如果他们涨价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成本,这时不少人又常常会抱怨政府没有管理好物价问题。这样天长日久下去,我们增加的是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是对国外消费方式、生活理念的向往,不仅使国产品牌的产品销售遭受严重打击,而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一步步消解。
当中国不少支柱产业的控制权已不在我们本国企业手中时,当外资在越来越多行业拥有了控制权之后,我们又怎么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技术的创新,我们如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不少人在思考这些问题。因此,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同时,如何勇于、善于维护我国经济的独立和安全,同时维护好我国的文化安全、政治安全等,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和解答好的问题。
二、通过文化全球化进行文化渗透来影响、改变人们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
作为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渗透、扩张的重要方式,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几乎可以说是相伴而生。所谓文化全球化就是指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的各种文化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以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流、交锋、融合的过程。其中既有本国文明、文化的对外输出过程,也有他国文明、文化对本国的不断输入过程,其中既有文化产品的输入、输出,也有国与国之间在教育、科研、传媒、影视、艺术、出版、宗教等领域的交流。由于受“西方文明中心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西方文明在这种交流、对流中占据主动、主导地位,他们通过全球化大力输出自己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图书等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文化全球化变成美国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的“同质化”“一元化”“一致化”“一体化”,达到通过文化全球化进行文化渗透来影响、改变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的目的,从而实现“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文化霸权化”甚至“文化殖民化”。
美国的影视大片是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推行“文化美国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最为熟悉、接触最多的,这些影视大片中宣扬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大量涌入中国,美国文化、美国文明、美国价值等已经对我们很多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影响最大。如《空军一号》《2012》等美国电影中,美国总统被美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世界人民领袖,美国被赋予了领导世界、拯救世界等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责,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彰显无遗。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刊发的一篇题为《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毫不隐讳地指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地里生产的农作物,也不是工厂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是电影、电视、音乐、图书以及电脑软件等。从2010年起,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海外票房已经突破200亿美元,占据了其总票房收入的2/3。而美国推行文化全球化的策略就是用更多的银幕、频道、播放时间来进一步强化全世界文化市场对好莱坞的依赖、依附程度。2012年2月,中美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将在每年20部的海外分账电影配额之外再增加14部分账电影名额,并且其票房分账比例也将会由此前的13%大幅提高到25%。这意味着,不仅将有更多的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其在进一步加大文化渗透的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这也是美国文化全球化策略的又一次成功实施。由于美国文化多年来基本上“独霸”着全世界的影视市场,导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自己生产出能产生世界影响的文化产品,很多时候只能在本国市场发行和传播美国生产的文化产品,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掠夺”“强夺”甚至“强奸”。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的一项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40.89%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渗透的现象“非常多,情况非常危险”,但也有49.65%、6.33%、2.69%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有一些,但不必过度关注”“不至于,美国不会这样”“美国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入侵缺乏应有的清醒认识和警惕性。
语言优势和教育优势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西化的重要手段和强力武器。由于中国对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过分重视,很多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然后从小学到博士毕业也一直在学习英语,造成很大一部分人把相当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花在了学习英语上,不仅荒废了对母语的学习和对中华文化的继承,而且为英语为母语的西方文化大举进入中国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更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是,过分强化的英语教学带来的“文化殖民”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不少中国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西方文化的向往甚至崇拜。在国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可甚至崇拜之后,一些中国人通过留学、研修、交流等形式到西方之后,看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上的富有、生活上的奢华、个人主义的张扬、自由主义的泛滥等所谓的繁荣和进步之后,往往会对自己的祖国有很多不满意甚至厌弃等情绪,患上了一种“文明冲突病”。这时候,如果西方国家对其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收买,他们就很可能站到中国的对立面,甚至成为西方国家分化、西化中国的工具。
三、通过政治领域的渗透来宣扬西方政治制度并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反对势力
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不仅让我们中国人使用上了更多国外制造的产品,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也对美英等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积极推进政治全球化,各种国际性的会议、论坛在中国举行,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控制的电影、报刊、书籍、音乐、网站等传播载体进入中国,并且通过各种基金会、国际组织等培养出一批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瓦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诋毁、攻击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光荣历史,宣扬和鼓吹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公民社会、多党制、军队国家化、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主力军,不断地宣扬西方政治人物、政治理念、民主制度、政治制度、政治价值等,嘲笑我国一直推崇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大肆污蔑、丑化、攻击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和我们树立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邓平寿等典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等提出质疑甚至大加攻击,尤其是一些人利用大学课堂、公开讲坛和新闻媒体大肆宣扬和传播,使得不少人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下难辨是非、道德滑坡、理想信念丧失、信仰迷失,并且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生活腐化堕落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发生,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被西方国家收买成为间谍。
不仅在中国国内培养政治上的反对力量,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下大力气在西方的大学、机构培养出了一批政治上坚决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并且这些知识分子主要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学者或者当地的华裔为主。这些有着所谓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大学教授等身份掩护的人虽然不是中国国籍,但他们有着中国血统和面孔,又熟悉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利用所谓的跨国企业高管、公益慈善人士、国际专家等身份和一些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他们来到中国成为不少高校、企业甚至党政机关的座上宾,有的成为名牌大学的教授,有的成为包括央企在内的大企业、金融机构的独立董事、顾问,还有的被一些部委机关、地方政府聘为专家、顾问,甚至有部委机关、地方党委政府和国企请这些人来讲党课、举办大讲堂,使得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场合和身份大肆宣扬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宪政、人权、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等资本主义思潮,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支生力军,其影响之恶劣不可低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的一项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调查结果表明,40.22%、36.33%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普世价值是人类发展方向,12.19%、11.70%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权贵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西方国家在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效果,发人深思和催人警醒!
人权问题是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用来诋毁、攻击中国的又一个重要武器,并且具有更加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人权外交是从1977年起担任美国总统的詹姆斯·厄尔·卡特第一个明确提出,他还公开向全世界宣称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也就是从1977年开始,美国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人权和人道事务局,并开始发布《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其他国家的人权横加指责和干涉,最多时涉及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90年3月开始,美国操纵一些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第一次抛出了一个所谓“中国局势”的议案;在1992年3月,美国再次怂恿和联合少数西方国家,又炮制出了一个所谓“中国/西藏局势”的议案;此后从1993~1997年,美国和少数的西方国家又连续5年提出了所谓的“中国人权状况”议案,后又在1999年再次提出。从2000年开始,美国又对中国铲除邪教“XX功”的做法进行无理指责,大肆攻击中国人权。2012年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11年度人权国别报告》中,长达142页的有关中国人权状况报告内容不仅对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视而不见,反而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恶意的全面抹黑,将中国人权状况攻击得一无是处。2012年7月25日,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迈克尔·波斯纳竟然在中美第十七轮人权对话中公然攻击“北京在人权问题上朝着错误方向前进”。2013年4月19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12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继续攻击称“中国2012年人权环境继续恶化”,指责“被中国当局视为政治上敏感的个人或组织成员在自由结社、信仰宗教和旅行方面继续面临严厉镇压”“中国为了打击异议分子而采取了强制失踪、软拘留和严格的软禁措施”等。美国之所以利用人权问题一次次进行反华的舆论战,就是想借人权问题来丑化中国形象,破坏中国稳定局面甚至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意识形态指导下,不管中国在促进、保障人权方面付出了多大努力、取得了多大进步,美国政府依然还是指责中国人权“糟糕”和“倒退”,目的就是要在全世界抹黑中国,在政治上分化、西化中国。
诺贝尔和平奖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政治上抹黑、攻击、分化、西化中国的一个重要武器。2010年10月,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宰下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很荒唐地把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因触犯中国法律而被判刑的罪犯刘XX,就是因为他以造谣、诽谤、劝诱、组织等方式妄图颠覆中国的国家政权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就在1989年10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也把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长期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DL,再加上其曾在2006年把在中国新疆组织策划多起暴力事件的RBY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在企图抹黑、孤立、分裂、颠覆中国的意识形态的企图和政治阴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llyd/aq/2022-08-28/77213.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