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党的利益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作者:来源:《陕西日报》日期:2022-05-29 点击:
习仲勋同志生于陕西,长于陕西,在陕西生活、战斗和工作近40个春秋,是在陕西这块红色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作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三秦儿女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党的历史丰碑上,历久而弥坚,岁远而愈新。
一、坚定信仰,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习仲勋同志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在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执着、从不动摇,历经困难、挫折和生与死的考验,仍然砥砺前行。
年少立志,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同志出生在陕西省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那时的中国国运衰微、社会动荡,那时的陕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习仲勋同志在少年时代就接受革命思想,树立起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勇敢地投入到陕西渭北地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1926年5月,不满13岁的习仲勋同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春,他在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时,遭到国民党当局关押,虽身陷囹圄,依然不改初衷,在狱中转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以“两当兵变”为起点,经受武装斗争血与火的考验。1930年初,年仅16岁的习仲勋同志,强忍失去父母双亲的巨大悲痛,冒着深入敌营的巨大危险,受党组织委派,到长武县国民党部队做兵运工作。1932年4月,习仲勋同志与刘林圃等同志领导发动了“两当兵变”,点燃了西北大地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同年9月,习仲勋同志进入渭北革命根据地,任渭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指导员等职务,参与领导根据地的各项创建工作。1933年,习仲勋同志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到达耀县照金地区,与刘志丹等同志开辟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陷落后,他与刘志丹等同志开创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恢复了照金苏区,先后任革命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9月,他和刘志丹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错误肃反中被关押。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北后,他们才得以释放和平反,从而挽救了这块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镇守边区南、北大门,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中屡建奇功。1936年1月,习仲勋同志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6月,他随红军西征,先后任中共曲环工委书记、环县县委书记。随后,任中共关中特委(分委)书记、分区行署专员、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等职务,镇守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时间。1943年2月,习仲勋同志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警备司令部政委,守卫边区北大门。彼时,陕甘宁边区遇到严重经济困难,他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并亲自带领调查组到村蹲点调查,帮助各级组织制订生产计划,推广新耕作技术。当年绥德分区粮食生产取得了好收成,基本解决了全区52万人的吃饭问题。在保卫边区南大门和北大门的斗争岁月里,习仲勋同志始终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誉。毛泽东同志曾亲笔为习仲勋同志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1945年6月,习仲勋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解放大西北,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立下不朽功勋。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西北野战军副政委等职务,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命令,与彭德怀同志一起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与彭德怀同志、贺龙同志转战西北战场,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卓越贡献。主持西北局工作时,与林伯渠同志一起,为建设陕甘宁边区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努力。1948年1月至2月,习仲勋同志就“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问题”、“要注意克服土地改革中‘左’的情绪”和“按三类地区有区别地进行土地改革”等问题,向党中央、毛泽东同志3次函电,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左”倾情绪,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在土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等职务,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他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从实际出发,领导了西北地区五省的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反和“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等重要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恢复战争创伤,促进经济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故乡的近40年中,习仲勋同志从一个爱国爱民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冷静笃定的军事指挥者、主政西北的一方主官。淳朴的家风、关中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与影响,滋养了习仲勋同志开朗豪放、宽厚包容的性格和坚毅刚强的意志;“两当兵变”中血与火的淬炼,锻炼了习仲勋同志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韧稳健的斗争才能;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深入实际、独当一面的工作历练,培育了习仲勋同志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质;主政西北时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培育了习仲勋同志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也培养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这些丰富的斗争经历,锻造了习仲勋同志,使他一步步走出关中大地,担负起全面领导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直至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1952年9月,习仲勋同志调中央工作。虽然离开了陕西,但他一直惦念着陕西发展,牵挂着三秦人民。1958年9月和1959年6月,他两次到陕西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指导性意见。他曾三次指示保护西安古城墙,对西安古城墙得以完整保存起到重要作用。他关心延安老区的发展,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符合实际的意见。他关注陕西戏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力支持陕西戏曲演出团进京汇演,为秦腔事业的振兴提出宝贵意见。他离职休养后,仍然关注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挂念家乡父老的冷暖安危。陕西人民永远忘不了习仲勋同志对家乡发展的关怀,三秦儿女永远怀念他的丰功伟绩。
二、心中始终有群众,甘当人民的忠实勤务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仲勋同志是我党群众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忠实实践者,始终把自己根植于劳动人民之中,他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诠释。
来自人民,始终保持公仆本色。习仲勋同志出身农家,了解民间疾苦,从小就树立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思想,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初期,军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人民群众负担很重。为了减轻群众负担,边区政府号召党政军机关经营红军公田、兴办小牧场、种粮种菜、养猪养羊,补充红军和机关所需。作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同志带头响应号召,有空就帮群众种地、推碾,战时带头抬担架,用给自己配备的马匹运伤员、驮行李。在关中分区工作时,为了节约经费,机关干部经常要出去打柴,习仲勋同志只要有时间就会和同志们一起去。关中山区的冬天特别寒冷,一次,分区机关决定给部门领导每人缝制一件棉布大衣,习仲勋同志知道后,找到管理员张贵德,表示自己的还可以再穿,要求给其他同志添置。习仲勋同志始终以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心系人民,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习仲勋同志认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追随共产党闹革命,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之中,站在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处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习仲勋同志经常深入农村、走街串户,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1934年,习仲勋同志领导庆阳游击队打开庆阳大地主“恒义和”在华池悦乐上堡子的粮仓,开仓三日,给贫苦农民分配粮食2000余石。在关中分区工作期间,农民马团儿妻子生小孩时出现难产,情况危急。习仲勋同志知道后,立即派警卫员庚申请来医生并为其买药,使婴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马团儿一家十分感动,坚持让习仲勋同志给小孩起了个名字。正是由于同群众的鱼水情深,习仲勋同志深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服务人民,始终站稳群众立场。革命战争年代,习仲勋同志与人民群众亲如一家,情同手足。他曾告诫大家,当干部的“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如果我们的干部“叫人家一看他,是个‘官’,是个‘老爷’,那就很糟糕”。他深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予的,他不是群众的老爷,而是群众的公仆。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同志并没有因为“进了城”就忘记人民群众的疾苦,仍然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曾提醒西北地区各级干部,“一定要懂得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期间,习仲勋同志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认为这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他曾说:“不能让老百姓失望,必须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主政广东期间,面对广东发生群体性偷渡外逃香港的风潮,习仲勋同志认为,“偷渡外逃主要来自经济的原因而不是政治上的原因”,“如果把偷渡的农民都看成是政治上的原因,那就会把大批的农民都推到我们的对立面上去。这是不对的,要教育嘛。要怪我们没有教育好农民,更重要的是要怪我们在主持农村工作中没有制定好的政策来维护他们的利益”。习仲勋同志始终与老百姓血肉相连,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安身立命、奋斗前进的根本,以自己真诚的行动树立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
三、缅怀习仲勋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
习仲勋同志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忠于信仰,永葆忠诚之心。习仲勋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职位高低,无论顺境逆境,无论斗争如何艰巨、情况如何复杂,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坚持真理、毫不动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与刘志丹等同志发展革命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在红军和根据地外遇强敌围攻,内遭党内“左”倾错误干扰的艰难环境中,坚持与苏区军民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1935年9月的错误肃反中,习仲勋同志等一大批干部被关押,面对可能遭遇的活埋,当有人暗示他可以帮助逃跑时,他的回答却是“为党尽忠”。在错误肃反被纠正后,他摒弃前嫌,不计职务高低,仍以饱满热情投身革命工作。1962年9月,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受诬陷,习仲勋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错误批判和迫害,时间长达16年,但他从未放弃理想信念,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信心,诠释了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真谛和内涵。
实事求是,坚守担当之心。习仲勋同志一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学习和思考,勇于打开工作局面,为党和人民作出过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习仲勋同志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一起,创造性地实践毛泽东同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结合本地实际,义无反顾地举起了陕甘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大旗。他和刘志丹等同志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主政广东期间,他结合省情特点特别是人文地缘优势,带领广大群众冲破思想禁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创办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奋勇“杀出一条血路”,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热爱人民,秉持为民之心。习仲勋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调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1年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同志作出的鉴定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时常告诫干部要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经常下基层调研,及时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习仲勋同志一生都保持着这种心系基层、关心群众的高尚情怀,堪称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习仲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伟大的历史功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一直是家乡人民心中矗立的巍巍丰碑!作为家乡人民,对习仲勋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一生热爱人民、心系群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崇高品德。
历史是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我们缅怀习仲勋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念他对家乡的关心关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不畏艰难困苦,始终拼搏奋进,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文章原载《陕西日报》2022年5月24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gsyz/hqpp/2022-05-28/75637.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