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年代》:接通中国工业的骨与血
司马平邦
那天,我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刚才,险些被一部电视剧第一个镜头“打倒”,片头献辞:谨以此片献给中国一亿四千万产业工人,下面是汉语拚音,且带声调标准的--这中国已经多少年不给自己工人、农民阶级拍电影电视了?虽然他们是宪法里规定的国家主人,但从来是他们为别人奉献,哪里还有自己被“献给”的机会?
这部剧叫《钢铁年代》。
其实,《钢铁年代》正是高满堂“闯关东三部曲”的第三部,不过,我倒觉得第三部改成现在的《钢铁年代》,比原来的名字更有意义,《闯关东》和《闯关东2》,表现的虽然都是山东人闯关里(山海关以里)的往事,但这第三部的重心又多了一个“鞍钢”,将山东人闯关东的故事与新中国之后所谓“共和国工业的长子”鞍钢的兴起联结在一起,这其实对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都有莫大的参考性,而且从高满堂的创作方法上看,这部《钢铁年代》的纪实价值更高,许多情节里都有历史史实的依据,所以,它对观众――某一部分观众的感染力量也更加强烈。
《钢铁年代》的人物关系格局以及建立在这种格局之上的情节框架就非常“讲究”,或者来源于鞍山钢铁当年创业故事,或者来自于编剧的有意为之。
一个共产党军队山东英雄连的连长尚铁龙(陈宝国饰)。
一个国民党军队的“技术型”军官杨寿山(冯远征饰)。
这两个曾是战场上你死我活关系的男人,后来成为鞍钢总厂两个最重要分厂的厂长,一黑一白,一粗一精,一刚一柔。
用他们的关系,可以引申出,其实,新中国的钢铁工业,或者重工业,甚至说是中国工业,其实是源于以国民党中国为主的旧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来自于革命创业阶段共产党人的铁血与执念,这才是新中国工业的所谓骨与血;而尚铁龙与杨寿山的人物身份不是一个自然状态,而是带着太多的历史使命感,这是高满堂在“闯关东系列”的前两部中所没有触及到的――当然,这种为人物填鸭了太多使命的办法,也容易被说成教条和脸谱。
麦草(姜鸿波饰),一个典型的劳动妇女,美丽的山东大妞,作为联系尚铁龙与杨寿山两个大男人的最关键人物,通过一个极为巧妙的情节“楔入”:她先是做解放军连长尚铁龙的看家老婆,接着成为尚铁龙的遗孀,接着直接挂上杨寿山,成为杨寿山老婆,这时,尚铁龙又重新出现在鞍钢,这颇为离奇的情节,又被鞍钢的何总经理更为痛苦离奇的故事所覆盖――当年何经理亦是共产党军队军官,被误传战死,老婆改嫁,当他重新回到老家见到改嫁的女人,这位不幸的女人最后只能选择上吊自杀――与她相比麦草似乎比较幸运,但自始至终,在《钢铁年代》高扬的那股宏大、崇高、理想的精气神之底其实是潜伏着以麦草命运为核心的女性悲剧感,这亦可以被看成创作者(编剧高满堂和导演孔笙)个人对新中国早期年代政治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理性观照,宏大的崇高感有之,微观的悲剧感亦有之。
尤其是《钢铁年代》的前半部分,激昂饱满的情绪可以持续始终,每一集都有“给力”的段落,细细品味之下,这除了创作者的技巧之外,或者与高满堂先生能真正深入生活采访鞍钢创业之初的细致人事不无莫大关系,比如鞍钢的尚铁龙班组与苏联第一炼钢厂基里扬诺夫班组的炼钢竞赛桥段,其长度持亘几集,细节交待颇为清晰,既将炼钢这样的专业专有事项解释得颇为清楚,又有故事的表述中越来越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且将中苏关系――这一在当时的中国工业界乃至全中国都极为重要的政治符号表达到位,这也是这部剧让人觉得不但有宏大立意,而且确有宏大内涵的主要原因。
我看到一篇高满堂老师的访问,访问中高先生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想,工业题材创作有两个极端:一是过去常把工人理想化、神圣化,不接地气、人气、生气;近年来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一写工业题材就是改革家的天下,工人成了改革对象,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工业题材创作的瓶颈呢?我始终怀有这样一个理念,尽管时代变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工人仍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体,仍是我们时代的主人翁,我们荧屏上仍要有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形象;艺术家要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要为他们说话,而不是相反,把产业工人边缘化。这就促使我决心把工业题材做下去。
《钢铁年代》剧集中的以尚铁龙、杨寿山为代表的1950年代的新中国工人阶级(尚、杨二人其实也是当时鞍钢的职业经理人)激情、自信的领袖阶层形象,其实与当下中国的工人阶级的业已被排除出权力和利益核心的现状有特别强烈的对比,观众一边看着,一边会不胜唏嘘之。
而高满堂先生的创作姿态,其实更值得当代影视工作者们借鉴。
成就《钢铁年代》的,还有它丰富而准确的细节呈现,还有它在核心人物周边高置的一系列次要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二分厂的全国劳模赵金凤(岳跃饰)与一分厂工人姜德久(赵锦焘饰)之间的爱情,从鞍钢建厂之时就开始渲染,但剧集没有急于“成人之美”,而是让这对人物关系一样在建国初期的鞍钢背景下起伏,或者说不是为写情而写情,写情演人的同时,更多的展现了当时年代的那种纯净的人际关系、男女情感,亦让这个人物感人至深。
还有,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刚恢复生产的鞍钢工人居然为前线捐出6架战斗机,一分厂、二分厂各自捐出一架飞机,这样的奇迹莫说在当时,就是在“更富裕”的现在都是不可想像的,最近朝鲜半岛仍然处在极端敏感和危险时期,一边看剧我一边想,现在若再有战事发生,中国还会有多少这样的普通公民能表现出对自己的国家如此的热忱和爱戴呢?
饰演尚铁龙的著名演员陈宝国,除了本来的“浓眉大眼”就颇为符合当时年代审美的“高大全”形象外,那特别被扮黑描粗的脸色亦深得历史本来之魂,电视剧集中出场的人物,衣着极为贴合当时,又与当代人的时尚观念相去甚远,但相信现在的观众观之,只有觉得亲切和真实,只有体验温暖和激动,所谓一自然的都是美的,一切真实的都是美的,正如这部表相粗糙不拘而实质精致至极的《钢铁年代》。
虽然,尚铁龙、杨寿山最后亲手炼出了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用的特种钢,但《钢铁年代》在故事的下半段,尤其是进入1960年代之后,剧情的调子仍然整体下沉,这当然缘于当时年代国家命运也处在大转斩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埋伏在尚铁龙和杨寿山这两个铁血汉子高昂的“斗争与合作”故事之下的麦草的个人悲剧感越来越突出,直到最后一生都包容、忍耐、博爱和美丽的麦草为公而死,《钢铁年代》虽有一个如此“钢铁”的起首,却不能留下一个更加“钢铁”的结局,这样的结局里,除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两个家庭的命运,其实更多的是连万能的编剧、导演们也无法超越和更改的时代悲剧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djhk/wypl/2013-05-02/18734.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