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耍官威与平易近人
耍官威与平易近人
胡懋仁
经常会看到一些回忆文章,提到作者曾经见过一些名人或者大人物,他们总喜欢这样来描述所见到的人物,感觉他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们没有架子,待人平等。在我看来,一般的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素质。因为如果根据这些文章中的描述,那些所谓名人,或者大人物,本来是可以不必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或者说,这样的人物,本来就是应该有架子的,本来就应该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可是,如果他们心目中的所谓名人,所谓大人物,如果真的都是这副到处摆架子的样子,那么这样的人物是不是让人看着很浅薄,让人很厌恶?
在现实中,确实有的所谓名人,是有着这些毛病的。比如一些娱乐圈里的名人,经常会拿着架子,或者在工作现场耍大牌,拿别人不当回事,把自己摆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可憎,难道不令人生厌吗?在其他人的的心目中,这样的人就会因为有了点名气,形象就会变得高大起来吗?当然不太可能。
有些在回忆某些学者的时候,也总喜欢进行这样的描写。无非也都是说他们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说实话,一般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根本就不会考虑在外人面前是不是一定要端着,一定要摆谱,或者一定要拿着什么架子。真正的学者考虑的只是学术方面的问题。对于来访者,起码的礼貌就是要平等待人。他们愿意与同行讨论学术问题,愿意交流一些与其有关的各种信息。在这样的交谈中,你拿着架子,有什么用?徒增人耻笑而已。
我不是太清楚所谓端着、拿架子、摆谱这些词汇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自己的想象是,过去在京剧舞台上,唱大花脸的角色多为官员、武将等人物,他们身穿蟒袍,腰系玉带。当然,在舞台上,没有真正的玉带,都是一个大的圆的类似于呼拉圈式的东西用来作为所谓玉带。而这些角色上台时,总要用手扶着这样的所谓玉带,因此看上去就像是端着什么物件,或者摆出一派类似什么玩意儿的架子来,不知道所谓端着或者拿架子的说法,是不是与这样的形象有关。
总之,这样的形象除了表现这些人物似乎很有权势,面子很大,而且十分威严之外,什么也说明不了。过去,在封建制度下,这样的形象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似乎是很能唬人的。普通百姓一见到这样的官威,恨不能躲得远远的。只是到了现代,如果再有什么人玩这样的把戏,实在也是太无聊了。
所谓名人,无非就是在他所在的行业或者领域里,有那么一点名气而已。出了这个行业,外人未必知道这样的人是不是所谓的名人。而所谓大人物,不过是他担任的官职要高那么一些。而且经常抛头露面。所以在一般百姓看来,这个人是了不得的,多少也有那么一点畏惧之心。然而,不论别人怎么来看你,你自己就别把别人的看法当成你自己的真实状态。有的人,就真的以为自己这个名人名气很大,人人闻之,都会肃然起敬。而那些所居高位官职的人,也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大人物,在群众面前吆五喝六,自以为不可一世。如果他们真的这样来想,那么他们的脑子肯定有病。
有的人,平时还能比较正确地估计自己,不会那么张扬。不过,当其中有些人一旦当上了领导干部,登上了所谓高位,就真的以为自己是高人,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得,于是一下子就膨胀了起来。到处张牙舞爪,对下面的工作人员颐指气使,一下子摆得官气十足。这样的状态实在是最要不得的。他们并不真的知道,你在这样的位置上,只是需要你承担更大的责任,并不是要你到处摆所谓的官威。如果你在这样的位置上,只是感觉你比别人要强,要聪明,那就只能是误了你自己。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保持的基本生活态度与作风。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位居领导岗位上的人们。对于普通人来说,做到这些反而并没有多大的困难。而一旦处在领导岗位,要做到这一点是要一些努力与克制的。
其实对一个人来说,不管他有多大的能耐,不管他能登上什么样的领导岗位,他的才学与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他总是需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总是要群众学习和请教。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是有些人似乎还真的不太懂得这样的道理,在这些人看来,像他这样的人,应该算是精英一类的,而且又聪明,又有本事。所以他们总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而在有理智的人看来,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可笑了。
学做人,应该不算很难,但有的人在普通人的位置上时,尚能老老实实地做人。一旦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这要学做人反倒成了不那么简单的事,关键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如何客观而冷静地看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人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够相对冷静客观地认识自己。一旦地位发生变化,内心就有可能膨胀起来。在这种状态下,一切似乎都不再那么正常了。他自己也就成了不正常的人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djhk/sw/2021-05-06/69049.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