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组诗)
《延安颂》(组诗)
王竞成
《延河的雪》
一朵朵谷溪的山川
龙鳞的一条条湾的脊梁
云端远望延河的雪
华夏一尾尾鱼游走陕北
宝塔山一首诗抱紧历史的层层书卷
毛体的书法红色的核
一代代传承
白雪的延河
涛声就是杨家岭月光的心跳
一条河的宽广
天下
中国的崛起的起点
王竞成写于延安枣园 二0二一年元月一日
《枣园的灯光》
一滴滴墨汁失眠的夜写在南泥湾延河的宣纸上
雪的一次次燃烧
枣园的灯盏
宝塔山上照亮历史的一笔笔神韵的天问
红辣椒的韶山冲的少年
印章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声雷鸣
站起来了
人民英雄的纪念碑
底座的井岗延安
枣园的灯光
明亮的白发的灯芯
火红的一颗心的大海
这山川一米米上升的海拔
灯光的温度枣园的阳光
抱紧中国一瓣瓣芽的新生
甜的枣园一朵朵花的怒放
雪一样纯粹的玉洁
千山万水的青绿山水的暖
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大写的灯火的家
王竞成写于延安枣园 二0二一年元月二日
《延安小米粥》
一碗灯光的粒粒香
延河的水煮熟的山岭
来了去了的雪
春天的映山红
南泥湾的土
一棵棵长高的青苗
延安灯光的根
王竞成延安新作 二0二一元月三日
《延河》
千山万水的溪
握紧的一条河
一湾湾攀援而上的阳光
漩涡的诗眼
窑洞的门一幅毛体的笔奔向黄河
延河冬天的冰
春天的芽拱动黄土的宣纸
厚厚的风
砸开冰层清澈的蓝
山高路远
延河每一朵跳跃的浪花
都是大海旭日的涛声
王竞成延安新作 二O二一年元月三日
《延安清凉山的雪》
四洞佛洞的光
窑洞一滴滴千年的禅音
我来我在
雪的冰挂延河飞上天的星光
我在我来
一步步上升的涛声
梅花雪的红
一朵朵长城的花蕾
万里的江山锦绣
延河的一尾尾鱼的光
在山上一盏盏灯的鳞
王竞成延安新作 二0二一年元月三日
《杨家岭的雪》
心事一粒粒的细
脚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草鞋的一片片雪花
山崖长大的一条条河
延河黄河长江
这座山南泥湾的脉
抱紧你宝塔山的一层层雪声
杨家岭的夜
失眠的一片白
王竞成延安新作 二0二一年元月三日
《去延安》
想像中的大雪
沁园春的笔峰挥毫的延河之水
南泥湾陕北民歌的一朵朵高原白的传唱
一眼眼土窖的不眠之光
雪花的白一线线黑夜火的闪电
一群赤子在枣园以历史的浓墨重彩
写下了一首雪地上红艳艳的梅花诗篇
延安精神的魂
百姓这片热土的高地
怎样的雪飘落中国大地上
怎样的风唱响千万里中国红
延河的水一滴滴雪的喜鹊报春
宝塔山雪山一幅大写意的山水
一个诗人在这里以毛体的大雪
挥笔写下延安一朵朵晴雪的明天
延安的雪红色的灯盏
去延安的路上心跳的火焰
2021年元月1日写于飞往南泥湾机场天空
<杨家岭的窖洞>太阳诞生的大海 陕北高原一口口深井的眸子 土话,湖南话的窗花 一朵朵黄土的底色 窖洞,暖的雪 纯粹的延河水 绿上山的峰顶 冬天的冷峻 书法的一道道线条 圆点的泉眼
唱远信天游的小溪一朵朵音符起伏奔腾
向黄河跋涉 旭日东升的曙光
从窑洞一束束照亮中国
2021年元月六日写于延安
<杨家岭的岭>站着讲 毛体的岭
南泥湾的九曲笔峰 一道道山河的红
历史的一个个家的窑洞 一步步脚印
不忘初心的脊梁 延安,梁家河 宝塔山的一层层阳光 一天天行走延河清澈的年轮 近了,近了 一朵朵绿水青山 文艺座谈会的礼堂此时在静默
一个齐鲁诗人在新时代的诗行上
回想一个伟人在讲台上
以山的挺拔与海的宽阔
杨家岭的岭上指引中国革命的方向
革命文艺以人民为中心道路与思想
<延安之脊>
龙的峰
窑洞的光
延河的脉
万里长征的魂
击响高原的红
山高水长的一声呐喊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旭日东方的毛体太阳
新时代领袖
百姓生活家的爱
世界大同的吉祥
一切从这里出发
延安的脊
它的根就在人们心里生长
<远望>
闪电的星辰
宝塔山上风的朗诵
一层层的诗句
几万里长征的涉水的韵
南泥湾的泥山的一根根辨子
水是延安民谣的曲
声声呼唤回来了
窑洞就是天安门的一张照片
在这里一寸寸生长的红
《延安行》
山沟沟雪沟沟
窑洞眼神一条条余脉
太阳崖上的梅
丹心一步步挺进黄河
问一声谷溪的川秀
毛体书法宣纸的宝塔
星月踏响冬天的河床
我在我来
我来我在
延安小米粥的清香
灯光的岸像大军出发的火把
绿水青山的延安
红色的延安就是中华民族的金山银山
<听一听延河>两山抱紧的岭 水一滴滴窑洞的屋檐 一寸寸的宝塔的光 岸是岸的长征 山是山的黄土 每一次过往的灯火 一次次绿一次次红的黎明
<母亲延安>
喊一声爹娘
我在这里
延河的水宝塔的风声
我在这里
一米米上升的雪线
我在这里
窑洞的一口口黄土的井
还有民歌的一曲南泥湾
我在这里
走向陡峭的历史的高点
<宝塔山诗行>
从白毛女的雪花飘哟
到南泥湾的信天游
回延安抱紧宝塔的心跳和延河一样清澈的泪珠
您的思想诠释了文艺座谈会的月光与灯光
宝塔山的双手是伟人笔走龙蛇书法江山的手谈
沁园春的雪在延安温暖一个个乡村城市
梁家河的新年初始的雪
一颗颗红色初心誓言
延安,圣地的陕北的不眠之夜
多少男儿女豪曾经在寒冷的冬夜
疗伤二万五千里的痛
雪地草原不是温柔的梦乡
它是一支红色队伍艰苦卓绝战斗的雪线深渊
一切的历史高处的寒都哀伤
走到陕北一条河两面山的红色新中国的前奏
大刀的红缨枪成为中国红色基因的高峰
南泥湾的山脊长出庄稼
毛泽东等一辈革命家的脊梁
谁以诗词写出中国天下太平的人类奇迹
那是毛泽东用他最朴素的愿望打造的一颗太阳
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唱一唱民歌想一想种田的父母
少年走出韶山
苦甜自知的伟人一滴滴泪
或许在延安雪域之上抹成一条黄河一条长江
延河之水饮过的人都说甜
喝过的人说起延河
这里的山青水秀有山的湾小米的黄土高原
窑洞的风沙迷不了东渡黄河的眼
诗书天下的湖南话喝一碗羊肉泡馍
暖
暖
暖
吃几个红辣椒就是晴天
<寒冷的夜白昼一缕月光>雪挂满陕北的山崖 窑洞的黄土活在海拔的蓝 延河的冰川溪水的暖 两山养育的一条河九川十八湾 一粒粒沙子的千年行走 黄金的语言和钢铁的深浅 从杨家岭到枣园 梁家河的绿水青山 谷溪路遥的一个个汉字的泉眼 宝塔山双手抱紧母亲的延安 这里是陕北高原的一棵红枣 火一样燃烧的南泥湾 一群中国的纤夫摇响一个民族的经幡 这就是历史的经典 大写的一部红的史书 延续着南湖的红船 一百年跋涉的千山万水 时间跨进第二个一百年 高山仰止 摸一摸延安的窑洞 变局中的人类来自一个个窑洞的小院 从原始的北京猿人 到山顶洞人基因的流传 洞是哲学之光的灯盏 大河之源海的雷鸣闪电 九龙之水的陕北 辽阔华夏的江北江南 地球的核心尧舜的旋转写于延安2021年元月十四日
<腊月的杨家岭阳光中的小院>窑洞的小院挂着一个个名字的历史 清澈而简短 历史深厚的一部书卷 怎样的小米熬出的灯光 怎样的岭上的雪花白发的失眠 小院的门敲响初心 红色的五星窑洞的屋檐 抽几口旱烟转几个圈的小院 星光雪花陪伴 延河水烧响的一碗碗中国梦 红灯笼一幅幅年的对联 窑洞的小院一个个脚印 长征路上新的起点写于二0二一年元月十五日延安枣园
附录评论:
大诗人何谓?从王竞成《延安颂》谈起
章闻哲
以李杜观“大诗人”之标准
许多诗人都想成为“大诗人”。说明“大诗人”的境界在这些诗人看来,还不能以他们当下的自诩为定义,离诗人当下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单纯一点,我想每个人都会同意:凡诗作影响巨大者,都是大诗人。这里将涉及到诗“为何影响巨大”的问题,也就是,什么诗,才配得上“影响巨大”?
诗史上,李白、杜甫当为公认的大诗人。根据这两个诗人的作品特色来判断“大诗人”的要素,则大诗人应当包括以下特征:辞彩文句,如豹添翼,不仅彪柄异彩,而且自由放旷,不拘一格,傲骨在兹,谐和在兹,两厢交汇,矫健而恢宏,是为李白式大诗人;庄重高拔,奇峻而朴雅,常以为民请命为诗钵,体察疾苦为诗珈,行走山河,胸怀天下,诗骨锤炼凝缩之间,忽生自然禀赋,犹出水芙蓉,不染自丽。清俊净澈,收放自如,是为杜甫式大诗人。以此两种观之,则“大诗人”,一源自民意,二源于自由。唯此二者堪以任民族之诗长,并因此为大诗人。
王竞成颇有大诗,一曰《致一百女诗人》,一曰《致一百男诗人》,又及;《燕山夜话》。此三者,洋洋洒洒,动辄百首,少则十数章,从量上观无疑是庞大的;从思想上观之,纵览当今诗坛女诗人、男诗人作品精神,与本体风骨,挟带猜想与遐思,简直堪称集诗意、诗评、评传,史料、诗话于一体,虽有时有意淫之词,却实为宏达之著。若以卑下者视之,则颇以为放浪之作,或戏谑狎昵之作。后者之视,亦在多数,因其题材与抒写形式不无带有“聚众围观”之时尚意味,因其间,有生理、心理之“女学”,有社会、生理之“男学”,虽诗学,精神,而不无“人体”之虞。这是标题与诗中臆想成分所带来的一种观感。但是,这亦已然成为一次历史诗歌事件,故不无是“影响力事件”,而堪堪成为大诗人放旷豪达之写照。王竞成之《燕山夜话》,以其草民王者意绪,即对“燕山”这个地域的诗写中,既有帝王之视,又有黎民之志,这两种身份在诗中自由切换,从而衍生出滔滔不绝之“燕山颂”,英雄意气,王者尊象,或自立于诗歌之山头,以诗中王候自诩,其整体观瞻,不得不说亦是长风浩荡,浪荡不羁,而风采自生。约略而有李白之征,不得不说亦有大诗人气象。
超自由主义秩序作为内在化的政治激情对政治抒情诗的授权意向
然以《延安颂》观之,则诗人一向之放旷不羁,似有所敛,不过意象之跳跃依然不具有规则,这是王竞成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一种主体语言的生理性结构上反映了思维与诗意的无所缚系,反映了自由意绪由内而外的涌动与不可扼止的激情。由此,意象之间实际的关联即便包含了历史事实与主题命令,但自由意志依然显得深入本质。这种参差的意象组合,在王竞成诗中常常给人以琳琅满目而无章可循之观,然而仔细一看,却大有其内在秩序——这一秩序,并非是社会德育的部分,而是诗人对于崇高概念的化学行动之结果。此法序亦堪以为个性宣布其合法化、公理化的语法与诗规。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王竞成语法中有许多不够舒服精进,这也许是常规思维束缚下的观点。
就《延安颂》来说,其作为显著的政治抒情性作品和作品意图,只有在这种王氏模式下才有了对意识形态与反意识形态之间秘而不宣的压抑与反压抑的抒情形态的解放可能。因为歌颂中,通过这种意象的不规则组合,减缓了政治正确的反诗意绪;同时,通过这种稍感不握的凌乱感,歌颂才有了一种诚恳的内质或自发的热情,而不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命令。可以说,王竞成极少政治抒情,但是一旦其使用这种抒情法则,他就是一位令政治抒情不再矫饰、伪装和虚情假意的突围者,或者说,在这种抒情里,只有王竞成式的政治抒情,才会有出自内在的政治热情,甚至权力的审美和真实的“政治观”概念下的抒情——即将政治化为真实的内在化抒情,而不是基于社会功能的歌功颂德。这种对于正统的诗歌道德来说,也许是要被有所“微言”的。因为,某种程度上,恰恰是虚情假意包含着政治的反思理性,即不是无意识的热情投入。而王竞成的诗,恰恰给予读者以这种不理性的狂热成分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是指对观众或读者的赤裸的“政治纯洁”的输出,丝毫不顾及诗歌对于意识形态的某种“主观的真理性洞见”。后者常常是在直观上被带入到我们的大脑意识,并受到形象、感性陈述的享乐主义的鼓励,而被视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合法的正直的洞见。
当然,王竞成本身,也许恰恰是一位“超自由主义”【与历史的自由主义不同,超自由主义,超越了一般理解中的政治冷漠的自由行为与思想,超越了虚无主义,同时,超越了政治的实用主义,实际上带有超验性。这是仅从语言势态上来分析的结论,而不是从诗人潜在的主观需求或动机上来分析的】诗人,因此,他的抒情意志也不受到任何关于此类认识的束缚与阻挠,这种情况,在他的《仰望星空》等诗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延安颂》在超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有着对“延安”这个传统政治抒情对象进行语言上的重塑意志。即一个传统的直观的历史地域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建筑形象,将不再直接或再现于诗人笔下。事实上,这种重现的意志,与王竞成的自由意志是相反的。但是,同理,自由意志也有着将历史建筑的抒情正统所带来的庄严性切换成他自身的建筑语言,成为其自身个性化代言中的崇高建筑的新的崇高性的创建。抒情正统无疑有两种,一种是意识形态支持性,一种是反意识形态。王竞成的自由意志,是一种纯粹诗人的自由意志,它既不服从反意识形态,也不服从意识形态。他在两者之间自由往来,他既像是左翼的文艺兵,又像是右翼的文艺兵。但无疑本质上,他以诗的自由主义超然于左右两翼,使得两者都可能沦为形式。
这是一个诗人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一种思想或诗意的表述中存在一种历史无法自行鉴别的心理学与社会学事实。它说明诗人之最大可能,是跳脱时空束缚,归还自由本真。
《延安颂》与超自由主义之大诗人论证
《延安颂》因此又潜在地成为“大诗人”之“表率”。因为,在细碎凌乱的意象对读者视野的鞭挞方式里,总领性、常规性的政治抒情与政治自身的内部语法与逻辑,将在超级自由主义模式下被移位,发生审美的超政治与超自然的结构质变。高尚的术语,作为一种指示性的高尚倾向,在对对象的溢美中,既包含高尚意志,又包含新的高尚秩序。后者比如说:“一条河的宽广/天下/中国崛起的起点”这样的句子下,宽广,天下,崛起,起点,都是高尚体系的,它们用于修饰或陈述“延河”,而不直接是更显赫的历史点——“延安”。无疑河流作为地理体系里被视为有滋养作用和文明发源之用的客体,它在这里被转接到一种对革命的滋养与哺育中。它类似一种小众的视角下的发掘,但被发掘者的存在又极具事物生发规律之最一般化的指代功能与涵盖功能。宽广,包含着“天下”,而“天下”包含着革命的目标,因此,包含了“崛起的起点”。“天下”是一个传统起义话语和统治话语里的雄心的象征,与延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根据地所存在的人文话语方式中陈述的现代世界属于两个本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文化语系。因此,“天下”而不是“世界”,这样的意象,本身就是凌乱的一种表现。恰恰是这样的表现,超离了纯粹的政治抒情对于其自身目的性的结构方式。
诗人断片式的意识象形,始终需要读者通过多维的阅读经验去修复其连续可能,其表征因此被视为凌乱本身。也正是这种凌乱的秩序给予政治抒情这样的理性形式提供了非传统的政治抒情图式与非传统的政治力量结构。使得诗歌自身超然于政治之上。这类参差的超然的表述结构在《延安颂》里,为数众多,如“火红的一颗心的大海”,“枣园的阳光抱紧中国一瓣瓣牙芽的新生”“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大写的灯火的家”——这些句子里,“火红”的意象与“大海”之间的鸿沟,“中国”与“一瓣瓣芽”之间的鸿沟,“灯火之家”与“大写”之间的鸿沟,需要借助历史背景与传统崇高话语体系和非社会意象结构体系等之间的对话传统与可能的对话方式来修复它。如“大海”作为一种广博的象征,一种容量或胸怀的象征,它在这里担任的是革命根据地崇高的理想与目标所预示的博大属性的代言。火红,在此则代表了红色革命精神;中国的新生,被嫁接到一瓣瓣“枣芽”的新生上,或者相反;“大写的”这个用来形容崇高品德与行为的定语,它的潜在背景是社会主义对于奉献精神的宏扬与提倡,在王竞成诗行中,显然是用来将这种社会主义道德术语与道德本身的继承主体重新提到读者面前,使得一个伟大的地理形象在历时性与同时性的纵横时空结构上通过这种道德承载得以突显。
然而,“灯火的家”,它的传统位置应当是“人”——大写的人。这种意象的置换,偏离了人的政治性聚焦,而替之以景观,但又生发新的象征性的温暖与光明——依然带着政治属性的转寰。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得诗境明亮灵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将一种道德的模范形式从杰出个人移转到了普通家庭,使得革命根据地传统的社会风尚——政治的人民性与社会的人民性作为内置的革命精神构造,以朴素与纯洁性的重现,潜在地与历史或当代其余地域文化形式中的政治文化社会图景构成新的审美对话与对照。这种想象性的对于“大写”范畴的归置,综合了诗人对于历史延安(事实延安)与“概念延安”的思考与联想,包含了对当前延安现象与概念的混合性描述。
其次,在《延安颂》里,超历史概念与历史概念之间的汇合,尤其反映了王竞成作为超自由主义(我们还须将它与超现实主义区别开来,超现主义的本质是以现实世界为其基础建筑,之后乃有了“超现实”的本体版图;但超自由主义,并不依据任何基础,或遵循任何规则,又在你认为必须反规则时,遵循规则)者,对于客体的一种介于自然与人本之间的把握。换言之,服从自然,服从人性或内在的需求,是诗人把握其抒情节奏与方式的基本媒介,也是抒情本体反映和包容的范围。这种操作,再次超越了显在的政治语势,而使得诗情回到诗情。
如在《延安小米粥》这首诗中,这碗“小米粥”不再是粮食本身的历史内涵赋予下所倡议的诗情,而是灯光、雪、延河水煮熟的山岭、南尼湾的土、青苗的混合体,这些通过延河和南尼湾的标注而集体被认同为陕北大地上的风物,本身的组合亦是带有风光与诗意的,而诗人意兴显然不苟于此,在最后,王竞成指出,这些,就是“延安灯光的根”——此语不仅升华了诗意,而且使得散乱的景物,有了一个中心,同时,又回到了小米粥的本质上:粮食作为革命的基础,自然也是民族光明未来的基础。“根”——诗人不说是革命的根,或者延安的根,却说是“灯光的根”——这样的表达,不仅奇峻,而且再度体现意象的错落与参差——这种凌乱的秩序,常常给人以做脑筋急转弯题目的感觉,因为重新组合的意象始终不在一种自然延续的象征次序上,而是常常意外的跳将出来,乍看十分随意,任性,实则不乏精心布局。
超自由主义并非是评价“大诗人”的标准。但是,这一主义的操作形式所反映的不拘一格——反传统中的传统,尊自由中的政治意兴,甚至对语言本身之磨砺与随意之间的自由切换,散乱与中心化之间的结构特性,都表明了王竞成诗思中的一种不以方圆为方圆的野性,旷达与自在。可谓别具匠心,而又毫无筹谋;精心勾织,而又散乱无序。思虑幽深,而又轻浅天真。——这种特征,仿佛拙秩局促,而又似有黄钟大吕。“大诗人”似乎不无欲将从中出焉。“大诗人”何谓?试简述之:朴素豪达有之,精敏深邃有之,庄重大方有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djhk/sg/2021-03-25/68337.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