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江南游戏官方网站>

纪实文学

打印

毛时代亲历者的少年时代的记忆

  我于1963年出生在宝鸡秦岭南麓的山沟里。1967年从本公社另一个生产队,移居到叫曲家沟的生产队生活成长了12年。迁入时,全队共有20户75口人,散居在长5公里的河沟两岸。居住三代以上老户有10户,其余都是战乱时期从河南、四川、甘肃、陕南等地逃荒要饭来定居于此的。独自一人之家有4户,子女夭亡或无子女只有两老人之家有3户,爷父二人之家1户。包括我家在内,仅有四户人家中,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识文熟数之人。我家父母和两个哥哥都识字,在当时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一、少年玩伴的名字

  生产队和我年龄相差两、三岁的共有12个孩子。因大多数家长没有文化,不会给孩子取名字,顺口而叫,即成乳名。现罗列如下:一樊姓人家先生一女孩叫变过,意思是下一个要男孩,结果又生一女孩皮肤较黑,就直接叫黑子;一王姓人家牛年生的女孩就叫丑女,兔年生的男孩就叫兔娃;还有一王姓人家先生了两个女孩,第三个是男孩就叫存儿;一吴姓人家生了个男孩,因手的大拇指长成了两瓣,象羊奶模样,就叫羊奶奶;一宋姓人家两个男孩分别在牛年和兔年出生,大的叫牛儿,小的叫兔娃。有两个有文化人家庭的男孩一个叫胡爱社,一个叫袁长虹。还有请人起名的:一王姓人家男孩叫长生,女孩叫存娥;一汪姓人家独生女孩叫双锁。我们姊妹的乳名,寄托了父母的美好愿望,“天”字辈,以“真善美齐全好勤俭”排列类推,我排行老五,即叫天全。

  通过这些小伙伴的乳名,就真实地反映出了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山区农村的文化基础现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领导者克服解决了多少困难和问题,全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牺牲和奉献,聪明的你算得出来吗?

  二、少年时代的社会奋斗

  1、教育文化:我71年上小学的时候,基本是大队有小学,公社有初中,二到三个公社有一个高中。我们大队因入学适龄儿童较少,就和相邻大队在交界处和办了一所小学,这在全公社也是唯一的。后来,到74年由我大哥当代课老师,在生产队人口居住地理中心,办了一个有一到三年级课程的教学点,把7到13岁的孩子都收罗到一起。并给家长和小孩都愿意另起大名的孩子安了新名字。如黑子叫淑芳,丑女叫翠萍,存儿叫跃清,羊奶奶叫志强。按学习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而不按年龄分级。主要进行语文和算术教学,也教一些美术、音乐、德育、体育基础知识。达到四年级学习要求后,再到大队小学继续学习。遇到雨天和农闲时节,生产队就组织青壮年在一起开会,进行学文化扫盲、听收音机学唱歌、学广播体操等活动。有线广播基本实现家家通,一个月在大队部可看一到两场露天电影。冬天公社和大队搞修梯田、修水利设施会战,或召开群众大会,还能看到文艺演出。一本连环画一毛钱左右,一本杂志几毛钱,一本长篇小说一两块钱,互通有无传来传去,翻烂了还在传看。也有手抄本传看。生产队订有《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人民画报》、《群众艺术》等报刊杂志,只要是文字性的东西,凡是识字的人都爱看,也能看,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文章,没有乱七八糟污浊的东西。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农户家庭逐步有了钟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生产和生活条件水平一年一步扎实推进提高,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付出带来的收获,变化带来的喜悦。人人爱学习,爱劳动;个个争先进,讲贡献;大家有激情,有信仰;人们有奔头,有希望的火红年代,其精神状态确实让人永远怀念。

  2、基础建设:首先就是解决吃饭问题,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种植和田间管理遵循农业“八字宪法”,修水平地和水利设施学“大寨精神”。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愚公移山”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力量,改变生产生活条件面貌。在队干部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不怕困难,男女老少能干活的全部上。本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战严寒斗酷暑,依靠一把镢头,一把铁锨,一把铁锤,一根钢钎,一个背篼和一辆架子车,人拉背驮,认定目标锲而不舍全力拼搏。十几年下来,逐步把生产队90%以上的坡地改造成了水平地;把通过自然落差能导流到地里的河水,都修建了引水渠以备抗旱之用。使得50%农田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田。反正我是没有见过或听说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68年冬天,我家居住草房着火,只抢救出很少一部分口粮。生产队就从储备粮中给我家借粮,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69年生产队新修建了一座水磨,结束了人推牛拉磨面吃的历史。73年生产队开始陆续购买了柴油机、脱粒机、粉碎机和抽水机等农业生产机械。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努力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目标迈进。

  其次是交通电力建设。1952年国家从成都开工建设宝成铁路,1954年从宝鸡开工建设。我父亲就是为了支援这条铁路建设,解决建设资金结算问题,受人行汉中中心支行委派,年带领四个人到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第一村------东河桥。设立了一个专门为宝成铁路建设服务的分理处。1958年铁路建成投入运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了历史。父亲领导的分理处使命结束,全家也就留在了凤县。1964年国家进行“三线”建设修通了县城到公社的公路。1966年修通了公社到各大队的公路,公社从各生产队抽人组成了公路连,长年从事公路的维修养护工作。我二哥就是其中一员。之后,又陆续修通了公路到各生产队林区的架子车路。每年按分配的指标砍伐木材,运到山外就成了我们生产队的主要副业。出卖木料及木制品就是劳动工分工资分配的主要来源。公社到县城每天都有一趟班车,是解放牌卡车搭上帆布棚的那种。从那时起,公路就一直是生产队社员的富裕路和通往外边世界的幸福路。为了解决社员生活用电问题,1973年开始,公社动员全公社的力量,组建专业队伍修拦水坝、机房等重要工程。我父亲就在专业队干了三年。每个生产队则根据人口多少修几十米不等的渠道,栽几公里不等的电杆。终于用了两年多时间,建成了一座水力发电站。我当时读小学四、五年级,春天的时候,每到星期天学校就组织我们去掐野菜,送到修水电站工地的食堂,也算是我们的一份贡献。读初中时,教室里有了明亮的电棒,别提多高兴了。

  第三是房屋建设。在我家入住该生产队的12年间,我亲眼目睹了生产队修建砖瓦窑场,社员相互出工出力帮忙,烧制砖瓦,砍伐木料,踏墙盖房的热闹场景。特别是立木上梁那一天,有扔过梁馍的习俗。寓意是房盖好后不缺吃的。拳头大小的烧饼馍,在中午时分,伴随鞭炮声,从刚架好的房梁上前后扔过。谁接到、捡到、抢到,就是谁的,大家笑成一团,尤其是孩子们比过年还高兴。先后共有5户新盖了大瓦房,有5户新盖了厨房,有3户翻新了草房,多数人的居住条件有了改变。生产队也新盖了一座仓库。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只要有好的带头人,能把大家的心思和力量聚集在一起,依靠群策群力,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现在右右们说的所谓“文革十年是动乱浩劫”,留在我记忆中的都是劳动人民,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的事实。在这里假想一下,如果没有建国后,前三十年党领导人民,大公无私,忘我奉献所形成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积累。农业靠一家一户单干,能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工业靠资本家白手起家,能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科技靠汉奸洋奴哲学:“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理论,能有“两弹一星”的成功吗?有网友说得好:“叫中国的资改派去非洲的一个国家,搞一下改革开放,看是什么结果”。习总书记“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论段是十分英明的。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献了青春献子孙,无怨无悔辛勤劳作,到处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

  三、少年时代的社会管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社会管理的明显特点,就是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社会安定。我所在公社辖九个大队,四十四个生产队,人口不多4000多人,面积不小300多平方公里,为七山一水二,分地的地貌特征。人民公社脱产半脱产干部总共就十几个人,大队和小队干部根本就不脱产。全社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农业生产春播夏管秋收冬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社员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邻居间的矛盾纠纷调解,政府都得操心。关心老百姓的冷暖饥饱,喜怒哀愁就是他们的责任。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济,自私自利没有大的环境土壤条件,大家伙有意见、想法好沟通达成解决共识。社会成员基本达到了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没有闲人,政令畅通,做事没有人为阻力。集体内部上下同欲,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干公事不分你我,很容易形成合力。人民政府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一般开春时,全县一个三级干部工作会,就把一年的事情安排妥了,根本不存在文山会海。我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大队支书就是我们小队人,他除了参加上级召开的会,或由他组织的大队会议外,其余时间都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而且表现的比其他人还要吃苦耐劳,积极肯干,以树立威信,达到令行禁止,一呼百应的正能量效果。有时候,他就把我当成了通讯员,捎几句话或捎一个字条给某人安排一个公事。后来,我上了初中,公社干部也如法炮制,让我在星期六回家的时候,给支书捎话或通知,安排事情。我也认真负责从未失误过。那个时候,社会风气纯净,人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人助人为乐不分彼此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遇上了都愿意伸出援手帮一把。少有人为了私利面红耳赤争吵,打架斗殴争夺的场面。全社会多数人有信仰,守道德,讲道理,爱脸面,护尊严。和现在金钱万能,见利忘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确实有天壤之别。那时候,农村基本没有坑蒙拐骗偷抢,很少有黄赌毒事件。有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坏人坏事露头就打,使得全社会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有了可靠基础并得以完全实现。当时公社就一个武装干事既管征兵和民兵日常训练管理,又兼管社会治安工作。四个公社近三万人口,设置了一个派出所,四个人一辆偏三轮摩托车。很少有刑事案件发生,社会安定,居民有安全感。老百姓知道的法律一个是《宪法》,另一个是《婚姻法》。有大家的自觉尊守,就形成了道不拾移夜不闭户的朗朗乾坤。全社会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人人恪守原则,勤勉尽责,假丑恶事件露头就处理打击,根本没有害人性命的假货存在的空间;根本没有今天结婚,明天离婚;八十二岁娶二十八岁的丑剧产生;根本没有报复社会,滥伤无辜的恶性事情。

  现在回想起那个时代的农村田园生活,虽然物资不丰富,但是集体道路有奔头,生活变化年年有,改变面貌精神足,山青水绿心自由。就像陶渊明想象的世外桃源一样,人欢马叫,鸡鸣狗叫,猪走牛跑,真好啊!物质和精神都不空虚的社会,那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少了哪一项都是不长久的,偏向哪一项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必须为此而努力奋斗。为了自己,为了大家,为了子孙后代!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wzzx/djhk/jswx/2013-11-19/23743.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1-19 关键字:毛泽东时代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