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求是网点名贺卫方是“信号”吗
作者:环球时报社评来源:环球时报社评日期:2015-01-30 点击:
《求是》杂志下属的求是网日前点了贺卫方、陈丹青的名,一些自由派人士看上去很担心这是一个“信号”,因而联手通过网络进行反击。如今被“官媒”“官网”点名被一些人当成“荣耀”,一些人则为此不安。有的人二者兼而有之。
“官媒”“官网”点名声讨自由派的知名人士,这是否真的意味着被点名的人将会“倒霉”?开始时挺像,后来被点名的人多了,又不那么像了。如今的“官媒”“官网”已与过去不同,未必都是官方的声音,只有党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才有那样的分量。很多“官媒”“官网”做了面向市场的自我改造,也开始重视“抓眼球”,发声尺度尚无明确的新标准。
贺卫方等人在舆论场很活跃,他们反过来被媒体点名批评,按说这是他们应当承受的。哪有只能他们搞批评,自己却谁都惹不得的道理?
一些贺卫方的支持者认为求是网“很恶毒”,并且对批评贺、陈的文章作者徐岚搞“人肉搜索”般的攻击,很难说这种情况下徐的处境比贺、陈更轻松。
问题的焦点之一在于,求是网点贺、陈的名,有人把它同“反右”时代的舆论特征进行比较。这让一些政治倾向与贺未必一致的人也有所担心。
对此需冷静分析。我们认为,“反右”不可能在中国重演。一旦有这样的苗头,主流舆论断不会支持。“反右”和“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伤害太深了,它们留下的记忆刻骨铭心。
贺卫方等人如果只发表一些“错误言论”,他们大可不必有联想到“反右”的焦虑。他们需要为其言论负责,这种责任所对应的是高校管理规章和相关法律。
目前高校正在抓宣传思想工作,确保高校讲坛不成为宣扬西方价值观的舞台受到重视。这种情况下贺卫方等人的言论能否在高校平台上继续张扬?这是个疑问。
围绕这个问题存在不确定性,大概是真实的。客观说,如果贺卫方等人在“宪政”等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以过去那样的调子谈中共历史和中国政治的话,尤其是如果把这样的价值观带到大学的讲堂上去,那么他们的言论空间受到约束是难以避免的。这符合中国现行政治的逻辑。
如果把坚持西方价值观的政治主张看得高于一切,那么失去大学教授职位或许算不上是了不起的损失。在美国的大学里宣扬某些极端政见,大概也待不下去。这是一种选择,某些后果在选择的当初就不难预期。
当然,中国的大学里仍有一些与贺卫方同样价值观的坚持者,是否应允许他们继续保持在那里的讲坛,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看来并非快刀斩乱麻的性质,个别“官网”点了贺卫方等人的名,不能被解读为事情已经确定。
如今一些隶属官媒的网络发布平台成为舆论猜测“上头意思”的神秘窗口。必须指出,这种猜测经常过了头,搞得信息发布者也无可奈何。“猜测满天飞”显然不是一个社会应倡导的现象,神秘主义成为不了透明社会的好伙伴。
贺卫方等人撞上了舆论及高校领域的新一轮治理,他们的处境有点微妙,这是明摆着的。但这种微妙的幅度究竟有多大,又有着一定的透明性。求是网点名批评他们,不意味着在这种微妙和透明之间给出额外的信息量。
国家在改革,社会在变化,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对于这些变动的态度,并进而选择社会反过来对待他的方式。这当中的逻辑性很强,热衷政治的人对此尤其应当清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minxinsuoxiang/yulun/2015-01-30/30034.html-江南app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