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西南大旱更多是人祸
不能把大旱损失都轻飘飘地推给天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b597f0100hol8.html
每次发生大旱,我们能够听到看到的多是什么“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等,造成了多少多少损失。把什么都轻飘飘地推给了那个倒霉蛋天气,反正天气也不会争辩。甚至连昆明的机场发生裂缝也把罪责推给了干旱,背后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都可以轻轻掩去。干旱现在几乎都成了一个框了,什么坏事都往里装。在报告损失时,各地也都争相加码,因为他们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拔款机制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多哭一些,会换来更多的灾后拔款。
其实有一点大家都忽视了,那就是这些西南地区其实是不缺水的地区,与此相反,这些地区降雨量极为丰富,年降水都在1300毫米以上,而华北地区600左右毫米,西北地区更是200-300毫米。西北华北缺水地区动辄几个月都不下雨,也没见闹出什么动静,原因很简单:西北地区农民都有水窖,在下雨时把水雨储藏起来,等到不下雨时使用。以色列的农业区更是属于世界上最缺水地区之一,常年下不了几滴雨,但以色列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出口国之一,原因是以色列发明上世界上最重要的滴灌技术,用水与用油都珍贵。与此相反,云贵地区是我国最充沛降水地区之一,云南更是水资源总量排名第三。几个月不下雨,发生干旱就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其实暴露的更多是人祸,那就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无人问津,年久失修,才导致几个月不下雨就带来这么大的损失。
其实干旱也应该实行问责制,否则地方政府即使有钱也不会投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来。因为这些投资对GDP的贡献太小了,不利于政绩,远不如把钱拿出来去经营城市,把房价搞上去赚钱来得快。而农田水利设施就如买保险一样,平时风调雨顺可能没事,但一出问题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实行问责制,约束地方政府向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做得即使发生多少年不遇,也没问题。未来天气异常会经常发生,如何做到人不异常,防患于未然,把农田设施都建好,这样“多下雨涝,不干雨旱”的恶性怪圈就可以彻底解决了。
附:
云南省官员:旱灾“不能都归咎于基础设施”2010年03月24日 05:31新京报
“不能都归咎于基础设施”
曾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受发展条件制约
●对话人物:曾毅 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
新京报:请介绍一下云南省水利设施情况。
曾毅: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利用率不高,再分配能力也弱。我们一直比较重视水利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翻了几番。
新京报:目前有说法称,特别是在农村传统水利设施发挥作用不大。你怎么看?
曾毅:这种说法比较片面。全省800万人吃水困难,总人口有4500多万,其余3000多万还是有保障,整体来看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个人认为,目前一些问题大部分因为百年一遇的天灾,不能全部归咎于基础设施。
新京报:是不是正因为水力资源丰富,致使我们忽视了水利设施?
曾毅:政府和水利部门从来没有忽视过水利设施的建设,不是不重视,是经济条件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受发展条件的制约。
新京报:相关部门有没有考虑到大量取地下水的隐患?
曾毅:这几年地下水开发利用,我们出台了不少措施。我们一直在紧抓地下水的管理。
本报记者 陈宁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6386.html-江南app网址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