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仰 来源:江南app网址
日期:2013-05-02 点击:
春节将近,各地的人们纷纷回家团聚。但是,最近有两条消息让中国全社会有点别扭。一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条规定被简化解读为:法律规定要“常回家看看”。二是《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这条规定被简化解读为:“禁止啃老”,或者“不许啃老”。一时间,社会上对此议论颇多。我把这两条放在一起,进一步简化为:回家去,不许啃老。
这两件事情有多种组合。第一种:不回家,不啃老。这是个人主义至上社会的常见形态,也叫独立,各顾各。第二种,不回家,也啃老。这是个人主义发展到变态的结果。当今中国也有,日本更突出些。日本的一些宅男、宅女,靠父母的资助生活,宅在家里降低生活费,无非是啃老啃得温柔点。第三种:回家啃老。当第一种“独立”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回家啃老实际上很丢人。但是,即便在美国社会,自从金融危机后,年轻人回家啃老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何况中国?第四种:回家不啃老。这是中国两个即将出台的法律文件传达出的信息。
简单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回家不啃老”与“不回家,不啃老”有不同,也有相同。“不回家,不啃老”是西方独立的方式,长期都是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国拟定要推出的“回家不啃老”,在“独立”问题上,与之相同的是经济独立,即所谓“不啃老”,但与之不同是感情。西方的“不回家、不啃老”,连感情也是独立的,但是,中国希望子女与父母在感情上有更多的联系。两相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方式更好。
不管是“回不回家”,还是“啃不啃老”,实际上都是道德问题。如今,道德问题不得不用法律来规定,这到底是进步还是悲哀?如果“回家不啃老”的道德素养还在,根本无需用法律来规定。反过来说,既然开始用法律来规定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只能说是,这一基本道德已经丧失殆尽了。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问一下:道德为何会丧失?为何现代中国不得不用法律来挽救奄奄一息的道德?当某些著名的学者大声疾呼“道德沙尘暴”时,我们应该问:源头在哪里?
在我读大学的年代,有两件小事,今天看来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一是一首流行歌,歌中唱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年无数人离开家、不回家,包括定居海外,大都有这首流行歌的伴唱。那个年代制造了巨大的社会氛围,鼓动人们离开家,投入“外面世界”的“精彩”怀抱。二是一部日本的动物电影,叫做《狐狸的故事》,其中一个情节是,狐狸妈妈把小狐狸养到一定时候,便凶狠地将小狐狸赶出家。当时社会还对此展开讨论,总的结论是:这种西方式的“独立”比中国的护犊传统要先进。所以我们看到,“离开家”、“不回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着力塑造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很多人由此把“不回家”当成世界先进潮流。如果看清这个过程,我们就该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我们强力塑造的新的社会价值观,是否有点过了?如果“回家”是一种道德,当初我们的选择,已经用多种现代制度,将“回家”的道德逼到死胡同了。换句话说,原先我们是有“回家”的道德的,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别人的方式,使得自己的道德难以延续,以至于到今天,当这种道德已经气息奄奄的时候,法律开始以强硬的方式来挽救它。
“不啃老”也同样是中国的传统。在中国的孝道中,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把“啃老”看做一种物质关系,那么,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光是给父母吃穿,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要发自内心,所谓“色难”。可见,“不啃老”在中国只是最基础的一个道德,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对于中国来说,从来不是问题。它也不是西方的先进。但是,又是我们自己错误地对待自己的传统,把“孝道”妖魔化。汶川地震时,某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居然大声疾呼:“连我妈也不救!”他们就是这样彻底糟蹋了中国的传统。当中国民政部在养老问题上指出,要发挥中国“孝”的传统时,拿着美国博士学位的陈志武先生立即跳出来指责政府说:政府是想逃避责任!人家陈先生拿着美国的“先进”怒斥中国,谁还敢再说孝?于是,啃老族越来越多,已经没几个人意识到:啃老就是不孝!或者,不孝又怎样!啃老变得天经地义。
“回家去,不许啃老!”其实只是很简单的中国传统道德,它在中国,曾经是每个人极为平常的道德要求。如今,中国不得不用法律来拯救这一日薄西山的道德,便有人嘲笑说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感情冷漠”,还有人旁敲侧击地说,这是中国人的“制度焦虑”(又拿制度说事!)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如今对此种“亲情入法”发出嘲笑、含沙射影的人,与当初要求中国抛弃传统,向西方学习的人,是同一拨人,或者是同一拨人的徒子徒孙。我们还要听这些人的鬼话吗?我们当初听他们的,就错了。如今再听他们的,将错上加错。
“回家去,不许啃老!”曾经是数千年来中国人天经地义的传统道德。如果说今天的中国面临“道德沙尘暴”,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道德沙尘暴的源头在哪里:就在那些批判中国传统,大力主张向西方“先进”学习的人那里。所以,当我反问:如何治理道德沙尘暴,他们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从长计议”。当他们把“伪君子”和“真小人”绝对对立起来后,还能有道德吗?他们曾经批判文革,然而,他们这种“真小人”、“伪君子”的两分法,与他们所批判的文革口号“社会主义的草”、“资本主义的苗”有差别吗?为什么就不能有“社会主义的苗”?就如同为什么不能有“真君子”?三十多年前有一套著名的口袋书,叫做“走向未来”,实际上就是走向西方。如今,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说:重返中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