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网址

当前位置:首页>民心所向>

读书

打印

张文木书稿: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十)

3.大国全球战略布署正在向南亚地区集结,南亚地区的美俄关系在此地区日趋向冷战政治回归

世界大国霸权力量均势被不均衡地打破造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末解体。一方面,苏联全面地自我解除了所拥有的包括华沙条约组织在内的重要冷战工具;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却以更大的规模加强和扩展了原有的冷战手段。1997年,西方无视俄国的强烈不满,启动了北约东扩计划;在太平洋地区不顾中国反对,又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日美安保同盟及其作用范围。这两大部署将从东西两翼对俄国和中国起到钳制作用。自1998 年起,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布署已开向始南亚地区转移。

(1)美国南亚战略布署因印巴核试而延宕。冷战结束之初,由于冷战期间形成的美中合作对付苏联的战略格局已不复存在,南亚印巴在大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一时失衡。90年代下半叶,随俄国国内政治逐渐稳定,美国开始调整南亚政策。1997年,美国已大体完成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的基础性的工作,9月印度总理古杰拉尔和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在美国参加联合国会议期间,与克林顿举行会谈。不久,美国宣布克林顿总统将访问印度的消息。11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南亚为克林顿访问作准备。17―18日,奥尔布赖特在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后强调,美国希望同巴基斯坦和印度发展全面的关系。1998年4月,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森访问南亚,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等国领导人分别举行会谈,表示希望同巴基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美国对印度新政府的核政策表示担忧,希望印度继续保持古杰拉尔的政策。5月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爆 ,巴基斯坦在月底作出同样的回应,这在相当程度上拖延了美国在亚洲战略部署的进度。原定于1998年下半年对中国及南亚地区的访问,只完成计划的一半。尽管美国在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制裁及印巴在签署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及控制生产核材料问题上双方已作了相应的妥协,美国国会也同意总统在适当的时候有权宣布部分解除对印巴的经济制裁,12月1 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决定美国的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及贸易和开发署将获准恢复对印巴的贷款,但由于美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核问题上难以让步,10月初,美国不得不再次推迟而不是取消总统访问南亚的活。2000年初,美国总统在印巴并未在核问题向美国作出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这说明尽快介入南亚事务,对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已具有极为迫切的意义。

(2)在西方的压力下俄国的南亚政策似正在向苏联时代回归。苏联解体使欧亚大陆中心带政治格局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中亚五国在地缘上已形成了一道使俄国进一步远离中东和中亚富油区的政治屏障。把俄国隔离在北方,意味着西方对中东中亚富油区的控制也得到强化和俄国南下困难的增大。冷战后在美国制定的中亚战略中,一直都是把中亚独联体国家列为应特别关注的“战略利益地区”,努力使之成为21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势力范围和新的能源基地。苏联解体之初,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其外交政策陷于在东西方间徘徊不前的状态。随着俄国体制转轨过渡期结束,俄国领导人开始注意构建符合俄国利益的全球战略。在无力阻止北约东扩的情况下,俄国日益把对巴尔干半岛和印度次大陆放在其全球战略中的突出地位。1998年10月,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表示反对北约对南联盟动武的态度时说:巴尔干国家对俄国有着“特殊的战略利益”,这些国家是俄通往地中海的通道,而且还有着 “广泛的经济前景”。事实上,俄国也是从这一战略视角来发展与南亚国家特别是与印度的关系的。印度一直都被俄国视为南下印度洋的战略基地。1996年,普里马科夫担任外长后出访独联体和东欧以外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印度。他明确指出:俄对印度的关系“受战略利益支配”。

1993年俄总统叶利钦访问印度,双方签订了为期20年的《印俄友好合作条约》、《印俄防务协定》以代替1972年签订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印友好合作条约》,此后,印俄关系迅速向战略合作方向发展。这种关系至1998年又被印度的核试验推入一个新阶段。

1998年5月12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印度核试验表示谴责,但同时不支持美国对印度进行制裁的立场,并在15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印度核试的声明中,为印度讨价还价,试图缓和声明的调子。6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172号决议,要求印巴作为“无核国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核禁试条约。当天叶利钦打电话给印度总理瓦杰帕依,要求印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次日印度表示拒绝接受安理会1172号决议。14日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丹巴拉姆宣布,尽管印度爆炸了5个核装置,但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的原子能反应堆的计划将付诸实施。7月1日,外电披露印俄又结束了一项将于2000年生效的10年防务合作协议的谈判。该协议的重要特点是将印俄间武器购买从现金购买转向联合研制。根据新的防务协议,印俄将共同研制6种反弹道战术导弹系统,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21日,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了三艘护卫舰。8月,印度和俄罗斯决定为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一个“指导小组”,他们将通过人员交流、定期的政策研究以及高级指挥官互访加强这种合作关系。11月9日,印度国防秘书率领的包括海陆空高级官员的军事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就印俄间的军事和技术合作再次进行广泛的会谈。11月16日,俄报披露印将于2004年在俄国的帮助下,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12月20 日,俄国总理普里马科夫代表叶利钦总统对印度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俄与印度签署七项协议,其中包括把2000年到期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延长到2010年。普里马科夫在访印时表示,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牢不可破”,“印度是一个非常强大和合适的伙伴,是一个可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俄印双方保证不参加有损另一方主权的协议、联盟或条约;同时普里马科夫还向印度保证不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装备。路透社评论说,普里马科夫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俄印双边战略关系带入21世纪。

如果将近几年俄国在巴尔干、伊拉克及伊朗问题上表现出的越来越独立于西方的强硬态度及 俄国对越南金兰湾基地表现出的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就不难意识到俄国南亚外交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压逼下,似被迫在向苏联时代的南亚政策回归。

(3)中国再次被拖入南亚矛盾之中,“西藏问题”随之升温。1998年南亚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自80年代开始的中印关系改善的历史进程被印度人民党政府的反华政策所中断,与此相应,中国也被印度人民党政府拖入南亚地区矛盾关系之中。4月,巴基斯坦成功试射中程导弹后,印度政府内部开始出现反华倾向。为了消除误解,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访印,向印方解释中国坚持中印友好的既定政策,希望中印建立军事信任措施。5月3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直接攻击中国,称印最大的威胁来自中国而不是巴基斯坦;11―13日印度进行核试验。同时,瓦杰帕伊致函克林顿,进一步阐述了费尔南德斯的观点,称:“在我们的边界上存在一个公然拥有的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在1962年曾武装入侵印度的国家。尽管在过去十年里我们同那个国家的关系已经改善,但仍存在不信任气氛,主要是因为边界问题悬而未决。”6月12日,瓦杰帕伊在接受《费加罗报》的采访中再次指责中国应对南亚核试验负首要责任。8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接受印度一家私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克什米尔有一部分地区目前由中国控制着。这也是一个不能轻易排除的事实。”

印度、西方反华势力及达赖集团三股力量相互呼应并向中国在西藏地区的主权进一步逼近是 1998年南亚问题的重要走势。中印关系问题的核心是印度对中国在西藏主权实际而不是形 式认可的问题。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立即得到一向以非暴力主义自居的达赖的呼应。5月13日,正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访问的达赖为印度辩护称:“印度通过核试验,证明它不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因此,印度应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具有发展核武器的权利,而不应受发达国家的压力放弃核武器。”达赖集团藏青会也对印度核试验成功表示祝贺,称赞印度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表示支持印度拥有和保持强大的核力量。与此同时,达赖开始加大鼓吹“与北京对话”的力度。6月17日,达赖在欧洲表示,希望克林顿访华时与中国政府谈所谓“西藏问题”。克林顿访华结束后,达赖进一步鼓吹要求在西藏实现“真正的自治”。10月底,达赖着手准备所谓西藏“政治地位”的声明,为此,达赖在10月底和 11月5日分别会见了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美表示支持西藏 “保持独立传统”。12月8日,达赖在法国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共进午餐后对记者表示,他将寻求“通过对话”使西藏实现“真正自治”。美国政府自1997年底开始设“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一职,其首要职责是“促进中国与达赖喇嘛展开真正的对话”,同时还要负责“推动对西藏独特文化、宗教和语言遗产的保护”。1999年1月20日,美国政府任命朱莉娅·塔夫脱为新的“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

4.南亚形势的基本走向

由上可知,1998年南亚地区政治形势出现三个重大变化:一是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前两年启动的改善两国关系的进程遭到严重挫折;二是阿富汗战局的迅猛变化,改变了印巴间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三是印巴核试验及阿富汗战局变化使南亚政治关系出现新分野:印巴核试后印度与东盟和南盟的关系日益深化,巴基斯坦向伊斯兰世界加速倾斜;在伊斯兰化的道路上,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在意识形态上联系更为紧密;信奉逊尼派的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塔利班与信奉什叶派的伊朗间的关系,在阿富汗战局向有利于塔利班的方向变化的情况下,迅速拉开距离,这使印巴核试后出现的伊朗与巴基斯坦关系改善的势头出现逆转;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使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后已改善了的中印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中印关系再次拉大距离,“西藏问题”随之升温。由这些历史事件的逻辑演变中,我们大体可推出未来几年南亚形势的基本走向。

一、大国在南亚问题上的注意力将持续加强。西方要推行其遏制与接触兼用的对华与对俄政 策,在北约东扩启动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确定后,西方战略布局将加速向南亚推移。虽然1998年 5月份的南亚核试验使西方向南亚战略推进受阻,但以后几年南亚将仍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外交的重点地区。与此同时,俄国也将把南亚作为打破西方战略合围的突破口。俄印战略盟友关系将持续加强。

二、鉴于俄国在冷战后已为中亚五国隔离于北方,又鉴于西藏地区在西方地缘政治中具有的特殊的战略地位,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向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及中国对西部自然资源以及中亚中东的油气资源需求日益增大,在未来的时期里,预计中国西藏问题将会在西方全球战略布署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世纪之交,南亚地区的焦点在西方的地缘战略中将以不同形式从克什米尔向中国西藏地区转移。

三、由于南亚核试验后印中及印巴关系出现倒退,今后印度将加大在印度洋地区和东南亚地 区的外交力度。又由于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接近军事统一全国的目标,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建立更为紧密的盟友关系;在维持巴中传统关系的基础上,巴基斯坦外交将向伊斯兰世界加速倾斜。随着印度经济对波斯湾油气资源进口需求的增大,今后印度在巩固已有的南向和东向外交成果的基础上,必将进一步加大对波斯湾国家的外交力度。

四、塔利班军事上的胜利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分离主义产生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分离主义活动将有所增加。不仅于此,克什米尔地区形势还会因塔利班“圣战”在阿富汗的胜利,而变得更为复杂。

后记:枪杆子里面出主权

  (《视点》杂志记者对作者的采访)

世纪之交,台湾海峡又笼罩危机。美国会利用此事“打台湾牌”对付中国吗?台湾、南沙、 西藏和新疆,到底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意味着什么?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国从内政外交上该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才能实现百年的强国梦?本刊记者张小谦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张文木博士。

1.台湾在美战略中的地位取决于中国的发展

记者:目前李登辉“两国论”的抛出,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张文木:李登辉在此时抛出“两国论”,是在逼着中、美双方明确表态,这使得中美关系在科索沃事件及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之后,雪上加霜。对中国来讲,他是在我们本来就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下,企图逼着中国作另一种选择;对于美国,则促使美国右翼反华势力上升。

记者:从美国的全球战略来看,台湾问题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台湾真的是美国对付中国的一张“王牌”吗?

张文木:台湾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但还不能说是一张王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随其全球战略而变化的。美国的大国战略一旦发生变化,台海间往往牺牲的是台湾,而非大陆。

1949年,美国首先想到的就是扔掉台湾。当时中美建立某种合作关系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临走时还在想方设法与中国共产党政权取得联系。美国当时对台湾采取的是抛弃态度。此后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处于对抗状态,台湾的地位有所上升。然而随着苏联的力量上升,美国又开始有限抛弃台湾。如果历史再往前推,在二战中的开罗会议上,为了拉住中国抗日,美国就承诺,一旦战争结束,就将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归还中国。所以,从历史的过程来看,美国对台湾的态度是:只要对其全球战略有利,需要保就保;一旦大国战略发生变化,该抛就抛。所以台湾只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而非王牌,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一颗棋子。

台湾在美战略中的作用,并不取决于台湾自身而取决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前景在未来的历史上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崛起,要么再次昏睡。

如果中国崛起,我们的军事与国防力量将变得日益强大,经济前景日益广阔,在美国战略中 ,台湾作用就可能下降。

2.东急西重是当今中国战略安全环境的特点

记者:发展是中国的当务之急,那么,如果目前台湾问题导致战争,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呢?

张文木:中国要崛起,就必须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而一国的发展权是以强大的国防及军事力量来保证的。中国现在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中国是自然经济的国家,而自然经济的国家最首要、最基本的原则是生存,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生存,只要不占有我们的农耕地,都可视为安全。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目前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经占相当大的比重,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已有相当一部分跨向海外。如果失去这部分,我们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当前大国对世界的控制主要是对发展权的垄断。垄断发展权就是对世界资源与世界市场的控制。而控制世界资源与市场的前提是对海上贸易线的控制。

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是当务之急,但美国的“台湾关系法”,美日“新防卫合作指 针”,以及美菲“部队往来协议”就像一道锁链把中国封锁在内陆。因此,关系到制海权的台湾以及南沙地区,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和安全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发展需要海洋,需要海上贸易线。一旦贸易线被截断,中国就会出现一系列国内问题,发展的条件也会越来越恶化。所以,保护贸易线,保证发展权,就必须加强国防与军事力量。因此,贸易从来都不是单纯贸易,而是在军事的保护下发展的。贸易走向哪里,国家安全就走向哪里,军事就应走向哪里。现在人们都在谈全球化,其实,一国政治经济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后果,就是军事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中国无意在全球范围争霸,但中国必须确保自己的已走向世界的政治经济利益。在当今世界,没有枪杆子,仅凭东郭先生的良心,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记者:再往远说一点,除台湾外,西藏乃至新疆也被认为将是外国反华势力干涉的重点,为什么? 台湾、西藏和新疆是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关系?

张文木:台湾、西藏、新疆,涉及中国整体战略安全问题。东急西重,是当今中国安全环境的特点。东,关乎发展;西,关乎生存。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目前已不是自然经济的国家,市场经济已使发展权成为中国安全的优先考虑。保障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有稳定的世界市场和资源。西藏和新疆对于中国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西藏和新疆是进入中亚中东及印度洋的前沿地区。因此,在21世纪,西藏在西方战略中已从上世纪所起的间隔英俄的作用,转变为隔离中国力量接近世界地缘能源中心即中东中亚地区的作用。对中国而言,西藏如果分裂,将会使位于中国腹地的高科技重工业暴露于前沿地带,并使中国失去政治经济纵深发展的空间;更为危险的是,在东部地区水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失去中国两江之源的西藏(及青海)地区,无疑将对中国的未来的生存条件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3.美国目前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但不排除优先考虑台海冲突

记者:科索沃战事发生时,即有人说台湾、北朝鲜将会是下一个科索沃。现在朝鲜半岛 、台湾海峡同时出现危机。那么,从目前局势来看,美国是否会觉得利用台湾问题对付中国,即“出牌”的时机到了?

张文木:目前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仍在欧洲,如果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 ,那么美国就从北到南即从波罗的海到巴尔干拉起一条完整的防线,我称之为“新铁幕”,这项工作完成后,欧洲就可以在“ 铁幕”后很好地被保护起来,美国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下一步美国将挺进中亚。在西方地缘战略理论中,谁占有了欧亚版块,谁就占有了世界。那么对世界的控制首先表现为对欧亚大陆中心即中东中亚的控制,而对中东中亚的控制首先是对其两翼即巴尔干和南亚的控制。目前美国在东欧的战略部署尚未完全弄好,所以理论上讲它应先稳住欧洲后,再解决亚洲问题,包括台湾问题。

但是理论的逻辑与现实的逻辑是不一样的。现实逻辑是随具体的事件走的。哪儿出了事, 就先去把哪儿的事解决好。政治的考虑是很现实的。目前,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美菲的“部队往来协议”以及美台关系的加强,使得美国对中国东翼包抄合围势态的战略布局基本成形,下一步就是巩固的问题。美国在东方需要巩固,西方同样需要,并有可能通过事件来带动巩固。所以一旦台湾问题闹大,甚至战火烧起来,美国就可能在全球部署中优先考虑台海冲突。 谁是“下一个科索沃”呢?目前来看,如果李登辉进一步闹下去,那么有可能台湾就会成为 科索沃。比较而言,朝鲜成为科索沃的可能性小一些。朝鲜的导弹还未上天就落了地,而日本国防力量远胜朝鲜,所以所谓“朝鲜问题”是美日的故意炒作,朝鲜是美有意悬在亚太上空的并且是影射中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记者:日本人又会利用台湾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张文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背后还有更为险恶的下一步,就是要促使台日轴心成型 。而目前日本的右翼势力也在上升,他们唯恐中国不乱。20年代,中国内乱,日本乱中获利;30年代,当国共两党正要合作之时,日本就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今天,我们也要警惕着段历史的重演。目前李登辉的行为不仅仅是要肢解中国,而是要毁灭中华民族,李登辉的观念中只有所谓“新台湾人”、“新广州人”、“新浙江人”等,根本没有中华民族。

记者:如果中美真正发生了军事冲突,那么谁会是获利者呢?比如日本、俄罗斯?……

张文木:万一发生冲突,日本是肯定会获利的。日本会提供后勤保障,从而趁机发军火财。在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中,日本就发过军火财。日本的经济也是靠为美国生产军火发家的。俄罗斯可能会走中间路线,但它会希望中国赢,因为中国赢了对它的好处会多些,俄罗斯所感到的美国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所以此次在台湾问题上,俄罗斯“一个中国”的态度非常明朗,因为它需要中国的力量,如果中国力量很强大,就能牵制美国,缓解其压力。

至于印度,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过去是殖民地国家,与中国走的是同一条道路,所以渴望崛起,这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矛盾;另一方面,如果台海危机发生,中国力量被拖在东部,它会感觉北方压力缓和一些。

4.枪杆子里面出主权,中国已到不进则退的时候

记者: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现在面临的形势严峻,中国应该为进入21世纪做好什么准备?

张文木:中国目前要做的首先应该是军事上的准备。正如马汉曾引用的一句西方谚语:“天鹅绒手套要有铁掌”。任何对话和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而实力首先是军事实力。我们绝不能等到有了“敌人大规模入侵时”再作军事准备。因为从近代中国经历的战争看,中国政府被迫失去主权的战争,都不是敌人全面和大规模入侵的战争。国家的综合国力只有在无限和全面的总体战争中才能发挥作用。而经验表明:往往正是局部战争的失败才导致国家的失败。打赢局部战争的关键并不是综合国力而是军事技术及由军事技术决定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未来战争中,物与物的冲突已代替传统的人与人的冲突;在远距离空中和海上打击后,并在对手已绝无反击能力的条件下,入侵者才会发动地面战役。对目前的中国而言,如果没有海权,其对台湾和南沙充其量只能有名义而非事实的主权;但若因军力不济而导致战争失败,则很可能彻底失去与这些地区的主权联系。因此,中国现在必须迅速加大国防与军事力量的建设。昨天我们曾从蒋先生那里学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今天?ノ颐怯Υ釉缙诿拦?人那里学到“枪杆子里面出主权”的道理。

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前景正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崛起, 成为21世纪的世界强国;二是倒退,其结果是中国又回到20世纪初的起点。我们当然希望的是前一种前景。

中国现在还不够强大,但完全有条件成为大国。而要成为大国,首先就必须有强大的军事能力与准备。现在的所谓“七国集团”大多数都是经由战争的道路打到一起的。19世纪英国资本扩张给法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结果造成法国在与英国的对抗中崛起,成为资本全球化和国际力量多极化进程中的与英国相对的第一极。紧接着德国、美国、日本这几极都出来了,并且都是打出来的。目前的中国也面临着这种形势,因为中国需要争取发展权。目前,日本已通过了明显针对中国的“周边事态法”。在日本对亚洲人民的批评置之不理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确定“周边事态”的概念。当周边事态有可能威胁我们时,我们也应确定“主动出击”的观念。绝不应再次把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引入我们的领土,而应该直接引入战争策源国境内。30年代的日本由于其地缘狭小,因而大力发展海军,将战争直接逼到敌对国本土,使自己国内成为一个大的生产基地,为战争提供后备力量。

有人说中国跟着美国走就是了。然而,中国跟着美国走,顺从它的底线又在哪儿呢?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事实上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底线谁能接受?这样的合作能行吗? 对中国来说,要么就崛起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只有在强权面前倒下,即把海权交给美国,发展权交给美国,西藏、台湾、南沙的控制权交给美国。这种情况中国人能接受吗?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能发展吗? 如果这样,未来的中国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

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作好强力崛起的准备,我们一定要保卫中国已走向世界的发展权。从历史的经验看,与早期英美国家相似,除了强力崛起外,当今世界可能不会给中国这样的大国的发展道路留下其他选择。

(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江南app网址 ,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www.pegstown.com/minxinsuoxiang/dushu/2013-05-02/14211.html-江南app网址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张文木书稿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江南app网址 | 主办:江南体育竞技中心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pegstown@163.com | 备案序号: 京ICP备13020994号| 技术支持: 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