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汲取开国将帅的智慧、信仰、本领、作风

作者:徐峰 来源:江南app网址 2025-01-02 4663

信仰·本领·作风

——汲取开国将帅智慧,善谋带兵打仗胜略

徐 峰

徐峰:汲取开国将帅的智慧、信仰、本领、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翻阅革命历史档案,回首开国将帅们的戎马一生,在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和生死较量之后,锻造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特质,无时无刻不从他们骨子里透射出来。革命战争年代,离开信念坚定、敢打硬拼、舍生忘死的精神,就没有革命斗争的勇气,没有直面强敌的底气,更没有克敌制胜的豪气。开国将帅凝聚出的信仰、本领、作风,是一面光辉旗帜,是一座历史丰碑,是新时代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支撑。

徐峰:汲取开国将帅的智慧、信仰、本领、作风

深入骨髓的信仰:听党指挥

坚决听党指挥,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90多年来,我军取得的一切成就,来源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最本质的特征和获得的最大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听党指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开国将帅听党指挥的精神支柱。

建军90多年来,历经井冈雷电、长征风雨、抗战烈火和解放硝烟的重重考验,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战胜国内外顽敌,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信念不是功利的、轻飘的,而是经过锻打淬炼的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

南昌起义失败后,部队在南下途中越走越散,2000多人的队伍,抵达江西天心圩时只剩800多。在大家对中国革命前途渐生迷茫的时候,朱德站了出来,他说:要革命的跟我走,革命一定成功。朱德坚定的话语像火炬一样点燃了大家的斗志,使这800多人团结凝聚在革命的旗帜下,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宝贵的“火种”。如今,回想那惊心动魄的画面,我们坚信,只要理想信念不动摇,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人民军队都能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安全面临风险挑战增多,维护发展成果,抓住发展机遇期,我们应当肩负起责任,把爱党之情、报国之志、强军之行统一起来,以开国将帅为榜样,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破解军队建设的诸多现实问题,实现人民军队的精神重塑、信仰加固。

对党绝对忠诚是开国将帅听党指挥的根本动力。

90多年来,每一件革命往事,每一滴英雄热血,都闪耀着革命军人对党忠诚的光芒。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开国将帅听党指挥,最根本最耐久的驱动力,就是对党绝对忠诚。这份忠诚不带一点私心,不含半分虚情,不掺任何杂质,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

1950年初,中央决定派军进驻西藏,最终选定18军承担进藏任务,而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富庶的川南。接到电报后,军长张国华火速赶回重庆受领任务。1月10日,邓小平同张国华谈话。邓小平说,今天谈话凭党性。张国华回答,一切听从党安排。邓小平说,你指挥部队去西藏。张国华回答,坚决完成任务!短短四句话,彰显了张国华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回顾这段历史,张国华对党深入灵魂、深入骨髓的忠诚,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今天,加强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同样需要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转化为破解军队备战打仗难题的毅力、敢于拍板的魄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以更高的标准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意图,努力推动强国梦强军梦尽早实现。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开国将帅听党指挥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开国将帅对党中央权威的维护,是在血火交织的严酷斗争中形成的,体现出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建军初期,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革命事业几经挫折。遵义会议后,党的领导核心日渐形成,“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得到巩固,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徐海东明确表示红25军完全服从党中央指挥。徐向前斥责张国焘:“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叶剑英全力协助党中央脱险。朱德多次告诫张国焘:“你这个‘中央’不是中央,还是服从中央领导,不能另起炉灶。”正是依靠一大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开国将帅和广大红军指战员,才成功挫败了张国焘妄图分裂中央的活动,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开国将帅深知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深知依靠领袖才能凝聚全军的智慧和意志。当前,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新时代,维护党中央权威最重要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战略部署;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牢牢掌握在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手中。

善于做政治工作是开国将帅听党指挥的突出表现。

毛泽东同志历来认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军队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开国将帅认为,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密不可分,自始至终致力于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始终是我军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法宝。

抗日战争初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战士摘下戴了数年的红星八角帽,换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许多官兵想不通。针对这一问题,刘伯承饱含深情地讲了一堂“换帽子”的政治课。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成最高的利益。换帽子算得了什么!那仅仅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变,打败日本鬼子的意志也不会动摇!这顶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这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统一了官兵思想,保证了部队精神抖擞地开赴抗日战场。开国将帅做政治工作,最常用的方法是模范带头、以身作则。今天我们做政治工作要切实按照打仗要求,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注重用人格激励,用行动感召,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保证我军始终是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不竭力量。

徐峰:汲取开国将帅的智慧、信仰、本领、作风

生死锤炼的本领:能打胜仗

“兵无强弱,强弱在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战胜一切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与开国将帅在战场上练就的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密切相关。

意志坚定,血性担当,誓死报国为打赢。

拿破仑说过,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在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在于实际力量的对比。精神因素主要体现于作战勇气、战斗意志和求胜之心。仔细分析,这些精神因素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都能找到印证。

1932年8月8日,时任红5军11师32团3营营长陈再道,率全营向敌陡坡山阵地发起进攻。当进至敌阵地时,两名国民党士兵从左右两侧同时攻击他,他怒吼一声,以枪托砸向左侧之敌,又回身以枪刺捅向右侧之敌,两敌兵顷刻毙命。就在此时,一颗子弹从他右臂进,后背出,伤口的血喷涌而出,然而,他全然不顾,继续率全营向前突击。这是何等的军人血性!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实战训练、中外联演、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维和护航等多样化任务日益常态化,对部队战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指挥员是部队的中坚和灵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指挥员必须具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铁肩挑重担”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敢战之志、树必胜信心,把岗位当战位,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摔打部队,用实际行动把官兵的血性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把部队的战斗力最大程度提升上去,锻造敢打必胜的常胜之师。

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成竹在胸能打赢。

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要想赢得胜利,将帅必须具备敏锐洞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战场把控能力。

1943年10月,时任第2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接到率16团迅速由太岳开赴延安不得耽搁的命令。当部队途经山西临汾东北韩略村时,得知:临屯公路每日有敌车队往来,且警戒松懈;公路两边悬崖陡壁,高坎上有断断续续的凹地,是理想的伏击地点。战机在前,稍纵即逝,王近山果断决定,在韩略村西南公路两侧设伏,痛击日寇。10月23日夜,部队隐蔽进入伏击阵地,次日上午,一举歼灭由日本“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两个中队学员及其他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毛泽东闻之大喜,称赞:“韩略村之战打得好!”开国将帅审时度势的能力,当机立断的魄力是我军在艰苦环境下夺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关键。未来信息化战争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绝不会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一个命令管全程”,这就要求指挥员必须具备正确判断敌情我情,及时掌握战场变化,果断部署、灵活机动的组织指挥能力。

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想方设法谋打赢。

《孙子兵法》讲,“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首当其冲的就是“智”,指挥员拥有了睿智,才能拨开战场迷雾,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智从何来?不单源自广博的学识、见识,源自愿学、勤学的内在品质,更源自勇于创新的胆识魄力。

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把带兵打仗、研究打仗当作自己的事业,把琢磨战法、创新战术当成生活日常。李达上将外出必带“老三样”:地图、指北针、放大镜,对全国两千多个县名如数家珍;粟裕大将最大的爱好是看地图,最向往的地方是战场,一想到打仗就会几天几夜不合眼。我军开国将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善于根据敌情、我情、时间、地形、环境等各个要素客观分析、巧妙谋划,积极创新,找出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其目的就是打胜仗赢得战争。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战场近乎透明,对中高级指挥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素质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打赢信息化战争,中高级指挥员的军事理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筹划谋略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排兵布阵能力都要有大的提升。各级指挥员要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研究打仗和指挥作战上,在研练联合作战指挥上下功夫,推动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建设加快发展。

身先士卒,仁爱大义,勠力同心促打赢。

“有带头冲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作为部队的主心骨、战场上的旗帜,指挥员必须有魄力,有胆识,有大爱,讲大义,身后的官兵才愿誓死追随,打起仗来才会有血性胆气。

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直指晋东南。时任120师359旅旅长王震奉命夺取汾河。战前动员时,他站在一口棺材上,挥拳大呼:“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部队激战一昼夜,大捷,王震头部负重伤。1947年5月4日,我军总攻蟠龙镇,王震时任二纵司令员,行至前沿,发现敌有溃逃迹象,急取卡宾枪,跃出战壕,大喊:“我是王震,跟我来!”顿时,部队官兵士气大振,潮涌而上,紧随其后冲向蟠龙镇。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老一辈革命家身先士卒、舍身忘死的高尚品质,激起了战士们一往无前、大义凛然的战斗精神。军队要打胜仗,靠武器装备、靠战略战术、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也是打不赢的。这种战斗精神一靠教育培养,二靠指挥员的模范作用。各级指挥员只有带头敬业尽责、关爱下属,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想在先、冲在前、挑重担、作表率,才能成为战士们学习的榜样,部队才能有生气,有血性,才能打胜仗。

徐峰:汲取开国将帅的智慧、信仰、本领、作风

璀璨鲜明的品性:作风优良

作风是“军队的样子”,是提升战斗力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落实,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证。”回顾人民军队90多年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史,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够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很重要的一条在于这支军队具有璀璨鲜明的品性,这种品性生动展现出过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战斗作风和领导作风。

纯粹过硬的思想作风是开国将帅的鲜红底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长期革命战争中,开国将帅始终坚守崇高的精神境界、远大的志向抱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战斗。

1927年8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直属炮兵营任见习排长的共产党员许光达,接地下党组织令:速去南昌参加“紧急行动”。许光达与数名党员晓行夜宿,跋山涉水,8月5日到达南昌北郊时,得知起义部队已经败退。许光达和战友们毫不气馁,继续南下追赶。有人问:“起义军已败,知道吗?”他说:“知道。”又问:“为何还追败军之师?”他回答:“虽败犹荣。”又问:“这不是去送死吗?”他答道:“虽死犹生。”开国将帅高尚的精神品质、坚定的革命意志在许光达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新时代,作风建设成效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关系社会主义江山会不会改变颜色,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无比坚贞。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各级指挥员任何时候都要努力锤炼政治品格、提升思想境界、纯洁价值追求,在思想作风上始终做到向党中央、党的核心看齐追随。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开国将帅们的一贯风格。

脚踏实地,担当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历来是开国将帅的行事风骨。

谭政大将无论是战斗还是工作,都敢于直面问题,从不说大话空话。1948年初,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到近百万大军,因部队扩充快、新入伍人员多,军阀作风有所滋长。时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经过调查了解,认为问题严重,于是在东北军区政治工作会议上列举各部队军阀作风问题,直呼其名,直点其事,与会的各纵队政治主官,个个脸红气虚,不敢吭声。这次会议有效刹住了军阀作风的滋长。开国将帅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体现了共产党人特有的作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干兴邦,实干兴军。不务实、不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须做到底。”实现强国梦、强军梦道阻且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知行合一,担当负责,立说立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浮夸之风,充分展现“老黄牛的品格、千里马的气势”。

徐峰:汲取开国将帅的智慧、信仰、本领、作风

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开国将帅的胆识气质。

战斗作风是战斗精神的鲜明体现,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1941年3月中旬,时任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许世友率部攻打驻扎在大牙山的日伪军,出发前,许世友举着大刀跳上八仙桌,大声说:“我来胶东是来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这一仗,只许进,不许退!临阵逃脱者,杀头!消极避战者,杀头!动摇军心者,杀头!”战斗中,全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1946年11月,许世友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率部队攻灵山时,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作战参谋问:“下雨了,还打不打?”许世友反问:“下不下刀子?”参谋无言以对,许世友大声说:“不下刀子,就给我打!就是下刀子,也给我往死里打。” 指挥员的坚定决心极大提高了部队作战信心。开国将帅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成为我军一大特色。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环境、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作战手段等要素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这一基本规律并未改变,更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做支撑,需要我们着力培育敢于亮剑、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战斗作风。

率先垂范的领导作风是开国将帅的崇高品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作风是人品官德的体现,关联着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单位的风气建设。注重身体力行、严格自律历来是开国将帅的领导风格,他们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张爱萍上将治军赏罚分明,敢于刀口向内。抗战时期张爱萍任新四军3师副师长,某日全师会操,恰逢师长黄克诚找其谈话,迟到4分钟。会操完毕,张爱萍当众宣布:“副师长张爱萍同志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作为师首长,张爱萍率先受罚执纪,赢得了官兵广泛赞许。解放后,张爱萍长期担任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始终清廉自律,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不允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违反原则的事情,体现了开国将帅公正无私、严格自律的优良作风。新时代,如何有效克服社会、军队一些“病菌”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保持人民军队的高度统一和纯洁,关键在领导。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得与失的关系,带头树立起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