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文化足迹|福建朱熹园:朱子文化正在“活”起来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2023-07-15 269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朱熹是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朱子”。

  武夷山所在的南平市,是朱子理学萌芽、发展和集大成之地。如今,南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让它不仅“热”起来,而且“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牢记嘱托绘新图

  盛夏时节,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古朴雅致的朱熹园迎来诸多游客。

  朱熹园,又名武夷精舍,建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为朱熹学派开展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从朱子自画像到理学思想传承发展,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一一为总书记作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听得专注。

  “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感慨:“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多月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今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自信。”张建光说,历史上,朱子文化曾是治国理政的官方哲学、读书人修身济世的人生信条、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处世宝典。作为朱子故里的干部群众,我们正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把朱子文化精华同时代精神相结合,改变“用之而不觉、觉之而不正、正之而不行”等现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文明的长河奔流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充沛生机,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很多人来探访朱熹园。”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朱熹纪念馆馆长吴吉民说,武夷山是文化与自然“双世遗”,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朱子文化。但以往很多游客来武夷山,直接爬天游峰,不知途中循着小路拐上去就是朱熹园,别有洞天。“现在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我们正进一步完善朱熹园展厅,预计今年10月就能焕然一新。”

  同文楼、天心湖、朱子书院……走进武夷学院,处处可见学院秉持“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办学理念所做的努力。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品端说,朱熹在武夷山“琴书五十载”。多年来,学院持续整理挖掘朱子文献、推动两岸朱子学文化研究、探讨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等,取得系列成果。现在他们正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推动朱子文化的现代转化研究。

  今年3月,中国朱子学会武夷山研究基地在五夫镇揭牌成立。中国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说,研究基地的设立,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两个结合’为我们未来开展朱子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指明了方向。”

  穿越千年汲新知

  “总书记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间屋舍,看到墙上印有朱子的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驻足凝视良久。”张建光对总书记在朱熹园考察时的这一幕印象深刻。

  张建光说,在理论上,朱熹阐释了“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取信于民”等民本思想;在实践上,朱熹以“视民如伤”为座右铭,勤政为民,在抗灾和办教育上政绩突出。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日益彰显出穿越时空的深邃智慧和永恒价值。

  不久前,以“千年文脉 活源毓秀”为主题的南平市朱子文化演讲诵读比赛举行决赛。南平市朱子文化办成员、市妇联副主席丁文新说,这个活动持续进行了近2个月,全市广泛发动、层层选拔,“就是想进一步普及朱子文化,形成人人懂朱子、讲朱子的良好氛围”。

  来自南平市政协的徐立,以《人民至上 与民同行》为题进行演讲。她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朱子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讲起,追溯朱熹劝善募粮、弹劾贪官等为民举措,讲述南平市政协建议打造朱子文化品牌、破解棚户区难题等利民故事。

  走进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朱熹母亲祝夫人墓掩映在一片苍翠中,旁边是正在复建中的寒泉精舍。建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顺莲告诉记者,寒泉精舍是朱熹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朱熹在这里为母守孝、专心治学。“再过几个月,寒泉精舍就能复建好,到时大家可以来这里深入体会朱熹的孝道文化和治学精神。”

  1998年出生的南平姑娘刘小燕对朱熹和蔡元定亦师亦友“悬灯相望”的故事很有感触。朱熹和蔡元定分别在云谷山和西山建造灯台,晚间悬灯相望,灯明表示学习正常,灯暗表示遇到疑难,相约次日往来论道。“这种锲而不舍、教学相长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刘小燕说。

  活化传承展新姿

  走近建阳区数字文化IP综合馆,记者一眼就看到“卡通朱子”。生于1999年的陈骁洋说,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卡通朱子”出现在南平市许多地方,倍感骄傲。“利用年轻人的创意,让大家更了解朱熹、更喜欢朱熹,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很有意义。”

  在朱熹园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武夷山的五夫镇,是朱熹从师就学40余年的地方。探访五夫镇兴贤古街,随处都能“邂逅朱熹”。走进“台湾刨冰”店,记者一眼看到店内装饰性木门两侧张挂着落款朱熹的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店主是“85后”台湾姑娘林筱蓉。她说:“之前参加朱子文化研习营,很喜欢古街既古老又现代的感觉。”

  往里走,在民办的五夫民俗文化博物馆里,龙鱼戏武夷山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姜生明对收藏的朱子书法拓片、朱子著作古籍、朱子婚礼物品等如数家珍。他说,朱子家礼(成年礼、拜师礼、婚礼)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阵子,博物馆的花轿到福州三坊七巷展览,“希望更多人了解朱子文化”。

  “万亩荷塘、朱子雕像、朱子家宴……越来越多的人到五夫镇‘寻芳五夫、朝圣朱子’,努力学习朱子文化,五夫镇由此享受到了文旅融合的更多红利。”五夫镇党委书记刘峰说。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应邀到学校、机关、社区宣讲朱子文化,“感觉大家对朱子的兴趣日益浓厚”。

  目前,南平已就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等编制规划,修建和新建紫阳楼、考亭书院、朱子文化广场等一批朱子文化重要遗存和公共场所,并持续打造“考亭论坛”“朱子之路”研习营和“大儒朱熹——走进朱子大型交响咏诵会”等重点文化品牌。

  “南平要努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 南平市委书记袁超洪说,我们要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观照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建盏建本文化、宋慈法律文化等的研究和阐释,做好活化、物化、教化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7月9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平行”为主题的“2023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在五夫镇朱文公庙开营,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的20多名外国留学生参加。

  “朱子文化在海内外影响广泛。”南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陈温萍说,“人类文明之花万紫千红。期待各国青年学者通过此次研习营活动,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