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抓反腐从严,确保干净用权

作者: 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6-11-10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既治标又治本,让党纪党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干净用权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选择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效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并将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继今年7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之后,十八届六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反腐败斗争正在走向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这是一条铁律。形形色色的贪腐行为,不过是权力滥用的寄生物。随着反腐进入深水区,贪腐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手段。不久前播放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说出的一个细节,展示了隐性腐败所具有的“能量”和危害。“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这虽然不像一些明目张胆的违法违纪行为那样引来物议纷纷,但加大了发现和查处的难度,还会助长官场潜规则,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污染不容小觑。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就必须严查各种隐性腐败,捍卫“权为民所用”的价值观念。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隐蔽的送礼、请客方式,农家乐可开办公用品、会议发票,聚餐用短信、电话传“暗号”。类似的“暗礁”若不能及时炸掉,不仅会损害某个地区的政治生态,还会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层面,让一些人不敢相信“有腐必反”,对社会公平持保留态度,甚至认为“拉关系、走后门”还是最优选择。

坚持反腐从严,确保干净用权,一方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另一方面,要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这两个抓手,把上上下下、条条块块都抓起来,从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织密反腐败斗争之网。

从战略上讲,就是要举全党之力让反腐无死角。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取得超出很多人预期的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之网越织越密,巡视无死角,监督与问责相结合,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并重,各个环节形成合力。继续从严抓反腐,就要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补足精神之钙、严明规矩纪律,营造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同时,要更加突出党内监督的作用,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从战术上讲,还要持续加大查处隐性腐败案件的针对性和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查办案件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以更先进的技术、更高明的手段给腐败分子剥掉“白手套”、破除“障眼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完全可以尝试甚至综合运用许多新的专业手段,比如大数据技术等。据报道,湖北省委巡视组去年巡视十堰郧县期间,将审计、国税、地税、财政、民政、信访等多个部门的数据拿来比对,不仅发现了隐藏的问题,还提高了查案的效率。郧西原县委书记的贪腐问题,就是在大数据的比对下现形。

对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而言,反腐败斗争没有休止符。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既治标又治本,让党纪党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干净用权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选择,我们就能以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不断纯洁党的肌体,最大限度凝聚发展力量,最大程度维护人民权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