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次G20峰会,传递出哪些中国“好声音”?
2008年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连续10次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10次G20峰会上,频频发出中国“好声音”。
一重好声音: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改革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成了G20峰会,应对金融危机自然是峰会诞生之初的题中之义。
在第一次G20峰会上,中国针对改革世界金融体系、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鼓励区域金融合作等内容。在之后伦敦、匹兹堡等几次峰会上,中国多次重申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出席3次峰会,金融改革一直是其关心的问题。在圣彼得堡,习近平建议二十国集团各成员探讨完善全球投资规则,引导全球发展资本合理流动;在布里斯班,他建议二十国集团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在安塔利亚,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其复杂程度远超以往,二十国集团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
二重好声音:为发展中国家发声
尽管经济体量庞大,但中国从未忘记自己“发展中国家”的底色,始终在G20峰会上为发展中国家“代言”。
中国多次强调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号召G20成员在金融改革、经济援助、多边贸易等领域支援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指出,二十国集团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贸易能力建设,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除了发声,中国还以身作则,给发展中国家实打实的帮助。习近平在圣彼得堡峰会上宣布,中方已经全面实现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税目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在安塔利亚,中国提出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三重好声音:力促共赢构建命运共同体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回稳,2010年的首尔峰会首次将发展议题作为峰会主要议题之一。第二年,中国在戛纳峰会指出,各国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各国应注意平衡增长、合作共赢。
2014年,习近平将构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摆上G20的议事桌。他在布里斯班提出,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2015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G20主席国,习近平就2016年G20峰会发表致辞。他再次强调,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有专家指出,G20经济规模占全球总量的85%,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对G20成员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这是去年习近平向G20各成员发出的诚挚邀请。在西湖之畔,中国又将发出怎样的“好声音”,值得世人共同期待。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