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前苏高官,儿子却在美成首富?

作者: 佚名 来源:旧报刊剪辑 2023-10-06

1959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展览会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厨房辩论”。

当赫鲁晓夫给尼克松展示完苏联先进的武器之后,尼克松给赫鲁晓夫展示的是一间有着各种电器的美式别墅的厨房。

两个人以自己的后代作为赌注,赫鲁晓夫说他们会生活在苏联的制度下,尼克松则认为他们会生活在资本主义中。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

从那时开始,这个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就在各个方面都展开竞赛,你发一颗卫星,我就发射飞船,你载人上天,我就登月,为的就是证明自己才是世界的老大。

为了把自己已经全面“超越美国”这件事传播出去,苏联人找了一批专家,每天在那里给出各种数据。

比如莫斯科的物价比美国便宜,苏联人的幸福感比美国人高出19.7%等等。

骂一个人是王八旦别人会不服,但如果你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算出这个人是王八旦,别人多少还会蒙圈一下。

这其中有一位叫做米哈伊尔·布林的专家,他的工作就是专门计算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国人高得多。

1、天天计算美国什么时候完蛋,却没算到有一天,儿子在美国创建了谷歌

米哈伊尔·布林,苏联犹太人,数学家,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原本的理想是做一个天体物理学家。

然而,由于他是犹太人,苏联的物理研究部门不可能让他进入,只好改行去做数学家。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被迫放弃了当宇航员的梦想。在苏联,尽管法律和官方上都声称并没有反犹太主义;但在现实中,苏联却将犹太人排斥在高层的专业人士外,犹太人也因此被物理学部门排斥......”米哈伊尔因此在报考大学时将其主修科目改为数学。尽管他每次都有A的优异成绩,但他说:“在研究所仍没有人特别注意我,只因为我是一位犹太人。”

这是在苏联,个人无法对抗体制,米哈伊尔·布林也认命了。

他安心在计划委员会一遍一遍地计算着,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比美国高出多少指数,美国终将完蛋等等,每当他看到自己的计算结果被报纸引用,还会感到一阵自豪。

但是一次出国访问,彻底动摇了他的信念。

他去波兰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他结识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的专家,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发现,国外的数学家从来都不去做那样无聊的计算。

“我的研究成果在他们那里就是个怪物”,这是米哈伊尔·布林最大的震撼。

紧接着,他想到了即将到入学年龄的儿子,在苏联,儿子也将和他一样,即使成绩优异也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最大的成就就是去计算一些无聊的数据。

他不能让儿子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干着这样的工作,于是,他下定决心,离开苏联,移民美国。

1979年5月,米哈伊尔·布林带着妻子和年仅6岁的儿子移民去了美国。

20年后,米哈伊尔的儿子在美国和自己的博士同学创建了一家公司,名叫谷歌,他,就是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2、离开苏联,主要就是考虑到了儿子的前途

谢尔盖·布林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和父亲当年的决定密不可分。

当时苏联人想要移民美国,并没有那么容易,为此,父亲米哈伊尔·布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要说服自己的家人。当他刚有了移民想法的时候,家里人是不支持的。

“我是当时家中,唯一认为移民是一重要决定的人”。米哈伊尔·布林说。

他将自己在国际研讨会上的见闻说给妻子听,并用儿子的未来作为筹码,最终,妻子被说服,同意了这个决定。

他还要去做母亲的工作,在莫斯科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更不愿意离开。

当他到出入境管理机构去申请移民之后,他立马就被裁员,在学校教书的妻子也失去了工作。

在等待签证下来的漫长日子里,他们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靠着打零工来维持生活,而且,他们并不知道签证什么时候能够下来。

如果苏联不批准,那么他们既不能去美国,也不能在苏联找到稳定工作,这真是一场冒险。

就在这样的不安中度过了8个月,他们一家人的签证最终还是下来了。

后来谢尔盖·布林回忆这段日子,说:“我知道等待出境那段时间是一段相当艰苦的时光,我现在也十分感激当时我们仍决定移民至美国。”

来到美国之后,米哈伊尔·布林在马里兰大学的数学系任教,妻子叶夫根尼娅则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飞行中心工作。

苏联又有两位人才流失到了美国,同时,一位未来的互联网天才,也跟着他的父母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谢尔盖·布林开始正式上学。

由于家庭的熏陶,他的知识面远远超过了同龄人,在就读小学一年级时,谢尔盖就向老师提交了一份有关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设计方案,当场就把老师给镇住了。

那个年代,个人电脑才刚刚起步,拥有一台电脑简直是一件奢侈品。

他的父亲又再一次体现了远见和对教育的重视。

咬牙买了一台售价600美元的电脑(80年代的600美元也是不小的数字),在他9岁生日的时候送给了他。

正是比同龄人更早接触到了电脑,谢尔盖·布林才为日后创建谷歌打下了基础。

对于儿子日后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创始人,身价400多亿美金的商业钜子,父亲米哈伊尔·布林是有些意外的:“当时我并没有考虑过布林会成为一名产业钜子,我只是希望他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最后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最好是像我一样成为一名教授。”

3、为了移民,他们曾经做过哪些努力?

在米哈伊尔·布林一家移民美国的12年后,曾经和美国“肩并肩”的苏联轰然解体。

无数吃不饱饭的前苏联教书,跑到世界各地去找工作,而美国正好敞开大门,接收了最多的教授学者,为自己的人才库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就连当初和尼克松打赌“自己的后代究竟是会生活在苏联制度下还是资本主义下的赫鲁晓夫,他的小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也在1996年移民了美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这些被迫移民的教授相比,当初米哈伊尔·布林为了移民所受的苦,就不足道了。

如果不是米哈伊尔·布林当初的远见,而是一家人留在苏联这座大厦坍塌的最后一刻才被迫出走,那可能仓皇之间,找不到现在这么合适的归宿,他的儿子也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功,而世界上则少了一个叫做“谷歌”的超级公司。

历史其实是一面镜子,有时仔细品品还是挺有滋味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2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