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五年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党治国理政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问:您说,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它用什么方式领导中国?
答:首先是引领中国的政治方向,比如探索提出中国道路,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这条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次,统领政府、人大这样一些权力机构,在这些部门,都设有党的组织,以保证权力运行过程体现党的领导。再次,负责制定各种重大决策并领导实施,比如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容和方式还有很多。
问:在中国的政治语言中,经常出现“中央”这个概念,通常是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这个概念?
答:通常情况下,“中央”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中央委员会是党内最高领导机关,其成员是领导中国的政治家集团。它由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按得票多少,差额选举产生。2022年选出的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有205名委员,171名候补委员,基本上都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问:是否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似乎就是党的中央委员会治国理政。
答: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中央委员会每年都要召开全体会议,简称“中央全会”。每次全会都要讨论一个专题,诸如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党内政治生活、文化建设、国家制度建设等,大多也会通过一个相应的决定、决议或建议,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
比如,中国共产党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中央全会,讨论通过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建议”。制定五年规划,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方式。
从1953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了14个“五年计(规)划”,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5个“五年计划”。这些计划主要采取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地方和企业。这5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基本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制定的4个“五年计划”。此前的计划,主要是经济建设,从第5个“五年计划”开始,增设了社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执行方式,也从行政指令性安排和政府直接配置资源,逐步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经济管理转变。这4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制定的5个“五年规划”。其间,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并且把名称从“计划”改为了“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问:中国共产党依据什么来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
答:中国每10年都要做一次人口普查,每年做一次经济社会调查,意在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每当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还要做更深入和普遍的调查研究。
2020年制定的第14个“五年规划”《建议》,经历了很复杂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规划《建议》起草小组组长。正式起草前,包括国家高端智库的60多个单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38个专题,形成了200多份研究报告。各地区各部门还提交了109份有关新的“五年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建议》起草组反复研究这些报告和意见后,拿出《建议》稿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并交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
与此同时,中央领导人还多次到基层,问计于民。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长沙,同来自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座谈了两个多小时。问计于民,还包括在网上征求意见。网民在网上留言有100多万条,规划《建议》起草组从中整理出1000多条具体建议。
有了《建议》初稿后,习近平总书记还主持召开7次座谈会,分别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企业家、经济社会学家、科学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者、基层代表等参加,当面听取意见。经过反复打磨,这才把《建议》稿拿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审议修改,最后得以通过。
走到这一步,事情并没有完。
还需要由国务院一个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正部级机构,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规划《建议》,编制出更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纲要和细目。
最后一步,是把“规划纲要”转化为国家意志,提请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们又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然后票决通过,最终成为法定文件。
一旦成为法定文件,剩下的便是执行,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负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问:实在太复杂,听得我头都大了。想不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内部运行过程如此细密。没有专注和耐心、没有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的领导角色确实担当不起来。我更关心的是,中国制定的规划,管不管用?真的都能够落实吗?
答:讲一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2020年12月,中国的“嫦娥五号”,成功地带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样本。令人惊讶的是,有人翻出16年前的一张报纸,发现整个探月计划,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一个“绕、落、回”的实现步骤,和后来的实际情况一模一样。就是说第一步让飞行器能够绕着月球飞行;第二步是落在月球上实地探测;第三步是把月球上的土壤样本带回来。
假如你回到16年前,看到这个新闻,或许觉得这是个梦想,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计划。结果,中国人干事,就真的这么有定力,计划被严丝合缝地执行了。
问:制定“五年规划”不是年年都有,通常情况下,中央全会每年也只召开一次。一些日常的治国理政事务,由谁来处理?
答: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实际上,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成员,大多担负治国理政方面的日常事务和具体责任。比如,在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以及个别省区市党委担负主要领导职务。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经常开会议事、办事。
从宏观决策和协调统筹上讲,中央层面还有一种“领导小组”或“专门委员会”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从1958年开始,中共中央设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五个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功能最初是“咨询性质”和“临时决策”,后来发展为议事决策、协调执行。比如,为了办好研制“两弹一星”这件大事,1962年年底,成立了一个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中央军委若干领导人组成的“中央专门委员会”,这个机构集指挥权、财政权、人事权于一体,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担任主任,集中统一领导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工作。
改革开放后,沿袭了这种领导体制。目前设立的负责治国理政日常事务的“专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等等。此外,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也会成立一些临时性的领导小组。2020年便成立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一般来讲,专门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可以来自党的工作部门,更多的是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由此既实现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也能确保办好大事的专业性。
问:中国共产党如此设计自己的领导角色,与西方执政党确实不大一样。西方舆论也有一些埋怨,新上台的政党常常会推翻前任的政策,从而使一些政策难以一以贯之,治国理政好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要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和个体党员在治国理政上发挥什么作用?
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量,不是抽象的存在,或只在特殊情况下才让人看得见。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其中各级地方党委有3200多个,各级政府中的党组织有14.5万个,基层党组织493.6万多个。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治国理政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它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政策,最终是靠基层党员干部,把人民组织起来去落实的。
江苏农村有个华西村,华西村有个人叫吴仁宝,前几年去世了。他曾以4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履历,成为在中国共产党内最小“官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人。
最小的官,干出了大事情。他带领华西村农民办了不少企业,落实共同致富的理念,使华西村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村民拥有很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吴仁宝这样做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他说:我是穷过来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千主义万主义,社会主义让人民能够富裕,就是最好的主义。
安徽省财政厅有一个副处级干部,叫沈浩。2004年下派到安徽小岗村扶贫,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07年挂职3年到期后,全村农民舍不得他走,起草了一封挽留信,农民们按上手印,要求上级部门把他留下来带领村民再干3年。2009年11月,沈浩因劳累过度病逝在小岗村他临时租住的房子里。
沈浩为什么受到欢迎呢?他带领小岗村的农民修建公路,为农民集中盖住宅楼,培育壮大葡萄产业,把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小岗村发展合作社,等等,使小岗村村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
问: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领导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成就给了它很大自信。我的感觉是,领导这样复杂的大国,要做得对、做得好,似乎完全靠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它的领导层在治国理政上不犯错误。
答: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犯过错误的,而且几次陷入危机。但它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总是能不断修正错误,克服危机
在治国理政上,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怎么办?它的做法是认真检讨、总结经验、切实改正。错误和挫折教训了中国共产党,使它更加聪明起来,由此拥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应对危机的智慧和能力。
问:也有人担心,现在搞得不错,万一什么时候又没有搞好呢?
答: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充满忧患意识的原因。所谓忧患意识,就是敏锐应对各种挑战,注意去发现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时刻提防因为应对不当而犯错。在风险和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做决策还提倡底线思维,意思是从最坏处作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当然,一般性失误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但大的颠覆性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
中国共产党担当领导角色,实际上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心理压力。历史和人民既然选择你成为“国家大脑”,接受你的领导,你没有任何理由在治国理政上出现大的失误。
为此,中国共产党经常总结治国理政经验,不断提升执政水平和能力。在思想方法上,强调“实事求是”。它的字面意思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用在治国理政上面,就是弄清楚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回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然后一代一代人地干下去。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治国之道。
(节选自《新湘评论》第5、6、7期,授权江南app网址 发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