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怼彭斯演讲的台湾名嘴:我觉得我得帮我们中国讲点话
怒怼彭斯演讲的台湾名嘴:我觉得我得帮我们中国讲点话
孙立极、崔隽
这是《环球人物》记者第二次采访黄智贤了,上一次是在2017年。她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谈笑不拘,明快爽朗,尽管是电视节目里的“名嘴”,平日里却常身着T恤、短裤、运动鞋,毫无矫饰。
黄智贤的日程表很满,周一到周五每天录制政论节目《夜问打权》,周末也不全休。平日里,她笔耕不辍,写脸书(Facebook)、写微博、写微头条——那篇传遍国内外的《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黄智贤,1965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主持人、作家、政治评论员。近日发表文章《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在社交媒体引起巨大反响。
某种角度看,黄智贤有些佛家所说的“我执”,比如她坚持若日本人不向“慰安妇”道歉就绝不去日本。但她又是纯粹的,坚持的是价值和信念,没有名与利的玷染。所以这位身材并不高大的“小女子”,让人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作为鲜明的统派,黄智贤在台湾受到的压力远多于支持。她遇到过餐馆老板忙碌中丢下手头的活跑来和她说,“我喜欢你的节目,加油!”与此同时,她也听到过“独派”对她的攻击和谩骂,甚至走在路上还被吐口水。《环球人物》记者问黄智贤:“那你怎么反应?”她耸耸肩,说:“就这样了,我还是我自己。”
黄智贤主持政论节目《夜问打权》
“够强悍”的黄智贤,另一面是柔软。谈到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历史,谈到台湾的乡土民情,谈到台湾的前途命运,都可能触及她心中柔软的泪点。她的文章可以用人们评价梁启超的“笔端常带感情”来形容。去年,她去了不少大陆城市:南京、哈尔滨、大连、厦门、广州、深圳、重庆、南宁……今年9月,她写了一篇《两岸终会相聚》,记下一路所见所闻所感,文笔秀丽不说,情感真挚,让人泪目。《环球人物》记者发微信赞她这篇文章写得好,她说自己也是边写边落泪。
也许可以这么说,《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成为网络红文是偶然,而黄智贤是必然。
“我第一感觉是愤怒”
《环球人物》:您第一次听到彭斯的演讲是什么感觉?
黄智贤: 我从头到尾看了他的视频,也读了他的文字稿,第一感觉就是愤怒。美国已经掀起了贸易战,特朗普在推特上胡说八道,大家觉得他是粗人,不会太当真。可一个看起来很稳重的副总统,到一个高层级的智库演讲,以这样的方式攻击中国,透露的是什么信息?这让我很愤怒。
《环球人物》:《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这篇文章是怎样诞生的?
黄智贤: 彭斯是周四做的演讲,周五我的节目就有讨论了,但做完节目后,我的愤怒还是没办法消除。刚好周六早上我要给《中国时报》交一篇稿,于是就这么开始写了。
我写文章很快,当时还喝了一点酒,一气呵成。写的时候,阿炳的《二泉映月》一直在我心里盘旋。1950年,阿炳录完这首曲子不久后,就去世了。这是最好听的二胡,冲击灵魂,我第一次听时眼泪就掉下来。
那天,这首曲子正契合我的心境。我觉得我得帮我们中国讲点话,我们中国人真的很可怜。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死了那么多人,没有其他国家在乎。那些死掉的人、受苦的人——我的祖父、曾祖父都被日本殖民过,我的很多从大陆来的朋友,也经历过抗日战争,他们活生生地告诉我,历史就在那里。
2018年10月7日,黄智贤在微头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文章《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此为黄智贤微博截图。
中国不是百分之百完美,大陆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你想想看,这个国家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经过改革开放40年,就可以有现在这样的国泰民安,靠的是我们人民的聪明、牺牲与勤奋。彭斯现在把中国所有的成就说成是美国的恩惠和帮忙,这不是事实。他还引用了鲁迅的话,把鲁迅批判旧中国的言论拿来指责中国对外不够友好,这也不是事实。固然我们有“戎狄”之说,但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有朋自远方来”的文明传统。中国人比西方人对异族宽容。
我的脾气是逐点驳斥,但彭斯讲了一两万字,我只能写不到两千字,有些能写,有些没办法写,“余岂好辩哉,余亦不得已也”。
《环球人物》:这篇文章通篇读下来像是您也在发表演讲。
黄智贤:因为我想象我不是在写信,而是面对面演讲。彭斯讲完下来了,然后我站上演讲台,他坐在台下听我讲,所以我开头就写“副总统阁下”,完全是我对他讲话的口气。紧接着就是“在中期选举之前”——为什么我要点明这个节点?是为了让内行人猜测,副总统这番言行是不是政治考量。
我就是要用一种知识分子的不冷不热的口气:我尊敬你,不卑不亢、不硬不软,但我每一句、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刺进去。我要面对面挑战你的错误方式——我对民进党是这样,从小对我爸也是这样。
《环球人物》:文章里您对历史事件和数据案例都信手拈来,为什么会这么了解?
黄智贤:当初我历史课可是满分,史料信手拈来,但写文章时还是会上网去确认,怕弄错细节。写得快有一点不好就是经常会有小错误,这次就有,非常抱歉。八国联军侵华时美国有出兵,我竟然写没有出兵。
在美国上历史课时,美国教授说:“当我们的先人在地球上第一次发现这片土地的时候……”我立刻就举手说:“在你们先人发现这片土地时,已经有人类居住了。”他忘了印第安人,被我逮到了小辫子。那位老师当场认错,同学们也是一片叫好声。这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同样是对待历史,彭斯并不坦荡,而是断章取义、双重标准。
《环球人物》:您什么时候知道这篇文章火了?
黄智贤:我看到了网友留言,还有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谁又转发了的时候。你问我这篇文章怎么就火了,我平时讲话也是这样,这篇文章其实比我平时写的还要温和。
“我觉得中国会赢,只是赢的过程会很辛苦”
《环球人物》:关于中美贸易战,很多人讲中国这次很危险,您怎么看?
黄智贤:我觉得中国会赢,只是赢的过程会很辛苦。我的信心来自于多方面:一是中国人吃苦耐劳;二是中国人口近14亿,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内需市场;三是中国有很坚实的基础设施和重工业,完全可以拉动内需。更重要的是,贸易战可以让中国警觉到“我缺乏什么,我有什么是捏在别人手里的”。
《环球人物》:您的意思是,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来说不全是坏事?
黄智贤:坦白讲,大陆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从0分到60分容易,但从60分进步到90分时,可能是10倍的艰难。到今天你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关键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中美贸易战发生在这个时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祝福——人无外患必骄纵。美国的压力可以让中国有自信找回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只是情势会险峻,过程会比较辛苦。
《环球人物》:如果再让您对美国人说几句话,您会说什么?
黄智贤:我在美国念过书,也有很多美国朋友,对纽约很有感情。但是我要讲的是,国与国交往,美国要追求它的最高利益,那我中国就不能追求自己的最高利益吗?你认为你的方式对美国人来讲是最好的,那中国不能寻找一个对中国人最好的方式吗?文明发展有不同路径,人类也在寻找最好的路径。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说着“我们中国”的黄智贤其实出生于台湾本省家庭,父母和弟弟都是“深绿”立场,哥哥还是民进党籍“立委”,但她选择了一条和家人截然不同的道路。作为政治评论员,黄智贤常在节目和文章中向民进党猛烈开炮,一度差点与哥哥断绝关系。
“在我成长的年代,绝大部分台湾人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从小爸爸教我们背《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光是《红楼梦》我就读了二三十遍。我们小时候书本上会印一句话,‘做一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认为内心很中国的黄智贤,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从未变过。
曾经印在台湾课本上的标语:“做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在黄智贤看来,变的是社会环境——李登辉、陈水扁和“独派”势力的操纵让人们在“绿色恐怖”的蒙蔽和威胁下压抑了中国人认同。和家人之间的立场分歧也是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的。但她坦言,虽然与哥哥的政治理念不同,但他们约定:不要贪污、不要仇恨、不要让祖先蒙羞。“不管他当选还是落选,我们都是这3个约定。”
自认口才不好的黄智贤,为了内心的价值观,站在荧屏前,说了很多口才好的人也不敢讲的话。“台湾没有政论节目主持人敢讲我是中国人,我大讲特讲,讲‘二二八’历史真相,讲日据时代的历史真相。这样做不会讨好,但不得不做。”岂止是不会讨好。就因为此,黄智贤被骂“台奸”,而她反“台独”更被骂“亲中卖台”。“他们没法反驳我的观点,只能人身攻击。”“小女子”说起时颇为骄傲。
2014年台湾学生攻占“立法院”,黄智贤去上政论节目。开始前,工作人员请她不要批评学生,不然她会被封杀,但她照批不误。“我不知道我对不对。反正严重地违逆我的价值观,我就跟你干!”黄智贤大笑自嘲,“金庸小说读太多了,都是金庸惹的祸。”
果敢刚强的性格在黄智贤年少时就有显露。她曾考上台湾最好的女子中学——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却在高二辍学。因为做医生的父亲希望她女承父业,但爱好文学的她宁可不读,也不屈服。
她从送报开始打了7年杂工,端过盘子,做过油漆工,在高速公路隔离带拔过草,还开过夜班计程车。当计程车司机时,载到醉酒小姐和图谋不轨的客人,她宁可赔上车资,也要想办法帮小姐脱身,只求“良心愉快”。这段底层生活,让黄智贤见识到很多尖锐的冲突,“厨师不高兴,拿着菜刀对骂;一起端盘子的女孩不小心摔断了七八根肋骨……经过这7年,我知道什么叫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25岁时,黄智贤靠打工攒了一笔钱,跑到了美国去读大学。寒暑假不用打工时,她就开着一辆老旧的汽车,独自旅行了美国各州,最后“只有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没去过”。
毕业后她又到英国攻读企业管理学硕士,读书期间顺便把欧洲走了个遍。她至今还记得自己参观大英博物馆时,看到了当年八国联军掠走的国宝藏品,站在展示柜前的她瞬间泪流满面。她知道,无论走多远,她都不会忘记她的国家。
打工、出国、留学、工作……这些经历赋予了黄智贤看透表象的锐利眼光,也让她摆脱了偏见的束缚。“你的阅历、你所读的书、交往的朋友、所看到的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撞击你,人的独立性就是这么建构起来的。所以当我最后成为政治评论员的时候,看问题我可以有国际的视野,同时也能明白普通百姓的心理,很多时候就可以看穿现象的本质。”
2018年7月12日,黄智贤发了一条微博:“来北京许许多多次,但这一次心情很不同,参与的是连战的北京访问团。在此刻冰封的两岸,和中美贸易大战之时。”
在这次随团访问大陆的过程中,黄智贤见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最让她动容的是习近平讲话中透露出的“感性”。“习近平讲他当年在厦门工作时,认识很多台商,与台湾人很有感情。台湾这几年的表现比不上福建,他为福建高兴,为台湾难过。他还提到了近代以来我们民族遭遇的屈辱历史。他对这一段历史的痛彻记忆,让我很有共鸣。”
黄智贤觉得,现在台湾多数人对大陆保持着正面的态度,尤其是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台上作报告时的形象,让很多台湾人受到鼓舞。十九大召开期间,她当时在台湾,记得有一次到餐厅吃饭时,大家看到电视上习近平作报告,便停下吃东西,抬头看画面,有的人甚至还会站起来,带着一副专注的表情认真听。黄智贤注意到,她的节目播到习近平作十九大报告的画面时,收视率也会走高,不会往下掉。这些细节都让她感受到了民心的变化。“你看这两年,蔡英文内政混乱,威权独裁,外联美日,把台湾带到了危险的边缘,台湾人还能继续自己骗自己吗?统一,是台湾最好的路。而未来,光明远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