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纯东: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作者: 邓纯东 来源:中国社科学报 2017-05-09

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邓纯东

邓纯东: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影响最大的科学思想。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在一百多年之前,但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力。在21世纪来临之时,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国家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是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之所以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源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决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方向和繁荣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鲜明的特色,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思想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塑造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传统。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评价新中国历史研究时曾说,由于强调了农民战争的革命性以及对促进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语言”,“建立了评估和重现中国过去历史的标准”。正是坚持人民立场、自觉为人民做学问,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继承了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还形成了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了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了自我、实现了价值。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要落实到行动

一年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落实到行动上,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要解决真懂真信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过去一段时间,哲学社会科学界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理性和学术上的系统性;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一知半解等,致使在一些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研究中“失语”、教材中“失踪”、在论坛上“失声”。一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合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培训和自学,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在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的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核心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之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越来越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学习“5·17”重要讲话,不断强化了将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认识,客观上增强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个正确的立场、方法问题。通过对“5·17”重要讲话的深入学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自己的研究始终。一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界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已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聚焦点,落实到了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落实到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在面对错误思潮时敢于亮剑,唱响了中国舆论场的时代主旋律,为给中国社会健康发展扩充了理论正能量。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呈现良好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也大大提高,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与教学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各领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一年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研究单位,围绕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正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步伐,正在努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努力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不畏艰辛、不辱使命,将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新的更大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0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