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核心的确立和党的历史转折

作者:江 宇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 2016-10-28 5124

领导核心的确立和党的历史转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领导核心和党的历史转折

“中央领导集体”及其领导核心,是无产阶级政党所特有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概念。列宁说:“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便不能持久”。领袖是在斗争中产生的。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领导核心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问题,也不是一次会议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在党的事业遇到重大挑战的情况下,经过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在应对挑战、探索道路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确立新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的过程,也是党的道路、思想、组织创新的过程。

确立“核心”是一个过程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的14年,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集体。所以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处于大起大落的变化之中。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用了近十年时间。从1935年毛泽东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到1943年正式担任中央主席和1945年召开“七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以“毛刘周朱任”为主要成员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才正式成型,建国之后又增加了陈云、邓小平。党领导核心的稳定,保障了党的事业的稳定发展,从长征之前濒临灭亡的险境,只用了14年时间就夺取全国政权,只用了20多年时间就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实现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开展全面整顿,这就可以看作改革开放的预演。到1977、1978两年开展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虽然邓小平并未担任党中央主席,但从指导思想、政治路线和实际发挥的作用来看,他所代表的改革开放正确路线已经得到全党拥护,事实上确立了他的领导核心地位。此后,这一核心地位又在十二大、十三大上得以确认。这也表明,党的领导核心不仅是组织上的领导人,更本质的则是思想上、政治上的主心骨。正因为有邓小平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才开辟了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奇迹”,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长时期的快速经济发展。

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确立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第二代到第三代领导集体,国内并没有发生政治路线的巨大转折,仍然沿着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前进。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危机,苏联、东欧发生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空前挫折,国内很多人对社会主义丧失了理想信念。从邓小平同志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半退”(不再进入中央委员会,只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到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全退”,再到党的十四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整体新老交替,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最终成熟和稳定起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稳住了国内大局,坚持了社会主义红旗不倒,同时还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开创性地建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融合、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融入全球化,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领导核心和正确政治路线

从历史的回顾来看,在毛泽东、邓小平成为领导核心之前,党面临着重大挑战,各种思想和主张相互激荡,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存在比较明显的分歧。确立领导核心的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错误理论和实践、确立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和政治上的领导作用比组织上的领导作用更加重要和深远。

1935年的遵义会议,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是其重大意义,但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决定重大事件的开始。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相继犯过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这和迷信苏联革命道路、在共产国际面前失去独立性有很大关系。遵义会议之前,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照搬西方军事道路的“瞎指挥”使红军损失惨重。遵义会议初步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使得红军的军事斗争很快取得新局面。但是,全党范围内迷信苏联、依附苏联、迷信国民党、缺乏独立性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这些问题又是出于缺乏正确的思想方法。因此,毛泽东在到达延安之后,以很大的精力抓思想建设,创作了《矛盾论》、《实践论》两篇哲学著作,以及《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涉及党的战略全局思路的著作。在这些理论建设的基础上,经过1942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一系列艰苦努力,才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对苏联的迷信和依附,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并且诞生了自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77年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但这时还不能说他就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因为此时“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主要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照搬和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做法,思想僵化,另一种则是“全盘西化”,否定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不仅因为他是当时最有资历、威信和组织领导能力的领导人,更因为他领导全党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反对了上述两种错误观点:一方面推进思想解放、反对“两个凡是”,另一方面也是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为改革开放划出了明确的政治底线。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生命线、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是中国的生命线。不改革死路一条,搞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显示出了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开创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内也有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念。特别这时是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处于攻势、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盛行的时刻,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抵御住了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守住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底线,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可见,党的领导集体及其核心,不仅是党在组织上的“领班人”,更是正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代表。正是由于在重大挑战面前,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集中全党智慧,抵御各种外部错误思想的影响,找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领导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形式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维护中央权威。国外一些人士将其解读为“收权”“集权”,持这种观点的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并不够了解。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表现在党的领袖和普通党员之间、党和人民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血肉联系、互为师生的关系,而不同于西方语境中自上而下的“统治”或单纯自下而上的竞争性选举民主。党的领袖来源于人民,有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能够集中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智慧,带领党和人民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奋斗。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避免和防止无产阶级一盘散沙,防止社会分裂和对立。同时,这种集中并不是单纯的集权,而是经历无数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才实现的,能够最大限度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同时防止发生大的错误和失误。这是辩证法、实践论的体现,也是中国的制度优势。

纵观世界,那些在现代化门槛上跌倒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共同的弱点是缺乏一个能够代表人民利益、具有强大执政能力的领导集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理腐败、化解产能过剩、治理房地产泡沫等问题的实践表明,过去一段时间,党的集中统一的政治优势不是增强了,而是有所削弱,不少地方和部门成为了具有特殊利益集团的“独立王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调加强中央权威、加强集中统一,同时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才能解决这些制约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

同西方选举民主不同的是,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下,党的领导核心来源于群众和基层,只有经过长期基层经历、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政治家,才有可能进入党的领导集体。毛泽东同志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前,有着丰富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军事斗争的经验,是党和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缔造者,是毫无争议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前的几十年中,曾经在军队、地方和中央党政机关许多岗位担任过领导职务,是公认的具有威信的领导人。这些经历保障了,领袖的心和人民是相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的力量来源于基层和群众。无产阶级的领袖所以起着伟大的作用,正是由于他深信群众的创造力,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中,而不是放在群众之上;自己紧紧依靠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

1943年,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整风的目的,就是要使全党更加思想统一,更加意志集中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一心一德地去完成中国革命的事业”。党的历史表明,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只要思想和政治路线正确了,在坚强领导核心的领导下,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一旦党的领导核心确立,党的事业就会焕然一新、走进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时,各种主张也层出不穷,“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摆在了全党面前。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变得日益更加自信、更加旗帜鲜明地讲社会主义、更加具有自信心和主体性,更加强调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同时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严治党,坚持走群众路线,恢复党的优良传统,让党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反对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对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答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强调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就是要巩固前一段时间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用治国理政的新思路统一全党思想,克服各种对国外模式的迷信、对过去经验的迷信,让党更好地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已经从过去全球秩序的追随者,变成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从发展模式的模仿者,变成发展道路的创造者甚至引领者。这是一个全新的定位,也是对党的新考验。有了党中央坚强的领导核心,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像历史上几次重大历史飞跃一样,再次实现新飞跃,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4
0
0
1
31
0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