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创新话语体系,迎战历史虚无主义——《光明网》记者访乔良将军

作者: 乔良 来源:光明网 2016-01-16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甚嚣尘上。网上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制造、散布谣言,抹黑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等先烈的英雄事迹,歪曲 国史、党史、军史,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社会上特别对年轻一代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历史虚无主义这扇虚掩着的门后,究竟是何“真容”?光明网就相关问 题,采访了空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乔良教授。

  英雄是为了人民利益献身的高尚群体,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要否定英雄?在乔良看来,否定英雄只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切入点,其目的是进行深层次的意识形态颠覆。“因为英雄是社会的主流符号,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标志,否定英雄其实就是在否定社会主流价值观。”

  乔良解释说,历史虚无主义的套路是剥夺民众对党和国家、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认同感,通过搅乱大多数人的思想,使其丧失判断力、丢掉立场,进而与党和国家的目标逐渐背离。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否定中国历史,否定中共执政合法性,否定中国发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历史虚无主义是入侵意识形态最便捷的突破口

  苏联解体前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散布“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 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谬说,从未间断过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军事上,大纵深作战需要部署好强大的纵深梯队,但在整条战线上必须先找到突破口。西 方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渗透也是如此。”乔良用“大纵深战略”军事术语形象地向记者解释西方为何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突破口。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经济上,中国的体量太大,西方如果想从经济上打开缺口,一下子干掉中国经济,不可能;军事上,中国军队的实力如今不容小觑;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仍有绝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拥护。这些方面,一言以蔽之,是不易得手的,对于西方而言,围堵中国最好的缺口,只有意识形态。这是因 为,其他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量化掂量得出来,只有意识形态人们无法将其量化,很容易模糊。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工具,极容易通过散布谣言和似是而非的理念,让 人们不知不觉间产生思想和认识的偏离,使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所以说今天,对手的进攻,最容易在意识形态打开缺口。

  “这项战略,美国已有成功的范例”乔良阐释说,前苏联解体始于意识形态的崩溃,就是最好的佐证。当时,苏共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 就意味着已经在意识形态上向对手缴枪了。随后,苏联从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迅速跌落。后来从苏联分离出来的俄罗斯,在经济领域全面接受西方的自由经济理 论,服用西方开的“药方”——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全盘接受以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很大程度 上瓦解了俄罗斯民族精神。

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

  乔良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分为两段,并认为这两段之间互相承接,但又不完全相同。“首先是时间段不同,前一段是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末期,其表现主要是从否定文革到否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第二段是从九十年代末至今,从否定改革开放,逐步发展成全面否定中国共产党、甚至否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和方向。”

  乔良进而分析,两个阶段的目标也尽不同。前一段更多是否定内部的错误,以动摇民心;后一段是全面否定整个国家、政党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以动 摇国本。此外,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人背景不同,前一段以在反右和文革中深受其害的人为主。后一段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由在文革当中生长起来,接受 西方教育,即我们俗称的“被西方洗脑”的人;另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中没有得到实惠而心生怨怼的人。

历史虚无主义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产物

  对于近些年历史虚无主义更加猖獗的现象,乔良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从国外来看,面对GDP世界第二的中国,西方世界难以适应。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已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衰落,并认定这一衰落来自 新兴国家的挑战。为了延续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美国一方面在经济上给中国制造麻烦,扰乱中国周边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让自己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用所谓普世价 值的解释权,打击中国。在这方面,美国的手法甚多,“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对别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 的精心策划。

  从国内来看,有些人,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公知、大V,扮演了“第五纵队”的角色,充当了西方软实力的“先遣队员”。这些人很有煽动性、蛊惑性。由 于他们的“不懈努力”,现在的社会人群中,确实已有不少人成为了他们的追随者。为什么制造谣言和谎言的人会在今天大畅其销,拥有市场?除了谣言和谎言的迷 惑作用外,不能不说,还有我们的工作(从经济工作到宣传工作)没有做好的原因。因为那些跟着谎言和谣言走的人,一部分人是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还有一部分人 则主要是对现实不满。民众的不满情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应回避,必须深刻反省。

  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使大多数群众基本迈过了贫穷的门槛。但与此同时,“一切向钱看”、“时间就是金钱”等主张,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价值 观。其结果是贫富差距拉大,少数利益集团形成,民众不满情绪加深,整个社会出现上下、贫富对立的迹象,共同价值观也随之被撕裂。

  鲁迅说“贾府里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当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时,用统一的价值观来塑造全体社会成员变得越来越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出现这些情 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和过程。西方社会同样经历了这个阶段,长达百年之久,并且至今也没有完全消除贫富差距。不过西方人很聪 明,通过宗教抚慰、言论自由、民主选举等渠道,让民众获得精神安慰或宣泄,转移了对这一“阵痛”的注意力,缓解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的民众缺少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客观认识和理性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民族自身的惯性思维,不是全面赞同就是全盘否定。比如,以 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为例。赞同者有些就是无原则地赞同,而反对者则更是无底线的反对。这两极其实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赞同和拥戴中共,不等于无视我们这么多 年的革命实践,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错就会有错,看不到错就不会纠错,不纠错就无法前进。所以盲目赞同一切不可取,与之相对的盲目反对一切更不可取。 因为对于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多时候需要把握两极之间巨大的灰色地带,而不能走极端。

  我们一直在提倡讲辩证法,实际上今天,有多少人真正学会了辩证地看问题?我们在引导民众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党今天所做的一切时,以为只要提高了大 家的思想觉悟就能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必须让更多的人从党和政府的多项主张和政策中获得实惠。如果不能让其获得利益,仅仅靠提高觉悟,就想让大家拥戴你是不 可能持久的。

创新话语体系,迎战历史虚无主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7.9%,而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9.6%。 在网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年轻人,乔良深表担忧:“年轻人出现思想的混乱,首先源于我们意识形态战线本身出了问题。”他认为, 当前,我们几乎不清楚我们面临的形势,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应对。在这个互联互通、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找不到新的话语体系,依旧在沿用老一套的宣传方 式。结果使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对意识形态的掌控,要么过时,要么乏力。

  乔良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自身价值观的混乱,“当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有那么强的煽动性,‘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有那么直指人心的冲击力时,我们提出的的价值观表述,全倒是全了,包罗万象,但似乎远没那么有力量,技不如人,武器也不如人,怎么可能胜于人?”

  乔良最后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让主流意识形态占上风。今天的中国不是没有主流意识形态,是没有占上风的主流意识形态,更缺少运用互联网工具表 达主流意识的话语能力。“主流意识形态如果不是被人们自觉接受,而是靠权力支撑,就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主流”。现在整个中国提倡创新。各种创新,首先应该是 话语创新。经济的创新固然重要,但话语创新更重要。因为思维是由语言构成的,新的话语才会构成新的思维。任何新的思维,是不可能用旧的语言系统表达的。 “我们今天试图用原来的旧的、僵化的语言教条去解释新思维,新未来,这是徒劳。整个社会必须形成新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新思维,才能迎接 新变革,迎来新时代。”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乔良
乔良
军事理论家
7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