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清:未来三十年农业难突破 农民难增收

作者:曹锦清 来源:江南app网址 2013-05-02 509

曹锦清:未来三十年农业难突破 农民难增收

来源: 网易财经

从农村的四个收入来源看,农民收入可增长性非常之低,所以未来缩小城乡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曾写过一篇《改革二十年回顾》的文章,曾提到邓小平同志提到的中国当时有四个矛盾。第一大矛盾是地区矛盾,他指的是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矛盾,这是地区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民族之间的矛盾,中国的民族区域的布局、区域之间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民族之间的关系,产生民族矛盾;第三大矛盾是阶级矛盾,而不是像我们今天用的阶层分析,他还是使用阶级这个概念,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我理解,阶级矛盾就是财富的增长,引起了不平等的分配,如果一部分人之所多得乃是另一部分人之少得,那就是阶级矛盾;第四大矛盾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那就会更尖锐起来,他说如果是这样,中国就会出乱子。

今年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现在比较大的一个矛盾是城乡收入差距的矛盾。比较来看,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差近万元。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农业向工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农业的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生产率的底下造成农业收入的减少。这是一个产业显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的。第二,中国有其自己的特色,由于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原因,中国的土地多呈现分块儿、土地狭小、高分散的特色。由于高度细分化的原因,使得农户的耕作操作非常雷同。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蛛网特色特别明显,由此而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城乡差距不断的扩大。

未来城乡差距是否能够缩小呢?主要看农民的收入问题能否解决。但是,长期来看农民收入增收的问题,未来来看并不容易,城乡差距的缩短需要更长的时间。

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四个,首先是农业收入。农业收入就是农民在自己承包土地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收入。影响农业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农资产品的价格以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而农产品资料价格未来仍然看涨,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未来提高的程度不高。因此农业收入角度本身来说,未来农民收入空间有限。

第二个收入来源为打工收入。打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从当前的调查情况下,打工收入来源具有一些非确定性,尤其是体现在新的一代青年,收入往往被花费,很少能留有余存。

第三个收入来源是,国家的转移支付。比如停止征收农业税费,以及各种粮食的补贴,都算是国家的转移支付。同时,教育、医疗等的支付也属于此类。但是此类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的低。有人提到政府转移支付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当前中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程度,虽然额度不高,但是绝对有这个能力。

最后一个来源是财产性收入来源,当前农民的土地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唯一来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财产性收入非常之低。农民的土地不能抵押,靠租金以及转移来获得收入非常低。

以上四个方面的收入来源,从分析来看,可增长性非常之低,所以未来缩小城乡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要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除非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突破。首先,农产品的价格获得突破。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供给的速度小于需求的速度,农产品有上升的可能。其次政府应该提高重点粮食产品的保护价,以增加农民收入。第三,转移支付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第四,最为根本的解决途径,是转移农村的富裕劳动生产率。按照规模经营平均每人30亩的经营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4亿需要转移,唯有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未来三十年的农村差距才会进一步缩小。


曹锦清简介:

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上海市城建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著作有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著)、《中国单位现象研究》、《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等。《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当年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成为观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翔实的资料,荣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编辑手记:曹先生很健谈,很细致,很严密。对于未来,曹先生非常理性,对现实认识很深,问题掰的很碎,如布道者。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曹锦清
曹锦清
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