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作者:张小英 来源:北京日报 2024-02-13 1984

说起夏收,很多老北京人会想起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红星集体农庄。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人民公社天恩大队正收割小麦 刘光华 李祖慧摄于1959年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人民公社小麦大丰产 刘光华 李祖慧摄于1959年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人民公社西红门生产队的打麦场 刘光华 李祖慧摄于1959年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人民公社 刘光华 李祖慧摄于1959年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人民公社西红门生产队的打麦场 刘光华 李祖慧摄于1959年

红星集体农庄地处北京南海子地区。历史上,南海子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

1949年,原本隶属于河北省的南海子地区划归刚刚组建的北京市南苑区人民政府管辖。由于水草丰茂、土壤肥沃,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就率先办起了农业互助组、合作社、国营农场。

1952年,南海子地区的八家农户成立了“穷八家”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一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提出要在京郊建一个示范性“集体农庄”,南苑区委提议在南海子中心的姜场村先行建立“集体农庄”示范点。

北京市委很快就同意了这个提议。1952年,北京市委派出工作组来到姜场村,以“穷八家”初级合作社为基础,吸引周边农民加入。1953年元宵节,工作组在姜场村召开了“集体农庄”成立大会。当时正是学习苏联的特定年代,因此农庄取了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名字——“红星集体农庄”。

红星集体农庄成立以后,发展迅速。农庄下设4个生产队、一个大车组和一个饲养组,每个生产队实行按劳取酬、评工记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大家劳动热情极高,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

到1954年,红星集体农庄从523户增加到850户,1955年就超过1000户,成为新中国农业史上一个快速发展成型的集体化榜样。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北京南郊红星人民公社天恩大队正在收割小麦。 摄于1959年6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麦收季节里,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四年级学生到红星集体农庄进行生产实习。摄于1955年6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社员们分粮食 摄于1955年9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公社医务人员支援麦收现场治疗。 摄于1963年7月

1955年,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北京市农林水利局联合规划工作组经过实地考察,依据红星集体农庄距离城市近的特点及实际生产条件,起草制定了《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

当时,正值中央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红星集体农庄的远景规划正与“一五计划”相符。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对京郊农业和国营农场事业关怀备至,他看到这份《远景规划》后思如泉涌,亲笔写下“按语”。

这是一个全乡一千多户建成一个大合作社(他们叫做集体农庄,即是合作社)的七年远景计划,可作各地参考。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长远计划,人们看一看它的内容就知道了。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目就将一年一年的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在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鼓舞下,南海子掀起初级社合并成高级社的热潮。在红星集体农庄的带动下,南海子地区相继组建了金星社(金星乡)、曙光社(西红门乡)、晨光社(鹿圈乡)和旧宫社(旧宫乡)。这四个合作社与红星集体农庄(红星乡)在当时一起被誉为“社会主义农村的五面红旗”。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粮食入库,缴纳公粮。摄于1957年1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社员们在棉花田里喷洒1059杀虫药剂。摄于1956年1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大兴区红星人民公社饲养的猪。1958年12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人民公社天恩大队的牛奶场 摄于1959年5月

1958年3月,原属于河北省的大兴县划入北京市辖区,南海子地区也划归大兴县,五个合作社与京郊农场合并成一个总面积约160 平方公里的大型组织——大兴县红星人民公社。

直到1983年取消建制,二十多年时间里,红星人民公社经历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实践,一直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外窗口”和“首都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的重要作用。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集体农庄托儿所的孩子们正在愉快的吃中午饭。摄于1955年5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红星集体农庄有线广播站成立起来了,广播员刘秀兰正在给社员们广播。摄于1955年12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医师为社员检查身体。摄于1959年4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旧宫大队的社员在给小麦追肥。摄于1962年2月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南苑红星人民公社医院的X光室在给社员作身体检查。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农业科学工作者倪文在红星人民公社和义生产队和社员一起研究水稻高产的经验。 摄于1964年9月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或陪同外宾来“红星”视察指导工作的次数,不计其数。

1963年,朱德委员长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崔庸健参观访问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1973年,邓小平陪同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里亚来农场参观水稻插秧机;1975年,叶剑英陪同朝鲜金日成主席来访并亲手栽种了“中朝友谊树”;尼克松夫人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曾专程参观“红星”……

您还记得北京红星集体农庄吗?

1963年6月8日,朱德委员长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崔庸健参观访问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南郊农场)。(来源:首农集团宣传部)

如今,红星集体农庄已发展成为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首农食品集团前身之一)所属南郊农场,辖有8个分场、10个专业化公司、15个直属单位。往事如歌,那些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的岁月,则成为很多老北京人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图片源自: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首农集团宣传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0
1
1
1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