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作者:唐山市委党研室 来源:党史博采 2023-07-28 665

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1976728 日,一场被称为二十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的唐山大地震,将唐山这座百年重工业城市夷为一片废墟。然而,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备、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四十七年来,唐山从震毁到重新崛起,从全面振兴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人类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四十七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唐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各族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打开新唐山从崛起、振兴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字里行间都闪耀着党的光辉,党是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是唐山振兴发展的指路明灯!

抢险救灾中,他们舍生忘死、舍己救人,展现了敢于牺牲、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一天,1976728日凌晨342 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举世罕见的大地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到极其惨重的损失。

唐山,十万火急!快向党中央报告!”5时左右,刚从废墟中被救出来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接到了市委的第一个命令。随即,他四处寻找通讯设备,上午7时许终于在遵化机场通过电话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汇报了唐山的灾情。中办的同志说:“唐山地震情况中央已知道了,正在作抗震救灾的部署。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和北京军区的负责同志很快去唐山,与你们共同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放下电话,赵俊杰心情别提多么激动。

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就在这个灾难降临的凌晨,看到大量市民被压在废墟下面,开滦唐山矿3名共产党员李玉林、曹国成、崔志亮,在各自亲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毅然自发地驾驶着一辆矿山救护车冲出唐山,飞驰北京向中央汇报灾情。提及这段传奇往事,李玉林仍激动不已。地震发生后,李玉林在抢救出4名邻居后,立即想到了矿井下正在上班的几千名工友。当时,走出家属区,他有两条路可选择向左是去矿里的路,向右是通往他父母住房的路。想到是党培养自己参了军、入了党,并当了矿里的工会副主席,他就坚定地朝矿里跑去。

看到矿党委办公楼已是一片废墟,得知一切通讯都中断,李玉林心想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党中央一定急于知道地震详情,以便组织抢险救灾。于是,他和矿上另外两名党员当即决定开车去北京向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党中央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当日上午,李玉林等 3名矿工和驻唐空军驾机进京的刘忽然等3名军官,在中南海紫光阁亲眼见证了中央部署全军和全国各地支援地震灾区抢险救灾的动人场面。

当日下午,李玉林回到唐山直奔单位救灾现场。3天后,李玉林才找到爱人和孩子,并从他们口中得知自家失去了 14 位亲人。开车经过家门而未停下来的崔志亮,从北京回来后才知道他的妻子和未满8个月的孩子震亡了。时隔多年,李玉林老人仍坚定地说:“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这样做是对的。在面临公与私和生与死考验的紧要关头,我们没有丧失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良知!”

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带领全市人民同震灾展开了殊死决战,并凝聚成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抗震精神。

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在没有大型起重工具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用双手拨开重物救出了一万六千多人。

共产党员张勇,又一名开滦铁汉。大地震发生时,张勇正在唐家庄矿负 150 米的井下看护上万斤的炮药库。当时,地下水迅猛上涌,井下近千人都迅速往井上转移,许多工友叫张勇快和他们一道撤到地面。可是想到炸药没有收齐,会发生危险,张勇就毅然决然地留下来收集炸药。矿井保住了,他却被水淹没。

天灾无情人有情,危难之际显真情。强震过后,许多刚刚脱险的党员领导干部顾不上自己的亲人,立即奔赴工作岗位。从地、市、县、区到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从工矿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层层建立了临时救灾指挥机构,使广大灾民在艰难自救互救中有了主心骨

震后两个多小时,市委领导在一辆旧公交车上成立了市委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派出干部用纸板卷成小喇叭,沿新华道向西宣传市委第一号通告。市委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西山口附近的一辆旧公交车上。市委还在,大家要发扬自救互救精神,尽最大力量救人。"听到这些喊话,惊魂未定的人们热泪盈眶,顿感心里踏实了许多。

韩一书一记,救一救一我”“妈妈,快救我!“一边是被压在废墟下邻居的低沉呼救声,一边是同样压在废墟下亲生女儿的叫喊声。面对此情此景,共产党员、东矿区北新工房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的韩淑珍,却对在废墟下的女儿说:“孩子,你年轻,再挺一会儿,妈去去就来!”可当她救出邻居再来抢救自己的女儿时,女儿已经窒息而亡。忍着巨大悲痛,她又组织人员救出了70多名居民。由于她日夜忙着组织居民救灾,又耽误了给高烧中的儿子看病治疗,致使儿子又落下了残疾。每逢回忆起这些事情,韩淑珍总是深深地自责:“我也是生儿育女的妈妈呀!”

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保定第一医院医务工作者,1976年在唐山抗震救灾。

丰南南孙庄公社马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维强和他的孩子地震时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陈维强自己从废墟下爬出来后,没有顾及救自己的孩子,却先去抢救本村的医生。医生得救了,他的孩子却因埋压窒息而亡。他说:“救我的孩子,只是救活一个人,救出一个医生却能救活一大批人。他这种舍己为人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全村的父老乡亲。

728日凌晨的市郊于家店村,身负重伤的党支部书记王庭新被人救出来后,首先想到的是下乡知识青年。他忍着剧痛,带领干部群众奋力抢救出 29 名知识青年之后,自己却因流血过多牺牲在现场。

这就是唐山人民自己身边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危难时刻舍生忘死为人民的共产党员!

灾区就是战场,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10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和5万多名医疗、矿山、防疫等救援人员进入唐山后,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奋力抢救灾民。他们宁可自己忍耐饥渴,也要把饭和水送给灾民;宁可自己被雨淋湿,也要把帆布和雨衣盖在灾民的棚子上;宁可一个排、一个连地昼夜奋战,也决不放过一次微弱的求救声。为了唐山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许多人手磨破了、身体被砸伤了,仍在坚持战斗,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位生还者的回忆正当几名解放军抢救双腿被压在水泥预制板下的我时,大震后的那场最大的余震发生了。残石断砖纷纷滚落下来,眼看一堵残墙摇摇欲坠,吓得我呀呀直叫。"不要怕!”突然,一名大个子解放军抄起一根撬棍冲过来,死死地抵住断墙。这时,其他几名战士一齐动手,清砖扒石、撬开水泥板后,把我抬起来就跑。身后的事是当时目睹了一切的姐姐告诉我的。当我被抢救出来后,大个子解放军已拼尽了全身力气。在准备离开时,他那颤抖的双腿一曲,吃足了劲的撬棍一下把他打倒,还没容他爬起来,那失去控制的断墙轰然倒塌,砸到大个子解放军的后背上,当时他就牺牲了。

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前往救援的解放军。

谁是共产党员,请到这里来!”728 日凌晨,在唐山火车站一家被震塌的旅馆旁边,一名只穿着一条裤衩的解放军连声向身边的一群人喊道。同志们,我们几个成立个临时党小组,负责抢救旅馆废墟下压着的人,里面都是咱们的兄弟呀!”在这名军人的指挥下,这群来自天南地北、原本互不相识的人,却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许多被救出来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单位,却只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这就是共和国的钢铁卫士!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多作贡献为国家,展现了公而忘私、迎难而上的冲天豪情

震灾何所惧,人民定胜天。几乎是在与时间抢夺生命的同时,在党的领导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又打响了战天斗地的攻坚战,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谱写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壮丽篇章。到1986 年底经过 10 年的恢复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7.44 亿元,比震前的1975 年增长了 31 倍。

地震使开滦这座百年老矿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当时国外有人说开滦要想恢复到原来的面貌,至少需要 20年。然而,特别能战斗的开滦干部职工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全面完成了复产任务。19768日,开滦矿务局党委作出决议全矿广大职工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以最大的干劲加速恢复生产!开滦唐山矿井塔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为抢救绞车房中的国家财产,共产党员、班长田先君第一个站出来请战。他带领全班冒着危险,把 41台设备、6000 米线材全部抢了出来。在恢复唐山矿一号井的战斗中,有6名坐着罐笼的职工被卡在 500 米深的井眼中间。危急时刻,共产党员、机电科老工人李振兴挺身而出。他说:“为了开滦早出煤,我豁出去了!“下罐道前,他把兜里的钱全部掏出来,交给身边的工友说:“我一旦出了意外,就把这钱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吧!”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艾有勤,地震中失去了 6位亲人,他把悲痛深深埋在心里,却把整个身心扑在了矿山复建工作上。一次,他一连在井下干了8个班,听到中央领导接见开滦代表的喜讯后,又接着干了一个班。到1977  11月底,开滦共排出井下积水1.6亿多吨,修复巷道 37 万多米,修复和制造设备3.3万多台,建起永久性工业建筑 6 2万平方米。1978 12 日,原煤日产量达到 7 万吨,全面恢复到震前水平。

正是凭着这种天塌地陷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精神,唐山人民在震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内就陆续挖出了抗震煤、炼出了抗震钢"、发出了抗震电、烧出了抗震瓷”,农村秋后适时种上了抗震麦"……

人还在,地还在,震倒了房子重新盖白天治坡搞生产,晚上盖房建家园”,“轻灾夺丰收,重灾不减产,多为国家作贡献。这是震后唐山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和 20 多万援唐民工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真实写照。

丰南小集公社柳河村大队当时是个重灾村。村党支部书记周世政在房倒屋塌、亲人伤亡较重的情况下,带头出勤下地。他说:“我们当干部的,不能只顾小家不顾大家,我们有责任把即将到手的棉花管好、收上来!”

为帮助各县区及时种好冬小麦,中央从全国各地调拨了 3100台拖拉机、1680台配套机具。洛阳拖拉机厂共产党员丁长安,由于日夜奋战过度劳累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邯郸地区广平县杨宋固打井队共产党员杨志国,在支援丰润县打井中,患上了中毒性肠道传染病,连续高烧 39度,还一直坚持工作。乡亲们劝他休养,他却说:“我是来支援灾区的,不是来养病的,发烧不算啥,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最终由于病重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杨志国的女儿杨秀芹在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把悲痛埋在心里,女继父业,又报名同 8 名女青年组成了三八打井队,赶来灾区支援打井。

重建家园,唐山人经历了从震后简易窝棚到简易砖房、又由简易砖房迁入正式楼房的过程。在从简易窝棚向简易房搬迁的过程中,全市广大党员发扬了克已奉公、先人后己的风格。唐山水泥机械厂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庆林管着木料、油钻等建房物资,自己却住在四处漏风的窝棚里。群众感动地说:“原来我们以为书记的房子准不漏,哪知道比我们的还漏!”大家劝他快盖房,他却说:“等大家炕头都暖起来再盖我的吧!”

唐山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唐山大地震之后。起重机正在作业。

为使唐山人民早日安居乐业,大规模复建工作铺开后,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指示确定了先生活、后生产"的指导思想,把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6名书记、市长先后亲任建设指挥部的领导。1984 811 日,大雨倾盆。市委领导惦记着仍住在简易房里的群众,冒雨到这些居民家中察看。看到有的房屋漏雨进水,市委领导当即决定市委机关暂不搬进新建成的市委办公大楼,先让占用居民楼的几个局机关使用,腾出住房分给住在简易房里的群众。

在全国 10 万建设大军和全省20万民工的支援下,到1983年,全市共恢复建设农村房屋 236 万间,占农村震毁房屋总数的96.7 %; 1986 年底,唐山市区已建成 3 8层住宅楼 5927 栋和部分平房,总建筑面积达 1218 万平方米,占总户数 98%的居民迁入新居。1990年,联合国授予唐山市人居荣誉奖,使唐山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到2005年底,唐山城市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到 1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负重奋进,率先投身改革开放的主战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创造新唐山

十年恢复建设基本结束之后,唐山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经济发展已相对晚于全国其他城市 10 年的情况下,唐山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乘改革东风、抓开放机遇,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又经历了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的艰难历程,实现了七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发展速度。1988 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个翻番。1989 年,进入全国25 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行列,居第 20位。1994 年提前 6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1996 年,唐山市及所辖 17 个县())率先在全省整体实现小康目标。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2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 2 6 亿元,均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不仅提前两年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要求唐山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而且提前两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第一步奋斗目标。期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带头弘扬抗震精神,知难而进,奋力拼搏,成为唐山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先锋。

在唐山经济振兴与快速发展的20年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起着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作用。震后建设中又战胜了罕见地下水灾的开滦煤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政策扶持下,通过煤炭价格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及技术改造,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这期间,开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从侯占友、艾有勤、侯振清到赵国锋都是他们的杰出代表。面对困难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的英雄气概,为企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国企重振雄风,党员成为钢铁脊梁。从 19 岁就走进唐钢第一炼钢厂的共产党员郑久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提高炼钢技术上。多年来,郑久强深爱着自己的企业,面对私营企业年薪数十万元的高薪聘请,他从不动心。一次冶炼中,他发现炉嘴漏水、炉内耐火砖唰唰掉渣。他立刻意识到,炉衬如再脱落,把炉体烧穿,漏掉一百多吨的钢水不说,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危急时刻,人命关天,作为当时在场的唯一的共产党员,他毫不犹豫地扯过一件大衣,浇上水,把身子裹住,冒着 1600 多度的高温,对准漏洞把和好的泥浆补上去。一次、二次、三次......经过40多分钟的战斗,炉嘴修好了,炉衬补好了,而他却虚脱倒下了。职工们说起此事,都由衷地称赞:“危难时刻,还是共产党员经得住考验!

这就是唐山工业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钢铁战士!

在唐山经济振兴和快速发展的20年中,唐山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这期间,唐山不仅涌现出中国板栗之乡”“中国鲜桃之乡,更涌现出 2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同时产生了河北第一市”“河北第一镇”“河北第一村"

河北第一村开平区半壁店村,提起老书记韩振国,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敬佩的。1978 4月,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韩振国用唐钢拨给的9万元占地青苗补偿款带领村民办起了一个机械加工厂,不仅年年赢利,而且培养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人才。到 1985年,敢闯敢干的韩振国又决定建一个投资 500 万元的钢铁厂。面对资金难筹和村民的顾虑,韩振国食难咽、夜难眠,憋出一场大病。躺在病床上,他又召开了几次支委会,语重心长地对支委们说:“无工不富,咱们要为全村人谋大利益,就得考虑得长远一些,就得敢冒大风险!”经过千辛万苦的工作,1986年底钢铁厂终于竣工投产。1987年,不仅偿还了大部分借贷资金,还实现利润 500 万元,相当于一年赚回一个钢铁厂。到1991 年,该村在唐山市率先成为亿元村,社会总产值达 1.68亿元。19937月,省委、省政府在该村召开了河北第一村命名表彰大会。

正是这些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带头投身农村小康建设事业,大打北治山、南治滩、东治沙、西治洼的农业资源开发会战,积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才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勇当中流砥柱、甘于无私奉献的先锋模范行动,带动激励了全市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涨热情,才建设出一个繁荣美丽的新唐山!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新唐山从震后崛起到全面振兴、快速发展的风雨历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和省委、省政府的格外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唐山市历任领导班子以与人民风雨同舟、为人民谋求发展的精神,带领全市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四十七年,弹指一挥间!

四十七年来新唐山走过的历程就是党心系于民心、民心聚于党心的历程:灾难突降时,党是中流砥柱重建家园时,党是举旗先锋腾飞道路上,党是指路明灯。今天,唐山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昂首奋进在新世纪的征程上,在这个伟大的征程中,我们应时刻铭记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唐山!

回顾历史,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唐山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创造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的辉煌,正在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