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郭沫若:沧海横流显本色
在湖南韶山毛泽东遗物馆,珍藏着一块不同寻常的OMEGA手表。这是重庆谈判期间,郭沫若赠送给毛泽东的。此表一再修理并换过多次表带,毛泽东却一直戴着它。这块表见证了一位政坛领袖和一位文化名流之间日久弥深的真挚感情。郭沫若多才多艺,蜚声海内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旗手。两人的交往诗意盎然,处处闪耀着政治豪情与文化浪漫、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真诚友谊与坦诚相见的灿烂光芒。
书房邂逅成知音
毛泽东和郭沫若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1926年3月,郭沫若经林伯渠举荐,应邀到广东大学就任文科学长。一日,郭沫若前去拜访林伯渠,不巧林伯渠不在,但在林的书房里却与毛泽东不期而遇。毛泽东偶遇这位声名赫赫的文学才子,也格外高兴,并与他谈起了时局。1932年6月,郭沫若在自传《创造十年》中对此次碰面还记忆犹新:“在祖涵房内,遇见了毛泽东。太史公对于留候张良的赞语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吾于毛泽东亦然。人字行的短发,分排在两鬓,目光谦抑而潜沉,脸皮嫩黄而细致,说话的声音低而委婉。在中国人中,尤其在革命党人中,而有低声说话的人,倒是一种奇迹。”
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邀请郭沫若讲课。北伐战争开始后,身为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秘书长的郭沫若随军出征。北伐军攻下武昌后,他们又再次相会。南昌起义后,郭沫若逃亡日本,而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抗战期间,郭沫若毅然回国,倾心抗战文艺。
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亲去世,毛泽东送了一副挽联,悼父赞子:“先生为有道后生,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为鼓舞民众抗日爱国,郭沫若创作了《虎符》《棠棣之死》《屈原》等历史剧,还将《虎符》托人带给毛泽东。毛泽东多次致信郭沫若,对他大加赞赏。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确定为党员干部的必学篇目。
重庆谈判期间,两人多次见面,既纵论天下大事,也畅谈诗词歌赋。1945年11月14日,《沁园春·雪》在《新民报晚刊》发表,霎时轰动山城。国民党御用文人竟以“唱和”为名,肆意诬蔑词中有“帝王思想”,郭沫若撰文《摩登堂吉诃德的一种手法》进行驳斥,并填写两首和词,盛赞《沁园春·雪》“气度雍容格调高”。
一诗千改始心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郭沫若的接触更为密切,两人的诗词交往也更为频繁。1957年1月23日,郭沫若写了《念奴娇·小汤山》《浪淘沙·看溜冰》《水调歌头·归途》,分别唱和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浪淘沙·北戴河》和《水调歌头·游泳》。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写下《七律·到韶山》。7月1日,他又赋诗《七律·登庐山》。9月7日,毛泽东致信胡乔木,请郭沫若为他润色诗稿,信中写道:“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郭沫若于9日和10日两次写信给胡乔木,直率地提出了修改意见。9月13日,毛泽东又写信给胡乔木,说:“沫若同志两信都读,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郭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毛泽东对郭沫若的修改意见十分重视,反复进行推敲。
1957年《诗刊》杂志首次集中发表毛泽东诗词18首之后,不断有毛泽东诗词新作发表。郭沫若成为毛泽东诗词的积极诠释者,也是权威性极高的讲解者。1957年到1968年之间,郭沫若写了20余篇赏析文章,还回复了许多就毛泽东诗词进行请教的读者信件,为毛泽东诗词的宣传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但人们对该词所写景事究竟是一次还是两次出现持不同意见。1962年《人民文学》5月号发表毛泽东《词六首》,郭沫若写了《喜读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的〈词六首〉》一文。他为说明毛泽东诗词虽人人爱读,却未必人人都懂,首首都懂,便以自己对《忆秦娥·娄山关》认识过程为例,在文中持“两次”之说。他收到文章清样后,立即写信请毛泽东“加以删正”。毛泽东认为解释不合本意,将其删掉,又以郭的口吻,改写了一段近600字“一次之说”的文字,最后坦言:“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因错过时间,《人民文学》刊出的仍是郭的原稿,毛泽东的《改文》迟至1991年12月26日才在《人民日报》刊出。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用别人的语气来解析自己的诗作。
僧是愚氓犹可训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民族文化宫观看了浙江省绍剧团根据《西游记》故事改编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绍剧团请郭沫若提意见。10月25日,郭沫若写成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送给剧团,同时也寄送给毛泽东修改。诗曰:“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毛泽东在广州读到了这首诗,很感兴趣,但是他不赞同郭沫若诗中“千刀当剐唐僧肉”的说法,并于1961年11月7日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毛泽东早在韶山读私塾时就看过《西游记》。郭沫若说:“舞台上的唐僧形象,实在使人憎恨,觉得他真是值得千刀万剐,这种感情,我是如实地写在诗里了。”郭沫若表面上是批判唐僧,实则是憎恨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领导人。毛泽东认为将受妖怪蒙蔽的唐僧视为当时所说的现代修正主义而进行笔伐的做法不妥。“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唐僧虽然愚钝糊涂,但仍属于中间派,可采取统一战线政策对其批评教育,至于白骨精则必须坚决予以消灭。毛泽东的和诗将神话故事与国际风云紧密结合,比喻贴切,发人深省。
1962年1月6日,郭沫若读到和诗后,改变了当初的看法,当即步毛诗原韵又写了《七律·再赞〈三打白骨精〉》:“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金猴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次来。”他又将此诗送给毛泽东评阅。毛泽东看后,高兴地说:“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抒怀同唱满江红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中印边境冲突日趋紧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63年1月元旦,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满江红·领袖颂——1963年元旦抒怀》:“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1963年1月9日,毛泽东在广州读到郭词,深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豪情所激荡,随即和词一首,并把新作书赠周恩来。反复修改定稿后,他又于同年2月5日再次手书,这幅手迹如今被镌刻在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纪念堂南大厅正北的汉白玉壁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曰:“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泽东的和词气势磅礴,妙笔生花,哲理深厚,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反华势力的丑态,乐观豪迈地畅想了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在致辞中引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名句,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诗词》37首,郭沫若反复吟诵,于1963年12月5日,浓情赋词《满江红·读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诗词》,对毛泽东的诗人才华和作品魅力给予高度评价:“充实光辉,大而化,空前未有。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典则远超风雅颂,阶级分清敌我友。沁园春,水调有歌头,羌无偶。嫦娥舞,瘟神走,梅花笑,苍蝇抖。今史诗,将使地天恒久。宝剑擎天天不堕,红旗卷地地如绣。济同舟,万国尽朝晖,新宇宙。”
劝君少骂秦始皇
1943至1945年间,郭沫若曾出版一本中国文化思想史方面的学术专著《十批判书》,收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等10篇文章。毛泽东很爱读,但对书中扬儒抑法的观点并不认同。1968年10月,毛泽东在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说:“拥护孔夫子的,我们在座的有郭老……我跟郭老在这一点上不那么对。你那个《十批判书》崇儒反法,在这一点上我也不那么赞成。”
《封建论》是柳宗元的政论文章,系统阐述了“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利弊,肯定法家的进步性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作用,表现出扬法抑儒的思想倾向。毛泽东读后,产生共鸣。
毛泽东与郭沫若的观点分歧,最终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呈现。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以诗咏史,评说儒法,规劝郭沫若要多读柳宗元的《封建论》,不要再从柳宗元那里倒退到颂扬文王时代分封制的儒家立场上去。该诗为焚书坑儒事件翻案,颂扬秦始皇的功业,而“孔学名高实秕糠”的说法显然欠妥,带有特殊年代的鲜明烙印。但这毕竟是友人之间在探讨学术问题,毛泽东直陈己见,同时又措辞婉转有度,“劝君”,语气和缓;“要商量”,更不以势压人,给后人启示良多。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郭沫若痛失多年唱和的诗友,曾悲情赋诗多首,其中一首写道:“伟哉领袖万民亲,改地换天绝等伦。三座大山齐扫地,五星红旗高入云。反抗霸修防复辟,发扬马列育新人。旰食霄衣躬尽瘁,英雄儿女泪盈巾。”1978年6月12日,一代文豪郭沫若逝世。两颗诗坛巨星相继陨落,但他们的光辉诗篇却魅力永存。
来源:《党史文苑》2023年04期,作者汪建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