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洪:排除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观干扰,开创中国史学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我国得到大发展。前辈史学工作者筚路蓝缕,在借鉴苏联史学成就的基础上,迅速打下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学获得大发展,随着研究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我国历史学经历了繁荣发展。但是,在繁荣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学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守正”上做得不够,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做得不够;在“创新”上出现了严重偏向,就是深受西方资产阶级史观的消极影响,不少所谓的创新不过是照搬、模仿而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我国历史学的大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我认为我们要坚持好以下原则和方法。
第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我们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就会出问题。有些学者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研究工作过分低估,甚至对正确结论也持否定态度,陷入了学术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学者艰辛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历史学,应该充分肯定。前三十年历史研究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不足和问题是次要的。苏联史学界在历史研究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据当年留学苏联的老专家介绍,苏联世界史专家懂10门外语的人不少;个别学者甚至能使用27种外语。对于苏联史学中的优秀成分,我们要吸收借鉴,而决不应全盘否定。对于我国前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如郭沫若、范文澜等艰辛探索取得的学术成就,我们不应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完全“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前辈学者的学术基础上发展创新。社会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核心问题,苏联史学界和我国前辈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人类社会演进史进行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成就是突出的,我们不应忽视,更不应持全盘否定态度。有的学者在没有深入研究、不加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随意做出“否定性表态”,这是很不合适的,至少学风不严谨。有的青年学者,学问不深,却积极跟风,否定前辈学术大师。这是需要深刻反思的。
第二,努力排除西方资产阶级史观的消极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对我国史学界的消极影响不小,阻碍了我国史学的发展和创新。我们决不是全盘否定西方史学,但西方史学中资产阶级史学占主导地位也是客观事实;对资产阶级史学我们也不是一概否定,对其中合理的观点、可靠的资料,我们也可以利用。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中,许多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是有明显偏向的,在史实选择和运用上也往往是有偏颇的;有的人甚至别有用心,怀揣不可告人目的,完全丧失了学者良知,更不用说科学态度了。我国学者在与西方学者交流中,如果不留心分析甄别其观点、概念,就很容易受错误史观的影响,甚至不自觉地落入学术陷阱。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西方学者的大量历史著作被译成中文;国际资本也是积极推动西方史学著作在中国出版。在某些书店,我们时常能发现世界史书架上,翻译过来的书很多,甚至占多数,其中多数又是来自欧美国家。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多多少少是有史观问题的。资产阶级史观,如果不加辨析,不仅对一般读者产生消极影响,对一些专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无疑,消除西方资产阶级史学消极影响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新时代是我们全面告别“盲目崇拜”西方史学的时代!
第三,扩大研究视野,深化专题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结合好。前些年大家深感,学术研究出现了“碎片化”。实际上,主要就是专家队伍只重视专题研究,忽视宏观研究和思考。我们要扩大研究视野,在做好专题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宏观探讨。这有利于我们认识某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有利于正确理解历史。从事专题研究工作,不能只处于山谷看事物,也要争取到山顶看事物。当然,从事宏观历史问题的探讨,必须基于扎实的微观研究,否则就可能陷入“空谈”。
第四,重视历史研究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不管是人类社会整体史的研究,还是某个国家、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历史研究,都要讲究平衡性和全面性,不宜只重视某方面的历史、某局部的历史,而忽视其他。研究通史和撰写通史著作时,尤其要重视这一问题。对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一位学者来说,只做到所谓的“学贯中西”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学贯南北”;要考虑东西南北、古今中外,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学贯中西”。“学贯中西”的思维模式局限很大,实际上长期影响了我国学术界对整体历史的认识和深入探讨;“言必称欧美”现象与“学贯中西”思维模式是有关的。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世界历史研究中,是比较突出的。例如,我们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及其各时代科学文化成就就了解不够,研究不够,阻碍了我们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第五,针对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展开历史探讨,发思想之先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历史工作者要关心时代问题,关心时代面临的挑战,作为从事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针对时代问题和挑战,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有益启示。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学本身就是从过去寻找未来的科学;是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从过去寻找未来的科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度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没有理由不意气风发、乘风破浪从事好历史研究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2022年11月18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史学会举办的“全国史学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有删节。)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