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才:必须警惕冯天瑜教授批秦的现实指向
必须警惕
付金才
一、冯天瑜对秦始皇和秦朝的强烈抨击
在《“史剧”与“史观”》一文,冯天瑜对秦始皇和秦朝给出了其个人的主观评价,由此暴露了其错误的立场与荒谬的观点。在此文中,
秦始皇是不是绝世
二、部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秦始皇和秦朝的描述与肯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部编初中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样介绍秦始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第9课为使得教学生动,还列举秦始皇不分籍贯出身、广招贤能的事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关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第9课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第9课说:“秦实行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9课也对秦朝地方郡县制做了介绍,“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初步建立》中,又是如何描述秦始皇和秦朝的呢?第三课说“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第3课专门介绍了嬴政采纳李斯的建议,重用外来人才的事实: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
关于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第3课还说,“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
第3课也有这样的话,“秦朝的统一奠定以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3课还以学习聚焦栏目的形式专门明确秦朝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我们不厌其烦地将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罗列出来,读者只要浏览一下就会发现
中国当下的网民主要是青壮年。中学生及其老师和家长所占网民比例甚高。
三、
1、
如果秦始皇是独夫民贼,怎么会广用天下贤能、接受李斯建议?如果几代秦王皆奉商鞅的残民、弱民、穷民、愚民之政策,怎么可能吏治清明?如果秦的大一统,于民于国带来的灾难并不低于利益,怎么会有以后历史上中华民族的辉煌?如果中央集权体制是绞肉机,怎么可能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交往、交流、交融?
2、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青年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
假如这位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绝世暴君、杀人如麻、空前大屠夫,中央集权制度是绞肉机、是阻碍中国社会近代转型的重大惰因,那么,现代人就没有必要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政治制度充满历史的情怀,同样也没有必要对这个拥有如此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制度精神的伟大国家充满现实的情怀。冯教授的文章不是鼓励国家统一、不是培养家国情怀,而是主张分裂、维持割据。这在台独势力异常嚣张的时候,不能不让人产生政治上的联想。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政府直接管理地方的基本模式,而在
错误的历史观不仅会动摇青年一代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而且会动摇他们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制度的认同。
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事关一个民族的精神独立与国运兴衰。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根本,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其他自信。一切以偏概全甚至颠倒黑白的立场与观点,都属于破坏民族文化根基、摧毁文化自信的行为。
历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歪曲历史、以偏概全、丑化重要历史人物、妖魔化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创新,本质上属于瓦解民族的文化根基,旨在摧毁民族的文化自信。欲亡其国,先亡其史。亡其史的具体方法是把优秀历史人物妖魔化,比如,把政治家丑化为独夫民贼和阴谋家,把军事家丑化为屠夫,把中央集权制度丑化为绞肉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终将重复历史的悲剧。
历史观点总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