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光辉之路起始于延安
冯建玫
白求恩在延安城墙上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的家庭,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初奔赴中国抗日战场,1939年11月12日以身殉职,年仅49岁。毛泽东亲自为其撰写《纪念白求恩》,白求恩的名字从此闻名世界。
白求恩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足两年,驻留延安不过月余,但延安对他的生命历程影响深远。1938年4月1日午夜,就在抵达延安的第二天,白求恩在凤凰山见到了毛泽东。他郑重掏出党证交给毛泽东:“我是来向你报到的。”得到毛泽东热情回应:我们应该将你转入中国共产党,这样你和这个国家就密不可分了。他们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进行得相当愉快,以至于兴奋的白求恩难以入睡,在当晚的日记里感慨: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毛泽东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他是我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
在延安居住生活期间,白求恩的活动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延安这个抗日和革命的大熔炉。这块陌生土地上的人们给予了白求恩同志般的热忱与信任,他则以满腔热情投身其间,去抗日军政大学作演讲,赴党政机关作报告,用热情洋溢的文字记录他对延安的喜爱之情。享受着被需要被重视被信任的感觉,他精力充沛而且乐在其中。二是筹划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作出一番贡献。初到延安的白求恩怀揣着雄心勃勃的大计划,他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以筹建一所专业的战地医院,他想要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培养一批真正的医护人员,他想要建立战地医疗服务队以大幅度降低伤亡率,他要求彻底改变边区医院“令人震惊”的医疗条件……这些目标都是他在并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的,大多并没有按照他的期望得以实现。只是他从未放弃努力,在残酷的华北抗日前线,他确曾建立了一所简陋的战地医院;他坚持“不要让伤员来找我们”,将他的手术台设在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三是开展医疗活动,为延安的干部群众看病做手术。他用带来的X光机为机关领导们检查身体,他在当地百姓窗外的围观下为需要的人们做手术,他去边区医院……正是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开始切实感受抗战中的中国国情,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他无法容忍边区医院恶劣的医疗条件而以罢工相威胁,同事们则耐心地引导他面对现实:边区的条件比战区好多了,如果你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又怎么能适应更艰苦的敌后环境呢?这句话瞬间平息了他的愤怒,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脱离现实,转身去做手术,但前往前线的决心却愈加坚定。当时的延安,来了这样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同志们劝他留在延安,迟迟不愿意为他安排到前线的行程,他扔出一把椅子砸破窑洞的木质窗棱。终于在5月初,他如愿前往中国华北抗日的最前线,成为一名游击队员战斗在晋察冀军区。不幸的是,一年半后,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受伤感染,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白求恩的光辉之路起始于延安!在延安,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演讲中,第一次变成了一群革命者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这令他热血澎湃,也吸引他全身心的投身其间。某种程度上,延安对于白求恩而言,也是精神家园。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毛泽东用了一系列的形容词:“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也许是对白求恩一生最为崇高的评价!白求恩是一名好医生,之所以选择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因为他相信,共产主义可以改变医生职业的商业属性,可以建立让所有人平等享受医疗服务的制度体系,一句话,因为共产主义通往他自己内心理想国度。人们今天依然要纪念他,不仅因为他选择了这个信仰,更因为他选择为了这个信仰付诸行动,舍弃自己的职业前途、舍弃自己舒适的生活,义无反顾!当毛泽东选择以《纪念白求恩》一文来纪念一位外国人并透过他来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时,白求恩之于中国社会,就早已超越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敬业,他令人钦佩的职业操守,他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他将理想付诸行动的勇气,对于今天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近他、了解他、喜欢他,在工作里生活里去学习他。也许只有这样做,才是今天的我们可以献给这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生命的外国人最高的敬意和最好的谢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