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起义堪称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个成功典范

作者: 郭谦贵 来源:察网 2018-01-21

湘南起义堪称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个成功典范

郭谦贵

湘南起义堪称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个成功典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先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有两百多次。1928年1月12日,湘南起义的爆发。南昌起义军余部利用宜章县委委员胡少海的关系,智取宜章城,逮捕了国民党县政府官吏和豪绅,解除了团防的武装,发动群众,开仓济贫,并打开监狱,解教出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接着,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并组建了宜章农军。湘南起义打响了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枪。湘南起义堪称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个成功典范。

一、湘南起义的历史过程

湘南起义1928年春节前后,中共湖南省委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先后发动了38次武装起义,统称年关起义。其中,由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取得了重大胜利被载入史册。 参加湘南起义的共有11个县,100多万农村人口,7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湘南起义让大革命失败处于低潮中的革命群众看到了希望。 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近800人由韶关北上进入湘南宜章县境,与宜章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朱德、陈毅经与宜章县委研究,决定趁国民党李(宗仁)唐(生智)战争爆发,湘南敌人兵力薄弱之机向湘南发展,夺取宜章,发动武装起义。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2000多人从粤北进入湘南,并与当地党组织共同完善和实施了《湘南暴动计划》。朱德化名王楷。南昌起义军余部利用宜章县委委员胡少海(出身豪门,曾任程潜第六军营长,因不满国民党军叛变大革命弃甲还乡,并秘密参与领导农民斗争)在当地的影响,把部队伪装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所部,公开开进宜章县城。果然,全县官吏劣绅听到胡少海带领军队进城的消息后,都纷纷出城相迎。县长还设宴为朱德、陈毅、胡少海等“官长”接风洗尘。席间,部队按计划一举拘捕了国民党政府官吏和豪绅,解除了团防400余人的武装,缴获长短枪360余支。接着发动群众开仓放粮,并打开监狱,解救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智取宜章县城“打响了湘南暴动第一炮”(朱德评语)。南昌起义军占领宜章县城后,按照中共中央以前所给的番号,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与此同时,建立了宜章苏维埃政府和农军独立团。

工农革命军占领宜章给当地反动势力以打击和震动,驻防广东乐昌的国民党军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深感受到严重威胁,亲自率部直扑宜章,企图乘工农革命军在湘南尚未站稳脚跟之际,予以“剿灭”。为给许克祥部队坚决打击,扫除湘南革命斗争的障碍。朱德率部和农军主力主动撤出宜章城,向黄沙堡方向转移。国民党军占领宜章城后,许克祥认为工农革命军撤出是力弱惧歼,便下令即向南追击工农革命军。为避免在不利条件下作战,工农革命军和农军主动撤出宜章城,向黄沙堡方向转移。国民党军占领宜章城后,即向南追击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在农军配合下,在岩泉、栗源地区击溃第3师一部,并乘胜追至广东省乐昌县的坪石,歼该师主力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嚣和物资,后回师重占宜章县城,2月6日建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斗争,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和农军,革命武装迅速扩大。

工农革命军打败许克祥和宜章苏维埃政府建立的消息很快传遍湘南。湘南各县县委先后派人与工农革命军联系,请求发兵支援农民起义。时值李宗仁对唐生智的战争重新开始,湖南国民党军无力顾及湘南。工农革命军作战的胜利和宜章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振奋了湘南人民的斗志,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工农群众纷纷起义。为了支援农民起义,工农革命军第1师挥戈北上,在黄泥坳打垮国民党军何键部两个营后,于2月4日占领湘南重镇郴县,帮助建立了郴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分兵协助当地农军占领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并相继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在此期间,安仁、茶陵,酃县、桂东、汝城、临武、嘉禾、桂阳,常宁、衡阳等县大部地区的农民也纷纷起义。常宁县水口山铅矿工人也于1月26日举行暴动,夺取矿警队的枪支,并与桐梓山地区的农民结合,建立了桐梓山工农游击队。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太平楼召开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湘南起义过程中,中共湘南特委将宜章、耒阳、郴县和永兴、资兴5县农军,分别编成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

湘南起义以智取宜章县城为开篇,拉开了整个湘南起义的序幕。在湘南各地起义过程中,中共湘南特委将宜章、永兴等5县的农军,分别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三、第四、第七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1928年3月上旬,李宗仁与唐生智之间的新军阀战争,以唐生智失败出洋而结束。1928年3月10日,南京国民政府向湘粤两省国民党军下达了“协剿”湘南工农革命军和苏维埃运动的命令。1938年3月17日,国民党军7个师向湘南地区反扑。由于中共湘南特委执行盲动主义政策,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致使工农革命军无法在当地立足。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陈毅率部于4月上旬撤出湘南地区,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移。不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二、湘南起义的历史特点

1、湘南起义是武装反抗的典范。湘南起义是我们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原本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湘南起义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起义的巨大成功与战略转移的胜利实现,具有明显的特点和成功的经验。一是高举“八七”会议提出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旗帜,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武装斗 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二是由正规战争开始向游击战争转移。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拖队上山”,“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朱德语)。

2、湘南起义是声势浩大的典范。湘南起义的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湘南起义波及湘、粤两省二十多个县,参加民众上百万人,有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桂阳、桂东等8个县以及广大乡镇纷纷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在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桂东、常宁等8个县组建了常规性的工农革命武装,创新了群众运动与武装斗争密切结合的组织形式。开展了插标分田运动,发行了我国历史上首张劳动人民的纸币。

3、湘南起义是建政建军的典范。湘南起义建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和各县区乡苏维埃政府。湘南苏维埃政府和各县区乡苏维埃政府,是当时我们党领导下,建立时间最早,级别最高,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并且成功运行的一大批红色政权组织机构该英雄壮举在政治和法律层面上形成了与国民党分庭抗礼的有利政治态势,为我们党独立自主地实现政治主张,在四面包围的白色恐怖环境里如何建设、巩固革命政权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土地革命经验。

4、湘南起义是发展农会的典范。湘南起义中各县都恢复发展了农会。大革命时己有60万农会会员的郴州各县,打土豪、减租息、插标分田、成立赤卫队和县农军;“整个湘南地区和赣西地区建立了交通(联络)网”,“白区里面也发展有地下交通线,交通网全部由农民主持”。各县、区、乡农民武装达7万人,宜章陈光(八路军115师代师长)、汝城朱良才(北京军区政委)、资兴曹里怀(空军副司令员)、宜章欧阳毅(二炮副政委)、耒阳伍云甫(卫生部党组书记)、汝城宋裕和(建工部副部长)、资兴谭政文(副检察长)、耒阳谭冠三(西藏军区政委)、耒阳王紫峰(北京军区副政委)、宜章肖新槐(山西军区司令员)、郴县李克如(海军航空兵副政委)等均是农会或赤卫队负责人。

5、湘南起义是组织工会的典范。湘南起义中普遍组织了职业工会,各县恢复成立总工会,以工会领导工人斗争。如争取8小时工作制、生产起义军所需物资。郴县总工会会员15200人,成立纠察队维持郴州城的社会秩序;耒阳的铁工、船工、造纸工、码头工3000余人都加入工会;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工人起义后成立工农游击队,队长宋乔生作为工人代表当选湘南苏维埃政府执委;赣南大余钨矿工人也响应起义;在郴州郊区板子楼的30多个修路工人集体参加郴县农7师,杨得志就在其中。

6、湘南起义是青年运动的典范。湘南起义时青年运动蓬勃发展。郴州青年运动,大革命时基础就好,如在1928年2月6日朱德主持的郴县中心县委扩大会上,团县委一恢复,各区乡39个支部马上重建,大搞宣传活动。2月8日县里就举办CY宣传员训练班,结业后多半分配到农7师,邓华即其中一员。而起义军、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群众组织中的骨干,多为就读过省立三师、第三女师、郴郡联中、各县甲等师范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黄克诚、萧克、李奇中(国务院参事)、张际春(国务院文教办主任)、李涛(上将)、唐天际(总后勤部顾问)、曾志(中组部副部长)、伍若兰、吴仲廉、吴汉杰等。

7、湘南起义是群团组织的典范。湘南起义时妇女少年儿童等群团组织陆续组建。女界联合会纷纷成立,走上街头下到田头;郴县会员达92000余人,曾玉(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师副师长)、耒阳县伍若兰,在伍若兰委员长组织下发展会员21900多人;宜章县会员上井冈山的即百余人,吴仲廉(淅江省高级法院院长)、彭儒(中纪委委员)等就在其中。各县组织少先队、儿童团,站岗放哨贴标语。郴县97个儿童团拥有团员31000人,宜章、郴县、桂阳、耒阳、资兴、永兴、安仁、桂东等县从1千到1万多不等;后任湖南省军区政委的郑效峰、海南军区司令员的杨绍良即出自其中。

8、湘南起义是组织商会的典范。郴州成立了商民协会,一些开明士绅也加入、支持起义。在工农武装割据的3个月中,湘南各地注意保护工商业者的权益;对稳定物价、组织物资供应,保证群众和起义军的生活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湘南起义首开全民起义先例。

、湘南起义的历史功绩

1、湘南起义有其伟大的历史功勋。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的战略目标由城市转向农村,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把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结合起来,为形成中国革命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虽然湘南起义最终在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朱德和陈毅率领上万湘南农军上井冈山,壮大了红军的武装力量,为建立巩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谭震林曾指出:“如果不是朱德把南昌起义余部保持下来,不是带上了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起义那一点力量,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2、湘南起义孕育了一大批指挥人才。在湘南起义烽火连天的斗争中,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帅,包括3位元帅、2位大将、6位上将、12位中将、少将,还有2位可授上将军衔、未授衔的国防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1位可授予大将军衔、授衔前已含冤去世的陈光将军。元帅有朱德、陈毅、林彪,大将有粟裕、黄克诚。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其余的上将、中将、少将分别是:萧克、杨至成、杨得志、邓华、朱良才、赵尔陆、耿飚、伍云甫、赵镕、王紫峰、谭冠三、唐天际、欧阳毅、曹里怀、萧新槐、王云霖、郑效峰、刘显宜、资凤、熊梦飞。还有本来可授予大将军衔,没有授衔就已被迫害致死的陈光。

3、湘南起义是中国土地革命第一个典范。湘南起义系朱德、陈毅等与中共湘南特委发动领导,其规模超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三大起义”,是社会各阶层人民广泛参与的起义,它将“三大起义”紧紧相连,将武装斗争从城市引向农村,在苏维埃建政、土地革命、农民运动、统一战线、军队创建等方面获得了非凡的成功,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史上形成四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

湘南起义使湘南成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发源地。可以这样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那么,湘南起义就是打响了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枪。湘南起义堪称中国土地革命的第一个成功典范。

(湖南桂东县委党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