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俄国十月革命中的中国女战士

作者:莫 春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09-26 1838

战斗在俄国十月革命中的中国女战士

  

张含光(1884—1975),女,辽宁铁岭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红军中国团(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的夫人。她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追随丈夫在俄国参加十月革命,担任过红鹰团后勤办事处主任职务,任辅臣牺牲后,她及其孩子们荣幸地被列宁接见过。1921年回国后,她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抚养子女,始终过着平淡的生活。

1903年春天,张含光和任辅臣结婚。此后,任辅臣秘密参加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在俄共(布)的领导下,任辅臣在华工中开始进行革命活动。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张含光的丈夫任辅臣动员了全矿区近2000名矿工参加了苏俄红军,被编入红三军第二十九师,命名为中国团(番号为二五五团),被俄共(布)中央命名为红鹰团。中国团成立后,由于战事频繁,伤亡日益增多,任辅臣决定把部队分为前线和后方两部分,前线由他这个团长负责,第二线成立团办事处,由妻子张含光负责,主要从事安置伤病员及其随军家属、保障后勤供给、招募训练新兵。当时前方战士吃不上蔬菜,一旦负伤,伤口很难愈合,张含光组织后方办事工作人员和轻伤员,一有空闲,便到野外采集蘑菇与其他各种野菜,送往前线。

11月上旬,红鹰团在东线与高尔察克白军作战,在夺取托博尔河铁路大桥战斗中,阵亡了600多人,另有160多人负伤。11月中旬,在叶洛沃村战斗中牺牲了300多人。11月29日,在维亚车站,任辅臣指挥全团近400名官兵与敌人鏖战了一天,尽管白军轮番凶猛进攻,但车站依然岿然屹立。当夜,北风凛冽,天寒地冻。疲劳至极的战士们宿营于军用保暖列车里。在反动富农阿霍特尼科夫的带领下,化装成红军的白军,通过一片沼泽地,刺杀了哨兵,包围了这辆军用列车,用机枪猛烈扫射,除少数人突围外,任辅臣和3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了。至此,中国团共有2000名官兵牺牲,第一营营长张清箫、第二营营长桑来朝先后牺牲。第二营政委郭万清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张含光获悉噩耗,悲痛欲绝。幸存的100多名战士汇聚到中国团后方办事处所在地洽索沃依城,他们在张含光跟前,异口同声地拥戴13岁的任栋梁为团长,要重整旗鼓,杀向沙场,为团长报仇雪耻。张含光感谢同志们的信任之后表示,中国团是俄共(布)领导的部队,要由红三军军部决定团长人选。她连夜召开了连排长会议,决定重编旧部,补充新兵,发言光荣传统,继承团长遗志,重新投入东线战场,完成团长未竟的事业。1919年春,在列宁的领导下,乌拉尔解放了。

任辅臣牺牲后,苏维埃政府把张含光及其子女接到莫斯科,安顿在红场附近大熊星座街的一栋二层楼房居住。红三军第二十九师还派了一个班10多个人作为他们的护卫,保卫他们一家的安全,为其提供服务。由于处于战争时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极端困难中,莫斯科的物质供应十分紧张,但政府对他们物质上均给予了特殊的照顾。

在莫斯科生活了一年后,张含光正式向组织提出了回国的申请。1920年春,列宁派车把他们一家接到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他们。列宁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对张含光说:“您是张含光同志吧?当我得知你们来到莫斯科后,就想与您见个面,可是一直抽不出时间来,今天也是这样,但无论如何要见见你们。今天和您见面,我很高兴。”列宁把其小女儿任玲玲抱在膝盖上,抚摸着小任栋梁的头,逐一问了三姐弟的名字、年龄,接着说:“任辅臣同志不仅是伟大的布尔什维克,也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创建的红鹰团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立下了伟大的功勋,苏俄人民不会忘记的。红鹰团功劳很大,斯大林同志从东线视察回来,向我报告了。听说您要回国,我建议您和孩子留下,你们为苏维埃献出了亲人,应该得到政府的优厚待遇。”张含光表示要回乡照顾两位老人。列宁说:“既然如此,我就不挽留了,但是现在不能走,西伯利亚不平静,路上不安全,等到东部局势稳定后,我专门派人送你们回国。”

1921年5月的一天,张含光携带三个孩子,带着列宁签发的全国各水陆关卡通行无阻的特别通行证,由苏俄政治保卫局局长捷尔任斯基选派的彼得洛维奇率领的一个班警卫战士护送,穿过西伯利亚,经满洲里回到老家辽宁铁岭市。

回国那年,张含光才37岁,独自一人坚强地挑起了全家生活的担子。当时苏俄发行的货币不被我国东北地区承认,她带回的卢布全部成为废纸,刚开始靠变卖东西维持生活,两年后靠给人做针线活维生。

这位苏联女红军,因为经历奇特,造就了她开阔、豁达、乐观、坚毅的优秀品格。他孝敬年迈的公公,双目失明的婆婆,关爱子女,善待邻居,凭着一双手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儿子任栋梁193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科研究生班,先后在哈尔滨、乌鲁木齐、泸州、长春、北京工作。长女任玉珊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任俄语教师,幼女任玲玲毕业于哈尔滨政法大学,1937年和丈夫赵维纲赴延安参加革命,一直是高校俄语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周恩来总理请弟弟周同宇(周恩寿)一家吃饭,保姆潘娘也在座,潘娘和张含光相识,便向周恩来介绍了其情况。周恩来当即派秘书童小鹏到张含光家慰问,问她有什么要求,并提出要给她应有的照顾。张含光表示,现在我们生活在新中国,我的儿子、姑娘都在为人民政府工作,我已经很满意了,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谢谢周总理的关怀。

1974年,张含光病重,中央统战部同志前来看望,再次告诉她组织决定给她高干待遇,终生奉养,要尽一切力量为她治病。1975年5月11日上午,张含光不幸逝世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91岁。(莫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6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