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学慧:亟待恢复和巩固《资本论》的教学地位
论恢复和巩固《资本论》教学地位
段学慧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资本论》是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打好经济学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基本方向的重大问题。提高《资本论》教学水平,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之计。近年来,《资本论》在高校教学地位被动摇,迫切需要恢复和巩固《资本论》在高校的教学地位。教育主管部门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负责态度,切实抓实、抓好《资本论》教学工作。
一、《资本论》教学地位的变迁
新中国建立后到文革之前的这段时间,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热潮的推动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至今在《资本论》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专家大多数是那段时间培养和成长起来的。文革开始后,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条化、简单化、庸俗化的错误作法和倾向,出现了《资本论》“过时论”。《资本论》教学受到冷遇,并曾一度被迫中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资本论》教学和研究又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全国高校普遍重视《资本论》教学,除了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经济系开设《资本论》课以外,师范院校、民族院校和党校也都开设了这门课。1980年代中期以前,高校理论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资本论》课程并无“选读”二字,讲授的是《资本论》的全部内容,课时安排约为240个学时。[1]陕西财经学院从1981年开始,在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计划中,把《资本论》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在50个总学分中,占有7个学分,分3学期学完。[2]
然而,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经济学逐步进入大学课堂,在反教条主义和反迷信的幌子下,有人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其是把学习《资本论》当作教条主义来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过时论”又迅速滋长和流传开来,各高校的《资本论》课程教学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资本论》教学时间普遍被压缩,有的学校教学课时锐减,有的学校把《资本论》课变为选修课。如此短的时间,教师只能对《资本论》体系结构、内容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学生只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地接触《资本论》,不可能达到对《资本论》的深刻理解。这种囫囵吞枣式地学习有可能因为一知半解而误读、误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其是当学生学了《资本论》而不能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反而会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剧了《资本论》“过时论”的影响。
到了199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出现和扩散,有人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号,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到西方经济学那里去。世纪之交,有人进一步公开地向《资本论》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宣战,声称要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取而代之,《资本论》“过时论”和“无用论”甚嚣尘上,对高校《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不少高校的经济学专业《资本论》课程只有三四十个学时,有的理论经济学专业把《资本论》作为选修课。更有甚者,个别高校的理论经济学专业,根本不开《资本论》课程。《资本论》在政治教育专业也有类似的命运, 1980年代,《资本论》是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政教专业《资本论》课程的学时已经压缩到了只是象征意义的程度。
2007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捧热”了《资本论》,但是随着金融危机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资本论》也逐步降温。[3]虽然金融危机证明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效的,虽然中央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但是《资本论》教学仍然没能像以前情况较好时期那样受到普遍重视。高校《资本论》课程地位下降并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客那样,在受到经济规律惩罚的时候才想起学习《资本论》,而一旦危机过去他们又好了伤疤忘了疼,狂热地宣传新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重蹈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危机的覆辙。因此,我们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恢复并进一步加强《资本论》教学。
二、恢复和加强《资本论》教学的意义
1.学习《资本论》是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是总论点,《资本论》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结论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没有《资本论》,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然也就更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资本论》的地位是关系改革开放基本方向的重大问题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南。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的争论,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革命论”,西方经济学是“建设论”,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当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致使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57%下降为2010年的26.9%, [4]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所有制和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严重问题,正是经济学领域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失去话语权的结果。私有化、贫富差距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在1985年就说过“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5]国有经济是我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绝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以《资本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改革过程。
3.学习《资本论》是打好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需要
不管是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研究中,就会像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陷入盲从甚至迷失方向。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一些人误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行了,只有西方经济学才行。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不多,相反,人云亦云、盲目指责、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较多。在大学课堂里,西方经济学占据主要位置,有些教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不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他们对西方经济学只传授,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盲目推崇西方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商贩”。这种述而不作地对西方经济学的讲授,使得青年学生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素养,而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缺乏辫别是非、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应该教给青年学生的基本功。吴易风教授在指导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时,要求他们认真学习《资本论》,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只有认真研读《资本论》,才能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既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又不动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4.学习《资本论》是培养科学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
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所用的方法。”[6]《资本论》在唯物史观的总视角下,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个案分析法、数学方法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一座科学方法论的宝库。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是要墨守马克思的结论,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在当今各种思潮涌动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没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有可能被各种错误思潮所俘获。目前要特别注意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有人攻击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是规范分析法,没有实证分析。这是没有认真研读过《资本论》的人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无知的诋毁。在他们看来只有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才是实证法,这也是对实证分析法的狭隘理解。广义的实证分析法不仅包括狭义的统计计量分析,而且还包括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马克思以英国为例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实证分析法。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就运用了大量的实证资料来说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工资、利润、生产价格等理论的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计算方法,在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中就运用了数学模型分析法来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规律。所以,《资本论》是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典范,当前经济学研究中的极端数学化倾向反而使经济学研究越来越脱离客观实际。另一种倾向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完全没有意识形态内容的“纯”科学,没有阶级性,因而试图抛弃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这一经济学的重要分析方法。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西方经济学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在国内,虽然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革,出现了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国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国际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自然成为我们无法绕开的基本阶级关系。离开阶级分析法,许多经济问题就无法找到合理的答案。[7]所以,只有认真研读《资本论》,我们才能从中汲取科学思维的精华,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三、提高《资本论》课程地位的途径
1.行政干预手段是当前的首选之策
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资本论》课程地位的下降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它看似是高校教学中的问题,其实是受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影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新自由主义有意识地向中国推销新自由主义,不断争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权。在国内,随着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大量引入,许多经济学教育工作者被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所俘获,有的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言人。就目前来看,“西经”在国际国内依然居于主流地位,靠高校自觉恢复《资本论》的教学地位恐怕比较难,甚至不可能。虽然我们不时地看到“南开大学2009年11月博士生重读《资本论》”、“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门类的学科里首先全面恢复《资本论》的选读”等报道,但类似的现象仅仅只是出现在有着较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个别高校,还构不成全国的大气候。恢复、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地位,涉及到基本的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可能依靠市场手段来实现。因此,要扭转《资本论》教学地位被边缘化的局面,必须通过政府部门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才能恢复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本论》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1)教育部应当对高校《资本论》课程教学进行系统“干预”和筹划。
首先,应当规定《资本论》课程在哪类学校开设,什么专业设为必修课,什么专业设为选修课,这是目前《资本论》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政治教育系的教学计划就规定,《“资本论”选读》课为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8]从而使《资本论》在1980年代初迎来了教学研究的第二个春天。因此,建议教育部规定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所有经济类专业、政治教育专业都必须把《资本论》作为必修课,其中理论经济学专业应把《资本论》作为专业主干课。其次,统一《资本论》教学大纲。目前各高校的《资本论》课程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在课时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有的只讲第一卷,有的讲前两卷,有的走马观花三卷都讲,有的离开课本只讲专题,这样根本达不到系统学习《资本论》的目的。教育部应组织各大高校从事《资本论》教学的专家进行统一论证,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资本论》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进行大纲式的规定,并针对不同专业编写不同的教材。研究生阶段的《资本论》教学主要规定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由所在学校自主安排。
(2)培训《资本论》师资力量是当务之急。
据葛扬教授研究,从事《资本论》研究的人员中, 60岁以上学者占47.73% (其中近半数70岁以上) ,发文量占57.27%,《资本论》研究的核心作者年龄趋于老化,新生研究力量的培养有待加强。[3]因此,教育部应当给予《资本论》师资力量培训以高度重视。首先,应当定期对现有的《资本论》专职教师进行轮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水平。其次,要在《资本论》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扩大《资本论》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毕业后补充《资本论》师资队伍。
(3)为《资本论》教学和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第一,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研、教研项目的支持力度。2000~2010年,《资本论》研究方面的论文有基金支持的仅占全部论文的8.55%。从基金类别来看,国家级的支持多于省级的,省级的多于校级的,分别占总数的56.52%、27.05%和14.01%。[3]可见,《资本论》研究尚缺乏足够的制度性资金支持。因此,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社科项目中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项目的比例和资金支持力度。第二,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版基金,资助那些没有获得国家社会基金项目支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出版。因为在当前出版系统市场化、企业化的背景下,出版单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如果国家对这些研究成果不予以支持,这些成果就难以面世,更谈不上扩大影响,久而久之会影响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积极性。第三,要资助一些期刊作为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阵地。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理论经济学数学化的倾向越来越走向极端,相当多的期刊只发表运用西方经济学实证分析法撰写的论文,发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章的期刊越来越少,使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难以发表。因此,有必要资助一些期刊作为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阵地,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第四,要资助支持《资本论》研究学术团体。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全国性的《资本论》研究学术团体,如“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等。但是,这些学会都是非官方的,办会经费主要依靠参会人员交纳会务费和承办单位来解决。我国政府应当借鉴美国政府支持一些基金会宣传“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办法,支持《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会的健康发展。
(4)以制度设计激励《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
一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杰出贡献奖,以激励并引导更多的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二要在职称评审尤其是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和硕导、博导的评审中,一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向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师或研究人员倾斜,以正向激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必要规定,凡是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教师,不能从事《资本论》教学的,没有参评资格。因为如果没有研读过《资本论》,就不可能把政治经济学讲解透彻。同样,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如果没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经历,或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师没有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经历,都不能正常晋升。因为只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懂西方经济学,或只懂西方经济学不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不可能抱着批判的精神和扬弃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理论经济学教师。因此,我赞成丁堡骏教授在他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教程》前言中所说的:“在当代,我们必须一只手拿着马克思的《资本论》,另一只手同时拿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意指现代流行的西方资产阶级理论) ,在对两种思想进行研究和对比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9]
2.提高《资本论》教学水平是根本之计
(1)理论联系实际是《资本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资本论》教学生命力之所在。几乎所有关于《资本论》教学方法的研究都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条最基本的或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一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质疑“一百多年前的理论为什么能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二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研究基本上是依据《资本论》译本来进行的,为了保持《资本论》的原意,译本的翻译多少有些生硬,给理解增加了难度。三是《资本论》体系庞大,思想深邃抽象,一般从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学者都要反复研读,才能逐步地理解它,而对于初学的青年学生来说,能够把《资本论》啃下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展示《资本论》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教条主义地把《资本论》当做包医百病的药方。《资本论》教给我们的是经济学研究的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目前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突出时期,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首先,要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去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所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解读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分析是没有过时的。其次,要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学生懂得《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运行规律的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自觉抵制“过时论”。再次,要联系学生所学专业或相关课程,使学生明确《资本论》作为理论经济学原著对所学专业的指导意义。比如《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国家预算、财政支出、税收、公债和财政赤字等财政问题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研究,对我们今天的财政理论和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总之,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资本论》这个一百多年前“工人阶级的圣经”才能在当今时代依然散发真理的光辉。
(2)提高《资本论》教学的技术方法。
如果理论联系实际是《资本论》教学中贯穿始终的原则性的方法,那么,教什么、怎样教则是提高《资本论》教学效果的技术方法。在此,本文要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和理论体系中解读《资本论》。在《资本论》第一卷即将出版时,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像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10]《资本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我们知道,《资本论》从一出版到现在,对它的攻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至今没有人能够摧毁《资本论》这座理论大厦,原因就在于《资本论》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严谨的理论体系。因此,要把《资本论》中的每一个范畴放在整个体系中去讲解;要在把握《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去讲解各篇、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呼应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资本论》中的每个概念或原理。否则,就会断章取义、不求甚解。
第二,要讲《资本论》的方法。如前文所述,《资本论》是一座方法论的宝库,方法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 ,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11]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米克(Ronald L.Meek)指出:“马克思的理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方法论。马克思的方法论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12]只讲《资本论》的内容而不讲它的方法,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只会背诵原著的书呆子,遇到实际问题可能会束手无策或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把《资本论》的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教给学生。《资本论》的方法,总体上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具体到不同的章节,方法则有所不同。因此,不仅要从总体上讲《资本论》的方法,而且要讲每一章节的方法和分析每一个问题的方法,以及总的方法与每个具体方法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本论》,才能活学活用《资本论》。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目前本科阶段的《资本论》教学,因为学时少的缘故,大多只讲第一卷,有的以专题方式进行。只讲第一卷,学生无法理解《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也接触不到马克思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而讲专题,对本科生来说无异于“听天书”。本文认为,本科阶段通过《资本论》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意,从字里行间里理解《资本论》,从整体上把握《资本论》的精神实质。现在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以创新之名搞“大杂烩”,里面掺进了许多西方经济学的东西(这里我们并没有排斥西方经经济学的意思)。只有认真研读《资本论》,才能学到原汁原味的马克思的经济学,才能分清某些政治经济学教材这个“大杂烩”里面哪些是马克思的观点,哪些是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因此,对经济管理类而言,不管本科阶段什么专业,都要系统地学习《资本论》三卷的内容,只是不同专业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在内容取舍上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研究生阶段应以专题研究为主,在研究中进一步深化对《资本论》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资本论》教师来说,在《资本论》“过时论”盛行的情况下,要把如此抽象的理论经济学讲好,还要做更多的“功课”:要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独立思考;要把讨论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不仅要解读原著,更要把理论争鸣带进课堂;要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互联网等渠道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提高《资本论》教学水平,是加强《资本论》课程地位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曹子勤.“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 1).
[2]邢润雨. 关于研究生〈资本论〉教学的改革设想[J].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5,( 4).
[3]葛扬.〈资本论〉研究的研究[EB/OL]. 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 / /www.cpeer.org.
[4]宗寒.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问题[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 2).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42—743.
[7]吴宣恭. 阶级分析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 4).
[8]王代敬. 在〈“资本论”选读〉教学中的几点认识[J]. 南充师院学报,1981,( 3).
[9]丁堡骏. 现代政治经济学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0]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02.
[11]列宁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90.
[12]胡代光. 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J]. 经济学动态,2008,( 1).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