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吴市场的“弯弯绕”言论剑指何方?
我看到江南app网址 5月5日所发表的田磊同志的文章《驳吴市场所谓“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源是不够市场化”的谬论》。该文章批判了吴市场教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
我也想说几句。
吴市场这批所谓经济学家,是故意隐藏了他们自己的立场问题的。表面上似乎很公允,但是他们的立场是非常强烈的,即站在美国霸权的角度,指点中国的问题,让美国霸权更加稳固、更加广泛、更加持久地寄生在中国经济之上,以解除美国霸权的困境。
我注意到,这个吴市场,和另外一位最近风头很盛的吴副校长,观点雷同:吴副校长强调中国金融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吴市场强调中国经济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两者的说法,除了顺序上不同,其他完全相同:均不强调经济主权,均旨在出卖中国经济主权、货币主权,均以发展殖民地经济为指向。
吴市场强调只要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需要“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是离开了政府的有效调控,市场并不具备完善的配置资源的资格、能力。现实中,能够配置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等),是金融资本。是金融资本通过所谓的市场,在配置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所谓企业家呢?企业家仅仅是金融资本的前台!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企业家在所谓市场上,是无能为力的。
所谓市场配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如何?可以分析一下中国房地产、医疗市场。
房地产,医疗,曾经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和政客口中的“支柱产业”。它他们对资源的配置效果如何呢?
先说房地产。
占用了数量巨大的可耕地、巨量的货币、压榨了一代中国人民、弄得中国青年不敢娶不敢嫁不敢生、制造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结果,提供了多少税收呢?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呢?有多少项科技创新呢?能为中国在反击美国霸权的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外交战等等提供什么支持呢?提供不了任何支持,相反,只会破坏中国打赢这些战争的基础。房地产业,仅仅是制造了一代人的住房大山,没有提供任何社会效益。原本主流经济学家,比如吴市场说,发展房地产可以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的,说得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信。结果呢?在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资源代价之后,却仅仅制造了中国的住房大山,还制造了巨大的房地产金融隐患!
房地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谈不上什么效率,也谈不上什么公平,更制造了巨大的金融灾难,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让“房地产市场配置资源”呢?
再说医疗行业。
医疗产业化、医疗产业支柱化,限制公立医院的规模数量、给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这是让医疗市场配置资源的又一例子,结果出现了什么后果呢?新冠疫情灾难,“社会办医”公开关门拒诊,大量社会资本利用灾难,提出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方案,并在检测中故意制造“阳性”,大发横财、导致医保资金无法承受,勾结外国金融资本,把假药当作“特效药”,光速引进、审批、进入医保,大肆推广疫苗,结果证明毫无效果,严重影响社会运行。
如此恶劣的配置效果,还能让“市场决定配置资源”吗?
所以,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管控,所谓市场,根本无法合理的配置资源。
房地产之所以恶性膨胀,与政府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打击“小产权房”、城镇化逼迫青年人进城买房有直接关系!试想,如果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仍然执行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对所谓“小产权房”的限制、发展好三农、青年人不必进城,那房地产商开发的房子卖给谁?
如果政府不支持,房地产商连土地都拿不到,如何开发房地产?
如果银行不贷款、不支持按揭,房地产如何销售出去?有几个人能够拿出全款购买住房?
说是房地产市场在配置资源,其实,仍然是政府联合银行在配置土地、劳动力等资源。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能够自动合理配置资源的市场。这样完美的市场,只存在于西化经济学家和他们所抄袭编纂成的买办经济学教材中。
那么,吴市场为什么片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不要政府调控呢?
吴市场讲话,遮遮掩掩。
吴市场的本意,是让国际金融资本和国内的买办金融资本勾结起来,配置中国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也只能金融资本才有能力配置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
这里的金融资本,当然不包括国有金融资本,仅仅指以华尔街金融寡头为首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以及与之勾结的、由其扶植的、充当其打手的国内官僚买办金融资本。
国际金融资本勾结国内买办金融资本,通过中国货币金融化、金融市场化、金融市场开放化、金融市场买办化,让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勾结官僚买办金融资本,控制了人民币发行权和流通控制权,然后,通过发行人民币和控制人民币流通,来配置中国的资源。老实说,这个还真有可能,房地产、医疗产业对中国资源的扭曲性配置、灾难性配置,就是其表现。
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的确有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真的。
不过,吴市场不能、也不敢明说。
如果吴市场明说了,那不就是公然充当美国霸权殖民中国的帮凶吗?不是让美元金融资本控制中国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控制等主权吗?这不就暴露其买办文人的本质面目了吗?这不容易引起中国人民对他们这伙经济学家的警惕和怀疑吗?
吴市场所说“预期转弱”的企业家,是指谁呢?吴市场又半遮半掩,不愿意明说,也不能明说。
国有企业的领导,算是企业家吗?如果算是,那么,谁见过国有企业的领导“预期转弱”的?中国高铁、中国航天、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基建、中国核工业、中国电子……,有“预期转弱”的吗?没听说。精明的美国财长耶伦老太也仅仅是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没有指责中国的这些企业家“预期转弱”。
民族企业呢?谁听说任正非、董明珠、曹德旺、王传福……“预期转弱”了?谁听说了?请介绍一下,让我开开眼。人家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干得很起劲,从来没有什么“预期转弱”。
连我们家门口打烧饼、修鞋子的摊子,都没有“预期转弱”!
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企业家“预期转弱”呢?有,真有。
谁呢?
就是部分买办企业家。甚至是互联网平台、电子领域的买办企业家,也没有“预期转弱”。
仅仅是集中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买办企业家“预期转弱”。吴市场所谓的对中国货币政策“预期转弱”的企业家,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
吴市场为什么替房地产、金融领域的买办企业家,强调其“预期转弱”?注意,房地产,也是金融业,并不是什么一、二产业。
吴市场说,“法治化改革的要义就在于私权的保护和公权的限制”,这话说得再直白不过了。吴市场无非是想让中国继续开放金融、推动金融买办化、埋伏巨大的金融危机,不要搞什么金融反腐,不要限制资本项目的自由流动,要让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勾结买办金融资本在中国随意开展金融业务,让金融资本随意进出中国,在中国搞P2P、中植系之类的骗局,明目张胆地抢劫中国百姓,制造金融灾难。中国的法律,非但不能对这些进行监督、审查、规范、惩处,还不能干涉,而且,还要保护。
就是说,中国不能“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也不能“一带一路”“亚抽行”,甚至不能和俄罗斯发展贸易关系,因为这属于公权利,是要“限制”的。而国际垄断金融资本、买办资本则可以为所欲为地在中国畸形扩张、无序增长,中国法律要保护外资、买办资本的发展,这是“私权”。
——是不是欺人太甚?
吴市场故技重施,似乎,这里的“私权”,是指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私权”,其实,这里的“私权”仅仅是指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和买办金融资本的权利,并不指我们普通百姓的“私权”。相反,如果按照吴市场的说法,让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和买办金融资本的“私权”得到“法治”的保护,那就意味着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私权”,将被无限地掠夺、践踏!还记得中国那么多P2P暴雷、许皮带暴雷、中植系暴雷吗?那不就是吴市场嘴巴里的所谓“私权”搞出来的吗?那个“私权”,不就是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和官僚买办金融资本的“私权”吗?而这样的“私权”,不就是对普通百姓的“私权”的无耻掠夺、践踏吗?
我们普通百姓的“私权”,其实就是国家的“公权”!国家的“公权”,就是保护我们普通百姓的“私权”!普通百姓的“私权”,与吴市场嘴巴所说的需要法治保护的“私权”,是对立的,是不兼容的,是你死我活的。吴市场要用法治化保护的“私权”,就必然是践踏、掠夺我们普通百姓的“私权”!吴市场要限制“公权”,其实就是限制我们普通百姓的“私权”!
不是我想绕,而是吴市场的嘴巴太绕。
现在,国家搞金融反腐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吴指挥抓了几个罪犯、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责任和惩处条例,吴市场有些受不了的,便提出个企业家“预期转弱”的话题——这倒不全是说谎。难道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不应该让这些买办企业“预期转弱”吗?难道就应该让这些买办企业家的“预期转强”吗?让这些所谓的企业家“预期转弱”,让他们无法再骗人,我看很好!太好了。
耶伦说,“国有企业作用过大会限制增长,安全机构作用过大会阻碍投资”。这话,耶伦在海外说的,不容易在中国产生影响,需要吴市场在中国舆论场上重新演绎一下。
不是中国的什么什么企业家“预期转弱”,是耶伦对压制中国经济独立自主的“预期转弱”!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